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3 毫秒
1.
鉴于含有加性噪声的指数模型描述了一类重要的非线性随机系统。本文给出这类系统的参数递推辨识算法,克服了迭代算法不能在线运行、需反复矩阵求逆的不足。当系统时变时,还采用了虚拟噪声技术来补偿因参数时变引起的建模误差,从而改善动态预报器的性能。应用这种方法,对油田采油井、注水井的套管损坏情况进行了多步动态预报,其精度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是一个重要的海洋物理量, 其准确预报对于水产养殖和预测海洋环境信息等海洋相关领域的研究至关重要。数值预报是目前预报海表温度的一种常用方法, 但数值预报模型所产生的预报结果往往与实际观测数据有偏差, 因此有必要对数值预报产品的偏差进行订正。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ConvGRU 神经网络与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 SA) 的新型时空混合海表温度订正模型(ConvGRU-SA), 对南海海表温度预报数据进行偏差订正, 该模型适用于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海表温度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订正。经与ConvLSTM、ConvGRU 等网络模型对比, 证明了ConvGRU-SA 模型的优越性, 设置不同的超参 数进行实验, 提高模型订正准确率。订正后该区域的海表温度预报均方根误差从0.52 ℃降低至0.32 ℃, 准确率提高了38.4%, 优于现有模型。  相似文献   

3.
尝试了一种新的通过自回归模型进行模式预报订正的方法:通过1992—2006年的卫星遥感和NERSC-HYCOM模式模拟的SST资料,计算模式15 a的历史误差序列,建立自回归模型AR(p),来估算2007年和2008年两年的误差,并用来对输出的模式资料进行修订,对修订后的模式预报结果进行检验。可以得出:经过数据订正以后,模式SST的均方根误差明显减小,相关系数增大,模式误差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消减,订正效果明显;同时,订正效果也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不同时刻,不同海域订正效果不尽相同。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计算量小,便于实现。总体而言,利用本文方法对模式SST的预报订正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稀疏AR模型的潮流信号建模与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流信号处理与预报在很多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引入信号稀疏表示理论,构建一种稀疏AR模型,寻找各潮流数据间的历史关联性,并进行预报分析。首先由实测潮流信号进行常规AR建模,获得一组过完备稀疏基;其次随机从该过完备稀疏基抽取部分建立欠定方程组,利用稀疏优化算法获得最稀疏的AR系数;多次重复上一步,获得稀疏AR系数的平均以增强稀疏AR模型的稳定性;最后利用这些稀疏AR系数来重构或预测潮流信号。文章针对实测潮流信号,特别是存在多峰值有回流现象的潮流信号,进行了稀疏AR建模与预测的多次实验。实验结果与传统的潮流信号调和预报方法相对比,发现基于稀疏AR模型的潮流预报对于潮流存在多变的现象时,具有明显优越性,从回报结果来看,稀疏AR模型的潮流预报均方差明显小于传统潮流调和分析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5.
FPSO纵摇运动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宗  陈刚  杨建民 《海洋工程》2008,26(1):12-17
FPSO船体姿态运动(纵摇和横摇)会对FPSO与穿梭油轮的靠泊、FPSO上直升机的起降、海上的补给等作业可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如能实现在一定时间内对FPSO船体姿态运动进行预报,则可大大提高这些作业的安全性和高效性。用AR(p)模型拟合FPSO纵摇运动,然后运用AR(p)模型的线性最小方差预报法进行预报,预报实例中用到的数据来自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用时间序列法对FPSO纵摇运动进行极短期预报具有一定的精度和较小的计算量。  相似文献   

6.
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的统计预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75-1985年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长江河口河流和海洋水文泥沙等11年的实测资料,应用经验特征函数分析和现代控制理论方法对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进行系统辨识和预报。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可以表述为三输入-三输出的CARMA一阶模型,根据这些模型对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进行预报,取得了与实测资料较一致的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7.
