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1年10月27日云南永胜发生6.0级地震,笔者先后参加了地震现场灾害损失评估和震后野外科学考察。考察表明,这次地震发生在程海断裂金沙江段上,断裂以左旋走滑活动为主。程海断裂分为8段,各段的垂直差异运动不均匀,金沙江段中更新世以来的垂直位错速率为0.4mm/a,远远低于程海断裂的垂直位错平均速率(2.0mm/a),从而使金沙江段成为断裂左旋走滑活动的构造障碍段。永胜6.0级地震之前,金沙江段处于程海断裂带上强震活动的“空段”内。程海断裂控制下的次级块体——滇西北块体与滇中块体的边界沿程海断裂作相向运动。在此运动过程中,程海断裂有全线贯通无阻的趋势,构造障碍段和强震活动的围空段有利于构造应力集中、积累,从而孕育和发生了永胜6.0级地震。苏家庄—山岗辅段垂直位错速率仅为0.3mm/a,同时也处于强震活动的围空段内,在程海断裂的贯通过程中成为新的构造障碍段,极有可能成为未来M≥6.0地震的危险地段。  相似文献   

2.
2008年汶川大地震对周围断层的影响   总被引:55,自引:4,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明显地改变了区域地震的应力场.理解这种应力场的改变对周围断层构造加载进程和区域地震危险性的改变非常重要.本文以汶川地震的破裂为驱动源,计算了该地震造成周围断层上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表明,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使得龙门山断裂北部和最南端、鲜水河断裂最南端、东昆仑断裂、陇县——宝鸡断裂、鄂拉山断裂、白玉断裂、日月山断裂南端、马边——盐津断裂南部、班公错——嘉黎断裂西部、则木河断裂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量值达0.00001——0.06MPa.库仑破裂应力增加尤为显著的断裂量值分别为:龙门山断裂的地震断层南端最大增加0.01MPa、北端0.03MPa,秦岭南缘断裂的西南部最大增加0.03MPa,东昆仑断裂的东南部为0.007MPa,地震破裂断层西南部的鲜水河断裂为0.005MPa,西秦岭北缘断裂的天水——宝鸡段为0.004MPa,陇县——宝鸡断裂为0.0003MPa.该地震还使得龙日坝断裂、怒江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西部、秦岭北缘断裂、庄浪河断裂、日月山断裂北部、海原断裂、岷江断裂、玉树——玛曲断裂、金沙江断裂的库仑破裂应力减少;减少尤为显著的断裂为龙门山断裂的断层破裂段、岷江断裂和鲜水河断裂的炉霍段,其库仑破裂应力减少分别达0.04——0.7MPa,0.001——0.1MPa和0.008——0.01MPa.本次地震在小金河、安宁河和大凉山断裂面上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很小,对断层地震活动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弱震区断层泥ESR定年的适应性研究-以杭州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杭州地区,根据系统采集的萧山——球川断裂、孝丰——三门湾断裂和昌化——普陀断裂的断层泥ESR年龄,以及地层的光释光年龄的统计分析表明,对同一断层同一段而言,断层泥ESR年龄大于地层光释光所给出的断层最后一次活动时代,并不能反映杭州地区各个断裂最后一次活动时代,而是反映了断裂历次较强活动的历史. 在距今100——58万年,各断裂均有活动;58——45万年断裂活动性减弱;45——20万年仅萧山——球川断裂活动;10万年以来杭州地区整体处于弱地震背景. 以孝丰——三门湾断裂为界,萧山——球川断裂第四纪的活动具有鲜明的分段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9~2007年、2009~2013年两期中国大陆GPS水平速度场数据,使用DEFNODE负位错程序反演计算了汶川地震前后陇西块体周边断层——海原—祁连山断裂、六盘山断裂、庄浪河断裂和西秦岭北缘断裂的断层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动态空间分布,并讨论了汶川地震对块体周边断裂的影响和可能存在的强震危险段。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后西秦岭北缘断裂中西段闭锁程度有所减弱、中东段闭锁程度有所增强,地震可能对其有一定影响;在汶川地震前后,其它断裂的断层闭锁程度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地震可能对其影响较弱。目前冷龙岭断裂、金强河断裂、庄浪河断裂、六盘山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中西段部分区域的闭锁程度较强,闭锁深度约为20~25 km,结合地质尺度的断层地震空区等结果,分析认为上述断裂可能为地震危险段。汶川地震前后陇西块体周边平行断层滑动亏损速率中,除庄浪河断裂为右旋滑动亏损以外,其它断裂均为左旋滑动亏损;陇西块体周边垂直断层滑动亏损速率则均为挤压。  相似文献   

