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煤炭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必然对大气、水、土造成污染和消耗,环境天花板是煤炭生产和消费数量的约束边界。我国煤炭生产的环境天花板约为41~43亿t,消费约为34~38亿t。随着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生态环境的约束,预测煤炭需求总量大约在2020~2025年达到40亿t左右的峰值。生态文明战略是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煤炭生产和消费的必然要求,其包含"生态优先"原则、煤炭"三清洁"发展策略、生产和消费生态环境成本内部化措施、后找煤时期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的结构调整。煤可以清洁利用,但不能低碳化利用。煤炭的低速增长或负增长已经成为煤炭工业发展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2.
稀土元素在永磁材料等新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被世界各主要国家列为战略资源.从资源、生产格局上看,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稀土探矿热潮的出现以及中国稀土资源的大量开发,中国稀土资源优势地位正逐渐降低;美国等西方国家大力推动中国之外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项目的建设,全球稀土生产格局或将发生变化.从消费方面看,稀土消费可被归为永磁材料、催化剂等8种最终用途;永磁材料和催化剂占稀土消费量的60%,永磁材料占稀土消费价值的91%;中国、日本是全球最大的稀土消费国,美国和欧洲国家次之.稀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成为了全球唯一具有稀土全产业链的国家,但在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缺乏稀土产品定价权、资源快速消耗、高端材料和应用技术受制于人等方面的问题.针对中国稀土产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稀土产品研发和应用研究、构建稀土产业矿业航母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煤炭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之一。《2009EIA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2009年中国原煤产量占全球煤炭总产量的39.35%,国内煤炭消费量占国内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20%,占全球煤炭消费总量的38.55%。煤炭同样是湖南能源的主体,占一次能源消费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4.
我国能源结构"富煤、贫油、少气",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我国原煤产量38.5亿t,煤炭消费总量28.04亿t,均实现连续三年增长。煤炭消费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依然在57%以上,煤炭将一直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本文通过总结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宏观经济、环保、安全、智能和创新等方面提出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部署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洁净煤技术应用现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 ,大力开发应用适合我国国情的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工业型煤技术、水煤浆气化技术、煤液化技术、洁净煤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煤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等洁净煤技术 ,对提高煤炭利用率 ,改善环境状况 ,实现能源工业 (也包括化工及其它相关行业 )的可持续发展 ,有重要意义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李志能 《湖南地质》2011,(10):44-45
湖南是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能源的省份,煤炭资源约占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85%和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75%。煤炭作为热源和能源在湖南能源供给结构中处于绝对垄断地位。但是从湖南煤炭资源储量和当前煤炭消费量来看,湖南已是资源相对贫乏、自给能力不足的省份,随着湖南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能源生产增长的速度越来越落后于能源消费增长的速度,  相似文献   

7.
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在“双碳”目标政策背景下,降低煤炭消费总量及其生产、消费过程中的碳排放强度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地下煤火对资源、环境、经济等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CO2,新时期高效开展煤火防治显得尤为重要。煤火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给地下煤火防治提供决策参考,阐述了目前常用于防治地下煤火的注浆、阻化剂、惰气、胶体等技术的机理、研究进展及优缺点,单一防治技术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适用性,今后应重点加强新型灭火技术研发及综合应用、灭火材料、灭火工程设备等方面的攻关研究,不断提高防火技术的有效性、适应性和经济性,以达到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及早日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王秀强 《河南地质》2014,(11):15-15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路耀华日前在2014年"国际动力煤资源与市场高峰论坛"上介绍,今年以来,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煤炭生产、消费出现10多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煤炭产量28.5亿吨,同比下降1.28%;煤炭消费30.3亿吨,同比下降1.2%,增幅与前10年平均9.93%相比,回落了11.3%。  相似文献   

9.
博文 《河南地质》2010,(12):42-43
在国际上,日本、美国、韩国及欧盟等国家对稀土资源的消费惊人。而满足这些国家的稀土资源绝大部分来自中国。中国在稀土行业的任何动作总能引起这些国家的过激反应。当中国整治稀土市场秩序的决定推出后,各稀土消费大国,一方面极力鼓吹子虚乌有的“稀土战”;另一方面,拓展稀土供给渠道,携大量稀土储备迫使中国降价。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以煤炭为主。中国能源研究会预测到2000年煤炭在消费构成中还将占到77%。但是,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和依靠仍占重要位置。随着经济的发展,还可能增加对石油天然气的依赖程度,石油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生产构成和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将会保持在20%左右。据《中国地质报》报导(1990.3.9):“我国规划到2000年原油年产量为2亿t;天然气年产量300亿m~3。1989~2000年需新增石油探明储量125亿t,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1.49万亿m~3。”即1989~2000年期间,每年要新增石  相似文献   

