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2002年12月下旬河南低温冻害天气分析结果表明 前期强冷空气影响及大范围降雪,造成了前期气温偏低,为低温天气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地面积雪时间长、高空强冷平流补充南下与晴空辐射降温是形成此次低温冷害的主要原因;500、700 hPa脊前偏北气流引导近地面冷高压东南移并持续控制河南是造成晴空辐射冷却的主要天气系统;空气湿度小,有利于夜间降温.数值预报对最低气温的预报有一定指示意义当日本782和欧洲中心850 hPa的温度预报<-8 ℃,同时24 h地面变压预报值≤3 hPa时,第二天凌晨可能会出现-10℃以下的低温.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冬季雪灾天气的形成及其预报   总被引:22,自引:12,他引:22  
对青藏高原东部牧区 ( 1967— 1996年 )冬季发生的成灾性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探讨了北冰洋低压槽、贝加尔湖低压、东亚大槽和南支槽等欧亚大型天气系统活动对高原冬季降雪天气形势形成的作用。归纳出两种高原冬季成灾性降雪天气形成的模型。重点讨论了高原气流波动不稳定对高原波槽形成的量化指标 ,找出了若干高原低温—降雪过程预报的统计关系 ,并对高原冬季的雪灾预报提出了着眼点  相似文献   

3.
对 2 0 0 2年 12月下旬河南低温冻害天气分析结果表明 :前期强冷空气影响及大范围降雪 ,造成了前期气温偏低 ,为低温天气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地面积雪时间长、高空强冷平流补充南下与晴空辐射降温是形成此次低温冷害的主要原因 ;5 0 0、70 0hPa脊前偏北气流引导近地面冷高压东南移并持续控制河南是造成晴空辐射冷却的主要天气系统 ;空气湿度小 ,有利于夜间降温。数值预报对最低气温的预报有一定指示意义 :当日本 782和欧洲中心 85 0hPa的温度预报 <- 8℃ ,同时 2 4h地面变压预报值≤ 3hPa时 ,第二天凌晨可能会出现 - 10℃以下的低温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冬季雪灾天气的形成及其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青藏高原东部牧区(1967~1996年)冬季发生的成灾性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探讨了北冰洋低压槽、贝加尔湖低压、东亚大槽和南支槽等欧亚大型天气系统活动对高原冬季降雪天气形势形成的作用。归纳出两种高原冬季成灾性降雪天气形成的模型。重点讨论了高原气流波动不稳定对高原波槽形成的量化指标,找出了若干高原低温-降雪过程预报的统计关系,并对高原冬季的雪灾预报提出了着眼点。  相似文献   

5.
2006年3月12日受冷空气影响,黔南州出现了一次寒潮天气过程。根据中低层、地面天气图及单站要素对此次过程进行分析。在天气形势上反应为:高空冷涡对应的横槽南压,其东段逐渐转竖,西段维持横向,不断向南分裂波动,引导地面强大的冷高压南压,使前期受暖低压控制的我省在冷空气侵入时大幅度降温,同时在印缅低槽的影响下,产生液、固态降水及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6.
