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压性盆地(最典型的是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是目前层序地层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方向。压性盆地在地层填充和层序叠置样式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与被动大陆边缘经典层序地层样式以及我国东部伸展性陆相断陷盆地层序样式的显著区别。通过各种地质、钻井、测井和地球物理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了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前陆盆地层序地层格架,综合分析前陆盆地构造背景下层序结构的二元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博湖坳陷侏罗系的层序发育模式,分析了二元性层序发育机理,并指出在油气勘探中,应以层序底部的岩性油气藏或构造-岩性混合油气藏为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西部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是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一新生代大型造山带环绕的小型克拉通盆地,盆地核心为构造相对稳定的小型克拉通,边缘环绕构造活跃的前陆冲断带。与北美、欧洲等大型含油气盆地相比,中国含油气盆地规模小、构造活动性强。盆地普遍经历:(1)寒武—志留纪,各自漂离于大洋中的小型克拉通盆地;(2)泥盆—二叠纪,亚欧板块南缘地体增生;(3)三叠—古近纪,特提斯洋关闭,陆相断(坳)陷盆地;(4)新近纪以来,再生前陆盆地等四个构造演化阶段。从下而上叠合了早古生代海相克拉通盆地、晚古生代海陆交互相克拉通盆地、早中生代陆相断(坳)陷盆地和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四个构造层序。古生界克拉通盆地构造相对稳定,古生代发育多期不整合界面和大型古隆起;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叠置复合在其边缘,发育成排成带的构造。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叠合-复合性质决定了其叠合-复合含油气系统的特征:具有多油气系统、多源多阶段生烃、多期成藏、多层系含油气。中国中西部盆地的油气勘探主要包括古生界小型克拉通层序和中新生代前陆层序两大领域,其中早古生代克拉通层序以古隆起及其斜坡、晚古生代克拉通层序以大面积岩性储集体、中新生代前陆盆地以大型冲断带控制着油气的成藏与富集。  相似文献   

3.
柴窝堡盆地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述了柴窝堡盆地的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演化,指出了该盆地以发育挤压性构造为主,具东西分块,南北分带的特征。盆地演化可分为五个阶段,即晚石炭世裂谷盆地、二叠-三叠纪前陆盆地、侏罗纪伸展坳陷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破裂前陆盆地和晚第三纪-第四纪再生前陆盆地。多期构造运动和多种原型盆地的叠加使柴窝堡盆地的构造格局复杂化。  相似文献   

4.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侏罗纪盆地原型存在诸多争论.在参考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采用层拉平和平衡剖面技术对焉耆侏罗纪原型盆地进行恢复.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在该时期为类前陆盆地.侏罗纪沉积期,博湖坳陷原型盆地主控因素是EW向、NE向和NW向构造.在NS向直压应力作用下,博湖坳陷中间地块向北推移,西部和东部地块分别向西南和东南运移,形成宝浪走滑断裂带、四十里城走滑断裂带和种马场隆起带,控制着坳陷沉积.  相似文献   

