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2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测绘学   99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988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08篇
自然地理   40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姚晓明  朱晟君 《地理研究》2020,39(2):384-398
中国银行业改革持续深化,不同类型银行的业务限制和地域限制逐步取消,银行间竞争日益激烈,重新调整网点布局已成为各家银行应对措施之一。重点关注2007—2016年中国银行业基层网点的空间演化路径,在借鉴演化经济地理研究中产业关联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地方产业基础的金融关联度和区域间投资的金融关联度两个重要变量,以此构建解释框架。考虑到中国银行业渐进式的改革历程,按银行所有制及银行规模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① 地方银行市场竞争越激烈会显著提升产业基础、投资流向的金融关联度在银行网点布局决策中的重要性,银行网点会向金融关联度高的地区集聚;② 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随地方银行市场环境和银行成长过程发生变化,表现出阶段性特征;③ 银行的个体异质性也是影响银行网点空间演化路径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杨鑫  彭飞  张琦琦  胡伟 《世界地理研究》2020,29(6):1102-1112
全球化背景下对外贸易活动是特定地域外向联系强度的重要表现,是边境城市区域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分形理论及核密度等方法,以中国边境各城市的进出口贸易额为主要指标,剖析了中国边境地区对外贸易的规模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不同阶段的中国边境对外贸易位序-规模特征明显,位序结构内部城市次序变化较大;②位序-规模分布的无标度区变化显著,在18年内出现了4段分形表现,外贸活动的规模波动性、区域化特征明显;③影响因素表现为经济地理禀赋约束下核心城市支配效应明显、邻接地缘环境影响显著、政策导向与口岸推动、内部竞争反推空间结构协调演化四个方面;④不平衡性、集聚性在中国边境地区外贸活动中凸显,空间分布呈现为“核心-边缘”结构,当前国家层级应重点支持对外贸易优势城市,省级尺度协调域内城市对外贸易层次组织与区间联系。  相似文献   
3.
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经历了加里东期和海西期构造作用的改造,东部断褶带和西部斜坡区断层发育,中部平台区断层不发育,导致勘探目的层鹰山组上部与鹰山组下部和蓬莱坝组储层发育特征的不同。鹰山组上部的储层主要受控于加里东期构造活动所造成的地层抬升暴露剥蚀,形成了以大气淡水溶蚀为主的储集空间类型;而鹰山组下部和蓬莱坝组储层则主要受到埋藏白云石化作用、硅化作用以及伴随着断层的形成而发育的裂缝和热液的改造作用的控制。氧碳同位素和87Sr/86Sr比值的分布特征也进一步证明了两种不同储层类型的主控因素。鹰山组上部洞穴中方解石的氧碳同位素值(δ18OVPDB:-12~-4‰VPDB,δ13C:-3~1‰VPDB)比海水沉淀的方解石(δ18OVPDB:-9.5~-7.5‰VPDB,δ13C:-1.5~0.5‰VPDB)在数值上明显偏负,说明洞穴中充填的方解石属于淡水成因。在鹰山组下部和蓬莱坝组白云岩储层中发育的鞍形白云石具有较低的氧同位素值(δ18OVPDB:-10.7~-5.9‰VPDB)和高于海水的87Sr/86Sr值(均大于0.7094),因而被解释为热液成因,进一步说明这些地层中的溶蚀孔洞可能与热液改造有关。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马六段在盆地大部分地区被剥蚀,仅在盆地周缘地区分布,因此,有关该盆地马六段白云岩成因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马六段白云岩岩石学特征、阴极发光特征、微量元素特征以及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马六段白云岩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南部马六段白云岩主要由细—中晶白云岩组成,白云石具"雾心亮边"结构,阴极发光呈暗红色光。微量元素总体上具有较低的Fe、Mn值,平均值分别为447×10~(-6)和62×10~(-6),较高的K、Na值,平均值分别为517×10-6和252×10~(-6),以及中等含量的Sr元素值,平均值为155×10~(-6)。δ~(13)C值平均为-0.617‰,δ~(18)O值平均为-7.6‰,以上特征均反映出海源流体特征。白云石的"雾心"和"亮边"结构中微量元素含量相差不大,认为是在相同成岩环境的不同成岩阶段形成,其中"雾心"形成于浅埋藏环境的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而"亮边"是在深埋藏环境下对早期白云石的调整和加强。  相似文献   
5.
6.
