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面人影作业决策指挥系统建设的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做好地面人工影响天气决策指挥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提出各级人影办的职责和作业流程。在市级人影办指挥地面作业的体制内,省级人影办主要做好潜势预报和作业预警等项工作;市级人影办建立以GIS、雷达图像、作业点位置叠加为基础,作业指标为核心,高炮、火箭射程计算作业参数为关键,利用GPRS通信完成指挥中心到作业点的指令下达任务;县级人影办主要负责作业监测、部分作业点的指挥、作业和灾情信息上报,作业点管理等项工作。该方案可以提高形成作业指令的科学性和指令下达速度,使其进入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省级天气雷达数据共享,加快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现代化信息建设,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于Web GIS技术构建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指挥平台,实现了多源雷达数据的实时动态显示,通过雷达回波数据、TITAN外推数据、安全射界图与作业点的叠加分析,为人工增雨和防雹工作提供作业建议和作业预警产品等决策信息,以增强对省、市、县地面人影作业指挥管理的时效、使作业更加高效和科学。  相似文献   

3.
《气象知识》2012,(2):70-71
贵族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贵州全省9个市州、84个县(市、区)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从业人员2400余人。年均投入作业高炮450门左右,租用人工增雨飞机1~2架,现有火箭发射系统145套,地面磺化银发生器4套,多普勒天气雷达6部,局地预菟指挥雷达33部,激光雨滴谱仪6套,  相似文献   

4.
市、县级人工影响天气轨道业务流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以琳 《干旱气象》2007,25(1):73-78
为推动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适应市、县级人工影响天气轨道建设,发挥市级指挥决策水平较高的优势,以提高作业指令的传达速度,减轻县级人影作业指挥的工作量,提出市级指挥中心直接指挥炮点作业等项新的市、县级人影轨道业务流程。该流程利用雷达指挥作业,使用GPRS技术传输作业指令,提高了地面增雨、防雹作业的科学性,保证了下达指令的实效和准确性,分工明确,减少了指挥环节,同时也加强了市级人影工作的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信息管理与作业指挥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信息管理和作业指挥能力,设计开发了针对省级人工影响天气信息管理与作业指挥的业务系统。系统应用数据库和网络技术,设计开发了人工影响大气信息数据库,并采用角色和极限双重管理模式,对人工影响天气信息数据库进行管理。系统针对安徽实际设计了合理的地面作业指挥流程,开发了地面作业指挥平台,提供了省级人工影响天气指导产品,并对作业流程中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控制,为安徽全省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安全提供了保障平台,在实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3DGIS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对接人工影响天气"五段业务",设计了省、市、县三级通用、上下协同的2D、3D一体化、B/S架构的福建省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系统建立了集约化的全省人影数据库及功能流程,融合应用多源气象观测资料,自动识别作业云体进行作业点条件预警,直观展示全省作业动态并提供导航,实现了实时决策指挥和高效信息交互;利用雷达基数据3D反演及外推技术,在GIS平台上叠加显示3D云团与作业点安全射界,实现作业方案自动设计与3D模拟修订;通过移动通讯终端App自动采集相关数据,实现人影作业信息的快速规范上报与审核入库。系统界面友好,交互性强,有效提升了人影协调指挥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成立于1989年3月8日,前身为隶属于青海省三防指挥部的青海省防雹防霜办公室,始建于1973年。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要承担省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科研和作业服务工作,并负责对市、县两级人影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产品指导。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与持续发展,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已拥有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以下简称人影)一体化智能业务系统是在河南人影综合分析和指挥系统(CPAS_HN)的基础上,利用云平台、大数据等技术开发的具有河南特色的人影一体化智能业务系统。根据人影五段实时业务要求,该系统完善了数据采集存储模块、作业条件潜力预报模块、作业条件预警模块和飞机作业跟踪指挥模块,增加了作业过程和作业计划模块和人工防雹系统应用集成及作业效果分析评估功能;升级了地面作业信息管理和作业站点信息管理两个模块;实现了省级人影产品共享发布功能;并通过3G/4G等多种通讯方式,实现了省、市、县人影指挥中心与作业点外场人员之间的信息快速传递。该系统包括8个分系统:人影综合处理分析和指挥系统(CPAS_HN)、产品共享发布系统、综合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手机APP系统、地面作业空域申报系统、高炮/火箭安全射界图设计系统、数据产品和业务系统监控系统、作业效果分析评估系统,并与河南省人工防雹系统和人影作业装备弹药物联网管理系统无缝连接,大幅度提升了全省人影作业装备弹药作业指挥的效率与作业实施的及时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十五"期间,河南省地面人工增雨防雹作业规模发展迅速,目前全省共有人工影响天气专用37高炮297门、车载式火箭发射架287台,地面作业控制面积已达全省总面积的40%.为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专用高炮弹和火箭弹的购置、存储、运输、使用和调配等工作环节的安全管理,确保作业人员、作业装备、作业区域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杜绝事故发生,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部门按照"统一购置、分级管理"的组织管理原则,对地面作业专用弹药采取了省、市、县三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雷达在确定火箭高炮发射角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斌  杨维军  唐仁茂 《气象》1999,25(6):39-41
通过对作业云体的回波强度、温度、含水量等物理量的观测,可定性定量的给出人工催化的云体部位,并可通过雷达、火箭、高炮、云体作业点三点组成的三角形直接计算出地面火力点的作业方位角,同时根据雷达测定的云的作业部位高度和火箭、高炮本身的弹道轨道,给出地面火力点的发射仰角。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可减少靠目测指挥作业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基层气象台站现代天气业务中灾害性天气监测、识别报警、天气联防、上下级业务指导与信息反馈、产品共享、集约化业务管理等关键业务问题,基于B/S架构,采用Web、GIS、数据库等技术,研究、设计开发了省市县三级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平台,与已有的MICAPS等系统形成互补,实现了山东天气业务、重大天气过程服务及重大活动、突发事件气象保障等为一体的业务化平台支持,不仅较好地满足了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现代天气业务发展对业务平台建设的迫切需求,也为优化省内集约化业务流程提供了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短时临近预警业务集约化智能化运行和管理,采用B/S结构模式及Web GIS技术开发了省、市、县三级一体化的短时临近天气预警集约化业务系统。该系统集天气监控、预报预警产品制作、服务分发和业务管理为一体,具有业务整体性强、集约化程度高、有一定智能化功能等特点。系统开发集成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突发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概念模型的建立,预警产品的制作与订正,强对流天气区的自动识别和追踪技术等。目前该系统已投入业务运行,成为广西区、市、县三级短临监测、预报一体化平台,实现了各级台站之间气象信息的快速交流共享,达到上下级台站短时天气快速联防互动的效果,预警产品制作比旧的业务系统效率更高效,流程更规范,生成的产品内容更标准,上下级业务互动更快速。该系统推进了气象业务的集约化、智能化运行及维护,服务器布置于省局,客户端以网页方式推送、展示,用户通过浏览器就能完成天气监测及预报预警产品制作到发布的所有流程。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决策指挥系统”实现了作业装备的网络化管理,它以先进的监测系统为基础,依靠现代化的通信网络,应用3S集成技术,开发以甘肃省详细地理信息为背景,集成应用多种信息资料的人工影响天气地理分析平台,通过手机短信实现作业条件的自动报警和发布作业指令。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雷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是提高火箭、高炮人工增雨和防雹效果的重要条件。应用C^ 和Visual Studionet语言研制的新一代数字化雷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包括天气雷达监测、大气探测、火箭高炮作业指挥、作业信息通讯、作业效果检验、作业档案和资料管理6个子系统。文中对系统的设计原理、系统结构及主要功能进行了介绍。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适用于相关型号数字化天气雷达。应用效果表明,其具有一定的作业指挥能力和科技水平,功能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方便,是市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人员的指挥平台。  相似文献   

