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根据2012-10青岛海洋倾倒区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质量指数法对该倾倒区的水质进行评价。通过海上倾倒试验,了解倾倒疏浚物在该倾倒区周边海域的悬浮物扩散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位于青岛文昌鱼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部分监测站位无机氮、磷酸盐、铜、铅、镉超过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中第一类水质标准,其他站位各监测因子符合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中第二类水质标准;在落潮流时,倾倒疏浚物造成倾倒区周边海域悬浮物含量暂时升高,持续时间约30~50min。疏浚物倾倒后形成的云团在海流作用下向东北方向漂移,主要对青岛文昌鱼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西北部海域产生暂时影响,疏浚物倾倒造成水体悬浮物含量增高的影响距离为顺流方向2.9km。  相似文献   

2.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日益增多的疏浚物倾倒已经成为大亚湾海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近年来,大量的疏浚物倾倒到大亚湾口海域的大亚湾临时性海洋倾倒区。文章从倾倒区环境监测和管理的实际出发,依托国家指令性任务,在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及监测的基础上,研究了大亚湾临时性海洋倾倒区及其邻近海域沉积环境变化,分析了倾倒活动对海洋沉积环境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监测海区沉积物所有站点的评价项目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整个监测海区沉积物环境良好,沉积物污染物含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搜集和查阅国内外关于倾废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主要选择典型海洋倾倒区的研究评价,系统阐述了疏浚物倾倒对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策方面已经开展的理论和学术研究,较清晰地阐明了倾废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对科学认识疏浚物倾倒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加强海洋倾倒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每年在海上倾倒的疏浚物达六七千万方,量大点多,对之加以严格管理,对于保护沿海环境和生物资源十分重要。沿海港口、航道和新建码头以及其他海底工程疏挖的泥土移位倾倒,对海洋环境影响如何?怎样管理?有没有法律可以遵照执行?文章就上述问题,结合我国实践,论述了疏浚物倾倒的国际国内立法;疏浚物倾倒对海洋的有害影响和科学管理,倾倒区选划的综合论证;倾倒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以及依法统一管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张士三 《台湾海峡》1998,17(1):110-114
海洋倾倒区封闭是海洋倾废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疏浚物倾倒活动是一项比较频繁的海上倾倒活动。疏浚物海洋倾倒区的封闭,需要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和判断方法,本文提出用外溢作为一种判断方法,且将倾倒 溢发为无外溢、少量外溢、显著外溢、严重外溢和最严重外溢五类,认为当倾倒区出现显著外溢时,应考虑限制使用;当倾倒区出现严重外溢时,考虑封闭;当出现危害性外溢时,就立即封闭。  相似文献   

6.
东碇临时海洋倾倒区是当前福建省内使用频率最高、倾倒量最大的海洋倾倒区,自2010年重新投入使用以来,该倾倒区共接纳了约1.5×107 m3的疏浚物,为研究其海底地形冲淤变化情况,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模块、3D分析模块、地统计分析模块等对东碇临时海洋倾倒区进行冲淤变化分析,文中介绍了冲淤分析的基本流程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讨论,说明疏浚物倾倒对水深地形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大亚湾倾倒区海洋动力对疏浚物扩散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对大亚湾海洋倾倒区在9个月倾倒期间的跟踪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其在接纳疏浚物倾倒期间悬浮物浓度的特征以及变化特点;通过相关系数的计算,分析海洋动力(波浪、海流)对疏浚物扩散的影响.结果显示:海区海洋动力较强,疏浚物扩散快速,因此,大量倾倒时,倾倒区悬浮物浓度并不大幅度上升;海域的波高与倾倒区悬浮物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即波浪是影响倾倒区浓度的主要因素;海流是疏浚物扩散的主要因子,其作用导致监测海区很少出现高悬浮物浓度.自然状态下,海水的运动状态和悬浮物浓度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如何确定海域的悬浮物本底浓度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海洋倾废最早从疏浚物开始。1875年美国费城就在海上设置了疏浚物倾倒区。目前,无论国际或国内,疏浚物海上倾倒数量均居所有废弃物之首。疏浚物的海上处置已成为目前海洋倾废管理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1.伦敦倾废公约附件应用于疏浚物处置指南伦敦倾废公约附件一规定了禁止向海洋倾倒的物质,但含有这些物质的阴沟淤泥和疏浚物,若为“痕量沾污物”或能“通过海  相似文献   

9.
利用声学技术于1992年6月在营口鲅鱼固港进行了疏浚物海上倾倒声学试验。研究了疏浚物倾倒后的沉降、扩散和迁移特性,统计得出疏浚物云团垂直尺度、水平尺度及云团中心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式;计算了扩散系数,估算了倾倒后水体中疏浚物悬浮颗粒量;得出了云团漂移方向、距离和影响范围以及云团在海中的长存留时间;进而确定了疏浚物倾倒入海后的物理行为和归宿。  相似文献   

