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贵阳市大气中气态汞形态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02年3月份我们对贵阳市大气的气态汞形态进行了采样分析。大气气态总汞用Tekran537A大气自动测汞仪采集测定。活性气态汞用镀KCl扩散管采集,热还原法分解并以冷原子荧光法(CVAFS)分析。结果显示,采样期间贵阳市气态总汞平均浓度为7.09ng/m^3,活性气态汞平均含量38.3pg/m^3。气态总汞浓度远高于全球背景浓度值;活性气态汞浓度稍高于欧洲和美国的边远地区。活性气态汞浓度与大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9(α<0.01)。由于大气相对湿度较高,活性气态汞只占气态总汞的0.5%。原子态汞和活性气态汞的基本来源是燃煤释放。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湖泊汞的环境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汞由于其在环境中的持久性、生物地球化学可循环性以及潜在的生态威胁性而受到格外关注。对武汉远郊、城乡结合部和市区三种环境中6个湖泊的水、沉积物和生物(鱼)中汞污染特征进行了调查采样,用原子荧光光谱仪进行了汞含量的测定。采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直接评价了武汉湖泊汞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鱼肉中汞含量(≤300ng/g)相比,除梁子湖乌鱼(汞含量为676ng/g)外,6个湖泊3种鱼肉中汞含量均未超标,表明武汉城市湖泊汞元素尚未造成明显的生态效应;与国家Ⅲ类水质汞含量标准(0.1μg/L)相比,除金银湖水汞含量(0.137μg/L)略有超标外,其他湖水汞含量分布在0.048~0.081μg/L之间,均在合格标准线以下,武汉地区湖水中重金属汞污染不严重,不会构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应用Hakanson评价模型,据单个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排出所研究湖泊沉积物汞污染程度的序列为:东湖>墨水湖>金银湖>梁子湖>汤逊湖>鲁湖。  相似文献   

3.
新试剂4,4′-二(4-硝基苯基重氮氨基)联苯与汞的显色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新三氮烯试剂4,4′-二(4-硝基苯基重氮氨基)联苯与汞的显色反应。在混合表面活性剂OP-N-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存在下,于pH=7.4的Na2B4O7-KH2PO4缓冲介质中,该试剂与汞生成1∶2的橙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0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8.9×104L.mol-1.cm-1。汞量在0~0.64 mg/L遵循比尔定律。方法用于废水中微量汞的测定,结果与双硫腙分光光度法相符,5次测定的RSD<5%。  相似文献   

