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157篇
海洋学   13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口盐度梯度下不同形态碳的分布、来源与混合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口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通过测定溶解无机碳(DIC)及其稳定同位素丰度(δ13CDIC),溶解有机碳(DOC),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颗粒有机碳(POC)及其稳定同位素丰度(δ13CPOC)与元素比值(N/C)及相关指标,研究了2014年7月长江口盐度梯度下不同形态碳的分布、来源和混合行为。结果表明,DIC浓度、DOC浓度、POC含量分别为1 583.2~1 739.6 μmol/L,128.4~369.4 μmol/L和51.2~530.8 μmol/L,这些不同形态碳及CDOM的荧光组分的分布模式相似,均是从口内到口外,整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与盐度呈现非保守混合行为。添加作用主要发生在在口门处最大浑浊带附近。与含量相反,从口内到口外,δ13CDIC和δ13CPOC均呈现逐渐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在口门附近达到最低值,分别为-9.7‰和-26.7‰。在口门附近不同形态碳含量上升及δ13CDIC、δ13CPOC的降低可能主要与沉积物再悬浮及微生物作用有关。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三端元混合模型的结果显示,河口内外POC来源变化明显,口内POC以陆源有机碳贡献为主,平均为62.3%,口外海源贡献逐渐增加。CDOM相关参数结果表明长江口CDOM主要来自陆源输入,海源及人类活动等也对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赵烔 《吉林地质》2021,40(2):58-64,71
本文针对地下水监测网运行维护规范(DZ/T 0307-2017)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建立了一种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可同时测定28种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涵盖规范中除多氯联苯外全部的27个SVOCs.方法 采用二氯甲烷萃取,SIM模式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样品进行测定,内标法定量,可实现28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在0.05 ~2.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线性响应良好.对吉林省内三个地区送检的地下水样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长春、四平、通化的地下水基本未受到28种SVOCs的污染.该方法投入少,简便且回收率、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均满足我国现行标准的要求,为相关检测工作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株低温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环境中驯化分离筛选到1株低温有机物和氨氮降解菌株DB11。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马氏副球菌(Paracoccus marcusii)。经驯化,该菌株以刺参饵料为唯一营养源,低温(15℃)、低接种量(<5×10-3)条件下能同时高效降解饵料中的有机物和氨态氮,5 d时间内对富集培养基中COD和NH4+-N的降解率分别达50%和98%。进一步研究其降解特性表明,菌株生长适温15~30℃,生长适宜pH值为7~10,降解刺参饵料中COD和NH4+-N的最适温度条件为15~20℃、最适pH条件为8.0~8.5;在最适降解条件下、接种量为5×10-3时,对10~20 g/L高质量浓度的刺参饵料液中COD降解效果显著,3 d时间去除率达56.9%~65.7%,对1~20 g/L质量浓度的刺参饵料液中NH4+-N 3 d时间的去除率达91.7%~99.9%。  相似文献   
4.
