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收集2011年有代表性的4次东北冷涡过程的EC和T639模式的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及实况,进行形势场的天气学检验;选择T639、德国、日本数值预报模式降水产品,经过数据离散化、统一化处理后,针对东北冷涡天气背景,对内蒙古地区降水预报进行24、48h预报质量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EC和T639模式的形势场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其中EC模式比T639模式稳定;T639、德国、日本模式的降水预报产品对冷涡降水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对各量级降水预报均存在空报和漏报现象,对中雨及其以上量级降水预报能力较差,各模式对东北冷涡背景下的强降水预报量级偏小。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2014年哈尔滨一次降雹过程从高空形势及有关物理量预报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2014年8月5日08时-8月7日08时500 h Pa预报场与实况进行分析对比,发现T639 500 h Pa高度场、温度场的预报可对此次冰雹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有一定的预报能力。通过对物理量预报场分析,发现假相当位温、垂直速度、散度、涡度、K指数、相对湿度等物理量对这次冰雹预报都有较好的预报效果,可见T639各种物理量预报场对冰雹天气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为此次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力的预报依据。今后在做防雹指导预报时,可以充分利用T639数值预报产品,提高冰雹天气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3.
T639在毕节2010年5月5日强对流天气中的释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5月5日傍晚到6日毕节地区出现了一次雷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部分乡镇出现暴雨。该文利用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639物理量场预报结果对预报毕节2010年5月5日强对流天气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为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力的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4.
营口地区数值预报降水产品定量检验和预报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天气在线、日本传真图、美国全球预报系统(以下简称GFS)、以及T639等数值预报降水预报产品,采用统计学方法和天气学方法,按照预报时效、预报降水量级、影响系统等不同方面对营口地区的降水预报产品进行检验分析,以便更好的利用数值产品做好降水预报,提高营口地区的降水预报准确率。结果表明:从整体角度看各种数值预报产品预报准确率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但天气在线和GFS预报效果相对较好且稳定,日本传真图次之,T639稳定性最差;各种数值预报产品均存在预报偏小的情况,特别是对暴雨的预报效果均不太理想,稳定性差、量级偏小;小雨量级降水空报和漏报明显;各种数值预报产品对高空槽和冷涡漏报情况较明显,主要为小雨量级。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天气图和数值预报产品、物理量诊断场、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08年10月21-25日黑龙江省冬季首场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分析得出,此次降水过程主要由高空冷涡影响产生的,高空冷涡以及东部阻高的稳定维持,构成了强降水天气的大尺度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6.
GRAPES-GFS模式暴雨预报天气学检验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宫宇  代刊  徐珺  杨舒楠  唐健  张芳  胡宁  张夕迪  沈晓琳 《气象》2018,44(9):1148-1159
本文采用天气学检验方法,对2016年度国家气象中心GRAPES全球数值预报系统(GRAPES-GFS)业务预报暴雨过程及2013-2015年部分回算个例进行了检验,并结合对比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确定性预报模式(EC模式)和国家气象中心全球谱模式T639L60(T639模式)降水预报,梳理总结业务GRAPES-GFS模式预报性能优势和系统性偏差特征。被检验暴雨过程共38次,其中南方暴雨过程20次,北方暴雨过程6次,热带扰动或台风降水过程12次。依靠预报员主观天气学检验分析,从降水预报效果检验出发,结合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和示踪物理量检验,梳理总结模式预报系统性偏差,以期全面发掘该业务预报模式性能。结果表明对短期时效内的降水预报,GRAPES-GFS模式预报稳定性较好,整体明显优于T639模式。但还存在诸如对对流性降水预报较实况偏北或对主雨带南侧暖区降水预报不足的偏差特征;另对弱高空波动背景下的对流性降水预报偏弱;而在降水预报强度大致正确的情况下,对降水系统南侧偏南气流控制区域预报湿度偏大,对副热带地区的低涡系统预报偏强。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常规资料以及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资料,根据天气系统在三度空间的配合和历史连续性,对2010年7月20日05时至21日05时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配合的物理量场以及云图和雷达回波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也对各家数值预报的降水落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副高后部切变线产生的降水。  相似文献   

8.
