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G-856质子旋进磁力仪及其在野外震磁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G 8 5 6质子旋进磁力仪是一种高分辨率、高精度、微处理机控制的智能化磁力仪 .适合于震磁前兆观测与地震预测研究 .介绍了该仪器的主要性能及性能试验结果 .最佳的震磁观测应当是以质子磁力仪观测地磁总强度为主 ,配合地磁 3分量与地磁短周期变化的观测 .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国内外现有磁震资料发现,对于M5.0~7.8地震,在距离震中3~246 km的测点与台站上,观测到了地磁总强度与垂直分量的震磁信息,其幅度为8~20 nT,而前兆时间为20 d~2 a,这种震磁前兆信息是探索地震预测的重要依据。描述并讨论了20世纪初以来中国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具体分析了唐山M7.8、海城M7.3等地震的磁震信息,说明震磁前兆信息对探索地震预测的重要意义。最后结合工程爆破、地下核试验、密云水库实验、紫荆关等活动断裂的地磁观测试验,模拟地震孕育发生过程当中每个阶段的地磁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3.
地震预报探讨中的地磁学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磁手段地地震预测研究中的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地震前兆的探讨方面占有一席之地;在探测地下构造中有许多贡献。我们可以开展许多与地震预测基础研究有关的地磁研究,例如地磁模型研究、地磁脉动研究、地球深部研究,等等。对地磁场变化规律性的研究也是提取地震地磁前兆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收集数字化观测以来山西及邻区地磁台站数据,利用地磁低点位移法、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法和地磁日变幅逐日比法等多种地磁分析方法,分析了山西及邻区4次中强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研究发现,这些异常类型与该区域中强地震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地震多发生在异常预测线集中交汇区域,这缩小了地震预测范围;异常数量的增加提高了单一方法的可信度,预示着发震概率的增高。通过对震前各种异常类型的分析,认为地磁异常综合特征对山西及邻区中强地震的短临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编者的话     
为了不断提高国际交换地震地磁资料的质量,适应地震地磁科研工作的发展需要,我们编辑出版了《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是一种专业科技刊物,特别注重介决地震地磁观测分析解释中的实际问题,凡根据我国现实情况,围绕地震地磁观测分析,解释,资料汇编和服务,在仪器设备,观测操作,技术革新和专题研究方面取得实际成效而撰写的技术报告,工作总结和论文,本刊均尽量收集和刊登。对该项工作有指导意义或参考价值的设想建议,国内外  相似文献   

6.
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最佳阈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LURR)是从测震学中移植过来的、用于地震中期分析预测的一种地磁学方法。笔者应用红山地震台地磁数字化观测数据进行了地磁加卸载响应比的计算分析,经过统计得出在阈值选择为3.0时对地震进行预测的效果比较好,其与地震的对应概率为42%。同时,笔者还认为可能受限于方法本身及外界因素,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在进行地震预测时,其虚报率及漏报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自创刊起,已经办了25年。这本期刊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读者群,已经成为地震地磁观测和科学研究中重要的学术交流窗口,成为从事这方面专门研究工作的人员的伙伴和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8.
地磁场等变线在地磁预报地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磁绝对观测预报地震中,若充分利用地磁场一般具有规则的等变线分布这一特征,可以使原来仅限于小台距的预报法推广到大台距,并在实践中获得了较理想的结果。这样,解决了台站稀少地区台站观测资料难以用于地震预报的难题,为地磁绝对预测预报地震找到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进一步办好《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自1980年创刊以来,在广大读者的积极支持下,已经发行了82期,刊物的内容和发行量都有了较大的增长。它已成为国家科委高技术联合情报中心1217种国家重点期刊之一,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全国高等院校图书...  相似文献   