10.
海上倾倒是疏浚物的主要处置方式,倾倒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引起海洋环境和局部海床变化,进而影响倾倒区的环境容量和倾倒容量。文章在倾倒区选划时倾倒容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入面积有效利用系数、可继续利用的水深等概念,通过分析倾倒区冲淤环境、流失率和倾倒区有效利用面积等,评估连云港2#倾倒区使用期间的倾倒容量,探索使用过的倾倒区倾倒容量的评估方法。同时,分析海洋环境对倾倒强度和倾倒方式的响应情况,结合倾倒区使用期间海洋环境质量变化,评价倾倒容量的合理性,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倾倒区管理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海上倾倒是疏浚物的主要处置方式,倾倒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引起海洋环境和局部海床变化,进而影响倾倒区的环境容量和倾倒容量。文章在倾倒区选划时倾倒容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入面积有效利用系数、可继续利用的水深等概念,通过分析倾倒区冲淤环境、流失率和倾倒区有效利用面积等,评估连云港2#倾倒区使用期间的倾倒容量,探索使用过的倾倒区倾倒容量的评估方法。同时,分析海洋环境对倾倒强度和倾倒方式的响应情况,结合倾倒区使用期间海洋环境质量变化,评价倾倒容量的合理性,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倾倒区管理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东海区海洋倾倒区现状与需求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倾废管理是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一项基本任务.近年来,因港区建设,航道通航水深和港口靠泊吨位的要求不断提高,使疏浚物向海上倾倒的数量逐年增长.而原有的海洋倾倒区或因容量有限、或因距工程点较远等难以满足需要.在收集大量倾倒区运行情况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实地探究,针对东海区倾倒区现状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各海域倾废需求特点,进行倾倒区分布的发展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2009年9月岚山港临时海洋倾倒区海域跟踪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倾倒区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与底栖生物的相关性,发现重金属含量和底栖生物总种数呈负相关性。疏浚物的长期倾倒造成了岚山港临时海洋倾倒区海域底栖生物总种数和生物个体密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2009年9月岚山港临时海洋倾倒区海域跟踪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倾倒区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与底栖生物的相关性,发现重金属含量和底栖生物总种数呈负相关性.疏浚物的长期倾倒造成了岚山港临时海洋倾倒区海域底栖生物总种数和生物个体密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5.
文章梳理了海洋倾废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家海洋局文件;按季度和港区统计了2009—2011年签发的许可证数量和倾倒量,分析统计数据,揭示倾倒量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及其原因;统计分析各倾倒区的分布和使用情况,指出吴淞口北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近岸倾倒区,年倾倒总量应控制在400万m3,长江口1#倾倒区应调配接受近岸疏浚物;分析疏浚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上海市已开展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分析倾废管理现状,指出申请材料存在的问题,提出倾废管理改进措施;详细介绍了倾废记录仪安装试点和制订海洋倾废规范性文件工作,争取从地方性法规层面明确倾废记录仪的法律地位和记录数据的法律效力,规范性文件将规定禁止倾倒建筑渣土等物质。文章通过对上海市倾废管理多个方面的综述、统计和分析,旨在提高管理水平,也为其他沿海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章梳理了海洋倾废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家海洋局文件;按季度和港区统计了2009--2011年签发的许可证数量和倾倒量,分析统计数据,揭示倾倒量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及其原因;统计分析各倾倒区的分布和使用情况,指出吴淞口北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近岸倾倒区,年倾倒总量应控制在400万m3,长江口1#倾倒区应调配接受近岸疏浚物;分析疏浚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上海市已开展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分析倾废管理现状,指出申请材料存在的问题,提出倾废管理改进措施;详细介绍了倾废记录仪安装试点和制订海洋倾废规范性文件工作,争取从地方性法规层面明确倾废记录仪的法律地位和记录数据的法律效力,规范性文件将规定禁止倾倒建筑渣土等物质。文章通过对上海市倾废管理多个方面的综述、统计和分析,旨在提高管理水平,也为其他沿海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青岛胶州湾外三类疏浚物海洋倾倒区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倾倒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海洋倾倒区综合整治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尹杰 《海岸工程》2001,20(1):48-51
以青岛胶州湾外三类疏浚物海洋倾倒区为例,讨论了加强海上倾倒区的管理措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以嵊泗上川山疏浚物海洋倾倒区为例,探讨扩散型海洋倾倒区容量.通过生态敏感目标水质保护要求来确定倾倒活动最大倾倒强度;以最大倾倒强度及倾倒区本身和周边海域港航功能正常发挥为前提,确定水深可淤积厚度,以此为基础,分析系列倾倒量下的区域淤积影响程度,最终确定可接受情况下的倾倒量,从而估算倾倒容量.倾倒活动产生的悬浮物影响对生态敏感目标影响分析,倾倒活动瞬时最大可接受倾倒强度至少为36 000 m3(基于实际工况);在7个月倾倒期内,设定1 500×104、4 000×104、6 000×104m3系列倾倒量,分析倾倒区本身及周边水深敏感目标的淤积程度,最终确定在1 500×104m3倾倒量下,淤积程度可接受,初步估算该倾倒区的容量为1 500×104~2 000×104m3.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2016—2017年3个航次的嵊泗上川山疏浚物海洋倾倒区跟踪监测资料,分析了倾倒活动对该海域的水下地形、水质、沉积物、生物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倾倒区局部区域出现一定的淤积态势,平均淤积厚度为0.13 m;疏浚物倾倒过程中,海水中的悬浮物、无机氮和磷酸盐含量明显增加,沉积物中的硫化物和镉有所增加;倾倒结束后水质、沉积物和生物都恢复至倾倒前水平。长期来看,受倾倒活动影响较大的是底栖生物,其生物量和栖息密度较本底值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