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内陆封闭湖泊自生沉积作用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密切相关,自生沉积速率主要受湖水蒸发量和补给水的化学成分控制,并受湖面变化影响。西藏色林错沉积物岩芯地球化学和矿物组成的变化揭示了当地12000年以来的气候和湖面变化,其中12000—10000aB.P.干旱、低湖面,10000—4200aB.P.温湿、湖面上升,4200年以来的干旱、湖面波动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古地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珠江三角洲晚更新世以来的演化分为前三角洲(约40000—32500aB.P.)、老三角洲(32500—7500aB.P.)和新三角洲(7500aB.P.—现在)三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珠江三角洲沉积-古地理的变迁。研究结果表明,在前三角洲阶段,珠江三角洲为内陆环境,五条大河在中山三角一带汇合,然后向南东入海。磨刀门西江水道形成于第二阶段的30000—20000。B.P.;狮子洋、珠江和银洲湖等水道则是全新世才发展起来的。三角洲发生过两次海侵。第一次大约开始于32500aB.P.,第二次大约开始于7500aB.P.。两次海侵形成了新、老两套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对周口店地区四个哺乳动物群的分析,讨论了该区早更新世气候及生态环境的变迁。第18地点显示了约1.90MaB.P.的干凉气候和森林—草原植被。第12地点指示了1.70MaB.P.的湿热气候和茂密森林生态环境。东洞则记录了1.20MaB.P.的干冷气候和草原景观。到第9地点时(约1.00~0.90MaB.P.),气候炎热,森林和草原植被同时发育  相似文献   

4.
程捷 《地学前缘》1997,4(2):275-279
文章根据对周口店地区四个哺乳动物群的分析,讨论了该区早新世气候及生态环境的变迁。第18地点显示了约1.90MaB.P.的干凉气候和森林-草原植被。第12地点指示了1.70MaB.P.的湿热气候和藏密森林生态环境。东洞则记录了1.230MaB.P.的干冷气候和草原景观,到第9地点时(约1.00-0.90MaB.P.)。气候炎热,森林和草原植被同时发育。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末次冰消期气候环境变化记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京房山县长沟镇附近埋藏末次冰消期湖沼沉积物层序和岩性变化的观测资料,以及14C测年、孢粉分析、磁化率、有机碳δ13C值和有机质含量等测定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1)约13000aB.P.以前本区气候相当干冷,植被稀疏;2)约13000~12100aB.P.气候明显变暖,植被日趋繁茂,出现针叶-落叶阔叶林;3)约12100~10000aB.P.气候波动相当显著,十分不稳定,并在约11600~11300aB.P.和约10950~10480aB.P.气候明显向干冷逆转;而在这两个气候逆转之间出现相对湿润或温湿的气候。这一短期气候变化与北大西洋地区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通过资料分析,通过对内蒙古东部各沙地第四纪全新世气候地层中的古土壤孢粉和C ̄(14)测年的分析,划分出四个气候湿润期:即10000—7000,6000—5000、3000—2500、1500—1000a,B.P与四个气候干燥期:即7000—60000、5000—3000、2500—1500、1000a,B.P—现在;以及相对应的风沙固定期和风沙扩展期,风沙固定期原始自然景观为疏林草原、森林草原呈现,此时沉积了黑沙土或古土壤;目前本区正处于A.D1000a后的气候干燥期内,特别是A.D1600a后,气候异常干燥,风蚀—风积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7.
高分辨10Be记录与黄土地层定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承德  易惟熙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1994,14(3):203-210,211,212,213
利用B/M地磁极性倒转层位0.73MaB.P.时间参考点,通过黄土剖面10Be变化曲线与深海SPECMAPδ18O变化曲线匹配拟合,求得洛川黄土剖面0.75Ma以来的相对连续时标。时标精度约5000—10000a。由于0.15Ma以来洛川剖面加密取样以及10Be、δ18O两曲线之间更好的相关性,10Be相对时标精度与SPECMAPδ10O时标精度大体相同,即3000—5000a。各时期10Be通量与黄土堆积速率之间存在十分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地层定年途径。黄土10Be记录35000aB.P.处的Raisbeck峰可被用作地层时间参考点。黄土10Be/(26)Al值、黄土石英中“就地”成因10Be/(26)Al值以及“就地”成因10Be浓度等均可望应用于黄土地层精确定年。  相似文献   

8.