5.
酒泉中新生代断坳叠合盆地及控油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盆地大地构造背景、盆地几何形态、沉积构造特征、古地温及火山岩等沉积盆地鉴别标志,认为酒泉盆地为中新生代断坳叠合盆地,中生代早白垩世属伸展断陷盆地,新生代为陆内挤压坳陷盆地和陆内前陆盆地。盆地叠合类型为陆内坳陷盆地和陆内前陆盆地与断陷盆地叠合,叠合方式总体为正交式叠合,其中陆内坳陷盆地与断陷盆地叠合方式可以划分为披盖叠合型、局部叠合型、未叠合型3类,按照断陷盆地与陆内前陆盆地构造单元叠合位置,将陆内前陆盆地与断陷盆地叠合方式划分为前陆冲断带与次级凹陷的叠合、前陆坳陷与次级凹陷的叠合、前陆斜坡与次级凹陷的叠合、隆后坳陷与次级凹陷的叠合4个亚类。中新生代盆地叠合控制了酒泉盆地油气成藏,早白垩世断陷盆地控制了烃源岩分布,决定了不同次级凹陷(含油气系统的)范围和优劣,中新生代盆地叠合不仅加速了烃源岩成熟,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强大动力,而且对构造圈闭、油气运移通道的形成、储层物性的改善(裂缝的发育)起关键的作用。由于不同的次级凹陷叠合方式和叠合强度的差异,导致了油气运移、聚集成藏差异,油藏特征和油气富集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6.
西藏羌塘盆地中生代构造岩相演化及油气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羌塘盆地中生代构造岩相组合分带及特征明显 ,可以反映羌塘盆地的演化史。早中三叠世北羌塘构造岩相组合表现为前陆盆地沉积 ,而南羌塘盆地为剥蚀环境 ;至晚三叠世除中央隆起剥蚀外 ,北羌塘仍为前陆盆地沉积 ,而此时南羌塘坳陷演化成陆缘海沉积。早侏罗世早期盆地开始坳陷 ,造成相对较窄沉积相的构造岩相组合特点 ,初步形成“两坳一隆”的构造格局 ;中侏罗世南北羌塘坳陷继续下降 ,“两坳一隆”的构造格局更加明显 ;晚侏罗世羌塘盆地发育到晚期 ,并萎缩、封闭成型。从构造岩相组合特征看 ,中侏罗统北羌塘坳陷龙尾湖—雀莫错凹陷区与南羌塘坳陷蒂让碧错凹陷区都是有利于储、聚油气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7.
据不整合到整合的层序界面判断,川西坳陷纵向上发育了4个叠合的前陆盆地。这些盆地在发展演化与水系进退的充填过程中,发育了多种油气圈闭类型,即盆地陡翼和冲断带的背斜圈闭,地层、岩性圈闭;盆地缓翼的复合型圈闭;盆内地压及岩性圈闭等。据此初步建立了前陆盆地油气分布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中西部广泛发育中新生代类前陆盆地,其地质结构和石油地质条件等方面与典型前陆盆地既有类似之处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演化历史复杂;石炭纪以前均为构造性质各异的海相盆地,二叠纪为海相盆地向陆向盆地的转换过渡时期,三叠纪以后基本为陆相盆地(仅塔里木西南盆地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有短暂海侵),侏罗纪-白垩纪为断陷-坳陷盆地西部),第三纪以后,逐渐转变为类前陆盆地(西部),在生烃条件方面不仅发育海相烃源岩,且普遍存在煤系烃源岩,进一步增加了其生烃潜力,同样,在储集条件方面,中国类前陆盆地除发育海相储集层外,还广泛分布陆相储集层,因此,中国类前陆盆地基本石油地质条件与国外富油气前陆盆地相比,除海相烃源岩的质量不及后者外,其它方面并无明显不足,且具有发育陆相烃源岩和储集岩的优势,因此,中国中西部类前陆盆地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特别是陆相层序具有更为现实的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9.
库车前陆盆地白垩系层序地层样式及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垩系库车坳陷是在南天山强烈逆冲导致的挠曲沉降背景下发育的前陆盆地。综合地震、钻井和露头资料对白垩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共分出2个区域性的沉积旋回或构造层序、8个三级层序;区内各层序及其内部体系域总体呈现东西向展布、南北向分异的特点;建立了两种层序地层学框架模式:卡普沙良群构造层序具有典型前陆盆地挤压深陷特征,沉积构成反映了从前陆逆冲挠曲沉降到回弹上隆的演化过程;巴什基齐克组构造层序具有宽缓、伸展的特点,层序地层框架模式及内部地层构成样式有其独特性。白垩系前陆盆地的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体系域的配置受到前陆构造作用的控制,而气候及湖平面变化则主要影响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沉积相类型。   相似文献   