4.
郭清海  吴启帆 《地学前缘》2020,27(1):103-111
汞是环境中典型有害组分,深部地热系统可能是环境中汞的重要来源之一,但当前地热成因汞的研究程度很低。本文以腾冲火山带热海水热区为研究区,开展了热泉中汞的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热海水热区内排泄的中性热泉含有异常高浓度的汞,但酸性热泉则绝大多数未检出汞。热海热泉中的汞与典型的岩浆来源组分氯相同,均主要来源于岩浆流体的混合。在中性热泉中,Hg(II)是汞的占优势地位的价态,Hg2+与不同形态硫化物的配合则是决定Hg(II)的形态分布的直接因素,但pH可通过控制水中硫化物的形态分布来影响Hg(II)的形态分布。Hg(II)不易挥发,故中性热泉中汞含量普遍较高;但酸性热泉中的汞受泉口氧化还原电位较高的影响,以Hg(0)为主要价态,且因Hg(0)易挥发而导致总汞含量极低。就中性热泉而言,其汞含量对水热区断裂分布有重要指示作用,原因为沿不同断裂上升的中性地热水经历的冷却方式不同,最终导致热泉汞含量也表现出显著差异。热泉汞含量对水热系统结构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汞的稳定同位素分馏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汞是唯一能够以气态单质形式进行长距离传输的有毒重金属元素,其环境行为和健康危害受到广泛关注.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汞稳定同位素技术为研究环境中汞的来源、迁移转化过程以及相应的生态环境效应提供了新的视野.汞同位素是自然界中唯一表现出多种显著非质量分馏(MIF)的独特金属同位素体系,对汞同位素的研究一直偏重应用,而对其分馏机理的认识十分有限.本文从汞稳定同位素分馏理论、分馏实验研究和实际环境过程的汞同位素分馏三方面系统阐述了近十多年来关于汞同位素分馏机理的研究成果、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尽管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无机汞的光化学氧化还原和甲基汞的光化学降解是环境中汞同位素MIF的主要产生机制,然而MIF程度和方向的影响因素还不完全清楚,其量化理论还未完全建立,实际环境过程中的分馏机理研究还相对缺乏.未来需要结合理论和实验研究进一步明确大气、陆地、海洋、极地、古环境等实际环境体系中的汞同位素分馏机理,进而拓展汞同位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民间小规模金矿混汞冶炼活动因缺乏环保措施常常造成周围环境严重的汞污染,目前已被认定为全球最大的人为汞污染排放源。福建省德化县山区土壤汞含量异常升高和该地区民间小规模金矿冶炼活动密切相关,对当地土壤总汞、大气总汞污染分布及土壤表面汞释放的调查研究表明:金矿区周边村子稻田土壤汞平均质量分数达(5.180±7.191)mg/kg,距金矿最近民间冶炼活动最集中的邱村稻田总汞质量分数平均值达到(15.658±12.726)mg/kg,随着距离金矿点越远民间冶炼活动减少,土壤总汞含量呈下降趋势。区域大气总汞平均质量浓度为(36.4±24.3)ng/m~3,邱村大气总汞质量浓度平均值(77.2±42.4)ng/m~3;工作区4个土-气界面汞通量均值分别为:华口(109.6±55.9)ng/(m~2h),邱村(97.1±36.1)ng/(m~2h),大安(63.5±12.6)ng/(m~2h),中仙(25.9±23.5ng/(m~2h)。因地形复杂,微气象条件差异及土地利用差异等综合因素制约,土壤汞含量与大气总汞含量、释放通量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华口测点土壤释汞通量最大。工作区民间金矿冶炼活动历史造成当地环境的汞污染及其环境影响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7.
《岩矿测试》2012,31(5):755-756
757纳米金银材料在比色检测汞中的应用李红红,陈兴国汞具有剧毒性,其毒性与它的存在形式紧密关联。根据汞中毒的来源可以分为金属汞中毒、无机汞中毒和有机汞中毒,目前汞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引起全球关注,其分析检测方法是当前研究的焦点。传统检测方法具有局限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比色检测Hg(Ⅱ)的灵敏  相似文献   

8.
汞作为赋金属矿化探途的应用已成为一种澳大利亚矿例研究加以调查,该科研项目的主要目标为:(1)比较汞的性状,参照多变的气候和地貌条件下出露贱金属矿体附近汞异常的强度和范围,用它来做次生环境下的靶元素:(2)测定蒸气生成的汞异常是否可探测埋藏矿和盲矿的地表介质,如果可能的话,应在哪些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下;(3)用汞量测量法来确定最合适的取样介质和方法;(4)为地质样品中测定汞以发展合适的技术。本项目共完成29个矿例研究任务,包括一系列矿化类型和矿种,它们是在各种次生状态下产出的。上述研究所得资料与实验室和理论思考一道,可导致下列作为勘探贱金属矿床的汞地球化学及其可能起作用的结论:(1)汞在许多矿化类型中显现足够的浓度,可用作潜在探途元素;变质作用并未使之大量逸失。(2)汞倾向赋予:“剩余”异常以微小可察觉的次生分散现象,已确定那里汞是一种有效的探途元素。然而,在一般勘探中汞没有优于Cu、pb、zn等靶元素的有利条件。(3)在某些条件下,汞可能指示埋藏的矿体。(4)气相取样的用途仅适于相当专门的环境;土壤几乎总是优选的样品介质。(5)汞量测量法可在常规状态下以背景含量进行测定,如果能遵守某些必要条件的话。致于肓矿体,剩下的问题是需要进一步试验,因为大部分研究区显示地球化学反映。  相似文献   

9.
50多年前内蒙古乌海市乌达煤田随着工业采煤出现了煤层自燃亦称地下煤火,历经曲折的一轮又一轮治理,目前仍有火点分布。笔者等在深入煤田腹地调查基础上采用Lumex RA-915M/PYRO-915+汞分析仪检测了298件当地的戈壁草本植物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的叶和茎样品。结果是:火点附近雾冰藜的叶汞含量总均值达到903ng/g,茎汞328ng/g;远离火点的煤田公路沿线雾冰藜的叶汞为131ng/g,茎汞62ng/g。表明:乌达煤田存在空气汞污染;污染源是区内煤层自燃;污染水平介于典型汞矿区与垃圾焚烧厂附近环境之间。建议:一年生草本雾冰藜有潜力成为空气汞污染的生物指示;它作为荒漠先锋植物很可能适于中国北方地下煤火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和调查。  相似文献   