青海湖全新世以来古环境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95,自引:12,他引:9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根据青海湖水下近代沉积物岩芯中胖真星介(Eucyprisinflata)壳微量碳酸盐占δ18O、δ13C以及单体介壳的微量元素分析,重建了青海湖区冰后期以来的古气候环境演化序列,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全湖湖水水温、盐度、同位素以及现生胖真星介的δ18O和微量元素分析,定量地求取了12000aB.P.以来各时段的古湖盐度、水位和水温变化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古青海湖在全新世早期湖水含盐量在20g/L上下波动,进入大西洋期湖水盐度才波动下降,5O00—2500aB.P.年间湖水含盐量在5g/L以下,此后湖水盐度才缓慢上升,达到今日的14.134g/L;全新世早期古青海湖处于浅湖环境其平均水位比现代低约8m,全新世高湖面出现在6500、5100和3900—3100aB.P.年间,水位比现今仅高17—18m;全新世大暖期的时限为9300—5300aB.P.,该时段古湖平均水温比现代高1.8℃。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伊盟地区哈马尔太碱湖沉积特征和孢粉组合特征反映了该区近5ka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变迁。研究表明,此期间该区植被由阔叶、灌木草原变为疏树灌木草原,最后变为荒漠草原。在这5ka中存在两次暖期两次冷期,近1.6ka以来以冷干为主。湿润气候只存在于4.5 ̄5.5kaB.P.,气候总的趋势是由较湿润变干旱直至干燥。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古地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珠江三角洲晚更新世以来的演化分为前三角洲(约40000—32500aB.P.)、老三角洲(32500—7500aB.P.)和新三角洲(7500aB.P.—现在)三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珠江三角洲沉积-古地理的变迁。研究结果表明,在前三角洲阶段,珠江三角洲为内陆环境,五条大河在中山三角一带汇合,然后向南东入海。磨刀门西江水道形成于第二阶段的30000—20000。B.P.;狮子洋、珠江和银洲湖等水道则是全新世才发展起来的。三角洲发生过两次海侵。第一次大约开始于32500aB.P.,第二次大约开始于7500aB.P.。两次海侵形成了新、老两套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位于黄土/沙漠过渡带定边地区苟池剖面的高分辨率的花粉分析,基于9个 14C年代数据重建了2400cal.aB.P.以来定边的植被与气候变化,结果表明 2400~1740cal.aB.P.地带性植被为以栎为主的森林草原,气候较温暖湿润; 1740~1610cal.aB.P.森林退化,草原发育,气候变干; 1610~1240cal.aB.P.乔木成分增加,植被类型为疏林草原,气候较温和湿润; 1240~1010cal.aB.P.森林退缩,草原发育,气候变干; 1010~690cal.aB.P.草原进一步发育,气候干旱; 690~500cal.aB.P.阔叶树成分增加,气候略温湿; 500~190cal.aB.P.草原发育,气候干旱; 190~0cal.aB.P.乔木成分增加,气候变湿。本区花粉记录的植被和气候变化可与区域的世纪初前后(秦汉)暖期、隋唐暖期、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等事件对比。  相似文献   

12.
文章依据新疆天山北麓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南缘的四厂湖人工剖面进行的孢粉分析、平均粒径、磁化率以及烧失量测定结果,揭示了四厂湖地区最近1000年以来的古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与被称之为"中世纪温暖期(900-1300A.D.)"相当的时段内,淡水的四厂湖湖体周边地区曾经生长着由中旱生的灌木及草本组成的荒漠草原植被,并分布有淡水沼泽隐域植被。当时气候湿润,湖区生物物种多样性增加。结合新疆其他地区的第四纪研究成果,反映出该时期新疆地区气候湿润、湖沼发育、植被生长旺盛,因此本区在中世纪时气候应称之为湿润期或适宜期。而中世纪前后,该区以旱生、超旱生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湖区植物种类减少,风沙作用较强,荒漠化景观显著。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东部4000余年来的环境与人地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依据地处39°28′08″N,110°09′92″E,海拔1219m的伊金霍洛旗杨家湾古土壤剖面取得的高时间分辨率孢粉分析和炭屑含量统计资料揭示:4500aB.P.之前,鄂尔多斯东部的毛乌素沙地地区曾出现明显的流沙扩展,此后,气候变得比较湿润,流动沙丘逐渐被固定下来;4200~3500aB.P.是本区的气候适宜期,这里曾有针阔叶混交林生长;3500aB.P.