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海洋学   6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鲈鱼保鲜加工技术及高值化加工现状及发展方向。【方法】对鲈鱼的保鲜技术、加工技术和副产物(鱼油、鱼骨和胶原蛋白)的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单一保鲜技术作为鲈鱼主要的保鲜方式,保鲜效果较差,加工技术研究仍存在问题,加工产品种类单一,且现代高新技术应用不足,对鲈鱼加工中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研究还不够透彻。【结论】不同技术的协同效应具有高效保鲜的特点,特别是复合生物保鲜剂与低温保鲜的结合在今后鲈鱼保鲜中极具发展前景。应注重不同保鲜技术的复合保鲜,不断改进鲈鱼加工技术,开发及运用现代化加工新技术,优化养殖环境,开发多元化鲈鱼产品,满足消费者对鲈鱼产品多样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肽聚糖对鲈鱼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初始体重(5.50±1.63) 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对其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在配合饲料中分别加入0 mg/kg,100 mg/kg和500 mg/kg的肽聚糖制成3种等氮等能(蛋白42%,脂肪11%)的实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肽聚糖对鲈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但却显著影响其生长.当饲料中添加500 mg/kg肽聚糖时,鲈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 mg/kg)和低添加量组(0 mg/kg)(P<0.01).当饲料中肽聚糖添加量为500 mg/kg时,鲈鱼白细胞的吞噬指数、血清溶菌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添加量组(P<0.01).当饲料中肽聚糖添加量为100 mg/kg时,鲈鱼血清替代途径补体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却显著低于高添加量组(500 mg/kg)(P<0.01).攻毒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500 mg/kg肽聚糖能显著提高鲈鱼对哈维氏菌的抵抗能力.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肽聚糖添加量的升高,鲈鱼的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均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加州鲈鱼繁殖习性及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阐述,对受精卵孵化与水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州鲈鱼2龄即达性成熟,3—6月繁殖产卵,水温20℃—24℃时达产卵盛期;雄鱼具有筑巢护卵及护苗等生殖习性;水温17.4℃—19.5℃,平均18.3℃时,受精卵孵化时数为74小时25分钟;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孵化时数与水温负相关,而与有效积温正相关。有效积温与平均水温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花鲈和鲈鱼群体的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3个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群体(威海,舟山和北海)和4个日本鲈鱼(L.japonicus)群体(东京湾、山口、有明海和八代海)进行了遗传分化研究。18条随机引物在7个群体中共扩增出15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33条(83.65%)。花鲈和鲈鱼群体间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836 5和1.524 2,Nei’s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分别为0.3075和0.4586。花鲈和鲈鱼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分别为0.3156~0.3669和0.2982~0.5150。UPGMA聚类分析显示,舟山、威海和北海3个花鲈群体亲缘关系较近并形成一分支,而日本有明海与八代海的鲈鱼群体同花鲈关系较远,它们与另2个鲈鱼群体(东京湾和山口)形成另一分支。本文结果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支持将中国产花鲈和日本的鲈鱼划分为2个种的观点,并且RAPD数据表明花鲈和鲈鱼群体内都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5.
郝林华 《海洋科学》2001,25(9):12-14
电位溶出分析(PSA)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一问世便在测定海水中痕量元素方面表现出很大优越性。微分电位溶出分析(DPSA)较单纯的电位溶出分析其灵敏度和分析速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已应用于海水中痕量金属元素的常规测定。但对于测定生物样品中的痕量元素,方法目前报道不多。 本文采用国产微机化电位溶出仪介绍了动态富集──静态微分溶出分析方法,对摄食了Cd污染的配合饵料的鲈鱼体内所积累的Cd进行了测定。该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数据准确可靠,结果令人满意。1材料与方法1.1主要试…  相似文献   
6.
运用GC—MS的方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鲈鱼分别暴露于0.1、1.0和10.0μg/dm^3质量浓度芘溶液中7d,水体中芘及其鲈鱼胆汁中芘和1-羟基芘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1)鲈鱼对水体中的芘具有非常显著的去除作用。(2)随着芘暴露浓度的增大,鲈鱼对芘的代谢去除作用增强。(3)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和芘暴露浓度的增大,胆汁的1-羟基芘浓度递增。(4)鲈鱼胆汁具有较高的芘浓度,对海水中的芘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5)鲈鱼胆汁的1-羟基芘及芘的浓度与水体芘浓度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对于指示水体的芘污染程度具有一致性;可作为指示水体芘污染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鲈鱼的人工催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近些年在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人工育苗方面的工作成绩较为突出,已能够利用野生亲鱼和人工养殖亲鱼进行规模性育苗生产和全人工养殖。我国有关鲈鱼繁殖的基础研究工作较多,如孙帼英等1994年报道的对鲈鱼繁殖生物学的研究,详细地描述了鲈鱼卵巢的发育分期以及产卵类型和产卵期等,万瑞景1988年和毕庶万等人[1]的调查研究均对鲈鱼的性成熟年龄和产卵习性进行了描述。但鲈鱼人工育苗技术尚未成熟,有关规模性人工育苗的文献报道还很少看到。作者认为目前鲈鱼人工育苗的关键还在于优良亲本的获…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对鱼蛋白需求的逐年增加及近海渔业资源的逐年衰减,海水养殖业迅猛发展,名、特、优养殖品种正渐被渔民所熟知。近几年,鲈鱼已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养殖品种,特别是虾池养殖鲈鱼,时间短、见效快,正在得到大面积的推广。现将虾池养鲈的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鲈鱼的鳃寄生车轮虫病及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鲈鱼的鳃寄生车轮虫病及病理组织的扫描电镜观察。病原鉴定为 :直钩车轮虫、杜氏车轮虫、日本车轮虫、劳牧小车轮虫及简单两分虫 5种车轮虫科纤毛虫 ,其中数量上占优势的为直钩车轮虫。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鳃寄生车轮虫可对宿主的上皮组织产生明显的机械性损伤并造成鳃丝粘液分泌增多及炎症反应。文中就海水养殖鱼类及野生鱼类由车轮虫寄生造成的危害及防治途径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13年4月29日至2013年11月21日全部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对松江鲈鱼仔、幼鱼进行了投喂研究,在水温18.2~22.6℃的室内循环水中,松江鲈鱼通过升索S1~S8苗种料投喂,体重由平均0.084g/尾增至23.55g/尾,体长由平均1.95cm增至12.45cm;最大个体体长14cm,体质量33.5g;最小体长8cm,体质量14.5g。研究表明:仔鱼开口摄食外源性营养时,应以投喂卤虫幼虫为主,逐步减少卤虫幼虫,增加S1人工饲料,直至养到2cm左右,全部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喂养松江鲈鱼达到成熟规格完全可行,其平均日增长量0.115g/尾,饲料系数平均为1.1,总特定生长率(SGR)为2.76%d~(-1)。期间定时测定养殖水体的温度、pH、盐度、DO、COD、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水质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实验还表明,在盐度范围20.3~27.1的条件下松江鲈鱼可以养至成熟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