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福志 《中国地震》1991,7(1):73-79
莆田海岸距今2855±273年发生了7.6级地震,发震断层为北东55°—65°的右旋走滑断层,水平断距3.9米。这次地震与海岸一次大幅度沉降开始的时间一致。断层错动时上盘被北西向断层面阻挡,形成挤压构造和崩塌的巨砾倒石堆,断层中的擦痕和微错动也是明显的。 闽粤琼海岸带,特别是大震区有许多次近代大幅度升降等古地震遗迹。近850多年来海岸带有两个地震周期序列,近5000多年海岸升降周期为500年左右,表明地震周期序列也为5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坡度-等效剪切波速关系模型中,坡度主要基于30″分辨率数字高程数据的提取。DEM分辨率对坡度的提取具有重要影响,且对于不同地区、地貌单元的影响不同。本文以我国东北地区1″、3″、30″分辨率DEM为基础,分别提取研究区域内公里网格点的百分比坡度,分析不同分辨率下提取坡度差异的原因。区分平原、丘陵和山地统计分析坡度随分辨率变化特征,通过比较多种拟合模型的拟合优度和坡度分级平均相对差值,给出不同分辨率下的最佳坡度转换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坡度体现计算面积的平均特性,随着分辨率的增大,栅格计算面积减小,导致坡度有所差异,区域坡度变化越大差异越大;在我国东北地区,随着DEM分辨率的降低,坡度-频率分布曲线向低坡度段移动,且均值、方差及值域变小,不同地貌的坡度-频率分布曲线向低坡度方向移动,且峰值区域变窄,其中平原地貌变化趋势性显著,丘陵次之,山地最小;平原及山地地貌最佳坡度拟合为线性拟合,丘陵地貌下1″、3″与30″分辨率下最佳坡度拟合分别为线性拟合和多项式拟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海城、唐山等若干大地震的地震地貌特征,并从成因上划分为以改造为主的地震地貌和以建造为主的地震地貌、以及混合类型。经研究认为不同地震地貌-自然震害是与地貌成因类型紧密相关的,不同地貌单元的自然震害是有规律的。讨论了构造侵蚀地貌单元、剥蚀地貌单元、山前倾斜平原、滨海平原及其他类型的地貌单元可能出现的震害、在此基础上指出,用研究地貌成因类型的方法是可以进行宏观震害预测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介浙闽东海岸花岗岩类经“球状风化”塑造的石蛋地貌奇观,著名的有浙江舟山群岛普陀山的磐陀石,福建泉州的碧玉球和东山岛的风动石,以及厦门的日光岩。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地貌、第四纪地层、钻探、槽探和浅层地震勘探等资料分析,研究了闽江断裂带第四纪活动特征,并探讨了活动断裂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闽侯-南屿断裂展布于旗山东侧山前,与五虎山北麓断裂共同组成北西向的闽江断裂带,控制了福州盆地的西侧和南侧边界;(2)闽江断裂带的活动时代从山地向平原方向逐渐变新,山地基岩内的断裂为中更新世断裂,山前断裂多为晚更新世断裂,呈正断性质,上盘沉积速率为0.78mm/a—1.2mm/a;(3)闽江断裂带及其与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附近小震活动相对密集。  相似文献   

6.
根据海岸风沙地貌台风响应和单站载波相位差分GPS的特点,提出了应用七参数Δx、Δy、Δz、Ωx、Ωy、Ωz、K的坐标平滑处理技术和求解高程异常值ζ进行曲面拟合的载波相位差分GPS技术,从2014至2017年间对福建平潭岛海岸风沙地貌台风响应的观测点进行实际测量,观测结果与精密水准测量观测出来的结果进行比较,其高程误差范围在0.1~3.3 cm之间。表明多站载波相位差分RTKGPS技术的测量精度完全能满足海岸风沙地貌台风响应观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李秋萍  崔振昂 《地球》2014,(2):104-105
海岸带是社会经济最发达、人类活动最密集的地带,全球大部分经济财富均产生于海岸地区。就我国海岸带而言,沿海经济带仅占陆域国土的13.6%,却承载着全国41%以上的人口,创造出全国60%以上的国民经济产值。  相似文献   

