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地层单元和岩石类型两个方面系统地讨论了滹沱群下部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包括元素的均值、众数值、浓集系数、变异系数以及元素之间的聚类组合特征。滹沱群内的金矿化明显受岩性和地层控制 ,即金矿化不超过下部层位的三个组并主要赋存于四集庄组地层中 ,陆源粗碎屑岩组合是主要的金释放岩石。滹沱群下部具有明显的变质砾岩型金矿化潜力 ,在合适的条件下 (围岩、构造、变质变形、岩浆作用等 )会产生与变质砾岩型金矿化有密切成因联系的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或次火山热液叠加型金矿化  相似文献   

2.
鲁东前寒武纪岩石地层清理意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厘定后的鲁东前寒武纪地层分区以王台-五莲为界,分为胶北地层小区和胶南地层小区。胶北地层小区层(岩)序为:晚太古代胶东岩群、早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芝罘群,震旦纪蓬莱群。胶南地层小区层(岩)序为:晚太古代大山沟岩组,早元古代胶南岩群,震旦系朋河石组。对原胶南群作了重新厘定:原甄家沟组因其岩石属变形变质的二长花岗岩而被废弃;大山沟组绝大部分为变形变质二长花岗岩体,而仅将原划大山沟组一段的部分斜长角闪岩和黑云变粒岩厘定为大山沟岩组,隶属晚太古代;原划邱官庄组底部变质含砾砂岩新建为朋河石组;邱官庄岩组和于家岭岩组合称为新义的胶南岩群,荆山群与粉子山群和胶南岩群可能属同时异相沉积变质产物。五莲群与粉子山群为同物异名因而废弃。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台是我国最重要的原生金矿产地,主要金矿类型是与太古代变基性火山岩(绿岩)有关的绿岩型金矿.本文对华北地台太古代绿岩型金矿床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认为铅同位素组成具有下地壳-地幔铅的演化特征.无论是太古代地层,还是重熔花岗岩及有关的金矿床,都具有低比值、低μ值、大模式年龄的特征.太古代地层(绿岩)、交代重熔花岗岩、绿岩型金矿三者铅同位素组成十分相似,揭示了一脉相承的演化关系,即花岗岩由太古代地层重熔形成,金矿成矿物质也来自太古代地层(绿岩).不同绿岩带的绿岩型金矿铅同位素组成有一定的差异,反映这些绿岩带应分属不同的绿岩地体.在同一绿岩地体,不同成因的金矿床铅同位素比值也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桐柏老湾金矿为韧性剪切带内构造-变质作用形成的典型金矿床,赋存于信阳群龟山组中,其原岩为中-基性熔岩夹少量凝灰岩。岩浆活动频繁,构造运动强烈,使岩层多次发生强烈变质、变形,龟山组地层含金组分被激发活化,加之多期次叠加,使金更加富集成矿。含金矿体在氧化带上部继续遭受表生作用,风化剥蚀,又进行了第二次次生富集过程。老湾金矿矿化主要有两种:硅化脉型金矿和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型金矿,以硅化脉型为主,而且在深部金多呈似层状产出,表示出上"脉"下"层"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四川境内扬子地台的基底可划分康滇运动形成的结晶基底和晋宁运动形成的褶皱基底。结晶基底地层为康定群,时代属太古代—早元古代。褶皱基底优地槽型地层有恰斯群、盐边群、黄水河群、盐井群、碧口群、火地垭群;冒地槽型地层有会理群、峨边群、登相营群以及板溪群。除板溪群、盐井群时代为晚元古代外,其余均为中元古代。组成结晶基底的变质地体,花岗岩化和混合岩化作用强烈,属多相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类型。组成褶皱基底的变质地体,属单相区域动力变质作用类型。  相似文献   

6.
张宗清  江博明 《地质论评》1982,28(5):498-499
河北省东部迁西地区分布大片太古代岩石,这些岩石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岩石之一。这个地区的太古代地层层序已按变质程度划分,下部:迁西群,由下往上由上川组,三屯营组组成;上部:八道河群,  相似文献   