应用2008年7月1日08时-20时逐3hT639数值预报产品和高低空实况场资料,对2008年7月1日阳泉市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T639的24h形势预报场误差不大,但蒙古冷涡中心位置预报略偏北;应用其物理量预报场并结合阳泉本地冰雹的预报指标,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报出该次大冰雹过程,说明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本地冰雹过程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面气象站和探空观测资料,对2013年8月16日辽宁地区特大暴雨过程数值模式预报的产品进行检验和对比分析,主要包括降水、500 h Pa位势高度场和副热带高压指数等。结果表明:一般性降水预报准确率T639模式整体优于EC模式,暴雨预报平均准确率EC模式略高于T639模式,T639模式和EC模式降水预报正负距平出现位置近似。多个数值模式对清原站主要降水时段(8月16日11—23时)的降水预报明显偏弱,WRF模式预报的全省3 h最大降水量远大于实况,T639模式和EC模式预报的降水量级均明显小于实况。EC模式和多模式集成72 h内降水落区与强降水中心位置的预报相对较稳定,过去15 d的滑动平均检验结果对降水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72 h内EC模式的特征线预报一致性明显高于T639模式,对于辽宁省大部地区及上游高空槽附近EC模式降水预报的离散度小于T639模式。  相似文献   

10.
T639和EC模式对内蒙古主要天气系统的预报性能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2年T639和EC模式500hPa高度场预报产品及ECMWF客观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检验方法,对内蒙古主要天气影响系统之西风槽、贝加尔湖冷涡、蒙古冷涡和东北冷涡数值产品的预报性能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T639和EC模式产品对内蒙古影响系统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36h内的预报性能更为显著。EC模式产品预报准确率优于T639模式产品,但对内蒙古东部地区影响系统的预报稳定性相对较差。T639模式产品在36h的预报能力比较高,对影响系统的生成时间、槽线位置、移动速度及中心强度4项检验指标预报准确率均在80%以上。EC模式预报产品,48h内对影响系统4项检验指标预报准确率均在80%以上。随着预报时效延长,T639和EC模式产品预报能力均有所下降。两套模式产品与实况相关系数空间分布在各时效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对应相关系数空间分布,T639和EC模式产品标准差的大值中心与相关系数的低值中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T639数值产品对吉林地区降水预报的释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长雷  张炜  徐兴波 《吉林气象》2013,(4):12-13,27
通过把T639数值预报产品中有关降水所需水汽、动力条件的物理量,按吉林市各点进行插值,进入数据库,与降水实况资料进行对比检验,找出各物理量在降水预报中的临界值,在此基础上用各物理量集合确率进行集合降水预报,有效提高了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吉林地区降水天气的预报水平。由于降水在天气过程中是非连续性因子,而各物理量因子都是连续性因子,本文将对使用连续性好的物理量预报非连续性的降水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16年8月16-18日巴彦淖尔市出现一次致灾大暴雨天气过程,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短,局地性强。本文利用常规资料和自动站、卫星、雷达资料及ECMWF和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及漏报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东移的短波槽叠加在暖区上空造成大气层结不稳定是此次暴雨过程的触发机制。副热带高压移动缓慢,西南暖湿水汽输送加强,地面低压稳定少动,是本次暴雨产生和维持的条件;(2)高低空急流、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为此次暴雨过程的发展提供了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3)利用卫星云图、雷达资料的演变来确定中小尺度系统的位置、强度和发展趋势,以提前开展强降水等强天气的预报和预警工作;(4)ECMWF预报场未报出短波槽东移,T639预报的短波槽位置偏南,预报员过度依赖数值预报产品是导致本次过程暴雨漏报的主要原因。ECMWF预报场偏弱,T639预报场偏离实况较大,间接导致了暴雨的漏报。  相似文献   

13.