10.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编辑的专业科技刊物,由地震出版社出版.主要刊登地震地磁观测分析、解释、资料汇编,仪器设备、观测操作、技术革新和专题研究方面的报告、总结和论文,亦刊登对地震地磁工作有指导意义或有参考价值的设想建议等.该刊读者对象主要是直接从事国际地震地磁资料交换的观测、分析、资料汇编与解释的广大科技人员和从事地球物理专业、从事观测工作的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地磁和天文因素进行地震三要素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解用明 《中国地震》2001,17(1):92-96
本文分析了华北地区地磁台站和流动磁测资料与近期河北及邻区中强地震的相关关系,发现了冀,京,津,渤地区近百年地震所显示的单月发震优势特征,结合地磁交汇点附近一般是未来可能发震的位置,这对地城许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1~2007年北京地区地磁变化分析与地震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1~2007年北京地区地磁测量工作,取得了大量可靠的资料。应用这些资料,分析了2001~2007年北京地区地磁变化,研究了震磁前兆信息,获得了有意义的震磁前兆,在北京地区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具有积极作用,产生了一定实效。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磁测网调整与地震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工程地震前兆流动观测系统的实施方案,2000-2001年开展了北京地磁测网的测点改造建设和优化;2001~2002年应用G-856磁力仪取得了准确可靠的资料.应用磁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地磁变化,研究了震磁前兆信息,对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有一定的实际效果与积极作用.对今后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北京地磁台1987~2012年已正式出版的《地磁观测报告》资料,对北京地磁台地磁场的长期变化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系统地总结了北京地磁台地磁场长期变化的基本规律,这对进一步认识了解北京地磁台地磁场各要素的变化规律与特征,以及应用北京地磁台的资料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8年精河5.4级地震前地磁日变化畸变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8年10月16日新疆精河5.4级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的台站不同程度上记录了地磁日变化畸变异常,如地磁总强度F02时每日一值空间相关异常、地磁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地磁低点位移以及地磁日变化空间相关异常等。统计震前观测到的所有地磁异常,并分析研究了其震前异常变化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从全国每日一值相关分析结果看,震前114天出现每日一值空间相关异常,异常高值台为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2)震前59天沿北天山断裂带分布的地磁台站加卸载响应比均成组出现超限的高值,且异常高值的空间分布跟震中位置有一定关联;(3)中国大陆地磁台站震前37天出现低点位移突变分界线,且异常集中于震中附近;(4)震前出现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异常,异常台站空间上也主要集中于北天山地区。因此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形态及有关的计算方法短期内具有一定的预报效能,可为今后利用地磁方法预测地震积累经验和震例。  相似文献   

16.
主要论述了北京地震台的观测实践与观测结果,这些观测,为地震监测预报和地球物理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连续可靠的资料,地磁观测资料连续12年获得全国地震台站资料质量评比第1名,测震观测资料自1986年以来,评比名次不断提高,大地震速报多年来获得2名,1990年获第1名。  相似文献   

17.
TheBeijingnetworkofdigitalgeomagneticpulsationobservatoriesJun-ChengZHOU(周军成);Ke-LiHAN(韩克礼);YueLU(鲁跃)(InstituteofGeophysics,S...  相似文献   

18.
应用四川地磁台"十五"观测仪器GM-4磁通门磁力仪Z分量分钟值观测资料,研究了四川地磁Z分量分钟值空间相关特性,给出了运用分钟值空间相关法在四川地区的异常判别指标。6级地震震例研究表明,地磁Z分量分钟值空间相关法是捕捉短期、临震异常的方法之一,连续异常和单日异常的有效结合,是短临地震信息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震磁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地区地磁观测网由16条测线、150个测点与16个临时台组成,取得了大量的准确可靠资料。应用这些资料,消除了地磁正常变化背景,分析研究了震磁前兆信息,获得了有意义的震磁前兆,在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具有积极作用与一定实效。与此相配合,开展了密云水库与活动断裂的构造磁学研究,为震磁前兆研究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结果,并且讨论与展望了震磁前兆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江苏地区地磁Z21测值空间相关异常及其标志体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应用江苏地磁台网Z分量21点观测值,初步研究了其空间相关性及与江苏地区地震的对应关系,发现在研究的12年内,共出现了符合判据标准的异常8次,其中在其后7个月内检报对5个MS50以上地震,而其间应报地震6个,虚报1次,漏报1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