7.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耦合指数模型分析了2007—2016年江苏省县域企业发展水平和民间资金规模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对其耦合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结果表明:①2007—2016年县域企业经济发展水平整体稳中向好,空间发展的非均衡性问题得以改善,传统苏北、苏中远落后于苏南的形势在逐渐好转;②民间资金规模在时间演化过程中呈现"两段式"的发展态势,空间上苏南与苏中、苏北呈现差异化的演进趋势;③县域企业经济发展水平与民间资金规模在空间耦合关系上呈现"东南极化、西北滞后"的特点;④县域企业经济发展水平与民间资金规模呈现一定的正向相关性,但其相关性在减弱。  相似文献   
8.
吕敏娟  曹小曙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1):1884-1897
论文基于黄土高原地区乡镇1980、1990、2000、2010、2016年5期截面数据,利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异速标度律,分析了乡镇尺度人口和可达性规模结构、等级体系及异速标度演化关系。结果表明:① 人口规模以中小等级乡镇为主,60%的乡镇人口规模正增长,总体呈“南北高、中间低”分布格局;可达性水平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空间上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河谷平原区人口规模和可达性均最大。② 人口和可达性均呈位次型分布,人口位序—规模具有明显双分形结构,由均衡向极化转变;可达性位序—规模以2000年为转折点由双分形演变为单分形,由低水平均衡转向更高水平均衡。③ 3006个乡镇整体以正异速生长为主,负异速生长为辅,黄土高塬沟壑区、河谷平原区内乡镇异速生长类型以人口增长正异速生长为主,黄土丘陵沟壑区、土石山区、沙地和沙漠区内乡镇以人口下降正异速生长为主,农灌区内乡镇异速生长以人口增长正异速一级和人口下降负异速一级为主。最后根据人口和可达性异速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提出各分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云南禄劝乌东德水电站是我国第三座超千万千瓦级水电站,其建设所采用的混凝土人工骨料来源于坝址下游施期料场的中元古代落雪组灰岩。在骨料勘察和实际开采过程中,发现灰岩与白云岩在同一层位产出,其岩性变化界线切割岩层面,该类现象为工程地质研究中所罕见,引起了高度关注。以施期料场灰岩-白云岩过渡带和骨料开采残留的一处白云岩凸起岩块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相学、微区矿物形貌和成分、碳氧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分析,深入探讨了研究区碳酸盐岩成岩演化和岩相转变过程与机理,提出了新的白云岩化成因模式。结果表明:①矿物形貌和空间分布特征指示与灰岩过渡的白云岩为早期灰岩经过后期白云岩化形成;②白云岩中发育的斑马纹构造、鞍状白云石及其伴生的硫化物和碳质物等,指示其经历了热液白云岩化过程。鞍状白云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183~215℃)显著高于围岩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102~152℃);③白云岩普遍具有较轻的O同位素值(δ18O=-13.3‰~-7.8‰),而其中鞍状白云石的δ18O最低(-13.3‰),表明它们可能为热液流体直接沉淀的产物,而其他白云岩由于受热液流体影响程度较低而具有较低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和较高的δ18O值;④乌东德地区近直立的岩层产状和断裂可能为热液流体运移提供了通道,而其上覆的近水平震旦系灯影组厚层白云岩则起到了封堵作用,使热液流体在不整合面之下与灰岩发生长时间反应;热液流体的运移方向决定了最终的热液白云岩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以四川盆地西南部宝兴五龙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斑马构造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应用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手段对其成因开展综合分析。研究区内斑马构造白云岩主要发育于栖霞组一段上部,斜交或平行层面分布。斑马构造暗带、亮带分别由具残余组构的粉—细晶白云石及中—巨晶鞍状白云石组成,阴极发光分别呈暗红、亮红色,指示晶体生长空间及流体交代过程的元素差异性。斑马构造亮带、暗带白云石有序度均较低,δ~(18)O值负异常明显;暗带的~(87)Sr/~(86)Sr值处于或略高于同期海水范围,亮带明显较高的~(87)Sr/~(86)Sr值指示了深部流体的影响;亮带、暗带均具有低∑REE含量及明显的Eu正异常。综合研究表明,川西南栖霞组斑马构造白云岩属埋藏期热液交代-结晶作用成因,反映了热液流体持续供给下白云石结晶力与岩石抗张强度的动态平衡过程。斑马构造白云岩的形成历经3个阶段:①热液流体沿基底断裂垂向运移,富镁流体顺层进入高孔渗地层并持续溶解-交代石灰岩而形成暗带白云石;②在白云石结晶力大于岩石抗张强度情况下会产生破裂,从而形成一系列裂缝;③溶解作用结束后,裂缝流体中的离子沉淀而形成亮带鞍状白云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