以后,气候变得干燥起来,森林从本区消失;2700~2400aB.P.,草原植被中藜科植物增加,气候进一步向干的方面发展,但降水量仍比现在高;2400aB.P.以后,在全新世晚期气候变干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全新世中期本区发育的黑垆土遭到严重破坏,流动沙丘再次活跃起来。鄂尔多斯杨家湾古土壤剖面的炭屑浓度变化、考古遗址的发现较好地反映了人类活动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江汉平原江陵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气候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江汉平原江陵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结合沉积物岩性、粒度组成、孢粉和有机碳同位素等,分析了江陵湖泊沉积物粒度组成特征及该区域近9 000 a来的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发现,江陵湖泊沉积物记录了该区湖泊水体逐渐减小直至消亡的过程,气候环境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1)8 900~6 300 a B.P.为水体较深、面积较大的开阔湖阶段,气候暖湿;(2)6 300~4 700 a B.P.为面积较小、水体较浅的潴水湖阶段,气候干旱;(3)4 700~3 400 a B.P.为面积更小、水体更浅的洼地湖阶段,气候偏暖偏湿;(4)3 400~2 500 a B.P.为湖沼泥炭发育阶段,气候暖湿;(5)2 500 a B.P.以来,由湖泊及湖沼堆积转化为洪水漫滩堆积,古云梦泽开始萎缩,气候变干。江陵湖泊沉积物粒度所记录的区域气候干湿变化与国内邻近区域(特别是鄱阳-洞庭湖区)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沉积物粒度研究是恢复区域古降水等气候环境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疆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的孢粉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新疆博斯腾湖的表层沉积物孢粉的分析, 探讨了干旱区大型湖泊中表层沉积物孢粉与周围植被的关系以及孢粉在湖泊中的分布和传播规律. 研究发现, 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中孢粉主要是来源于周围荒漠植被中的藜科、蒿属、麻黄等植物以及湖泊四周浅水地带生长的香蒲等水生植物. 藜科、蒿属、麻黄等花粉的传播过程主要受大风作用的影响, 而且百分比含量在整个湖盆中的分布比较稳定, A/C值能够反映区域目前的干旱状况; 香蒲等水生植物花粉的百分比含量主要受其母体植物分布的影响. 云杉花粉在河口区域的相对高百分比含量表明其河流传播特征; 云杉花粉在湖泊中的低百分比含量与整个流域的植被及其分布状况以及区域的气候条件有关; 云杉花粉具有超代表性. 近河口湖泊表层样品孢粉组合受河流和近岸植被的影响较大, 但距离超过2 km以后湖泊沉积花粉百分比含量较为稳定. 孢粉的质量浓度分布显示, 孢粉在湖盆中的分布有比较强的趋中性. 博斯腾湖中部沉积物孢粉序列能够很好记录区域的植被变化历史和环境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贝壳堤剖面的沉积物进行孢粉分析,结果显示这个地区植被与气候在晚更新世中晚期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的变化:36.2~31.2kaB.P.(未校正14C年代,下同)期间,以禾本科、藜科、蒿属、莎草科为主,发育草原-草甸植被,气候温和湿润,盘星藻出现较多,反映淡水湖泊,水深在10m左右;31.2~27.6kaB.P.期间,松属、云杉属、桦属等为主的木本植物的含量增加,周围山地森林发育,表明气候温暖,降水量增多。但由于蒸发量大,有效湿度下降,荒漠成分柽柳属等增加,盘星藻在30kaB.P.以后消失,反映湖泊盐度增大;27.6~23.3kaB.P.期间,植被中荒漠成分显著增加,周围山地森林萎缩,气候趋向相对寒冷干旱,湖面积缩小;23.3~18.0kaB.P.,孢粉浓度很低,蒺藜科、藜科等荒漠成分明显增加,植被稀疏,已趋向荒漠化草原,反映气候寒冷干旱。从整个剖面来看,主要的陆生植物孢粉类型为禾本科、柽柳属、蒺藜科、麻黄属、松属、云杉属、柏科、胡桃属和桦属等,藜科和蒿属含量很少,这与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表土分析结果完全不同,也与其他草原以及荒漠草原的表土花粉结果相异。这说明晚更新世中晚期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植被和现在无法进行比较,气候环境与现在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下游巢湖9870cal.aB.P.以来孢粉记录的环境演变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对巢湖490cm湖泊沉积物柱样7个AMS14C年龄的测定以及98个孢粉样品的分析,植物种类分属于86个(科)属,可以划分为6个孢粉组合带:孢粉带Ⅰ(9870~6040cal.aB.P.)代表了末次冰期之后全新世温暖气候到来之前气候转暖的早全新世过渡时期,气候呈现温和略干的特点,其中亚带Ⅰ-1(9870~7700cal.aB.P.),Ⅰ-2(7700~6250cal.aB.P.)