T639资料在一次单站短时暴雨预报中的释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7月11308时-21308时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区出现多站暴雨,其中绥化市青冈县的永丰乡.在18—19时1h降水量达到84mm。本文利用高分辨率的T639资料对此次短时强降水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T639资料中预报要素丰富,预报要素分辨率较高,对短时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有较好的指示作用;物理量舶快速变化或物理量梯度大处对强对流发生发展的预报意义更大,而动态地考虑集合区发生时段前后物理量的变化,则更有利加强短时强对流预报的精细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1—2014年中国东北地区200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东北冷涡暴雨的气候特征,分析了低空急流、切变对冷涡暴雨的影响;诊断分析了可表征冷涡暴雨过程中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热力不稳定条件的比湿、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散度、垂直速度、K指数等物理参数,研究了东北冷涡暴雨发生时上述各物理参数需要达到的阈值指标,利用研究的物理参数阈值指标以及低空急流和切变等配料因子构建了东北冷涡暴雨的"配料法"预报模型,结合ECMWF模式和T639模式数值预报产品将"配料法"暴雨预报模型进行了业务化应用试验及效果评估。结果表明,东北冷涡有66%会产生暴雨,冷涡暴雨多发生在7—8月;低空急流和切变对冷涡暴雨有触发作用,91.2%的冷涡暴雨发生时对流层低层存在急流或切变;基于"配料法"的冷涡暴雨预报TS评分比ECMWF模式和T639模式暴雨预报评分提高了7.4%和11.1%,且明显减少了暴雨的漏报率。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欧洲中心及T213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1年5月8—9日青海海东地区出现的春季第一场透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学成因分析,并就欧洲中心、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该次透雨天气的形势场及物理量场的预报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透雨过程是在有利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物理量场条件作用所致;欧洲中心、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透雨的形势场及物理量场预报都较准确,对把握降水出现的时间、强度及落区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3年5月5~6日,宁夏出现了入春以来第一场透雨天气过程,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降水天气过程从主要影响系统和T213数值预报有关物理量预报场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T213对我区降水有很好的预报能力和指示意义,并随着预报时效的缩短,其可信度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王芹 《湖北气象》2006,(3):24-26
2005年7月7~10日,襄樊境内出现了连续性暴雨和大暴雨,个别县市出现特大暴雨,该文对这次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对基于T213数值预报产品的强降水预报模型的预报结果进行了评估。分析表明:对流层中低层的中尺度切变、东北冷涡、高原暖涡是该次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中层切变线上分布不均匀的辐合区、中低层正涡度区、高层负涡度区以及明显的垂直上升运动,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重要动力条件;强降水预报模型对这次暴雨过程在时段上有较强的预报性,但在定点预报方面存在不足,其预报范围较实况偏大。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气象站风场资料及雷达回波资料对2016年8月7—8日大连地区一次漏报的局地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加密自动气象站数据的应用。结果表明:2016年大连地区此次局地大暴雨过程T639、欧洲和日本3种数值模式预报结果差异较大,均漏报了暴雨和大暴雨量级降水。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对此次暴雨过程的暴雨与大暴雨量级降水落区均无明显预报指标,而卫星云图上有TBB-45℃的中尺度对流云团与强降水区域对应;最强短时强降水区域雷达回波上有对流风暴单体,最大回波强度达55 d Bz,高度上升至4 km,50 d Bz强回波从地面伸展至6 km高度,且强度均匀,为低质心强降雨回波;同时,由加密自动气象站风场资料可知,提前1 h左右强降水落区有中小尺度辐合线形成,最强区域为中尺度气旋,这个指标配合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资料可以在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数值预报均无明显特征时,作为局地大暴雨预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用常规天气图、雨情资料和中国气象局T213模式、T639模式、河北省MM5模式、日本气象厅JMA模式和德国气象局DWD模式的降水预报资料。将5种数值模式的降水要素预报,插值到河北省的142个站点上做TS评分。对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的多模式降水预报进行了分天气型的检验。结果表明,TS评分与模式和区域关系密切,降雨系统(如切变型、副高型、槽型)对应着较高的预报正确率,切变型、副高型对大雨和暴雨的预报正确率较高。对5种模式的综合评价是,对小雨和中雨的预报,DWD、T639、JMA模式好于其他模式,对大雨和暴雨的预报,T639、MM5、T213模式好于其他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利用24 h降水实况资料和高空实况形势场资料、ECMWF模式形势场预报资料及ECMWF、JMA、T639模式降水预报资料,对2015年江西省汛期(4月上旬至7月上旬)区域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对2015年江西省汛期区域性暴雨的影响系统和降水预报结果进行了短期主观检验,对比分析了ECMWF、JMA和T639等3种数值模式对江西省区域性暴雨系统预报的效果。结果表明:ECMWF模式对江西省汛期暴雨天气系统的调整和演变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如对副热带高压和西南急流的预报;但随着预报时效增加,预报误差增大。ECMWF模式预报的48 h和72 h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实况明显偏弱,预报的副热带高压西脊点位置偏东,随着季节转变预报的副热带高压强度明显偏弱,其中24 h预报的准确率较高。ECMWF模式对高空槽的预报基本准确;ECMWF模式对切变线移动的总体预报效果较好,72 h预报的切变线移动偏慢;ECMWF模式对700 hPa西南急流强度的预报易偏弱,对850 hPa和925 hPa西南急流的预报易偏强;ECMWF模式预报的急流轴位置多数偏北;ECMWF模式对低层比湿的预报较实况偏强。随着预报时效临近,ECMWF、JMA和T639等3种数值模式对江西省汛期区域性暴雨的预报具有较强的调整能力;JMA模式预报的暴雨与实况最接近,表现出对雨带分布具有较强的预报性能,但对降水量级预报偏弱;ECMWF模式对降水强度的预报性能较好,预报的降水分布总体偏北;T639模式预报的主雨带范围较实况偏大,3个模式均存在对暴雨以上量级降水漏报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