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临朐山旺泉苏打水赋存于临朐群牛山组蜂窝状玄武岩中,水质优良,开发前景广阔,该文利用高压反应釜模拟实际地层条件下水岩平衡反应,同时辅以同位素分析,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结合当地特殊的水文地质背景,系统性地阐明了苏打水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
天山北麓中段受构造控制,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研究孔隙水水化学特征及苏打水(NaHCO3型)形成机制对了解天山北麓中段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过程与地质条件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疆天山北麓中段平原区209组地下水水样,结合地质条件,采用半变异函数模型、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PCA/APCS-MLR)剖析了潜水和承压水中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地下水化学组分源贡献率、苏打水形成的地质条件控制因素以及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结果表明:山前倾斜平原潜水、冲积平原潜水和承压水分别以Na2SO4、NaHCO3和Na2SO4型水为主,其中苏打水分别占总水样的7.18%、14.83%、6.22%.承压水中Na+、HCO3-、TDS空间自相关性较强,潜水中Na+、HCO3-、TDS空间自相关性较弱,当水中TDS < 1 000 mg/L时更有利于NaHCO3型水的形成.溶滤-富集因子(F1)、外界输入因子(F2)、原生地质因子(F3)和地质环境因子(F4)对地下水中水化学指标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9.44%、15.99%、7.70%和6.71%.苏打水形成过程不仅受控于矿物溶滤、阳离子交换、混合作用和脱硫酸作用等多种水文地球化学作用,还受到地质环境、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区域概况 1.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北安市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隶属黑河市。  相似文献   
4.
临朐山旺泉天然苏打水产地位于临朐县营子镇牛山—方山一带,地下水中酸碱度和小苏打含量达到了国际苏打水定名标准,在山东省境内尚属首次发现。该苏打水赋存于临朐群气孔状牛山组玄武岩岩石中,水文地质条件清楚,水位、水质、水量动态稳定,无污染,感观无色无味、清澈透明,甘冽爽口。  相似文献   
5.
“转让厦工闲置用地引进的投资30亿元的创基智谷项目已经建成,大江重工434亩土地通过转让促使蒙牛百亿产业集群项目获得385亩工业用地、明仁苏打水项目获得49亩工业用地……”近日,说起闲置土地再利用,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自然资源局局长王占丽如数家珍。近年来,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推进产业集聚区用地提质增效,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率先行动,全力盘活一批荒废多年、“用而未尽”的土地,使一幢幢新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项目有效落地,使曾经的“沉睡”土地再获新活力。  相似文献   
6.
“转让厦工闲置用地引进的投资30亿元的创基智谷项目已经建成,大江重工434亩土地通过转让促使蒙牛百亿产业集群项目获得385亩工业用地、明仁苏打水项目获得49亩工业用地……”近日,说起闲置土地再利用,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自然资源局局长王占丽如数家珍。  相似文献   
7.
天然苏打水矿泉水类型命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齐哈尔市克东县境内地下深部赋存有丰富的天然苏打水矿泉水资源,但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规范中,对目前市场热销的天然苏打水没有规定具体的命名指标。本着满足市场需要,将资源优势尽快转为经济优势,切实依法保护、科学有序开发矿泉水资源的原则,本文以规范对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定义要求为指导,  相似文献   
8.
依据克东县宝泉镇一带的地层、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水文地球化学环境,论述了苏打水的赋存及形成条件,指出苏打水的形成是沉积作用、火山活动和断裂构造共同作用的结果.天然苏打水主要赋存于上白垩统嫩江组碎屑岩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中.受喜马拉雅期火山活动和断裂构造运动影响,上白垩统嫩江组含水层在克东县二克山-尖山一带由封闭的还原环境转变为开放半开放的氧化环境,发生脱碳酸作用,致使HCO3-、Na+成为地下水化学成分中的主要离子,形成了天然苏打水.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乾安地区浅层苏打水形成的热力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热力学法对吉林省乾安地区苏打水形成进行研究,建立重碳酸钠水形成的物理化学模型并做了模糊验证,定性和半定量地概化出苏打水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