10.
依据近年来最新资料,通过对羌塘盆地南、北边界构造带构造属性、地球动力学机制及构造演化历程的讨论,剖析了羌塘盆地晚三叠世构造属性与盆地演化历程;在对盆地内部不同位置上三叠统岩性、岩相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古地理背景下层序界面与体系域界面的识别,建立了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层序地层格架,讨论了煤层在层序格架下的位置、聚煤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羌塘盆地晚三叠世为一复杂叠合盆地,经历了晚三叠世早、中期被动陆缘盆地,晚三叠世晚期羌北前陆盆地和羌南被动陆缘裂陷-坳陷盆地等不同的盆地演化历程;上三叠统构成一个完整的构造层序和两个三级层序,煤层位于高位体系域中上部,主要受控于高频率低级次海平面变化。具含煤岩系厚度大,煤层层数多,单层厚度小的特征;三角洲平原地带有利于煤层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沿分割羌南、羌北盆地的中央隆起带发育,进一步指出该带是羌塘盆地内今后重要的找煤方向,并得到新发现的赛包玛煤点验证。  相似文献   

11.
根据最新调查资料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通过盆地结构与控盆断裂、沉降曲线类型、沉积相特征、含油气系统、地壳结构类型、大地构造环境以及围区盆地类型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北黄海中、新生代盆地的原型性质。研究表明,北黄海盆地的原型在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以及古近纪均属于区域隆起背景之上发育的陆内断陷盆地,可分别称之为中生代陆内断陷盆地和古近纪陆内断陷盆地;新近纪则属于坳陷型盆地,可称之为新近纪坳陷型盆地。综合考虑控制中生代与古近纪沉积的断层的继承性和差异性、沉积相带和沉积中心的迁移性、沉积范围的比较接近特点、自成体系的含油气系统以及新近纪坳陷型沉积与前两者的垂向叠置关系等,将北黄海中、新生代盆地确定为叠合型盆地。  相似文献   

12.
双湖托纳木地区处于北羌塘坳陷南部,仅发育上侏罗统索瓦组和雪山组沉积。本文在地层系统详细剖面测制基础上,对索瓦组和雪山组地层剖面进行立典性研究,重点进行了索瓦组和雪山组的层序地层研究,表明羌塘盆地晚侏罗世层序地层的独特性,从层序地层分析的角度证实了侏罗纪北羌塘盆地原型为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天然气的富集是中国前陆盆地的特点,煤系烃源岩发育是天然气富集的主要原因;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多期成藏的特征,构造多期叠合、古构造发育、多套烃源岩多期演化是油气多期成藏的主控因素;前陆盆地发育三套储盖组合和原源、它源两大套成藏体系,控制着油气纵向分布;前陆盆地不同构造带地质特征控制着油气区域分布规律,逆冲带、前缘隆起带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下部成藏体系,坳陷带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上部成藏体系;在逆冲山前带油藏被破坏形成油苗、沥青或残余油藏,在坳陷内的逆冲带和坳陷带主要聚集了成熟度相对较高的天然气,在斜坡带和前缘隆起带既聚集了早期形成的油(气)藏,又聚集了晚期成熟度相对较高的天然气。  相似文献   