5.
闻学泽 《中国地震》2000,16(1):22-27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分析了山西断陷带中3个相连接断裂段的地震复发过程及其与1303年8组地震的联系。结果发现:1303年大地震破裂曾造成相邻断裂段上地震复发行为发生改变,其中,北邻断裂段的一次地震被提前了300 ̄400a发生,南邻断裂段的另一次地震则被推迟了约300a发生,而1303年破裂过的一部分断裂面积可能长期处于较低的破坏应力下并以中强地震作调整性活动。在未受到1303年破裂影响的时期各断裂段的  相似文献   

6.
西江断裂鹤山-江门段由了哥山断裂,天台山断裂,鹅公山断裂,岐祥里断裂和横坑里断裂等5条断裂组成,并以斜列形式分布在西江左右岸。断裂明显控制或影响西江水道的发育,在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中晚期曾发生多次活动。与西江断裂的其它断裂段比较,该断裂的活动性地较弱。  相似文献   

7.
李建军  蔡瑶瑶  张军龙 《地震》2019,39(1):20-28
塔藏断裂位于东昆仑断裂带东段,长约170km,与岷山断裂带共同构成巴颜喀拉块体的东北构造边界,中部与岷江断裂、荷叶断裂、虎牙断裂的北延段交会,构成岷山隆起的地貌边界。通过卫星影像解译结合构造地貌调查,确定了断层属于全新世活动断层,并利用断层走向弯曲和活动性、阶区等标志将塔藏断裂分为三段。西段为罗叉段,总体走向NWW,西侧与玛曲断裂形成左行左阶拉分区,东侧在下黄寨村走向顺时针偏转至东北村段。中段为东北村段,总体走向NW,东侧在九寨沟口附近走向逆时针偏转至马家磨段。东段为马家磨段,总体走向NWW,西侧隔荷叶断裂、虎牙断裂的北延段与中段相接。东北村段以岷江断裂斜交点为界可分为南北两个次级段,马家磨段以阶区为界划分为扎如次段、唐寨次段、勿角次段。罗叉段和马家磨段的地震离逝时间较近,东北村段相对较远。断裂带整体呈反"S"形,自西向东滑动速率总体呈减小趋势,大部分水平变形转化为垂向的岷山隆升。结合不同段上的滑动速率,发现东昆仑断裂东段滑动速率呈梯度下降特征与东昆仑断裂带东段断层弯曲的几何特征相对应。  相似文献   

