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甘肃省是全国4大滑坡、泥石流分布区。境内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秦岭山地、黄土高原和祁连山地。根据历年灾害资料研究,降水引发的地质灾害占年度地质灾害的比例为45%~95%,且具有突发性、群发性和滞后性等特征,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引发滑坡、泥石流主要有连阴雨、局地暴雨、前期降水-区域暴雨和区域性大暴雨。通过对降水与滑坡、泥石流关系研究,分类型建立了甘肃省滑坡24 h趋势气象预警模型和滑坡、泥石流实时降雨预警模型,并在2013年陇东南连续强降水过程中应用,取得了很好的预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东南沿海地区花岗岩残积土为代表性土样,以土体斜坡坡度、降雨强度为控制变量,设计了降雨滑坡模拟试验方案,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等四种不同降雨等级条件下对四种不同坡度的斜坡模型进行了强降雨模拟试验,研究降雨强度和斜坡坡度对其滑塌破坏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强度越大,发生深层破坏或浅层整体破坏的趋势越明显,其变形跨塌滑块尺寸越大,破坏范围越集中,破坏程度增强;同时土体裂纹出现的时间越早,斜坡滑塌破坏所需的降雨时长逐渐减少。随斜坡坡度的增大,破坏形式由滑落滑坡逐步转化散落崩塌破坏,其相应斜坡滑塌破坏所需的降雨时长减少。研究结论对揭示降雨引发残积土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舟曲地质灾害历史资料.分析降雨与地质灾害的相关性,发现地质灾害与灾害前1~3 h累积降水量、月平均降水量和月暴雨频数明显正相关.然后分析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的气象和降水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舟曲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邢台西部山区地质灾害形成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台西部山区每年汛期受降雨因素影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危害日趋严重,严重制约着山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本文根据调查分析邢台西部山区地质灾害发生、发育的特点,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形成的成因、暴雨在地质灾害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暴雨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指出地质灾害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降水和人类活动,地形地貌因素是灾害发生的内在原因,降水是触发灾害的外在条件,人类活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暴雨及强降水是促成地质灾害发展的动力条件.高空低槽、中低层低涡、切变线、台风等天气系统是暴雨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5.
利用陇西县近20年的地质灾害与降水资料,分析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区域和具体地点及危害程度和分布特征,研究了引发地质灾害的气象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山体滑坡、地裂缝、塌陷和泥石流是陇西县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灾害时段主要集中在局部强降雨和暴雨出现的夏季(5~8月)。地质灾害发生有多方面因素构成,大—暴雨、暴雨降水过程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决定条件,其次是人为性破坏了地质原有结构,导致出现或诱发地质灾害。我们在探讨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成因的基础上,确定了地质灾害发生的降水强度标准,再根据多年的预报经验,寻找出相关性较好的预报因子,应用气象资料分析判断引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大小,发布预警信号和地质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和防御流程。  相似文献   

6.
2013年7月上旬,四川遭受了今年入汛以来范围最广的暴雨天气过程,10个县降水总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大.特大暴雨使汶川地震灾区再次遭受重创,引发的地质灾害点之多、基础设施破坏之重、河道河床变形之强、人员伤亡之大,都非常罕见,特别是都江堰中兴镇三溪村的特大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更是损失惨痛.大家不禁追问,稍稍出现生机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区到底怎么了?让人引以自豪的灾后重建项目为何遭受如此重击?这样的地质灾害还会持续多长时间?我们需要总结和探索哪些新的防灾措施以避免灾难重演?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6,(2)
北京地区的地下水动态类型作为典型的降水-开采型,降雨入渗对本区的地下水补给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降雨条件下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强降雨作为一种极端天气,既具有降雨入渗的一般特点,又具有其特殊特点;另外,泥石流和滑坡作为北京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地下水位变化在其形成过程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2012年北京"7·21"暴雨作为近60 a来最强暴雨,为强降雨条件下地下水位动态特征研究提供了典型案例,本研究通过分析2012年"7·21"北京暴雨前后地下水位变化,结合本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探究强降雨条件下北京平原区的降雨入渗规律,发现不同地区在强降雨条件下的入渗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北京地区地下水位动态特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强降雨条件下的入渗规律做出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地震后陇南特大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2008年"5.12"特大地震对陇南地质环境和气候环境的影响,2008年和2009年两次特大暴雨引发了滑坡和泥石流特大地质灾害.本文从地质环境变化和引发特大暴雨的高空气流,分析了特大地质灾害的成因,提出了地质灾害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思庄滑坡为河北省顺平县境内潜在危险性最大的一残坡积堆积层滑坡,近年由于削坡建房,滑坡稳定性降低,极端降雨条件下存在复活可能。在野外调查确定滑坡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改进Mein-Larson降雨入渗模型分析不同降雨强度及持时对李思庄滑坡安全系数影响,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计算分析该滑坡在天然和极端降雨工况下的稳定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边坡潜在滑移面为基岩与残坡积层分界面,边坡安全系数为1.18,未发生失稳破坏;随降雨历时增加,潜在滑移面由基岩与残坡积层分界面转移到湿润峰面,当湿润峰达到基岩与残坡积层分界面,边坡安全系数为0.83,属不稳定状态。并对李思庄滑坡初步提出设置挡土墙和截排水沟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测站雨量、加密区域自动站雨量、高空探测、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诱发顺昌"6.18"特大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气象成因。结果表明,除地质地貌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外,与罕见连续特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前期气候背景有关的是高空槽区稳定、中低层切变维持、高低空急流存在、中尺度系统强烈发展、充沛水汽输送辐合等气象条件导致特大暴雨引发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1.