14.
韦一  张宗言  何卫红  吴年文  杨兵 《地球科学》2014,39(8):1065-1078
以地层分区为单位对上扬子地区中生代沉积建造进行了详细分析, 对盆地原型进行了初步划分, 建立了中生代上扬子陆块沉积盆地时空分布格架.结合年代地层和生物地层划分对比、生物古地理、岩相古地理和构造演化规律的综合分析, 对上扬子地区中生代3个阶段的盆地演化过程进行生动刻画, 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盆地形成演化的大地构造环境.早三叠世上扬子陆块受印支造山运动的影响不断抬升, 海相盆地水体变浅, 形成一系列混积陆表海、台盆-台地构造相;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上扬子西缘与其西侧的特提斯域地块或多岛弧盆增生体发生碰撞拼合, 且华南陆块与华北陆块的碰撞拼合, 使上扬子陆块西南缘、西缘和北缘发育了前陆盆地和周缘前陆盆地, 与此同时雪峰隆起进入造山过程; 中侏罗世之后, 由于受古太平洋板块向西对亚洲大陆的俯冲, 上扬子陆块进入了以陆内造山作用为主的新的构造阶段, 以雪峰山为界, 东部发育一系列断陷-坳陷盆地, 西侧则发育陆内大型压陷盆地.   相似文献   

15.
苏丹Muglad盆地是重要的油气探区,受区域构造的影响,早白垩世沉积储层发育演化与构造演化密切相关。在盆内地震、测井及岩心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4区西斜坡早白垩世的沉积层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uglad盆地经历了3次裂谷断陷活动及其后裂谷期的3次热沉降坳陷活动,形成了6个二级层序;在二级层序格架内将白垩系Abu Gabra组至古近系Adok组划分13个三级层序;早白垩世断陷期主要发育湖泊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坳陷期主要发育辫状河及三角洲沉积体系;断陷-坳陷的构造演化和同沉积断裂对不同期层序的沉积体系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盆地大地构造背景、盆地几何形态、沉积构造特征、古地温及火山岩等沉积盆地鉴别标志,认为酒泉盆地为中新生代断坳叠合盆地,中生代早白垩世属伸展断陷盆地,新生代为陆内挤压坳陷盆地和陆内前陆盆地.盆地叠合类型为陆内坳陷盆地和陆内前陆盆地与断陷盆地叠合,叠合方式总体为正交式叠合,其中陆内坳陷盆地与断陷盆地叠合方式可以划分为披盖叠合型、局部叠合型、未叠合型3类,按照断陷盆地与陆内前陆盆地构造单元叠合位置,将陆内前陆盆地与断陷盆地叠合方式划分为前陆冲断带与次级凹陷的叠合、前陆坳陷与次级凹陷的叠合、前陆斜坡与次级凹陷的叠合、隆后坳陷与次级凹陷的叠合4个亚类.中新生代盆地叠合控制了酒泉盆地油气成藏,早白垩世断陷盆地控制了烃源岩分布,决定了不同次级凹陷(含油气系统的)范围和优劣,中新生代盆地叠合不仅加速了烃源岩成熟,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强大动力,而且对构造圈闭、油气运移通道的形成、储层物性的改善(裂缝的发育)起关键的作用.由于不同的次级凹陷叠合方式和叠合强度的差异,导致了油气运移、聚集成藏差异,油藏特征和油气富集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李维波  李江海  王洪浩  傅臣建  毛翔 《地质学报》2015,89(12):2225-2235
盆地结构记录了盆地演化特征,盆地群结构和构造特征由其所处的构造背景和板块边界决定。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积累了大量地震剖面,为盆地群剖面特征对比,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本文从大地构造背景着手,通过筛选地震与地质剖面,大致沿北纬39°绘制了欧亚大陆东西向剖面(在东部北黄海盆地有向南的偏转):西起黑海盆地,东至琉球海沟,剖面长约12000km,横穿18个盆地,涵盖克拉通盆地(塔里木原型盆地等)、裂谷盆地(太原盆地、渤海湾盆地等)、前陆盆地(黑海盆地、南里海盆地等)和弧后盆地(东海盆地)等多种盆地类型。