8.
广东潮汕地区沉积盆地发育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东东部沿海的潮汕地区,是由韩江、榕江、练江,黄岗水等四条河流自西或西北方向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堆积而成,故一般通称的潮汕平原实际上由韩江三角洲,榕江冲积平原、练江冲积平原、黄岗水冲积平原等四部份共同组成。其中韩江三角洲和榕江平原的面积分别为1041平方公里和996平方公里,是本区的主体部份。但两者的展布形态则不同,前者以潮安为三角洲的顶点,河道渐成树枝状分汊,注入南海,属于较典型的扇形三角洲;后者则以干流注入牛田洋海湾,然后汇入南海,属于港湾式三角洲(习惯上称为榕江平原)。各平原之间常有丘陵台地为界,从而组成本区有山有水的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9.
徐起浩 《华南地震》2006,26(1):17-27
根据琼州府志、琼山县志及一些家谱、族谱等的记载,再加上对海域中退潮后海底残留的房屋、坟墓等各种沉没于海的人类活动废墟和东寨港海域中地震地貌的发现与考察,结合本人和前人以往的研究成果,证实1605年7月13日海南岛琼山县发生的71/2级强地震导致琼州海峡东南侧与琼北陆地相连的海底及与海相连的琼北东部一些沿岸陆地大面积同震快速下沉,使得原先为陆地的东寨港、北创港和舖前港及其以北海域等地区大面积陆陷成海。这是一次生源地在与海相连的海岸带的同震海岸下沉。推断了这次地震海啸;比较了这次陆陷成海地震海啸与生源地在近海和大洋海底的地震海啸的异同;也与北美西海岸生源地在太平洋板块斜插在北美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消减带的海岸同震下沉及海啸比较了异同。最后还提出,琼州大地震陆陷成海灾害应从根本上区别通常所说的震陷灾害。  相似文献   

10.
山地和平原地形在破坏性地震中对震害和地震动有很大影响,不同地形对地震动有不同的地形效应。为研究山地和平原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规律,基于集集地震后续M L6.6余震的强震观测记录,对位于不同地形且与震中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四个强震台记录处理计算,从波形特征、频谱分析、加速度反应谱计算、与规范谱比较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完成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分布的计算。研究表明,山地地形对地震动的高频成分有地形放大效应,沉积平原对地震动的低频长周期部分有放大作用,并且长周期反应谱的峰值区域始终位于沉积平原中部。平原上强震记录产生的长周期放大系数谱已超出规范谱,沉积平原上长周期建筑的抗震设防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地貌演化数值模型是分析构造-气候相互作用,再现地表形态演化过程的重要工具.本文利用地貌演化数值模型模拟了青藏高原东北缘河西走廊中段周边山体的演化过程.河西走廊气候干旱,外动力过程相似,但走廊中段南北两侧各山体间的形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北侧山地:金塔南山东段、金塔南山西段、合黎山;南侧山地:榆木山).首先,各山体内选取典型区域分析了真实地形的特征指标(准周期性谷间距、地形高差与出水口数量);其次利用Landlab平台构建了典型区域的地貌演化数值模型,并通过数值实验正演了各山体地形的演化过程;最后将真实地形与不同时间节点的模拟地形进行比对,以准周期性谷间距等地形特征指标为判识标准,推断了河西走廊中段山体开始强烈隆升的年代和抬升速率.模拟结果与区域已发表的地质地貌证据在年轻上升山地(未达到稳定状态的幼年期地形)地区呈现较好的一致性,表明地貌演化数值模型结合地形特征指标是约束年轻上升山地强烈隆升年代和速率的可靠工具.本文提出的全新研究思路与方法有望在年轻上升山地推广并成为构造地貌学研究的常用手段.  相似文献   

12.
影像三维激光扫面测量是目前前沿的监测技术之一。在阐述影像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的原理及在分析其理论测量误差的基础上,采用影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于2014年至2017年实地对福建平潭岛百犬山海岸地貌进行了21次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影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传统的风沙地貌台风响应监测相比具有速度快、精度高、能实时测量出其变化量等优点,在风沙地貌响应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次生层状地貌是同一期地貌面(原生层状地貌),经过后期地壳构造运动的变形、解体而形成不同高度的地貌面。它较好地反映了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方向、幅度与速度。据此,本文将第四纪以来河北山地的新构造划分出两个区、七个亚区和二十四个小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长山群岛31条海岸阶地剖面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认为本区普遍存在Ⅰ-Ⅴ级海蚀阶地,时代为更新世;存在一级堆积阶地,时代为全新世中期:存在三级沿岸堤,时代为全新世中、晚期.根据这些海岸地貌的对比分析,认为新生代以来本区为构造上升区,与辽东半岛皮口—庄河—大孤山段海岸地貌特征和新构造运动特征一致,其间庄河断裂无明显活动,同属于辽东隆起带:还认为长山群岛的东区比西区上升较快,东区地震活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福建沿海北东、北西向断裂发育,它们近于直交,组成网格状断块构造格局,把福建沿海分割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断块。断块构造控制了福建海岸地貌、第四纪地层的发育和海岸升降;并与地震活动关系密切。本文用地质方法计算了福建海岸升降速率和部分断块之间的相对活动量。结果表明,断块之间的相对活动量越大,发生在它们之间的地震震级也越大。  相似文献   