河口潮汐过程受上游径流、外海潮波等综合因素影响,动力机制复杂,潮位预报难度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稳态调和分析(NS_TIDE)和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混合模型,对河口潮位进行12~48 h短期预报。该模型首先对河口实测潮汐数据进行非稳态调和分析,通过与实测资料对比得到分析误差的时序序列;以此作为LSTM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通过网络学习并预测未来12~48 h潮位预报误差,据此对NS_TIDE的预测结果进行实时校正。利用该模型对2020年长江口潮位过程进行了预报检验,结果表明混合模型12 h、24 h、36 h和48 h短期水位预报的均方根误差(RMSE)相比NS_TIDE模型至多分别降低了0.16 m、0.15 m、0.14 m和0.12 m;针对2020年南京站最高水位预测,NS_TIDE模型预报误差为0.64 m,而混合模型预报误差仅为0.10 m。  相似文献   

8.
台风的风暴潮是台风引发的一种重要次生灾害,对沿海城市带来的威胁是多方面的。及时准确地预报风暴潮,对沿海地区采取合理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LSTM) 模型,综合考虑风速、 风向、气压等气象因素和前时序的潮位数据,建立了风暴潮的临近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基于 LSTM 的临近预报模型具有相当的预报技巧,利用前时序的风速和风向数据以及潮位数据建立的模型可对风暴潮潮位进行准确地预测。研究还表明,仅考虑前时序潮位的预测模型误差最大,考虑气压后的模型预测能力有一定进步,而考虑风的要素以后,预测的效果提升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是一种新的物理场的分解方法,它除了可以揭示物理场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外,还可以反映波动或平流效应。故本文首次将该方法移植到预报方法研究上来,建立了渤海、黄海的表、底层水温预报方案。为了检验该预报方案的可靠性,试报的结果除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外,同时还与依据经验正交函数(EOF)建立预报方法的预报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南、北黄海表层水温的试报结果,CEOF方法试报的平均绝对误差比EOF方法预报的误差平均小0.2℃;而对于底层水温,两种方法的预报误差相近。  相似文献   

10.
基于小波分解和ANFIS模型的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集成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小波分解和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集成预报模型。该方法将复杂海温系统分解为相对简单的带能分量信号,然后建立分量信号的独立预报模型,最后对预报结果进行集成。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的保留预报对象主要特征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预报难度,集成预报准确率和预报时效传统方法有明显的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Y. Gao 《Marine Geodesy》2013,36(4):279-288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has found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areas including marine geodesy. GPS positioning accuracy, however, is greatly degraded by GPS ephemeris and clock errors, particularly errors due to Selective Availability (SA). Thus, it is crucial to use precise ephemeris and clock corrections for users who require high position accuracy. Presently, precise ephemeris and clock corrections are available only in post‐miss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generation of precise real‐time ephemeris and clock corrections and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using them. In this research, precise real‐time ephemeris is generated from accurate dynamic orbit prediction and clock corrections are calculated using instantaneous GPS measurements. Numerical analysis using data from an actual GPS tracking network is performed that indicates use of precise ephemeris and clock corrections can improve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to the one meter level. This accuracy is attainable in real‐time as the precise real‐time ephemeris and clock corrections become available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2.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高精度的星载原子钟使得授时的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针对GPS授时过程中接收机受到各种噪声的影响,利用Kalman滤波原理,建立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对噪声进行分类并加以讨论。运用Kalman滤波原理对接收机钟差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Kalman滤波可提高GPS单向授时精度。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海上条件下,对于实时定位应用,实时数据流无法下载的情况,文中提出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卫星钟差预报算法,给出基函数的中心、方差以及隐含层到输出层的权值的计算方法,采用滑动窗口的方法,用样本数据训练后的网络预测下一个历元的钟差值,依次往后训练网络直到预测完整个时间段,通过实验验证了算法的可用性。短期预报中,GPS预报精度在1 ns以下,BDS和GLONASS在2~3 ns左右;长期预报中,GPS预报精度在几十纳秒左右,而BDS和GLONASS在几百纳秒左右,文中给出了相应的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高程系统的概念,分析了GPS水准拟合的基本数学模型,探讨了已知水准点极少时GPS水准拟合的精度控制问题,得出的一些结论可供海道测量工作者在海岸高程控制测量中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电离层TEC短期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利用神经网络中的小波神经网络技术(WNN)对全球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进行预报,以国际全球定位系统服务(IGS)发布的电离层TEC数据资料为样本,并用发布的已知TEC进行检核,分析了全球预报精度及不同纬度的预报精度。