安培浚  李栎  张志强 《地球科学进展》2011,26(10):1116-1124
滑坡、泥石流是山区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往往伴随地震、高强度降雨等发生。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财产积累的增加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近年来,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呈上升态势,对所在地区的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滑坡、泥石流研究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科技文献能够反映科学研...  相似文献   

12.
我国登陆台风影响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环境脆弱的地区,台风的特大暴雨可以诱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本文分析了我国登陆台风影响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点,利用信息量方法,通过灾害的易发性区划来分析登陆台风影响区地质灾害特征,进而比较台风和非台风影响条件下地质灾害产生的地理条件和信息量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台风强降雨条件下,地质灾害的触发地质环境条件较非台风降雨触发地质灾害明显降低,地质灾害脆弱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在面上调查、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地质灾害的地质背景、发育特征、失稳模式及致灾机理进行研究。研究区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钦州残余海槽与大瑶山凸起交汇处,滨太平洋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的复合区内,断裂构造极其发育。地层岩性以寒武系、震旦系碎屑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为主。特殊的地质背景决定了该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区内共发现地质灾害点238处,以滑坡、崩塌(危岩)、不稳定斜坡为主,泥石流仅2处,以小型为主;空间上,75%以上灾害点分布在高程50~150 m之间,65%以上分布在坡度35°~55°斜坡,且80%以上发育在顺向、逆向结构和花岗岩类斜坡中;地层岩性上,95%以上发育在寒武系、震旦系碎屑岩和花岗岩中;时间上,地质灾害多集中发生在汛期降雨密集的5~8月份。碎屑岩区地质灾害主要失稳模式为沿基-覆界面滑移型、顺层滑移型、压溃-剪切滑移型、风化-坠落型和拉裂倾倒型5种类型;花岗岩区地质灾害主要失稳模式为拉裂-倾倒型、风化-坠落型、拉裂-溜滑型和沿基-覆界面滑移型4种类型。地质灾害影响和诱发因素主要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实验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变形破坏机理的研究,可以为区内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10年8月11至13日,陇南市连续发生强降雨,引发暴洪、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本文讨论暴雨的天气实况、环流背景和物理特征,从云图和降雨特征分析降雨机理.研究发现,副高边缘低槽东移形成低涡,在涡旋过程中单点降落,是形成暴雨的根本原因;又因单点的强度太大,短时形成灾害.  相似文献   

15.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都江堰至汶川公路两侧地质灾害尤为发育,先后多次完全中断震中生命线的交通,严重影响了公路的安全运行和灾后重建的顺利进行。通过汶川地震前后都江堰-汶川公路边坡现场调查资料对比分析,研究了该地段边坡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其破坏模式、易发性分区和防治建议。研究表明破坏类型主要为碎屑流式、碎裂滑移崩塌,剪断-溃滑型、拉裂-溃滑型、顺层溃滑型滑坡和沟谷型泥石流。都汶公路两侧的边坡灾害以崩塌为主,滑坡、泥石流次之。地震使区内泥石流暴发的频率和规模增大,特大型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映秀-北川断裂带的地震烈度较高区域。防治此类地质灾害,应以治理为主,预防和避让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台风暴雨条件下滑坡变形特征物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台风暴雨条件下滑坡变形规律对东南沿海地区滑坡的预测预报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浙江省文成县中林村滑坡为例,根据相似理论合理选择相似材料,建立了室内滑坡地质力学模型,以物理模型试验再现其演化过程,归纳总结台风暴雨条件下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台风暴雨渗流特征与滑坡失稳密切相关,含水量突变位置为滑裂面,192 mm/d为中林村滑坡的临界降雨量,降雨的持续时间与强度与滑坡稳定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2019年6月10—13日,龙川县发生持续强降雨,导致全县境内发生大量滑坡、泥石流灾害,贝岭镇米贝村是三个重灾区之一。