10.
李平  冯新斌  商立海  仇广乐  孟博  梁鹏 《矿物学报》2007,27(Z1):383-385
汞是一种剧毒的人体非必需元素,汞及其化合物被列为环境优先污染物.我国是世界上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第3大产汞国,贵州省则是我国汞矿的主要产地.由于受汞的价格和环境压力的影响,贵州省汞矿资源大规模的开发活动已陆续停止.但是,小规模的土法炼汞活动依然普遍存在,例如务川地区,万山地区和铜仁地区.务川地区的土法炼汞研究表明,土法炼汞工艺极为简陋落后,大量的汞蒸汽释放到周围大气中,造成了当地极大的大气汞负荷(李平等,2006a).同时,炼汞工人则遭受着严重的汞蒸汽暴露,显示了极高的尿汞水平,部分暴露人群已经表现出一定的轻度慢性汞中毒的症状(李平等,2006不b).为了全面认识贵州铜仁垢溪地区土法炼汞污染的环境行为、特征、规律和危害,促进汞污染的防治和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笔者对铜仁垢溪地区土法炼汞废渣进行了淋滤实验,并对水体汞污染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杨红霞  刘崴  李冰 《岩矿测试》2008,27(6):405-408
建立了碱消解-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系统测定生物样品中甲基汞(MeHg)与乙基汞(EtHg)的分析方法。为提高灵敏度,选用微流量的PFA雾化器,在优化的检测条件下,MeHg及EtHg检出限可达到0.036μg/L和0.03μg/L;线性范围达到4个数量级,两条工作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为1。对1.78μg/L MeHg、1.65μg/L EtHg的混合标准溶液重复测定7次,色谱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79%和1.44%。对标准物质BCR 464(金枪鱼)的分析结果表明,测定值与标准值基本吻合,但略低于标准值;甲基汞和乙基汞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5.9%和84.5%。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的高灵敏度和低检出限能够满足生物样品中汞形态定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对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的苯系化合物进行了分析测定。采用57cm×50μm毛细管柱,以5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2.0mmol/L四硼酸钠溶液(pH9.16)作为操作缓冲溶液,并加入φ=20%的甲醇作为有机改性剂,电压25kV,检测波长200nm,15min内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可获得良好的分离。用峰面积定量,线性范围为2~100mg/L,最小检测浓度分别为0.75mg/L苯,0.45mg/L甲苯,0.39mg/L乙苯,0.1mg/L邻-二甲苯,0.31mg/L对-二甲苯。将该法用来分析石油勘探远景区域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的苯系化合物,检测浓度范围为(0.0x~0.x)μg/g。  相似文献   

13.
Batch and colum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capability of naturally formed hematite and siderite to remove As from drinking water. Results show that both minerals were able to remove As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ut with different efficiencies. In general, each material removed arsenate much more efficiently than As–DMA (dimethylarsinic acid), with the lowest adsorption efficiency for arsenite. The best removal efficiency for As species was obtained using a hematite, with a grain size range between 0.25 and 0.50 mm.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inorganic As(V) reached 202 μg/g. The pH generally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arsenate removal by the Fe minerals studied, while arsenite removal was slightly dependent on the initial pH of between 3 and 10. The presence of phosphate always had a negative effect on arsenate adsorption, due to competitive adsorption between them. A column packed with hematite in the upper half and siderite in the lower half with a grain size range of 0.25–0.5 mm proved to be an efficient reactive filter for the removal of all As species, causing a decrease in As concentration from 500 μg/L (including 200 μg/L As(V) as arsenate, 200 μg/L As(III) as arsenite and 100 μg/L As(V) as DMA) to less than 10 μg/L after 1055 pore volumes of water were filtered at a flow rate of 0.51 mL/min. After 2340 pore volumes passed through the column filter, the total inorganic As in the effluent was less than 5 μg/L. The total As load in the column filter was estimated to be 0.164 mg/g. Results of μ-synchrotron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μ-XRFA) suggest that coatings of fresh Fe(III) oxides,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siderite grains after two weeks of operation, greatly increase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filling material towards As.  相似文献   

