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西部原油主要形成于高盐强还原环境和有机质低成熟演化阶段。这种特殊成油环境,为研究原油中极性生物标志物示踪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对6个原油胶质馏分硅醚衍生物进行了GC—MS分析,从中检出丰富的脂肪酸、烷基醇、脂肪酸甘油—酯、酰胺和甾烯醇化合物,并且脂肪酸甘油—酯为首次从原油中检出。研究认为,这些生物标志化合物主要来自母源。它们的分布特征为链状化合物以短链组分为主,甾醇主要为C27甾烯醇,指示成油母质主要为菌藻类;高丰度脂肪酸甘油—酯的存在,提出生物油脂是这些原油的重要成油母质。原油中存在不饱和链状化合物及其高的CPI值和甾烯醇都说明原油具有低的成熟度。通过原油极性和烷烃化合物的对比研究,认为成油物质及其低演化产物的可溶有机质胶质组分,对原油的形成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芳基类异戊二烯生标在指相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振西 《沉积学报》1998,16(2):9-13
芳基类异戊二烯化合物被认为是高盐和强还原沉积环境中沉积有机质芳烃馏分中的特征性生物标志物。本文在对采自我国三个典型陆相油气盆地的33个原油和生油岩样品芳烃馏分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了详细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原油样品中芳基类异戊二烯系列化合物的检出及其在指相上的地球化学意义,指出该系列化合物还可指示微咸水和还原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3.
混合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贡献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油气盆地中存在混合原油的现象非常普遍,按照形成条件可区分出4种不同的混合类型.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不同有机相原油混合后体现各自母源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生物降解原油与正常原油混合后具有完整的饱和烃谱峰,同时还反映生物降解特点;不同成熟度的原油混合后既可检出热稳定性低的化合物,部分成熟度参数还可指示成熟特征;高成熟天然气与原油混合后,往往会使不同组分段的成熟度产生明显变化.特殊化合物绝对浓度定量法、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法、碳同位素法和拟合图版法是常见的定量成藏贡献率方法.针对混合原油地球化学识别和贡献率定量中的局限性,提出了利用指纹技术进行优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和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原油,在国内首次发现这些原油中存在镜质体碎屑。这些镜质体碎屑均具有明显的棱角,其反射率值和侏罗纪煤的反射率值相近,且产出镜质体碎屑的原油均普遍检出了具有高等植物为母质输入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因此原油中镜质体碎届的检出为确认准噶尔盆地煤成油的存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质体物质中卟啉的检出以及由叶绿素到石油卟啉演化模式的提出,增加了研究这些化石色素作为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兴趣。研究表明,从原油、页岩、煤和沥青中分离的石油卟啉,主要是由脱氧叶红初卟啉(DPEP)和初卟啉(Aetio)的镍、钒络合物组成,次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原油与源岩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塔河油田是我国迄今为止在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发现的最大的油气田,但是原油的油源目前仍然是一个有争异的问题。对塔河油田原油和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油源对比。原油和烃源岩中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甾烷和萜烷组成及分布特征,显示了塔河油田原油与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这与塔河油田长期成藏和多期成藏,从而允许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持续供油的地质事实相符合。研究认为,塔河油田原油与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中一些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的差异,可能与它们起源于有机质不同演化阶段有关,这一点应在研究具有高演化有机质特征的油源对比时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轮南油田不同时代储层原油中检出了丰富的三甲基苯基类异戊二烯化合物.该类化合物被普遍认为是来自于高盐度和强还原水体沉积环境中绿硫菌体内的类胡萝卜素的特征性生物标志化合物.该类化合物的检出对轮南油田烃源岩研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暗示了具有分层水体或高盐度的强还原环境下发育的优势烃源岩,对该区烃类的主力生烃贡献不容忽视.基于C15- 3,4,5-三甲基苯基类异戊二烯异构体在轮南油田原油中的分布规律,及C15-3,4,5/C13-2,3,6比值与Pr/Ph,Ga/C31H和Ts/Tm等常规地球化学参数的对比,说明具有生源意义、能够指示沉积相特征的三甲基苯基类异戊二烯化合物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也受烃类热演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陈菊林  张敏 《现代地质》2016,30(4):871-879
通过对TZ62井原油进行热模拟实验,探讨热演化程度对原油中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形成分布的影响及其地球化学意义。实验发现:在400~500 ℃阶段,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增加,原油中高碳数微晶蜡类长链化合物热裂解和原油中的沥青质热降解作用对重排藿烷的形成具有贡献作用。在500~550 ℃对应的原油裂解高峰阶段,藿烷类化合物浓度明显降低,且17α(H)-藿烷比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具有更快的热裂解速率。在温度为550~600 ℃阶段,较高的热演化程度对17α(H)-藿烷甲基重排作用形成重排藿烷具有贡献作用。重排藿烷参数(17α(H)-重排藿烷/17α(H)-藿烷、Ts/Tm)在400~500 ℃变化较弱,几乎不受热演化程度的影响;在500~550 ℃的原油裂解高峰阶段,逐渐增大;在550~600 ℃发生反转,逐渐减小。重排藿烷参数可作为高成熟阶段原油成熟度判识的有效参数,其有效应用范围是生油窗晚期至原油裂解高峰期。  相似文献   