8.
以天津市近海海域断裂探测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海河断裂海域段和海一断裂的地质构造、第四纪活动性、深部构造、构造应力场与形变场以及地震活动性等的研究,综合判定了海河断裂海域段和海一断裂的活动性与构造特征.利用地震地质、历史与现今地震活动性资料,建立了按500a归算的震级-频度关系模型,根据天津地区的最大震级上限Mu与a/b的关系,计算出了海河断裂海域段和海一断裂的最大震级.采用泊松概率模型,估算出了海河断裂海域段和海一断裂未来50-200a发生地震的最大震级、发生概率以及复发周期等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9.
利用区域水系形态研究构造活动特征已有丰富经验,可知铁炉子—栾川—南召断裂带西段——铁炉子断裂,晚更新世以来左旋走滑速率为1.25 mm/a,而东段——栾川—南召断裂则为早—中更新世活动段,2段具有明显的活动性差异,研究二者的构造转换方式,有助于了解块体运动在该断裂带内不同段落间的平衡方式。铁炉子段在洛南盆地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断裂下盘发育的冲沟普遍流向北,呈“平行状”水系,而北支断裂下盘发育的冲沟则流向南,并在断层附近有左旋扭动迹象;卢氏盆地中部发育NE走向的沉降中心,剖面分析结果表明,该沉降中心东侧普遍高出西侧70—80 m,结合遥感影像,初步认为卢氏盆地的最新活动或已由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迁移,并与铁炉子段尾端组成伸展转换区,最终导致铁炉子断裂与栾川—南召断裂的活动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浅层人工地震方法是针对厚覆盖区探测断裂的一种不可替代的技术。为查明夏垫断裂西南段的空间位置、性质及其活动性,2016年底对跨夏垫断裂西南段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浅层人工地震探测,获得三条480 m深度范围内地下结构图像的地震剖面,揭示了夏垫断裂西南段的形态\,特征以及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11.
山西1303年大地震破裂对相邻断裂段地震复发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闻学泽 《中国地震》2000,16(1):22-27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分析了山西断陷带中3个相连接断裂段的地震复发过程及其与1303年8级地震的联系.结果发现1303年大地震破裂曾造成相邻断裂段上地震复发行为发生改变,其中,北邻断裂段的一次地震被提前了300~400 a发生,南邻断裂段的另一次地震则被推迟了约300a发生,而1303年破裂过的一部分断裂面很可能长期处于较低的破坏应力下并以中强地震作调整性活动.在未受到1303年破裂影响的时期,各断裂段的地震复发均表现出时间可预测行为.通常认为,一个断裂段的破裂将会造成相连接的邻段至下一次地震时间间隔的缩短,但本文却发现这也可造成邻段至下一次地震时间间隔的延长.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及邻近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海城地震区、下辽河—辽东湾、鸭绿江口和辽东半岛西侧的金州断裂沿线,地震活动与地质构造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明显受到了NE—NNE向和NW向两组构造的制约,构造交会部位亦即地震活动条带的结点是破坏性地震的多发区。研究表明,金州断裂盖州北—鞍山段、海城河断裂、鸭绿江断裂西支东港以南段等6条地震构造(段)是区内危险性最高的地震构造,按照4级划分原则,可将其确定为高危险等级;金州断裂金州—普兰店段、郯庐断裂带渤中北—辽东湾段、依兰—伊通断裂铁岭—开原北段等10条地震构造(段)确定为较高危险等级;郯庐断裂带下辽河段、医巫闾山西侧断裂等4条地震构造(段)危险等级一般,其它地震构造(段)的危险性较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布设于浑河断裂抚顺城区段东西两处形变观测场地变形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浑河断裂抚顺城区段现今活动性,结果表明:1)浑河断裂抚顺城区段现今不存在与构造相关的运动;2)抚顺采煤沉降区外围的浑河断裂没有被活化,沉降区沉降主要由抚顺煤田采煤所致。  相似文献   

14.
鲜水河断裂带乾宁——康定段的几何结构比较复杂,由雅拉河、色拉哈——康定、折多塘和磨西4条次级断裂组成,历史上曾发生过1725,1786和1955年3次7级以上强震.本文在断错地貌和年代学(14C 和TL)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确定的鲜水河断裂带乾宁——康定段各分支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分别为:雅拉河断裂:(2.00.2)mm/a;色拉哈——康定断裂:(5.50.6)mm/a;折多塘断裂:(3.60.3)mm/a;磨西断裂:(9.90.6)mm/a. 历史地震地表破裂、同震位错和古地震资料研究结果表明,雅拉河断裂具有上千年的强震复发间隔,色拉哈——康定和折多塘断裂强震复发的平均间隔在230~350a,未来百年均不存在强震复发的可能性;磨西断裂强震复发间隔在300a左右,上一次的1786年7级地震距今已达213a,未来百年正处于新一轮的强震复发背景之中.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遥感技术研究依兰-伊通断裂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的大型走滑断裂, 在沈阳以北由一支分为两支: 依兰—伊通断裂带和敦化-密山断裂带。 利用遥感数据并结合DEM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对郯庐断裂带北段的依兰-伊通断裂带进行了分析研究。 根据该断裂带的形态特征将其划分成三段(沈阳—开原段、 开原—依兰段、 依兰—萝北段)。 沈阳—开原段为单条断裂, 它分隔了下辽河平原和辽东山地; 开原—依兰段为双边不对称断裂, 两支断裂相向内倾形成地堑, 隔大黑山分隔了松辽盆地和那丹哈达岭; 依兰-萝北段断裂较为隐伏, 该段是小兴安岭和三江盆地的分界。 通过分析依兰—伊通断裂带对河流和其他断裂的错动情况, 进一步揭示了郯庐断裂带曾经历了早期左旋走滑和后期右旋走滑的历史。 另外还对伊通地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及说明, 通过对其DEM作横向和纵向的剖面分析证实了其西北边界为主要控盆断裂。  相似文献   