本文以贝岭镇米贝村6号沟发生的滑坡-泥石流链生灾害为研究对象,在野外精细化调查测量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与计算,对链生灾害特征与成灾机理展开研究。研究发现:①6号沟内共发育7处浅层土质小型滑坡,仅3号滑坡体与部分6号滑坡体转化为泥石流,构成泥石流主要物源,其余滑坡未构成持续性影响;②持续降雨下渗,坡体由非饱和向饱和状态转变,坡表形成连续饱和区,孔隙水压力的增加与孔隙水的软化促使土体强度降低,加之坡体饱和自重的增大,斜坡发生浅表层失稳破坏;③降雨的持续下渗与支沟沟源“漏斗状”地形下的地表汇水快速增大滑坡松散堆积体内的含水率,促使其物理性质发生变化,在重力势能下呈流态状启动、运动转化为泥石流。降雨结构影响滑坡-泥石流链生过程,前期降雨引发滑坡、后期降雨启动形成泥石流,滑坡与泥石流的发生表现出阶段性特征。研究成果有助于指导当地政府进一步开展滑坡-泥石流链生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也为该地区未来区域预警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降雨型滑坡是我国主要的滑坡灾害类型,具有区域群集发生的特点,滑坡预警研究是防灾减灾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区域降雨型滑坡预报模型多采用统计结果建立降雨参数模型,对降雨诱发机理和斜坡失稳的力学机制考虑不足,预报可靠性和精度有限。本文以花岗岩风化壳地区某典型二元结构斜坡为原型,以实际勘查数据为基础,提取该斜坡结构特征,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分析研究降雨入渗过程和斜坡失稳机制,建立典型斜坡的预警判据。1花岗岩风化壳地区典型二元结构斜坡为类土质斜坡,覆盖土层较厚,剖面上可分为两层,上层为坡积黏性土,土质松散,透水性强,下层为残积黏性土,土质相对致密,透水性较差。2采用不同降雨工况模拟分析降雨入渗过程。以50mm·d-1雨强为例,降雨持时30h以内时,降雨入渗主要集中在上层的坡积黏性土,斜坡前缘优先饱和,滑带开始出现积水现象;降雨持时40~50h时,斜坡表面降水持续入渗,在坡体后缘拉裂缝处,雨水沿着裂缝快速入渗坡体形成静水压力,增加坡体重量,增大下滑力,坡脚渗透路径短,最先饱和破坏,造成斜坡失稳。3监测斜坡不同部位(坡脚、中部、后缘)的孔隙水压力情况,随降雨入渗,斜坡土体孔隙水压力持续增大,由负趋近于零到大于零,斜坡土体由非饱和状态向饱和状态过渡,坡脚最先饱和,中部持续入渗,后缘土体饱和后,裂缝扩大致使大量雨水进入,使本已大量积水的滑带变形错动,斜坡失稳。4模拟分析得到斜坡失稳的不同降雨条件:中雨雨强(10mm·d-1),历时约13d;大雨雨强(25mm·d-1),历时约5d;暴雨雨强(50mm·d-1),历时约2.2d;特大暴雨雨强(100mm·d-1),历时约1.1d。在暴雨雨强时,降雨对该类斜坡的滞后作用约为5h。最后,建立了该类斜坡的临界降雨判据(I-D曲线)。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7,(1)
泰顺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是浙江省地质灾害易发县之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较发育,分布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小、危害大"的特点。2014~2015年,泰顺县开展了1:1万比例尺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通过调查统计,全县已发生地质灾害127处。其中,滑坡73处,崩塌53处,泥石流隐患1处。从空间分布分析统计,泰顺县地质灾害县域分布不均匀,具"一密集、一集中"特征,分布特征与地层岩性、地形条件、降雨强度等有关。从时间分布分析,多发生在降雨集中的6月梅雨期和8月台风期,特别是台风暴雨灾害性天气严重的年份。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可为今后泰顺县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2004年云阳县滑坡监测数据和降雨量资料,统计了滑坡与降雨的关系。并以杨柳磅滑坡、裂口山滑坡为例,对其深部位移、地表变形与降雨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云阳县位于三峡西段,为地质灾害多发区。该县每年5月进入雨季,降雨次数增多,降雨强度加大。2004年暴雨有9次,每次都使滑坡出现了异常。特别是6月和9月暴雨,造成了地表较大的宏观变形。变形出现最多的月份与暴雨出现频次最多的月份相一致。随着降雨强度加大,滑坡数明显增多。研究表明当降雨量大于10mm以上时,就有滑坡出现裂缝、错台及深部位移;当降雨量在50mm以上时,滑坡异常的情况增多,甚至出现土流;平缓的地层在暴雨后易形成极大的孔隙水压力而导致滑坡活动;同时,由于页岩、泥岩遇水后易泥化、软化,产生了顺层滑动;大暴雨后,丰富的地表水渗入地下,突然增大的地下水使结构松散的堆积体含水量增加、岩土强度指标降低,造成了局部变形。由于受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滑坡体的规模与降雨强度大小没有明显的规律。根据宏观地质调查和钻探资料,裂口山滑坡、杨柳磅滑坡上部地层有超过15m厚的粉质粘土夹块石,下部地层有碎裂砂岩和泥岩。在降雨较大的情况下,水通过裂隙进入,使泥岩、粘土层变软,容易失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