9.
车莫古隆起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在其主要发育期,古隆起南北两侧分别存在昌吉和盆1井西两个沉积凹陷,分布有白垩系、侏罗系和古近系等多套烃源岩。目前已在古隆起所在区域的南部发现了永进油田,在其北部发现了征沙村、沙窝地和莫西庄等油田或含油气构造,油层主要分布在侏罗系和白垩系,其中沙窝地、莫西庄和征沙村3个构造主要目的层为侏罗系三工河组,永进构造目的层为侏罗系头屯河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和白垩系吐谷鲁群。为了揭示研究区原油的油源特征以及车莫古隆起对油源及成藏过程的影响,比较系统地分析了研究区原油及相关层位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油源对比;根据流体包裹体和烃源岩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油气成藏特征,并结合构造地质资料讨论了车莫古隆起形成与演化对研究区油气源特征、油气藏形成过程及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构造或同一构造不同层位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饱和烃和芳烃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将研究区原油划分为五类,这五类原油在区域分布特征、油气来源及烃源灶位置等方面均存在差别。车莫古隆起的形成与演化、生油凹陷的展布特征及主要烃源岩的成熟演化历史共同决定了研究区不同油田或含油气构造烃源灶位置的分布及其转...  相似文献   

10.
轮南油田不同时代储层原油中检出了丰富的三甲基苯基类异戊二烯化合物。该类化合物被普遍认为是来自于高盐度和强还原水体沉积环境中绿硫菌体内的类胡萝卜素的特征性生物标志化合物。该类化合物的检出对轮南油田烃源岩研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暗示了具有分层水体或高盐度的强还原环境下发育的优势烃源岩,对该区烃类的主力生烃贡献不容忽视。基于C15-3,4,5-三甲基苯基类异戊二烯异构体在轮南油田原油中的分布规律,及C15-3,4,5/C13-2,3,6-比值与Pr/Ph,Ga/C31H和Ts/Tm等常规地球化学参数的对比,说明具有生源意义、能够指示沉积相特征的三甲基苯基类异戊二烯化合物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也受烃类热演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舞阳、襄城凹陷下第三系为一套盐湖相沉积物。研究表明,沉积环境与有机地化特征具有明显对应关系,咸水湖-盐湖相和盐湖相区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扇)三角洲前缘与(扇)三角洲前缘-盐湖相区次之,(扇)三角洲平原区相对最差。烃源岩类中以页岩、油页岩最好,白云质、灰质泥岩、泥质白云岩、泥岩次之,含膏、含盐泥岩相对最差。有机质类型主要为1型,其次为Ⅰ型,少量Ⅱ2型。且Ⅰ型、Ⅱ1型有机质一般分布在盐湖相区内,而Ⅱ2型和Ⅰ型有机质则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平原相和(扇)三角洲前缘相带。生物标志物指示烃源岩沉积环境为还原-强还原、高盐度咸化湖泊环境,其正烷烃多呈双峰态分布,高碳数部位具有一定的奇碳优势,OEP值大于1植烷、伽玛蜡烷含量高,Pr/Ph分布范围为0.04~0.72,β-胡萝卜烷和藿烯、ββ藿烷、芳香含硫化合物及脱羟基维生素E普遍存在,Tm/Ts大于1。根据Pr/Ph、Pr/nC17、Ph/nC18相对组成三角图可有效区分半咸水湖相与咸水湖-盐湖相。  相似文献   