童红梅  明磊 《探矿工程》2011,38(4):61-63
非开挖工程常会遇到的淤泥质高粘土土层,施工中往往需要较大的剪切力才可以破坏土体,因此常常会导致钻杆扭矩过大,导向和扩孔难以进行,造成施工困难,延误工期等后果。针对此类地层,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和对分子结构的作用机理的分析,介绍了一种应用到钻井液中能有效地解决该类地层中的高扭矩问题的常见二糖有机物,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正己烷液-液萃取提取地下水中的12种半挥发性有机物,提取液经旋转蒸发浓缩、氮吹浓缩,采用气相色谱(ECD检测器)测定11种有机氯组分;乙腈换相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串联)测定苯并(a)芘。优化了上机条件以及样品前处理等条件,建立了分析方法。在较佳的实验条件下,方法检出限为0.68ng/L~1.60ng/L;方法精密度为3.01%~7.53%;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0.1%~103%。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蒙脱石矿物表面与结构改性优化处理,增大其比表面积,扩大有效吸附孔洞,增强表面疏水性能,从而提高其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吸附能力。本研究通过酸化法对蒙脱石(Mt)进行活化,在固定活化的温度、时间、固液比和搅拌速率的条件下,探讨不同浓度硫酸活化对Mt结构的影响,并研究相应酸化产物对作为指示VOCs的甲苯、二氯甲烷的吸附效果,进而推断酸活化产物与VOCs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Mt经过酸活化后,其BET比表面积达到373.8 m2/g,孔体积为0.52 cm3/g。酸活化产物对甲苯、二氯甲烷的饱和吸附容量最高分别达到156.6、119.7 mg/g,相比原土的吸附量分别提高了1.46和1.62倍。吸附容量与吸附剂的BET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并非简单线性正相关关系,VOC分子的尺寸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7年7月和9月在山东威海褚岛北部海域现场测量的COD_(Mn)(Chemical oxygen demand)值和水体表观光学量,结合COMS(Communication,OceanMeteorological Satellite)上搭载的传感器GOCI(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所提供的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产品,利用星地同步观测数据对现有的基于遥感反射比反演CDOM的模式进行验证,确定适合该海域的CDOM浓度遥感反演模式;通过对测试海域化学需氧量与遥感反演的水体CDOM浓度相关性分析,建立利用CDOM反演COD_(Mn)的遥感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测试海域LANDSAT 8/OLI(Operational Land Imager)遥感图像上,获取该海域COD_(Mn)浓度专题图,基于这些专题图分析了测试海域COD_(Mn)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基于GOCI产品的CDOM浓度值随时间和站点动态变化大,离岸越近数值越高,同一地点水体前后相差近1 h的数值变化也较大;(2)基于LANDSAT 8/OLI遥感数据反演的COD_(Mn)浓度时间动态变化大,总体来看褚岛附近水体的COD_(Mn)含量相对较低,褚岛以北海域水体COD_(Mn)含量有所增加,褚岛西侧水体的COD_(Mn)含量较东侧水体COD_(Mn)含量来说整体偏高。  相似文献   
8.
有色溶解有机物(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CDOM)是水体中重要的水质参数之一,是水色遥感的重要研究对象,如何构建适合特定区域的近海二类水体CDOM反演模型一直是国内外研究难点。本文利用2017年5月26~29日对南海西北部海域湛江湾20个站位采集的水样和测量的光谱资料,分析归一化遥感反射率与CDOM浓度a_g(400)的相关性,发现最大负相关系数出现在586nm处,选择580、585、590、595nm这四个波段处的归一化遥感反射率与a_g(400)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和RBF(Radial-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模型,并与其他算法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 BP和RBF神经网络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均远小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其他算法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效果要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表明,神经网络模型更适合于湛江湾有色溶解有机物的遥感估算。  相似文献   
9.
氨基酸在粘土高岭石上吸附等温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4种氨基酸(甘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在粘土高岭石上的吸附等温线以及金属铜离子对其等温线的影响。研究表明,氨基酸在高岭石上的吸附等温线以及金属铜离子存在时的吸附等温线均属Langmuir型等温线;铜离子浓度增加时,其等温线斜率也增加,并认为体系可形成Ⅰ型三元表面络合物,铜离子对氨基酸在高岭石上等温线影响的规律和在相同体系中它对氨基酸在高岭石上交换吸附百分率E(%)-pH曲线的影响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莱州湾海湾扇贝养殖区海水中悬浮颗粒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10月和1998年6月,在莱州湾两个主要海湾扇贝养殖区-芙蓉岛海区和金城海区,各定点进行了24h连续观测和取样,并在实验室内分析了总颗粒物(TPM)、颗粒有机物(POM)和叶绿素α的含量。结果表明,6月份金城海区的颗粒有机物和叶绿素α的含量均高于荚蓉岛海区;在10月份,芙蓉岛海区颗粒有机物的含量高于金城海区,但其叶绿素α的含量却低于金城海区,表明金城海区颗粒有机物的质量高于芙蓉岛海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