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49871110004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study has focused on the processes of soil degradation and chemical element concentration in tea-growing regions of Rwanda, Africa. Soil degradation accelerated by erosion is caused not only by topography but also by human activities. This soil degradation involves both the physical loss and reduction in the amount of topsoil associated with nutrient decline.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eleven tropical zones in Rwanda and from variable depth within each collecting site. Of these, Samples from three locations in each zone were analyzed in the laboratory, with the result that the pH of all soil samples is shown to be less than 5 (pH < 5) with a general average of 4.4. The elements such as iron (Fe), copper (Cu), manganese (Mn), and zinc (Zn) are present in high concentration levels. In contrast calcium (Ca) and sodium (Na) are present at low-level concentrations and carbon (C) was found in minimal concentrations. In addition, elements derived from fertilizers, such as nitrogen (N), phosphorous (P), and potassium (K) which is also from minerals such as feldspar, are also present in low-level concentr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oil in certain Rwandan tea plantations is acidic and that this level of pH may help explain, in addition to natural factors, the deficiency of some elements such as Ca, Mg, P and N. The use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land use system and the location of fields relative to household plots are also considered to help explain why tea plantation soils are typically degraded.  相似文献   
2.
3.
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与耕作方式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华  季媛  苗苗 《干旱区地理》2006,29(6):861-866
土壤风蚀造成的直接生态后果是土地资源的退化。在春播前两次沙尘暴事件中,对科尔沁沙地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土地类型的土壤风蚀量及土壤特性进行了野外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在同一沙尘暴天气下,由于土地利用和耕作方式的不同,土壤风蚀量存在着差异,新垦农地和翻耕农地的风蚀量显著高于未垦草地、免耕农地和麻黄地;免耕农地则与未垦草地的风蚀量相差不大,风蚀危害较轻;麻黄地几乎不受风蚀侵害。新垦农地、翻耕农地、免耕农地、未垦草地、麻黄地两次观测的土壤风蚀量平均值依次为24.59、15.60、2.26、1.46和0.22 g/h.cm2。(2)基于土壤特性计算的土壤退化指数结果表明,新垦农地和翻耕农地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退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河北省遵化市低山丘陵区油松林、板栗、草地和坡耕地等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容重的影响,土地取样取土壤表层0-20cm,结果表明,森林的砍伐以及随后的耕种显著增加了土壤容重并降低了大部分土壤养分。和林地相比,草地、当年开垦的农地、板栗和耕种3年的农地容重分别增加了13.3%,14.2%,27.5%,39.7%。除全磷外,板栗和耕种3年的农地土壤养分有显著下降,和林地相比,板栗有机质减少了60.7%,全氮减少了35.6%,全钾减少了21.3%,速效钾减少了57%;耕种3年的农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和速效钾则分别减少了62.9%,52.6%,31%和60%。土壤退化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板栗和耕种3年的农地土壤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退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土壤退化的机理与持续利用管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在分析我国土壤退化背景及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按成因与结果,把土壤退化划分为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沙化、土壤贫瘠化、土壤坡坏、耕作土壤面积减少等7种退化类型,最后提出了土壤资源持续利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7.
一种荒漠化土地分类的新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近10年国际荒漠化概念的演化及我国官方和学术界对荒漠化的新认识,并在前人有关荒漠化土地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对我国荒漠化土地的类型按主营力(表1)和地表组成物质(表2)两种系统进行分类。 首先我们力图准确体现荒漠化概念的以下内涵:1)以土地退化为本质、因为土地退化本身是一个包括了土壤退化、植被退化和地表状况恶化在内的综合概念,所以不宜再单独将“土壤的理化性退化”或“植被的长期退化”作为荒漠化土地类型;2)与人类活动相关联。荒漠化不包括纯粹由自然因素形成的原生荒漠或类荒漠景观,所以,在目前…  相似文献   
8.
董建辉 《干旱区地理》2005,28(5):654-658
在黑河流域干旱土纲中采集5个典型土壤剖面以研究该地区干旱土壤的演化。同时,为了了解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干旱化和土壤盐化的变化趋势,测定了高台县西北盐池地区主要盐土类型各剖面中的盐分含量和流域内主要土类中水分含量的分布。结果表明,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土壤的退化主要表现为干旱化、盐渍化和土壤肥力的退化。在流域内干旱化随流域上中下游降水量和干燥度的变化而变化,土壤随距河流的距离及地下水位的高低而变化。流域内土壤从潜育土向雏形十、干旱雏形土和干旱土的方向变化。盐渍化与土壤水分含量和地下水位有关,并与水分的蒸发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距水源越远,盐分含量一般越高。土壤肥力的退化表现为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阳离子代换量降低等理化性质的退化,这一退化过程是其它过程的综合反映。质地的退化虽受风沙化的影响,但与土壤的形成母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环境变化中土壤的响应与反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古土壤及其环境信息、人类文明以来的土壤变化以及未来土壤环境变化的一些趋势3方面进行综述。指出土壤不仅是个历史自然体,而且是有自身发展变化规律的地球系统的一个圈层,土壤随地球系统的发展而不断演化;列举了我国主要埋藏古土壤和残余古土壤后指出,研究古土壤可揭示许多环境信息,发现未来变化的主要趋势;阐述了人类文明以来之土壤变化,包括建立了人为土,与此同时也引起了土壤退化。面对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来出现的土壤环境问题,从土壤学角度提出了有关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三江平原土壤质量变化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45,自引:3,他引:42  
胡金明  刘兴土 《地理科学》1999,19(5):417-421
土壤质量是土壤特性的综合反映,是揭示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壤动态变化的最敏感的指标,建立土壤质量变化评价模式,计算三江平原地区主要耕作土壤表层土(耕作层)的土壤质量矩阵。利用主要耕作土壤表层土的土壤质量指数的变化来定量地分要三江平原地区大面积开荒后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大面积开荒后主要耕作土壤的表层土的土壤质量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土壤发生了明显的经,最后还探讨了一变化趋势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