16.
2007年4月,为执行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课题 "中国沿海地区古海啸的定量研究",课题组部分成员访问了日本,并对日本东北地区宫崎县石卷海岸平原的海啸堆积物做了概略性的调查。2011年3月11日,该地区发生了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了使人们对该地区过去的海啸历史有一个概略认识,并了解海啸堆积物的调查方法,对这次调查作一简要报道。这次调查揭示出3次海啸事件,最新一次发生在公元915年十和田火山喷发之前,对应于公元869年的贞观大海啸。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对沈阳长白乡-观音阁断裂,以及抚顺浑河断裂开展的1:10000地质地貌填图工作,获得了这两条断裂在最老第四纪地层热释光的测年结果,它们分别为(112±6.7)ka和(150±9.0)ka。长白乡-观音阁断裂为一沿丘陵山地前缘分布的断裂,由2—3条分支断裂组成,最新的断面活动显示为压扭性正断层性质。断裂在晚更新世坡洪积扇堆积形成以来没有活动显示。3条浅层人工地震测线探测结果表明,其上断点均未错断第四系上更新统底界。断裂为中更新世活动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浑河断裂为一沿丘陵山地前缘分布的断裂,由3—4条分支断裂组成,最新的断面活动显示为压扭性正断层性质。断裂在晚更新世坡洪积扇堆积形成以来没有活动显示。5条浅层人工地震测线探测结果表明,其上断点均在第四系上更新统底界以下。断裂为中更新世活动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  相似文献   

18.
华北平原末次冰盛期以来典型时段古环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建典型时段区域气候和植被空间格局变化,是评估未来增温背景下生态环境变化和响应过程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AMS 14C定年技术和孢粉分析,获得了华北平原白洋淀等6个剖面末次冰盛期以来的气候-植被变化历史.结合区内已有孢粉记录,重建了华北平原末次冰盛期和全新世暖期的古环境格局.结果显示,华北平原区域植被变化受气候条件、地貌景观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共同影响:末次冰盛期,华北平原气候寒冷干旱,南部山地发育针阔混交林和落叶-常绿阔叶林,北部山地生长耐寒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森林面积相对较小;平原南部生长中生或湿生草甸,北部发育温带草原-荒漠草原;滨海区陆架大面积出露,生长藜科为主的盐生植物.全新世暖期,华北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南部山地发育落叶阔叶林或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伴生有喜暖亚热带属种,北部山地生长落叶阔叶林,部分喜暖湿植物常有出现,森林面积相对增加;平原腹地草本植物仍占优势,森林面积较小且难以形成地带性森林景观;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滨海区原有盐生植被向内陆收缩;此外,这一时期华北平原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农业生产频繁,对区内自然植被产生了一定影响.文章为中国北方古气候数值模拟、区域碳循环评估和未来增温背景下区域生态环境变化预测等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崔承琦  印萍 《湖泊科学》1995,7(2):127-132
该理论模式将湖,海岸坡上的波场冲积场置于波场和重力场的耦合作用中,该区带地貌剖面的坡度和坡形上的响应性变化,使冲积物在其向,离岸振荡运动中形成振距耦合均衡势,与此同时,导致相对稳定的动力地貌均衡剖面的形成。本文提出耦合均衡的含义,条件及其均衡坡度θe和坡度梯度的表达式,该理论模式对认识湖,海岸环境中有关岸坡发育问题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为揭示郯庐断裂带在嶂山段的新活动特征,在该段进行了构造地貌调查与古地震探槽开挖。嶂山段位于宿迁晓店镇至井头乡一带,段落长约7 km,走向NE10°,倾角60°~80°。该段为郯庐断裂带F5断层通过地段。以梁庄为界可分为南北两亚段,北亚段沿着嶂山东麓发育,构成山体与平原的分界断层,表现为白垩系青山组地层逆冲于晚更新统地层之上;南亚段发育于嶂山南侧的平原地带,地貌上表现为断续延伸的北东向线性陡坎与凹槽,断裂出露于上新统宿迁组与晚更新统地层之间。在南亚段断层陡坎下方开挖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