黄桂东  罗永祥 《广西气象》2006,27(A03):18-19,25
2006年3月12日受冷空气影响,黔南州出现了一次寒潮天气过程。根据中低层、地面天气图及单站要素对此次过程进行分析。在天气形势上反应为:高空冷涡对应的横槽南压,其东段逐渐转竖,西段维持横向,不断向南分裂波动,引导地面强大的冷高压南压,使前期受暖低压控制的我省在冷空气侵入时大幅度降温,同时在印缅低槽的影响下,产生液、固态降水及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及雷达资料等多源资料对2016年1月20—24日发生在湖南的一次低温、雨雪(暴雪)、冻雨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整个降雪过程分为3个阶段,雨雪区域自北向南逐步推进,最低气温长沙站低至-6.6℃,破2008年记录,创21世纪以来最低值。(2)500 hPa中高纬度为倒"Ω"型,横槽深入巴尔喀什湖地区,在转竖的过程当中不断引导冷空气南下,是产生低温、雨雪、冻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地面冷高压中心最强达1090 hPa,锋区温度差超过25℃是造成最低气温破记录的主要原因。(3)高空南支有低槽分裂东移,中低层西南大风核上强烈的水汽辐合与横槽转竖带来的冷空气共同作用时,为此次过程提供了动力、水汽和凝结条件。(4)分析探空站的大气层结、地面气象要素与冰冻的关系表明,大气层结的逆温层、融化层,地面温度在0℃附近及以下是形成冰冻的关键因子。(5)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显示,不管是雨雪强的时段还是弱的时段,均表现为基本反射率因子回波边缘模糊不清,丝缕状纹理结构明显,径向速度图上的"牛眼"等特征。但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及径向速度图"牛眼"和零速度线位置、风场大小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Interim、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2016年1月21—26日和2018年12月28日至2019年1月2日影响广西柳州的2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2次过程期间中高纬均为两槽一脊形势,阻塞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强28dagpm;2018年过程期间近地层强冷平流的持续输送和高层冷空气的补充是柳州2018年气温低于2016年的重要原因,中低层持续的水汽输送及水汽辐合,长时间逆温层维持以及较强的逆温强度使得降雪持续时间及范围强于2016年;2016年过程期间中层强盛的西北气流使冷空气南下迅速,700hPa急流区以及850hPa风速辐合区的偏南导致明显的降雪主要出现在广西南部,柳州只出现少量降雪,温度回升较快。  相似文献   

9.
2008年12月两次寒潮天气对比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陈豫英  陈楠  邵建  聂晶鑫  马金仁 《气象》2009,35(11):29-38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并结合宁夏寒潮预报系统的预报结果,对2008年12月2-4日和12月20-21日宁夏出现的两次典型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是在前期强烈升温的基础上,有强冷空气在西西伯利亚及贝加尔湖堆积并向南侵袭造成的;两次过程亚洲中高纬环流形势均表现为"一脊一槽"型,动力机制均为高空旋转低压槽与强锋区,促使寒潮爆发的流场均为"低槽旋转型";冷空气爆发后,宁夏上空均由强盛的冷平流控制,地面冷高压均进入关键区并达到寒潮强度;但由于寒潮发生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冷空气的强度、发展、移动路径不同,因此两次过程的降温幅度和对宁夏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宁夏冬季寒潮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0.
河套地区一次寒潮强降雪过程环流形势及物理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7年12月25—29日发生在河套地区的1次寒潮、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横槽转竖,直接促使寒潮爆发;500hPa冷中心强度达-44℃、地面冷高压中心强度达到1060.0hPa是寒潮爆发的必要条件;高空切变线与地面倒槽是此次降雪的主要影响系统;西南气流形成的水汽通道,为此次降雪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1.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对2011年1月2—4日包头地区冬季首次降雪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此次降雪过程是受高空短波槽和地面倒槽共同影响所致,低空有充沛的水汽输送,并与西路小槽引导的冷空气在河套地区交汇;低空河套以东地区有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有利于此次降雪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2003~2005年荆门市4次暴雪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Micaps常规天气资料和物理量场等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分析了近4年(2003-2005年)荆门市出现的4次暴雪天气过程,并利用ECMWF数值预报产品对2005年3月12日荆门暴雪过程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荆门市暴雪天气的发生,既与地面冷高压和500hPa西风带低槽有关,还与中低层西南暖槽、西南气流和温度层结有关,做好荆门市暴雪天气预报,也应围绕这四个要素进行。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冬季大雪分析预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双柱  王平  高琦 《气象科学》2011,31(1):67-72
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1951-2005年冬季发生在武汉市的大雪过程,结果表明:武汉市冬季出现积雪深度大于5 cm的天气事件的概率大约为每年2 d,主要发生在1月,其次是2月;大气层结条件是产生降雪的关键,地面冷空气、中低层江南西南急流和中层西风带低槽是决定武汉市冬季大雪的3个主要天气系统,中低层江...  相似文献   

14.
