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以黄河边上现代不对称波痕的形成为例,结合民和盆地下白垩统第8岩组沉积环境进行类比分析,一改过去传统的“浅水”认识,而把它定为三角洲平原相沉积。因而不对称波痕不能作为某一种沉积环境,它可以广泛生成于不同的环境。因此应更多强调综合分析、类比分析、层序基本单元和体系域分析,使盆地岩石地层单位的古环境解释建立在可靠的理性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西藏南部郎杰学群碎屑物质来源的古水流证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近对西藏山南琼果和贡嘎地区(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带)弱变质的上三叠统深海—半深海沉积地层——郎杰学群地质填图调查,在出露槽模沉积构造的37个古水流点获得了43组数据。赤平投影数据恢复后发现,这一地区主力古水流有南东140°~160°和南西190°~210°两个方向。这一分析结果为郎杰学群沉积物来自北边(未知块体)而非印度次大陆的观点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3.
宁夏香山群徐家圈组波痕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夏香山群为一套遭受轻微区域变质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和硅岩,可分为徐家圈组、狼嘴子组和磨盘井组。徐家圈组为深海斜坡沉积,狼嘴子组和磨盘井组为深海平原沉积。在宁夏中卫大柳树沟和下石棚的徐家圈组下部发现波痕,波长分别为13~15 cm和8~12.5 cm,波高分别为约2 cm和1.1~2 cm。波痕所在岩层底部和下伏岩层见槽模,波痕上覆岩层中见交错层理。通过对波痕、槽模、交错层理进行野外资料的采集,对古流向进行了分析。大柳树沟的波痕、槽模、交错层理反映古流向分别为SSE向、SSE向和NE向;而在下石棚地区分别为NW向、SSW向和SWW向。本文用复合流模式分析了波痕的成因,并对槽模、波痕、交错层理组成的沉积构造组合的形成过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流水波痕可以广泛发育在不同的海、陆相环境中。对流水波痕的研究不能仅仅注意沉积作用方面,更要注意作用于流水波痕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5.
李鸿业  王振鹏 《沉积学报》1990,8(1):129-132
研究波痕的重要意义,在于鉴定地层是否倒转,以确定区域地层层序。大连白云山发现在同一石英岩层内,正倒波痕共存,莫衷一是。根据北戴河海滩现代波痕的观察,即棱角明显正位分明已成型的涨潮痕,但在退潮时,因水动力条件和地形关系可以被改造,从而造成混淆。本文提出了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7.
河南泌阳凹陷含碱段的浅水蒸发环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建民  王吉平 《沉积学报》1989,7(4):149-156
本文通过对泌阳凹陷含碱段岩心的研究,描述了含碱段地层的细-粉砂岩、油页岩、白云岩和重碳钠盐岩四种岩石类型,详细描述了发育在含碱地层中的波状层理、冲刷构造、层面波痕和干裂等沉积构造以及白云岩的内碎屑结构。对这些岩石类型、沉积构造、沉积韵律和岩相分布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与前人不同的结论:核二段底部含碱段沉积时是蒸发的浅水环境,碱矿层是在极浅水的盆地中心湖区--干盐湖环境中沉积的。  相似文献   
8.
西秦岭上三叠统浊积岩系中波痕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宝  方国庆 《沉积学报》1994,12(4):124-131
西秦岭上三叠统为一套半深海环境中形成的陆源碎屑浊积岩系,于该该积岩系中发现了大量的波痕。本文详细研究了这些波痕的形态特征及其与鲍马尾序和浊积岩相组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波痕是浊流演化过程中转化而来的牵引流作用于底部床沙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秋游灯台架     
正秋高气爽,远离尘世的纷扰与喧嚣,与三五好友一起畅游山水,亲近自然,是件很惬意的事情。一个深秋的早晨,微微有些薄雾。驱车缓缓行驶在舞钢石漫滩水库湖滨大道上,入眼的是一片空蒙,心里顿时澄净起来。湖水平静如镜,岸边挺拔秀丽的杨树林,稀疏却错落有致,树下绿草如茵。湖中的小岛与树木的倒影在湖水中连成一片,间或听见几声鸟鸣,清风拂来,风景如画,犹如在朦胧的梦境。  相似文献   
10.
东海扬子浅滩砂质底形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 198 0至 2 0 0 0年间数次专项调查获得的高分辨率地球物理、沉积学等资料 ,并结合水动力环境的分析 ,探讨了东海扬子浅滩砂质底形的成因、形态特征、活动性以及发育的地层年代。研究表明 ,扬子浅滩砂质海底广泛发育沙波地貌 ,按其发育规模可以分为沙波和大型波痕 2类 ,大型波痕按其形态又可分为直线形、弯曲形和格子形 3种。平坦宽阔的地形、丰富的中细砂物源以及较强的潮流和风暴浪流是沙波地貌发育的有利环境条件。柱状岩芯分析和年代测定表明 ,发育沙波地貌的物质的沉积始于冰消期晚期 ,即 10~ 11KaB .P ,全新世中、晚期该区继续接受砂质沉积。扬子浅滩发育的沙波地貌与现今的动力环境相适应 ,仍处于发育和运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