12.
贵州红枫湖沉积物有机质的酶及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文章通过DNA、α-葡萄糖苷酶和硫酸盐还原菌等的变化,研究了贵州红枫湖沉积物中有机质的酶及微生物降解.有机质在微生物及其分泌的胞外酶的作用下被降解,在沉积物深度11cm以下被降解到相对较低的含量.DNA的分布表明表层9cm的沉积物深度内微生物的活动较为强烈,是微生物降解有机质的主要位置.α-葡萄糖苷酶在悬浮层含量最高,达0.75μmol/min*g干沉积物,提示有机质中的淀粉和糖原等物质在悬浮层降解较为激烈,被大量分解;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α-葡萄糖苷酶活性减弱,在有机质降解明显开始变缓的11cm沉积物中,α-葡萄糖苷酶活性已降低到0.17μmol/ming干沉积物.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红枫湖沉积物表层7cm是硫酸盐还原菌的主要分布位置,结合有机质和SO2-4含量的研究结果,提示红枫湖沉积物中SO2-4不可能成为有机质氧化的主要电子受体,硫酸盐还原的限制因素也不是有机质供应.  相似文献   

13.
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油气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辽河盆地原油和天然气之间碳氢同位素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特别是它们之间同位素组成关系,划分出油气的不同组合类型,从而证明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油气的自生自储特征,认为过渡带是油气形成聚集的重要垂向演化层段。同时为完善烃类形成的多源复合和多阶连续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4.
民和盆地中侏罗统煤-油页岩层系生油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论述了民和盆地中侏罗统含煤及油页岩层系的生油特征,探讨了盆地独特的石油地质和地球化学条件。原油主要地化特征为:Pr/Ph比值偏高(2.65-3.15)、甾烷/藿烷比值极低(0.03)、C27甾烷较丰富、Ts/Tm>1低硫芴/氧芴比值、较高含量的C29降新藿烷及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及相对丰富的长链联苯及烷基四氢萘系列化合物。中侏罗统煤-泥页岩层系含生油潜力明显不同的多类型油页岩,多数油页岩属由藻类和陆生高等植物母质组成的混合型有机质,沉积环境为淡水-微咸水弱氧化条件,其地化特征也表现为高Pr/Ph比值(平均为1。98),低甾烷/藿烷及低硫芴/氧芴比值等特征。某些油页岩富含C29降新藿烷及重排藿烷系列化合物,它们应为主力源岩。油页岩多含再沉积型或沉积改造型有机质。异常地热作用对源岩演化及原油地化特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e wide existence of immature oils throughout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China broke through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theory through kerogen thermal degradation.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oluble and insoluble organic matter are organically connected in the sedimentary rock, both contributing to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n the diagenesis,kerogen can not produce oils, so immature oils derive directly from the soluble lipids.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rocess through kerogen thermal degradation takes place mainly in the early catagenesis(R o= 0.2% ~1.2%), and the oils generated are normal. In the late catagenesis, hydrocarbon generation comes into wet gas stage(R o=1.2%~2.0%), with pyrrobitumen degenerating into high mature light oils and oils cracking into gases.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presented a new generating hydrocarbon and evolutionary model with soluble and insoluble organic matter both contributing to the generation of hydrocarbon.  相似文献   

16.
张子枢 《沉积学报》1986,4(1):96-103
前言嘉陵江灰岩是四川盆地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c)的俗称。早在公元1840年前后,四川自流井背斜上的磨子井(誉称自贡火井王),就钻开嘉陵江灰岩中的气层(Tc~3),开始采气,到1980年底的统计,累积采气量占四川各气层累积采气量的42%;嘉陵江组剩余的天然气探明储量,是海相碳酸盐岩总探明储量的24%。无论从采气量,或剩余储量上看,嘉陵江组均是各气层之冠。因此,嘉陵江灰岩的油气形成问题是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安作相(1959)从有机质丰度及沉积环境,论证了嘉陵江灰岩有自生自储的天然气,同时也指出川南Tc的气也可能来自二叠系。  相似文献   