11.
煤中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面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煤中氟的含量、分布规律、赋存状态以及燃烧释放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我国煤中氟的研究总体上说滞后于煤中其它某些微量元素(如砷、硒、汞等)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煤中氟+K313的分布规律、赋存状态、来源及迁移转化规律,是今后煤中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的煤炭及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中国煤炭资源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着重对中国西部的煤炭及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进行了论述;并根据开发利用的现状,对中国西部煤炭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A specialist on the energy industries of the former USSR assesses trends in the production of coal during 1992 and thereafter, and surveys prospects for performance based on developments through June of 1993.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devoted to the effects of disrupted interenterprise linkages as a result of the USSR's disintegration and changes in the level of domestic consumption and foreign demand. Coverage includes information about major joint-venture extraction projects and mining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东滩煤矿3上A煤赋存规律的研究,分析了3上A煤对矿井采掘生产的影响,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华北煤变质作用对煤含气量和渗透率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起  汤达祯 《地球科学》2000,25(3):273-277
通过华北和美国煤层气地质条件的对比, 基于华北煤变质特点, 指出了区域岩浆热变质有利于提高煤层含气量和渗透率, 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在中国, 经受燕山期岩浆侵入影响之前的煤级较低, 因此在快速增温的高温作用下, 煤层气再次发生即“叠加生烃”或“叠加成气”的潜力大, 孔、裂隙系统发育更趋完善, 区域岩浆热变质的生气时间晚而利于煤层气保存.叠加有区域岩浆热变质形成的煤级分带, 包括高煤级煤和中煤级煤在内都将明显提高煤的含气量和渗透率, 因此, 华北地区应重视在区域岩浆热变质煤中寻找煤层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泥盆纪聚煤作用的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泥盆纪是中国聚炮期之一,它标志着晚古生代聚炮作用开始,并不断发展。到石炭二叠纪达到高峰,导致中国重要聚煤期的出现。华南泥盆纪沉积十分发育,其聚煤作用受地壳运动和海水进退的控制,显示了从西南到东北规律的迁移。泥盆纪煤层是浜海或浅海环境的产物,某些煤含有多量的角质层物质,故称为角质残植煤,这与沉积环境及原始成煤质料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煤层瓦斯区域分布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据1994 ̄1996年连续3年的统计,全国煤矿瓦斯灾害伤亡人数占煤矿伤亡总人数的40%以上,瓦斯涌出规律、瓦斯涌出量预测、瓦斯突出预测仍是煤矿安全技术的难题,在加强对瓦斯灾害综合治理的同时,把瓦斯作为煤层气资源积极进行开发利用,是当前的研究方向,瓦斯区域分布规律研究可以概括为建立在煤层瓦斯生成条件、保存条件基础上的高斯赋存量,高瓦斯涌出量,低瓦斯赋存量,低瓦斯涌出量区域分布规律研究;建立在高瓦斯赋  相似文献   

18.
煤田煤矿区火灾与环境效应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煤田煤矿区火灾是煤炭生产中的主要灾害之一。煤田煤矿区火灾由自燃和人为因素引起。中国煤田煤矿区火灾不仅损失了 42× 10 8t煤炭资源 ,而且还以每年破坏 2× 10 8t左右煤炭资源的速度发展。此外 ,煤田煤矿区火灾不仅致使人员死亡 ,还引起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在分析我国煤田煤矿区火灾的起因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以研究预测预报煤田煤矿区发火规律为主 ,灭火技术并进的防灭火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煤层气储层异常压力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分析我国煤区大量的煤储层压力资料,对引起煤储层异常压力的成因、成压环境、成压机制、压力类型特征进行系统研究表明,煤层埋藏过程、生气作用是地质历史中煤层高异常压力形成的主要成压机制,而煤层割理与煤盖层突破在引起大规模流体向外运移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降压角色,水热作用、构造应力、水动力等在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具双重性;后期的抬升、剥蚀作用、上覆负荷应力减小、封盖条件的破坏,尤其是近地表的水文地质条件的改变,是控制现今煤层压力分布的主要原因;煤层气储层异常压力表现特征主要有4种类型:1)水动力封闭型,2)自封闭型,3)弱开启型,4)强开启型;地质构造演化复杂、地层抬升剥蚀强烈、地形差别大、渗透率低、应力分布复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等诸多因素是造成我国煤层低压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黄万新 《城市地质》2000,12(3):26-27
重力滑动构造在煤系地层中的发育十分普遍,对煤层的赋层,煤矿生产都有很大影响,由于对其缺乏深入的研究,认识也较少,为此,有必要对重力滑动构造动成因分析,进而掌握其形成,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