陕北一次秋季连阴雨过程的天气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8年12月20日-22日运城出现的寒潮大风天气过程,从高空、地面天气形势以及物理量场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寒潮属于贝湖横槽迅速转竖型,冷高压及冷锋迅速南下,导致寒潮爆发。物理量场上,横槽前有正涡度中心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槽后负涡度及强烈的下沉运动使得横槽迅速转竖;自下而上强的垂直风切变,使得高空风动量下传,巨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和变压差,引起地面大风。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2008年1月中旬洛阳市出现的低温、雨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侧异常活跃的西南气流源源不断向东输送是降雪的主要水汽来源,中低层切变线和低压环流是产生降雪的主要影响系统,贝加尔湖西南侧的冷空气分股扩散南下为降雪提供了有利条件;冷高压的轴向、强度及位置与低温及降雪的持续时间关系密切;中低层西南风速辐合、切变线及冷空气的位置可反映出强降雪的落区.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对降雪的开始、结束时间预报较好,对持续的低温天气趋势预报较成功;日本传真降水预报08时12 h、72 h和20时36 h准确率最高,漏报率相对大于空报率;T213预报24 h降水、日本格点预报12-24 h降水、德国预报36-72 h降水准确率较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空报率大于漏报率,预报量级偏大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16.
林易 《贵州气象》2005,29(Z1):50-51
对2003年1月5日贵州出现的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降雪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受高空深厚的西南暖湿气流、中低层辐合系统、地面冷空气以及前期地面温度持续偏低的共同影响所致;从数值预报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T213还是欧洲中心的形势预报均对此次天气过程的出现及结束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渤海西岸边界层东风与暴雪天气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12月20-21日和2010年1月3日天津地区分别出现了历史同期罕见的暴雪天气。为了提高对这种极端天气发生机理的认识,利用多种资料对这两次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雪过程均属于回流型降雪,但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演变却不尽相同。影响系统分别为高空横槽(高空槽)、850 hPa切变(850 hPa低涡切变)、地面倒槽(地面气旋),水汽源自700 hPa西南气流和边界层东风的水汽输送。由于两次过程均与边界层东风相伴,特别对渤海西岸边界层东风对降雪天气的影响和作用作了探讨,表明偏东风不仅为本地输送一定量级的水汽,同时这种具有冷湿特征的东风还会与内陆具有暖湿结构的偏南风形成地面辐合线,加强地面的动力抬升作用,产生上升运动,有利于雨雪天气的加强和维持,因此可以认为边界层东风对暴雪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2月20—21日和2010年1月3日天津地区分别出现了历史同期罕见的暴雪天气。为了提高对这种极端天气发生机理的认识,利用多种资料对这两次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雪过程均属于回流型降雪,但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演变却不尽相同。影响系统分别为高空横槽(高空槽)、850 hPa切变(850 hPa低涡切变)和地面倒槽(地面气旋),水汽源自700 hPa西南气流和边界层东风的水汽输送。由于两次过程均与边界层东风相伴,特别对渤海西岸边界层东风对降雪天气的影响和作用进行探讨,表明偏东风不仅为本地输送一定量级的水汽,同时这种具有冷湿特征的东风还会与内陆具有暖湿结构的偏南风形成地面辐合线,加强地面的动力抬升作用,产生上升运动,有利于雨雪天气的加强和维持,因此可以认为边界层东风对暴雪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天气系统、物理量条件出发,对乌兰察布市2006年12月29—30日出现的中到大雪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西来槽下游的鼻状阻高及低空急流在这次降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高空槽与河套倒槽是主要影响系统。分析表明在充分分析天气形势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值预报产品是做好短期降雪预报及服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宁夏雷暴天气过程划分及环流分型和环境场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05年宁夏25个气象站雷暴观测资料,根据雷暴发生特点对雷暴天气过程进行划分,得到全区(大部)性、区域性Ⅰ、区域性Ⅱ、持续性、局部性、分散性6类雷暴天气过程;并利用1996—2005年NCEP/NCAR逐日全球再分析资料,对10年来5—9月263例区域性雷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得到有利于宁夏雷暴天气发生的主要环流分型有4类:蒙古冷涡(槽)型、东北冷涡后部横槽型、河套低涡型、西风槽型。其中,前3种类型下易出现持续性雷暴天气过程。易于发生雷暴的环境场特征为宁夏处于500 hPa"西高东低"环流形势下的(弱)西北气流中,地面一般为气旋或热倒槽所控制,蒙古国至我国新疆一带或河西一带有冷锋、切变东移南下,中低层有一定的水汽和辐合抬升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