试验结果表明,小波神经网络的短期预报结果能很好地符合已知数据,预报的精度较高,预报值和已知值之差小于3TECU的电离层格网点数占总格网点数的百分比都在90%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比值下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远海航渡式水深测量水位改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远海航渡式水深测量作业中的潮汐改正难题,基于全球潮汐场DTU10模型及GPS无验潮测深两种改正模式,通过潮汐场预报精度评估、验潮站实测数据比对分析以及GPS大地高计算潮汐值等多种手段,开展了大范围、长时段、单测线情况下水深测量水位改正研究,形成了一套适用性强的航渡水深测量水位改正方法与流程,为面向全球的海洋水深测量资料处理提供了潮汐、垂直基准和水位归算的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Mw9.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地表的严重错位并引发海啸。文中利用位于日本及周边国家的IGS站和国家海洋局GPS业务站观测数据,采用作者研制的精密单点定位(PPP)软件UniP,对此次地震的GPS数据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GPS观测数据能清晰、连续地记录震时地表形变的过程,我国CHAN,NCST等站点水平方向的震时最大位移在10 cm以内,高程方向的震时最大位移在15 cm以内,且形变以可恢复性的弹性形变为主。(2)我国距震中较远,受此次日本地震的影响较小,且大部分站点是在东坐标方向出现不同程度的震后永久性位移。其中CHAN站点的震后位移最为明显,东向形变量为(1.8±0.11)cm;NCST、NLHT站点次之,东向形变量分别为(1.1±0.26)cm和(1.0±0.18)cm。(3)地震波传输到国家海洋局GPS业务站NCST、NLHT等的时间约为10 min,比海啸在深海的传播速度快约14倍,可为海啸预警提供所需的时间差。这些结果显示出GPS能够为地震监测和动力学特征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基础资料,也表明中国沿海GPS业务观测系统在海底地震监测、海啸预警服务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调和分析法与ANFIS系统的综合潮汐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港口沿岸地区以及河流入海口等地区的精确潮汐预报对于各种海洋工程作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潮汐水位的变化受到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复杂的因素往往有着较强的实变性和非线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沿岸港口码头等水域的潮汐水位的预测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调和分析模型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相结合的模块化潮汐水位预测模型;并采用相关分析确定整个预测模型的输入维数;模块化将潮汐分解为两部分:由天体引潮力形成的天文潮部分和由各种天气以及环境因素引起非天文潮部分。其中调和分析法用于天文潮部分的预测,ANFIS用于预测具有较强非线性的非文潮部分。模块化综合了两种方法的优势,即调和分析法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天文潮预报,ANFIS能够以较高的精度实现潮汐非线性拟合与预测。模型使用ANFIS模型和调和分析模型分别对潮汐的非天文潮和天文潮部分进行仿真预测,然后将两部分的预测结果综合形成最终的潮汐预测值。此外,本文选用三种不同的模糊规则生成方法(grid partition (GP),fuzzy c-means (FCM) and sub-clustering (SC))生成完整的ANFIS系统,并使用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用以选取最优的ANFIS预测模型。最后将最优的ANFIS模型与调和分析模型相结合进行潮汐水位的最终预报。仿真实验选用Fort Pulaski潮汐观测站的实测潮汐值数据进行预报的仿真实验,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9.
汤均博 《海洋测绘》2006,26(1):34-36
对只接收到一组GPS卫星广播星历的情况下应用广播星历拟合计算卫星在轨位置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与精密星历进行比较,对拟合计算的精度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A standard skill assessment(SA) tool was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operational forecast models in the Korea operational oceanographic system.The SA tool provided a robust way to assess model skill in the system by comparing predictions and observations,and involved the computation of multiple skill metrics including correlation and error skills.User-and system-based acceptance criteria of skill metrics were applied to determine whether predictions were acceptable for the system.To achieve this,the tool produced a time series comparison plot,a skill score table,and an advanced summarized diagram to effectively demonstrate the multiple skill scores.Moreover,the SA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both atmospheric and hydrodynamic forecast variables.For the atmospheric variables,acceptable error criteria were preferable to acceptable correlation criteria over short timescales,since the mean square error overwhelmed the observation variance.Conversely,for the hydrodynamic variables,acceptable root mean square percentage error(e.g.,p erms) criteria were preferable to acceptable error(e.g.,erms) criteria owing to the spatially variable tidal intensity around the Korean Peninsula.Furthermore,the SA indicated that predetermined acceptance error criteria were appropriate to satisfy a target central frequency(fc) for which errors fell within the specified limits(i.e.,the fc equals 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