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3篇
天文学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地震是专指发生在人们运用地震仪器测定地震的时、空、强三要素之前的破坏性地震。公元132年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侯风地动仪,虽然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但按其性能还只是一种验震器,因此,古地震的时限可确定在1890年,即凡发生在公元1890年以前的地震均可称古地震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人民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重要指示的指引下,在党的十届二中全会和四届人大提出的战斗任务鼓舞下,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继续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对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3.
八世纪前中国纪时日食观测和地球转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培瑜  韩延本 《天文学报》1995,36(3):314-320
本文对中国正史记载的八世纪前的34次纪时日食观测作了分析,指出其中两次日食记载有重复,另一次纪日不确。对32次日食观测记录的14个食分和45个见食时刻作了考查,其中除一次食甚时刻误差较大(约1^h)外,余皆准确可靠。本文据此对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趋势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综合整理公元前1831年-公元1980年中国地震灾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着重探讨了中国地震灾害的时空特征以及中国地震灾害对交通影响的空间分布与类型分析。中国地震灾害记载的时间分布不平衡,是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其空间分布也不平衡,元代以前集中于山西、河南、陕西一带,明清时期西南和台湾地区有所增加,民国及1949-1980年主要集中于西南、西北及台湾地区。中国地震灾害对交通影响的空间分布也集中于西北、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四川和新疆,通过地震烈度的空间分布,可知高烈度的地震对新疆的交通系统影响较大,云南和四川较低烈度的地震对其交通系统的影响也比较大,这是因为3省皆分布于中国强震带内,且四川和云南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其交通线的分布多沿山川行进,故较易受地震影响。然后,依据破坏程度、次生灾害、交通构筑物破坏可将地震灾害对交通的影响划分为不同的影响类型。  相似文献   
5.
公元1328~1330年寒冷事件的历史记录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元人刘岳申记载了公元1328、1329、1330年连续三年间,江西先后遭遇了大雪、江河结冰与夏季低温等百年罕见的寒冷气候。公元1328~1329年降雪的南界至少已达南岭;公元1329年冰冻的南界至少已达北纬27度左右的吉水县,而江西南部地区公元1330年夏季气温与我国北方坝上地区相当。此降温幅度已与17~19世纪明清小冰期中的极端寒冷年份相近,在过去2000年中亦属于并不多见的极端寒冷年份。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陕西、湖北、浙江、江西及北京地区的烧土标本测得十七个不同时代的地磁倾角与偏角数据,按照地球磁场的中心偶极模式推算了各相应时代的虚地磁极(Virtual Geomaffnetic Pole)的地理座标,得到了六千余年间VGP的移动曲线.对此曲线的一些特征进行的初步探讨表明,在近数千年间,磁极运动的方向无固定的趋势,运动的速度亦不均匀,而运动的轨迹迂迥曲折,其平均位置与地理极不重合.  相似文献   
7.
公元462年滕州地震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克明  王国龙 《中国地震》1998,14(3):103-104
滕州今属山东省枣庄市,位鲁西南微山湖东岸,古称滕国,历史十分久远。历史地震资料对于地震工作之意义,早已被专家们所重视,我国地质学家翁文灏先生在谈到地震预报的根据时曾说:“一曰历史地震,二曰地质构造”。看得出历史地震资料之于地震工作的重要。我国史料浩繁...  相似文献   
8.
《西部资源》2010,(3):57-57
<正>晋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匈奴贵族刘渊率兵攻克长安,灭亡西晋。从此,我国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的割据时期。这一时期,统治内蒙古地区的割据势力,主要有代、前凉、后赵、前燕、前秦和铁弗匈奴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搜寻公元10世纪冰岛埃尔加(Eldgjá)火山喷发前后(公元932~948年)各地气候冷暖变化的历史文献记录以及树轮记录,重点发掘并考订了中国的历史文献记录,对公元10世纪冰岛埃尔加火山喷发的气候效应,特别是对中国的气候效应进行了分析。综合中国、欧洲和中东以及日本等地的历史文献记录与树轮记录,发现埃尔加火山喷发后的气候变冷集中在公元934~935年和公元939~942年两个时期。公元934~935年的降温可能是欧洲和中东的区域性降温,公元939~942年的降温在全球范围有广泛表现。埃尔加火山喷发开始后直至公元938年,中国出现了区域性的气候变暖,变暖的峰值可能在公元934年。从现有历史文献证据分析,埃尔加火山喷发后中国的降温发生在公元939~942年。初步估计,公元939年到940年冬季(939年12月至940年2月)中国洛阳开封一带相对于公元933~938年的降温幅度可达5℃~8℃。我们对埃尔加火山喷发过程的考订印证了前人的推测:埃尔加火山在3~8年的喷发过程中,可能于公元934年和939年前后各出现一个喷发的高潮。  相似文献   
10.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6):837-838
1992-1993年《黄皮书》年终检查总结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1992年天灾预测意见汇集》(简称《黄皮书》),于1992年5月7日在北京内部发行,并上报中国科协.1992年11月11日在昆明检查总结,部分内容已在《地球物理学报》第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