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97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地区的造转换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一直是地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双差定位法获取研究区域2008—2017年间6013次地震事件的精确定位数据;整理筛选前人震源机制解36个,并采用P/S波振幅比方法计算获得221个以及CAP方法获得25个震源机制解信息.选择野马河—大雪山断裂作为研究区构造转换研究的突破口,综合小震定位数据与震源机制解信息,并开展野外地质调查进行验证,清晰刻画出该断裂的深部构造形态以及现今的运动特征:由阿尔金断裂带向祁连山方向过渡,断层产状由近直立逐渐转变为倾向南,倾角变缓,震源机制解由走滑性质为主转变为逆冲性质为主,是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为研究区的构造转换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3.
与地震产生机制相似,声发射源在时间及空间上也具有丛集特性。为探究声发射源在时域上丛集特性的研究方法,现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声发射源丛集特性的表征方法进行探究,并对声发射源的丛集特性进行验证。理论研究表明:丛集特性主要表现为事件分布的不均匀,在定性方面,用混凝土构件在受力作用下同时长内产生的声发射事件的频数对声发射源时域丛集特性进行定性分析;在定量方面,用时间离散系数对声发射源时域丛集特性进行定量刻画。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霍山皖33井水位变化与"霍山窗"地震活动的关系:首先采用差分法和从属函数等方法对水位数据进行处理,提取了水位的短期异常,结果表明该井水位异常对霍山以及周边地区的中小地震有较好的反映;其次,通过对该井水位与"霍山窗"小震活动性的对比研究,发现该地区小地震在水位低值时活跃.参考该地区的环境剪应力,我们认为霍山皖33井...  相似文献   
5.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 本文利用Kolmogorow-Smirnov分布检验法, 对玉树地区不同空间范围内1995—2010年小震月频次分布进行了检验, 得到玉树周边地区不同空间范围内小震月频次不服从正态分布和泊松分布, 并根据峰度、 偏度、 标准差σCV值以及bm等统计参数, 对玉树周边不同空间范围内小震活动分布特征的时间变化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结果显示, 在玉树地震前, 不同空间范围内小震月频次的峰度、 偏度、 标准差σCV值以及bm等均表现出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6.
对山西地区1970年至2008年的小震年频次分布用Klomogorov-Smirnov分布检验法进行检验,得出,山西地区的年频次累计次数与年频次有类似G-R的关系;由年频次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分析,山西带及其北、中、南三个区域在中强震前,小震年频次的峰度、偏度、标准差、CV值、bm值等统计函数均表现出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青藏块体东北缘中强地震前小震频度异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建刚  周龙泉  杨立明  代炜 《地震》2009,29(3):19-26
1980年以来青藏块体东北缘共发生26次MS5.0以上地震,其中22次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独立。 通过系统研究这22次中强地震前其邻区小震活动的增强现象,发现有17次中强地震前存在比较明显的小震增强现象。 虽然小震增强现象在多数中强地震前存在,但是利用小震活动的增强对未来中强地震的预测比较困难。 文中结合青藏块体东北缘小震活动的特点,尝试提出根据小震活动空间格局是否改变统计小震频度的方法,并且进行了初步的应用。 结果表明: 利用新方法统计小震的频度更能突出中强地震前的小震频度异常,并且中强地震前的小震频度异常幅度受空间范围大小的影响不大,能够有效的提取青藏块体东北缘中强地震前的中短期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8.
云南地区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的北东侧,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是青藏高原物质受到挤压向东南流出的通道.由于印度板块的东向俯冲,区内构造运动强烈,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9.
2004年以来发生的5次Mw≥8.5地震使目前的地震危险性看似高于长期平均水平,也引发了一场有关我们是否身处群发性地震危险境地的争论.作者利用3种统计检验来确定1900年以来M≥7的地震记录是否拒绝添加了局部余震序列的恒速情况下独立随机事件的零假设.结果表明,这些数据不能拒绝零假设.由此,全球大地震的时间分布可在添加了局部余震的情况下通过一个随机过程得到很好的描绘,表面上的丛集现象只是缘于随机变化.所以说,未来地震的风险并没有增大(持续中的余震序列除外),地震风险评估应该尽可能地利用最长时间的地震记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川青块体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性特征。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发生的龙门山断裂本身历史地震活动水平不高,其周边的鲜水河断裂、岷江断裂、虎牙断裂等历史上强震多发;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3级以上中小地震活动增强或平静异常现象不明显,地震活动参数值均在正常变化区间内;4级以上地震异常平静,形成了地震空区;2007年底到2008年初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台站的0.1级以上小震月频度增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