和Ⅰ-3(6250~6040cal.aB.P.)分别对应温暖湿润→温暖较湿→温和干燥的气候波动;孢粉带Ⅱ(6040~4860cal.aB.P.)代表中全新世温暖湿润期,水热配置条件最佳;孢粉带Ⅲ(4860~2170cal.aB.P.)体现中全新世后期温和干燥的气候,约2170cal.aB.P.干旱程度达到最高;孢粉带Ⅳ(2170~1040cal.aB.P.)反映巢湖流域由干燥向湿润气候的转型,气候总体上温和湿润;孢粉带Ⅴ(1040~200cal.aB.P.)反映了晚全新世巢湖流域温凉稍湿的气候;孢粉带Ⅵ(200cal.aB.P.至今)则体现巢湖流域处在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植被类型演替大体为:以壳斗科的落叶、常绿属种为主的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以落叶栎类、栗属、青冈属和栲/石栎属为主的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以落叶栎类占绝对优势的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以禾本科为主的草地→以禾本科、蒿属和蓼属等为主的草丛。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讨论了末次冰消开始时期青藏高原南部普莫雍错湖芯沉积反映的环境暖湿化以及原因。通过对现代湖泊和周边河流水文状况调查,发现流域内发育众多冰川,冰川融水构成维持湖面稳定的重要来源;湖面以及湖泊沉积环境的变化与冰川融水以及相应的温度改变具有密切的联系。利用湖泊沉积岩芯PM-1孔,通过加速器14 C测年和粒度、元素、碳酸盐含量、总有机碳以及有机碳同位素、总氮、分子标志化合物、孢粉等环境指标的分析,发现在16.4~15.4cal.kaB.P.有大量流水进入湖泊,使湖面扩大,湖水加深;流域地表产生大量有机碎屑,并被流水带入湖泊进行沉积;流域内的喜湿植被得以发展。该时段湖泊扩张、陆源植被发展的原因一方面得益于冰期过后气候向温暖湿润方向转化,另一方面温度上升带来大量冰川融水则可能具有更加重要的影响,对于深入理解当前青藏高原冰川普遍退缩和一些湖泊的水面上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南海南部末次冰期以来的孢粉记录及其气候意义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李逊  孙湘君 《第四纪研究》1999,19(6):526-535
本文通过分析南海南部17964柱状样的孢粉记录,重建了该地区26000aB.P.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历史。南海南部末次盛冰期时高山雨林的范围可能是现在的2~3倍,表明气温明显下降;从末次盛冰期到冰消期,巽他陆架一直为热带低地雨林及红树林占据,表明在此期间湿度没有明显变化,但存在着千年级的准周期波动。这种波动一直持续到全新世中期。本地区在2000aB.P.以来芒萁孢子大量增加,一些高山雨林的成分重新出现,可能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低地植被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20.
更新世末期西辽河上游地区古代环境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辽河地区史前和历史时期文化发达,分别发育了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这些文化的兴衰同环境的演变密不可分,旱作农业的起源有可能在西辽河地区。西辽河地区古代环境、与人类文明发生以及演变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将采自赤峰地区红山水库厚度为155cm的自然剖面进行了测年、孢粉和粒度分析,得到晚更新世末期西辽河地区古植被以及古环境资料。粒度分析说明沉积环境可能为河漫滩。孢粉分析结果显示: 晚更新世末期进入全新世前,西辽河地区较现代温暖湿润,植被是草原植被,主要的植物是蒿属以及菊科的其他植物,河漫滩中生长有香蒲属植物,不远的山地分布有疏林,针叶树主要是松、云杉和铁杉,而阔叶树主要是桦木科、胡桃属、栎属和榆属。自下而上,将剖面分为4个孢粉组合带(Zone 1~4)。Zone 1(15280~14680cal. aB.P.)和 Zone 2(14680~14090cal.aB.P.),针叶树主要是云杉和铁杉,而阔叶树主要是桦木科和胡桃属植物; Zone 2,盘星藻大量增加; Zone 3(14090~13890cal.aB.P.),除了云杉和铁杉,松属也是主要的针叶树种类,此时香蒲的数量急剧增加; Zone 4分为2个亚带,即 Zone 4­1(13890~13670cal. aB.P.)和 Zone 4­2(13670~13110cal. aB.P.),Zone 4主要的针叶树为松-云杉,此时的阔叶树也变为落叶栎-榆属。在Zone 4­2,伴随着C/A值的增大,铁杉花粉消失。铁杉花粉消失在约13610cal. aB.P.,可能是由气候的干旱引起。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为农业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野生资源,而后期环境趋于干旱,这可能是促使农业发生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