16.
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活动的新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衔山北缘断裂为兰州市区南侧一条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活动断裂带,总体走向N60°W,长约115 km.该断裂大致可划分为4条次级断裂段,自东向西分别为内官营段、马衔山段、七道梁段和雾宿山段.其中,内官营段为晚更新世活动段,雾宿山段为全新世活动段并为1125年兰州7级地震的发震断裂,而中间的马衔山段和七道梁段以往研究所获得的新活动证据不多,认识不统一.近期经过详细的追踪考察,获得了马衔山段和七道梁段晚第四纪活动的新证据,结合该区多次历史地震的活动特征,表明其为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具左旋走滑兼倾滑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99—2007期和2009—2013期中国大陆GPS速度场数据,采用DEFNODE负位错反演程序估算了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在汶川地震前后的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特征,讨论了汶川地震对该断裂系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并结合b值空间分布和地震破裂时-空结果分析了断裂系统的强震危险段.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前鲜水河断裂最南端为完全闭锁(闭锁深度25km),中南段地表以下10~15km深度为强闭锁状态,中北段基本处于蠕滑状态;安宁河断裂最南端闭锁很弱,其余位置闭锁深度为10~15km;则木河断裂除最南端闭锁较弱以外,其余位置基本为完全闭锁;小江断裂在巧家以南、东川以南、宜良附近、华宁以北等四处位置闭锁较弱,其余位置为强闭锁.10年尺度的GPS速度场反演所得断层闭锁程度所指示的强震危险段,主要为鲜水河断裂道孚—八美段、安宁河断裂中段、则木河断裂中北段、小江断裂北段东川附近、小江断裂南段华宁—建水段,该结果与地质尺度的断层地震空区和30年尺度的b值空间分布所指示的危险段落具有一致性.汶川地震后断裂带远、近场速度分布和块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这种区域地壳运动调整使得负位错模型反演得到的断裂带闭锁情况发生一定变化.汶川地震前后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平行断层滑动亏损速率均为左旋走滑亏损,且在安宁河断裂北端、则木河断裂中北段滑动亏损速率最大;除鲜水河断裂中南段与最南端和小江断裂东川附近以外,其余断裂震后滑动亏损速率均有所增加.垂直断层滑动亏损速率既有拉张亏损也有挤压亏损,且鲜水河断裂最南端由震前挤压转变为震后拉张,其余断裂除了安宁河断裂和小江断裂中段与最北端存在挤压滑动亏损速率外均为拉张速率.  相似文献   

18.
一、磨坑——秀岭断裂带的基本情况:北东东向的磨坑——秀岭断裂带东自广东紫金县义容循南西西向延伸进入东江谷地,经河唇、雍州一带,继续达博罗县泰美圩以北之秀岭地区,前人称它为横坑——磨坑断裂或磨坑断裂.该断裂带除砂岭——观音阁数公里段地表显示不清外,基本出露良好,累计总长达50公里。义容往东可能经青溪至紫金分为二支:一支由北东东偏北延伸;另一支取道中坝向安流  相似文献   

19.
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卫星遥感(热红外)图象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用于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卫星遥感(热红外)图象处理的原理、方法,分析了图象处理的特征,通过实例对图象处理进行了说明,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前人地表地质、地球化学探测与构造年代学,形变资料等方面入手,结合遥感影像信息,对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其活动性差异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在第四纪新构造运动时期总体活动性不强,表现为右旋走滑性质。断裂以宿迁为界具有明显的分段活动差异性——北段较强,南段较弱;在北华北块体内部,郯庐断裂带通过其活动性的分段差异调节次一级块体的不同方向位移;枣庄—宿迁断裂对郯庐断裂带的切割及其左旋走滑调节作用是郯庐断裂带江苏段活动差异性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