15.
新一代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指挥系统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飞机人工增雨的地面指挥是保证作业安全、科学作业的重要条件,为此研制了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指挥系统。该系统借鉴了国内同类系统的思路,吸收了其中的优点,突出了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应用,决策子系统实现了作业预案的自动生成和输出,通信子系统利用嵌套在电子地理信息系统(GIS)上的实时雷达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跟踪飞机进行指挥,随时根据作业云系的变化调整作业方案,改变飞行航线,达到安全和科学作业的目的。2年的业务运行表明该系统实用、可靠。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省级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的需要,设计实现了天津市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该系统由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以及业务运行流程组成的,其设计与实现涉及到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建设、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的业务数据流转以及系统运行监控流程的设计等多个方面。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建设包括系统选型、功能设计和安装调试等部分,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的业务数据流转以及系统运行监控流程的设计是整个系统业务化的关键。天津市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通过工程建设和技术开发完成了奥运期间的气象预报服务任务,已投入业务化运行。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兴安盟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业务平台建设经验,提出具有共性的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业务平台开发思路,人工天气影响综合业务平台都应具备天气监测、数据采集加工、天气预报和预警、作业指挥、信息传输和作业管理等业务功能。但是,各地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业务内容不同,所以,业务系统组合方式和平台设计思想也不完全相同。研制开发适合当地实际情况、实用性强的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业务平台并加以完善,不仅是高质量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保障,也是各级气象部门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8.
孙琪  杨凡  孟繁辉 《气象科技》2017,45(1):184-188
基于SWAN的TITAN产品、安全射界图技术,构建了地面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为进一步提高该系统预警、作业建议产品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本文优化了预警和作业建议产品算法:1将原TITAN识别区域预警优化为TITAN外推路径区域的预警,减少了预警的漏报;2针对没有本站雷达的地市,使用全省雷达拼图数据存在时间滞后性问题,引入了数据延迟设置功能,对预警和建议产品的时间进行订正。通过算法的优化,系统可较好地满足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的业务需求,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