7.
周世泰 《地质论评》1983,29(5):456-456
我国北方太古代地层从其原岩建造和同位素年龄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套。一套是早太古代地层,其原岩为一套基性-超基性火山岩建造,变质年龄大约为31亿年。这套地层包括辽宁的下鞍山群,冀东的迁西群、山西五台的阜平群和龙泉关群、山西吕梁的界河口群、河南的登封群、安微的霍邱群、内蒙古的集宁  相似文献   

8.
王世进  张成基 《现代地质》1999,13(2):217-218
山东省前寒武纪变质岩广泛发育,经过近十几年来的区域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基本查明了变质地层的层序,从原来划分的泰山群、胶东群、胶南群、粉子山群中剔除大量变质变形侵入岩,清理了地层层序,重新厘定的前寒武纪地层划分见表1。几点说明如下:(1)中太古代变质地...  相似文献   

9.
矿源系统地质-地球化学例析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以胶东金矿集中区矿源系统为例 ,运用现代分形理论、数学地质和模拟实验等方法 ,探索矿质来源和富集过程。结果表明 ,胶东群正变质岩的原岩——太古代拉斑玄武岩为初始矿源岩 ;太古代—元古代胶东群、荆山群和粉子山群变质岩为中间矿源岩 ;中生代剪切重熔岩浆岩——玲珑型花岗岩和郭家岭型花岗岩是成矿物质的直接提供者 ;郭家岭型花岗岩可能既为金成矿提供物质来源 ,又起到“热机”作用。金的成矿作用是在古老地幔分异出的太古代拉斑玄武岩基础上 ,经韧性剪切→区域变质→岩浆重熔等构造热动力作用逐步富集的过程 ,该认识为找矿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从文献和杂志刊载的资料中说明:中国南部的桂、粤、湘、赣等省,均分布有所谓“龙山系”地层。该地层不易找到化石,变质程度又不一致。同是“龙山系”地层,在此地成为变质较深的片岩和片麻岩,而在彼地即变为轻微变质的千枚岩或板岩。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尚未很好查明,可能是受早期(如加里东)花岗岩侵入的影响,使岩层产生深浅不同的变质带。前者往往容易和更老的地层混淆起来,误认为太古代的产物。例如:过去所谓华夏古陆基底的太古代片麻岩,现经野外工作证明;许多是属花岗岩的  相似文献   

11.
太华绿岩带位于华北地台西南缘,长约700公里,由晚太古代太华群火山—沉积岩系组成,其同位素年龄约26亿年,已变质到铁铝榴石角闪岩相。在舞阳发育有与大洋拉斑玄武岩共生的科马提岩。这套岩系金、银丰度高,形成紧密的线状褶皱,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岩浆岩以基性火山岩和花岗岩为主。金矿分布于该绿岩带的西北段,主要产于近东西向的复背斜轴部断裂中。金矿化类型有含金石英脉型和含金蚀变岩型。金矿化主要赋存于太华群下部变质岩中,具明显的层控特征。矿石成分复杂,组构多种多样,金品位不均匀。金的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性和多阶段性。矿石铅同位素为古老弱异常铅,模式年龄为7~9亿年。金矿床,花岗岩和太华群的硫同位素组成相似,但它们的年龄相差甚远。这显示了硫同位素的继承性和层控性。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变质水特征。成矿流体来自太华群。成矿模式:火山—沉积—区域变质—混合岩化—扩容成矿—改造—叠加作用。作者提出四个成矿远景地段。  相似文献   