其中,陆壳上的盆地发育在前寒武基底上,演化历史悠久;褶皱基底、洋壳基底和洋陆过渡壳基底上发育的盆地主要发育在中新生代。通过详细对比剖面各段结构和构造演化特征,发现中新生代构造活动决定了欧亚大陆中部盆地群最终格架,盆地多具有多期叠合改造的特征。剖面西段盆地群普遍具有中生代伸展断陷,叠加后期挤压坳陷的特征;剖面东段盆地群具有中生代断陷,叠加后期坳陷的特征。现今构造格架由西到东表现为前陆坳陷到弧后坳陷,鄂尔多斯盆地和沁水盆地是本剖面线结构特征分段的枢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羌塘盆地南北两侧构造带地质特征、构造演化历程及盆地内部中生代地层充填特征的分析,探讨了羌塘盆地中生代构造属性及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表明:羌塘盆地经历了早、中三叠世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早、中期被动陆缘盆地,晚三叠世晚期—侏罗纪羌北前陆盆地和羌南陆被动陆缘裂陷—坳陷盆地及早白垩世前陆盆地等地质演化历程;盆地南北边界构造带复杂而有序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和构造演化,决定了羌塘盆地中生代为一复杂的多旋回叠合盆地。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晚石炭世—二叠纪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大型内陆含油气盆地,具有多套含油层系,尤其是二叠系,既是盆地的主力烃源岩,也是盆地一个重要的含油层系。同时,上石炭统和二叠系的构造格架也控制了准噶尔盆地后期构造格局和演化。但长期以来,对盆地上石炭统及二叠系的划分对比、构造格架及原型盆地的性质认识一直存在着争议。从现今大地构造位置上看,准噶尔古板块位于哈萨克斯坦古板块、西伯利亚古板块及塔里木古板块的交接部位。但在古生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各板块之间被大洋隔开,准尔板块向四周各板块之下俯冲,中间为结晶基底,四周为被动大陆边缘。大约在石炭纪末期,各板块相互拼合成一体。这种大地构造环境是典型的前陆盆地发育环境。晚石炭世和二叠纪的盆地沉积充填和构造发育特征也显示准噶尔盆地在此期间为前陆盆地性质。前陆盆地层序与下履层序的分界在上石炭统之下。晚石炭世-二叠世准噶尔前陆盆地由三个前陆盆地系统组成,即:①西北缘前陆盆地系统:它是早期近南北向西部前陆盆地系统的北部,该西部前陆盆地系统的南部古车排子山前地区后期 逐渐被北天山前陆盆地系统所叠加;②克拉美丽前陆盆地系统和③北天山前陆盆地系统。各盆地系统的范围、发育程度和时间不同,前两个前陆盆地系统的发育时间相对后者稍早,而后者盆地范围较前两者大。盆地中的所有构造特点都是以上述三大前陆盆地系统各构造组成要素叠加复合的结果。从整个盆地发育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①周缘前陆盆地阶段(C3-P1ja),此时主要有西部前陆盆地系统和克拉美丽前陆盆地系统;②复杂型前陆盆地阶段(P^1jb-P1f),三大前陆盆地系统定型;③联合周缘前陆盆地阶段(P2),基本延续了前期构造格局,盆地进入稳定缓慢的构造沉降阶段;④前陆盆地消亡阶段(P3)。  相似文献   

20.
四川叠合盆地盆山耦合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四川叠合盆地三面环山,自东而西夹持于江南、秦岭与龙门山三大山系之间,位于古亚洲、环太平洋与特提斯三大构造域的结合部位;中生代以来,先后经历了海盆、煤盆、陆相广盆、残盆四个盆地世代;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可概括为前陆、坳陷、再生前陆三种基本样式。系统的山盆构造样式及运动学、沉积充填过程分析结果表明盆地周缘造山带造山活动期与盆内古隆起发育期时间耦合;盆地周缘造山带造山活动期与盆地沉积环境转换期时间耦合;盆地周缘造山带构造轴线走向基本保持与盆内山前坳陷或前陆褶冲带构造轴线走向相耦合;盆地周缘造山带不同时期形成的褶冲构造轴线走向基本保持与其同期盆内产生的沉积或沉降中心构造轴线走向相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