14.
对铜陵相思谷尾矿砂中的重金属在生物和非生物条件下的淋滤行为进行了研究。设置两个动态反应柱进行实验(实验柱填充尾矿砂+污泥+秸秆,对照柱仅填充尾矿砂,进水SO42-1000 mg/L,pH 7.5)。结果表明,实验初期(0~20 d)实验柱出水重金属浓度明显高于对照柱,归因于柱内微生物加速了矿物分解和重金属的淋滤;此后实验柱出水SO42-浓度逐渐降低,同时Cu2+、Cd2+、Zn2+、总Fe浓度分别降至0.1 mg/L、0.1 mg/L0、.4 mg/L和1 mg/L以下。据此推测,实验柱中出现了微生物作用下的硫酸盐还原作用,生成了可以吸持重金属的硫化物沉淀。研究结果表明,以稻草为碳源、污泥为微生物接种源构建尾矿砂-微生物体系,能够有效还原硫酸盐并去除重金属,该方法可以用于矿山尾矿的原位修复。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中钙和镁的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进了离子色谱分析地下水中钙和镁的方法。以IonPac CS12A为分离柱,稀盐酸为淋洗液,电导检测器检测,对地下水中的锂、钾、钠、钙和镁进行同时测定。方法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较高的灵敏度,钙、镁的浓度分别在0~500mg/L和0~250mg/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钙的检出限为1.50μg/L,镁的检出限为0.89μg/L。对不同浓度钙、镁水质标准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同时对实际样品进行不同稀释倍数分析验证,方法精密度(RSD,n=8)为0.19%~1.89%,无显著的基体效应影响。方法可满足全国地下水调查评价规范要求,适于地下水样品中锂、钾、钠、钙和镁离子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6.
司瑞刚 《岩矿测试》2010,29(3):287-290
采用CP-PoraPLOT Am ines色谱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气相色谱法对二甲醚中三甲胺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操作简单,与自动取样阀连用可实现在线监测。结果表明,在不需富集的情况下检出限可达0.51×10-6(体积分数),回收率为98%~103%,相对标准偏差(RSD,n=7)为1.07%,完全满足工业在线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试验了加速溶剂萃取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残留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采用正己烷-丙酮混合溶剂(体积比1:1)为提取剂,萃取温度100℃,压力为10.3MPa;采用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对样品净化,毛细管柱分离,用配有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进行检测,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3.6%~109.0%,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1.11%~5.88%,检出限为0.69~1.85ng/g。方法简单、快捷、经济,适应于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将吸附原油的中性氧化铝柱用正己烷、含5%二氯甲烷的正己烷逐步淋洗链状烷烃,用二氯甲烷与正己烷体积比为2∶1的试剂逐步淋洗芳烃,通过分析淋洗过程中所得到的各个产物的色谱检测结果来揭示原油中链状烷烃和芳烃在中性氧化铝层析柱上的解析过程,提出了中性氧化铝作为层析柱吸附剂的结构模型,探讨了原油中链状烷烃、芳烃在中性氧化铝层析柱上的吸附机理,为原油中链状烷烃、芳烃的快速、完全分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离子色谱法检测饮用水中的草甘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离子色谱法直接测定饮用水中草甘膦的分析方法。水样加入抗坏血酸除去余氯,微孔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测定。用IonPac AS11-HC阴离子交换柱为分析柱,淋洗液为20 mmol/L KOH溶液,流速为1.00mL/min,进样量100μL进行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0~1.5 mg/L,检出限为0.1 mg/L,加标回收率为95%~106%,相对标准偏差为5.08%~7.09%。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0.
TBP萃淋树脂微色谱柱分离富集钼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TBP萃淋树脂微色谱柱分离富集微量钼的柱性能,确定了分离钼的最佳条件。在减压条件下,运用零空床体积洗脱技术,以3mol/LHCl为上柱介质,0.5mol/LHCl洗脱,可使钼(VI)与钨(Ⅵ)、铁(Ⅲ)、锡(Ⅳ)等干扰离子快速分离,采用邻氯苯基荧光酮胶束增溶光度法,测定矿石中微量钼,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