12.
侯检 《西北地质》1992,13(2):22-24
小秦岭地区古老地层为太华群(河南为登封群),其中有由基性火山岩变质而成的绿片岩、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等岩石,在岩层内赋存了大型的金矿床。小秦岭金矿田的主要金矿类型有:①石英脉型金矿床;②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③斑岩型金矿床;④砾岩型金矿床;⑤砂金矿。笔者试图通过对小秦岭金矿矿床类型的介绍,确认小秦岭金矿的成因特征,从而促进小秦岭地区金矿找矿工作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辽东半岛地质演化及金矿床的成因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倪培  徐克勤 《矿床地质》1993,12(3):231-244
位于郯庐断裂以东,北纬42°以南的辽东半岛地区,由辽南和辽北地体组成。辽南地体上的早元古代辽河群是区内金的矿源层。韧性剪切带和中生代同熔型花岗岩对金矿床的形成起重要作用。金矿化受辽南地体元古代区域变质作用和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所控制。主要金矿类型有变质热液型、大气降水热液型和岩浆热液型三种,它们是辽南地体地质发展与太平洋板块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王晓鸥 《地质与资源》2014,23(4):339-342
柏杖子金矿系辽西凌源地区重要的岩浆热液型金矿.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元古代长城系大红峪组,其次为太古宙建平群变质岩系.长城系大红峪组为金矿的主要容矿围岩,太古宙建平群变质岩系为金矿的矿源层.柏杖子岩体为区域上大柱子岩体的分支岩体,柏杖子岩体由地壳深部上侵的过程中萃取了建平群变质岩系中的成矿物质,沿北北东-北东方向上侵并在长城系大红峪组地层中形成金矿体.通过总结、分析成矿的主要过程,建立了柏杖子金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1区域地质背景霍邱铁矿田位于华北地台南缘长山穹褶断处,霍邱县以西,南北向延展约40 km以上,东西宽约2.7 km。区域地层属华北地层区两淮地层分区,除部分古生代地层缺失外,晚太古代-新生代第四纪地层均有发育,包括晚太古代霍邱群、五河群和早元古代凤阳群。矿体均赋存于太  相似文献   

16.
迁西群是一套变质较深的太古代地层,八○年长春地质学院将迁西群划为三个组:上部马兰峪组:以黑云变粒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凝灰质杂砂岩夹基性凝灰岩。中部三屯营组:二辉麻粒岩、浅色麻粒岩、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等呈薄层状互层,原岩为基性熔岩、中酸性凝灰岩及凝灰质杂砂岩。下部上川组:以二辉麻粒岩为主,夹透辉斜长角闪岩及浅色麻粒岩,常见变质辉绿岩脉和超铁镁质岩,原岩为基性熔岩、凝灰岩及超基性岩。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金矿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金矿产地之一。省内金矿可划分为岩浆热液型,陆相火山岩型,同韧性剪切变质热液型,变质-岩浆热液叠生型,砂砾岩型及河相冲积型(砂金矿)六种类型,金矿的形成与特定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密切相关,稳定同位素资料表明: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古老的结晶基底-太古宙变质杂岩(第一矿源层)及早元古宙中浅变质岩(衍生矿源层)含矿热液主要为岩浆水,变质水和大气水,且多为两种水的混合物,大气水在成矿作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赛乌素金矿是产于中-新元古代白云鄂博群变质碎屑岩中的石英脉型金矿,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热液来源复杂,可能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成矿早期的硫来自花岗岩浆,成矿晚期的硫有一部分可能来自地层,铅同位素特征表明铅来自地幔,因此推断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9.
攀西地区早前寒武纪片麻岩基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康定杂岩”曾由谭锡畴、李春昱、黄汲清(1929,1945)等定为太古代片麻岩,在以后的研究中,多数学者认为大部分是显生宙花岗岩和闪长岩。我国南方最古老的地层为中元古代会理群等浅变质岩系。近年来,该区存在太古代岩石的意见又占上风,有了众多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案(表1)。不少人认为沙坝和渡口的麻粒岩是最古老的岩石,随变质程度降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大青山新地沟金矿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地沟金矿是华北地台北缘大青山段绿岩型金矿的代表性矿床,矿体主要产于上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绿片岩组合中的蚀变糜棱岩带中。矿石类型有:蚀变糜棱岩、千糜岩、石英脉等。主要蚀变为硅化、钾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矿体与围岩糜棱面理产状基本一致,绿片岩为矿源层。影响成矿的主要因素是两期不同层次的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和早期同构造侵位的晚太古代二长花岗岩。矿床形成是上述地质事件综合作用的产物。显生宙以来的花岗岩侵位对成矿影响不大,基底硬化后脆性断裂对矿体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