17.
对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台深1井烃源岩的地球化学进行研究,可以为该地区进一步勘探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高精度GC/MS和同位素分析,研究了台深1井天然气同位素和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台深1井天然气不同于涩北气田的生物气,为低熟过渡带天然气;烃源岩的母质类型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也有水生生物的贡献;成烃环境为浅湖相咸化含硫的弱还原-弱氧化环境,而且成烃环境中微生物发育。  相似文献   

18.
华南下扬子巢湖地区孤峰组黑色硅质岩中富含有机质,是中国油气和页岩气勘探的潜在源岩,研究孤峰组有机质富集规律对开展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巢湖平顶山地区中二叠统孤峰组硅质岩进行总有机碳含量(TOC)和饱和烃分子标志物特征分析,探讨其中有机质富集规律。结果表明孤峰组有机质热成熟度参数C29 ααα甾烷20S/(20S+20R)比值分布在0.37 至0.46 之间,C31升藿烷22S/(S+R)比值分布在0.53 至0.59 之间,热成熟度水平处于生油窗的早期。有机质正构烷烃主峰为C18,以短链烷烃为主,藿烷含量较高,甾烷以C27 ααα 20R 胆甾烷为主,有机质主要来自海洋浮游藻类和细菌。孤峰组有机质Pr/Ph 比值小于0.6,伽玛蜡烷指数平均值为0.2,说明古沉积水体为中等分层缺氧环境。孤峰组普遍富含有机质可能与炎热气候下古沉积水体长期分层和缺氧有关。随着气候在孤峰组沉积早期和晚期突然变冷,高强度的海洋洋流上涌提高了初级生产力水平,造成有机质更大规模的富集。  相似文献   

19.
华南下扬子巢湖地区孤峰组黑色硅质岩中富含有机质,是中国油气和页岩气勘探的潜在源岩,研究孤峰组有机质富集规律对开展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巢湖平顶山地区中二叠统孤峰组硅质岩进行总有机碳含量(TOC)和饱和烃分子标志物特征分析,探讨其中有机质富集规律。结果表明孤峰组有机质热成熟度参数C29 ααα甾烷20S/(20S+20R)比值分布在0.37 至0.46 之间,C31升藿烷22S/(S+R)比值分布在0.53 至0.59 之间,热成熟度水平处于生油窗的早期。有机质正构烷烃主峰为C18,以短链烷烃为主,藿烷含量较高,甾烷以C27 ααα 20R 胆甾烷为主,有机质主要来自海洋浮游藻类和细菌。孤峰组有机质Pr/Ph 比值小于0.6,伽玛蜡烷指数平均值为0.2,说明古沉积水体为中等分层缺氧环境。孤峰组普遍富含有机质可能与炎热气候下古沉积水体长期分层和缺氧有关。随着气候在孤峰组沉积早期和晚期突然变冷,高强度的海洋洋流上涌提高了初级生产力水平,造成有机质更大规模的富集。  相似文献   

20.
生物标志物藿烷类的单体碳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5个广东泥炭样品和 3个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原油样品中支链烷烃和环烷烃进行了分离,应用色谱 -同位素比值质谱 (GC -IRMS)测定了其中藿烷类单体碳稳定同位素比值,研究它们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结果表明泥炭中藿烷类δ13C为 - 2 1.7‰~ - 34.4‰,与湖相页岩和原油中藿类相比,相对富集13C;同一样品中,不同碳数和不同构型的藿烷之间,δ13C相差 4.4‰~ 1 2.8‰,说明同一沉积环境中可能生长具有不同碳同位素组成藿类先质的多种微生物,相对亏损13C的C29βα、C29ββ、C31βα藿烷可能来自甲烷菌,相对富集13C的C29αβ、C30 αβ藿烷可能来自化学自养型细菌;准噶尔盆地原油中藿烷类碳同位素δ13C为 - 30.6‰~ - 53.4‰,原油之间藿烷δ13C值具有明显差别,它们指示克乌断裂带东部原油来自二叠系,西部原油来自侏罗系与三叠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