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方法选用台风中心距我国东南沿海线约750公里的一条设想线一警二、三线作为起报线。应用1960—1979年6—10月过警线的157个台风(内有13个过警线是低压,以后发  相似文献   

2.
一、长期予报 对7708号台风,我站于5月分发布的汛期长期予报和9月上旬的十天天气趋势中,均予报9月上旬末有一次台风影响我县。我们的依据是,本站逐日气压曲线出现深谷,对应148天(±1天)后有一次台风影响我县。深谷的条件是:8月份气压<1014毫巴,4月份气压<1009毫巴;谷前气压连续下降2—3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对西安机场冬季低能见度的研究,对布尔代数在航空天气予报中的应用作了初步地探讨。一方面应用布尔代数这一数学工具对西安机场低能见度的予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论证了应用布尔代数这一理论不仅能解决回归法所不能解决的予报因子彼此不独立因而予报效果不好的问题,而且探索到了本来相互不独立的因子,通过逐步(0,1)化后,使其在布尔代数意义下彼此独立,即线性迭加而得予报量,其予报效果较其他形式为好。  相似文献   

4.
北上西折台风,特别是近海北上西折台风,大部分是在浙、闽沿海登陆的,而且不少台风在西折后很快就登陆。由于过去我们对这类台风的特点不甚了解或了解较少,往往造成予报失误或予报时效太短。为了要做好这类台风的预报服务工作,我们对120—135°E,18—30°N范围内北上西折或倒抛物线的台风进行分析研究,并与该范围内北上不西折台风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一些判别在该海域内台风北上或西折、台风西折后西行登陆或再次北上转向的预报指标和粗糙的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5.
统计予报在台风路径的客观予报中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它吸取了予报员的天气实践经验,与经验予报相比较,具有定量的优点,且使用方便,赶得上予报时间要求。但  相似文献   

6.
冷涡与台风     
刘景秀 《气象》1978,4(8):6-7
夏秋季节,常会出现一些复杂路径的台风,采用常规予报方法往往导致失败。1977年第8号台风就是一例。当7708号台风9月9日北上至冲绳岛附近时,按照一般经验和一些客观予报方法,应予报继续向北偏东(大约30°)方向移动,但在20时台风却突然折向北偏西移动,12小时移向变化达35°,10日08时又出现第二次意外的西折,移向从310°转为270°,6小时移向变化也有40°,台风径直向长江口逼近,并于11日晨正面登陆上海崇明岛(图1),成为建国以来台风第一次正面登陆长江口的特例。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数理统计中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事物的分类,在气象上由于各种环流形势非常复杂,仅仅凭经验来判断分类往往是不够的,如果用聚类分析把历史台风样本按照一定的标准客观地分成几类,则既可以“分类归纳出各种客观予报方法,又可以把各个型作为一个“质”的因子,然后通过数量化处理转化成“量”的因子,参加到预报方程中去,本文采用后一种方案,重点在改进预报因子,首先选择反映西风带和付高特征的有关因子,作为聚类分析的标准,然后,使分类因子数量化,同时结合其他数量因子,进行逐步迴归,建立预报方程,初步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台风路径的客观预报中,引用聚类分析是有效的,它能够把予报员的实践经验定量的反映到客观予报的模式中去。  相似文献   

8.
对小概率事件的予报,是很棘手的问题。目前台站盛行的是运用“消空法”做予报。即在经过一定的分型起报后,选用一组几个“消空指标”,经逐一消空,来做小概率事件(如大、暴雨)的予报。对这种方法,不少同志持有不同意见。我们认为,用“消空法”做予报,不仅实践上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而且理论上也是站得住脚的。我地区的钟山、富川、蒙山等站,几年来基本上都是用“消空法”制作予报工具,大、暴雨的予报准确率都稳定在50%~60%以上,这在目前来说可算是水平较高的了。但问题还是存在的。为什么有些予报工具,虽经逐一消空,把空炮的个例基本上都过滤掉了,而实际使用起来效果又欠佳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指标不能太多,一般不要多于样本容量(个例)数的五分之一;二是各指标的效能没有进行过严格的检验,存在着不少“凑数”的情况,因此影响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上海台风研究所无地形的业务数值予报模式中引入地形,用实际天气过程进行了地形动力效应的予报试验。结果表明,引入地形后的模式,其予报能力有明显改善,尤其是对500hPa高空槽以及地面冷高压活动的予报,模式地形表现出重要影响。由此说明,即使在有限区域短期数值予报模式中,引入地形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李天雄  叶榕生  陈伯林 《气象》1979,5(8):15-16
龙海县气象站利用时间剖面图与大型环流结合预报台风,效果较好,取得了一些经验,现将其预报方法介绍如下: 一、分型 用该站每天8次观测的气压时间剖面图分型,截取台风进入起报区(15—28°N,113—130°E)的当天和前4天(共5天)的气压剖面图型。将历史上所有进入起报区的台风个例都截取出来进行分型。按历史上出现的图象特征,共分为五型:横贯型、低压型、纵贯型、台风型和混合型(见图1)。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变短期予报缺乏工具的状况,我们试验了一种“短期天气编码相似予报法,在今年六月份的试验予报中,除其中有三天由于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相同的编码,实际用了27天,24小时予报共54段,报准的有46段,准确率达85.2%,予报效果尚可。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我们选择了对逐日晴雨预报指示性比较好,用得比较多的三个要素,(均为14时的) 1.T—e和△P24:将数值编成七个码:  相似文献   

12.
郑金忠 《气象》2002,28(2):56-57
引 言台风影响台州地区时 ,往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当地领导对此十分重视。为此 ,每年临近台风季节 ,我们总是把台风的预报 ,特别是对台风的长期预报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以往我们采用当年 1~ 3月份的降雪对应的韵律关系、回归方程和其它预报因子等工具来制作预报 ,但这些预报往往发生空报、漏报。现采用单站要素结合厄尔尼诺现象来预报有无影响台州地区的台风 ,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1 异常的春季气温与 8~ 9月份影响台州地区台风的关系1 1 厄尔尼诺 (不跨年度 )年春季气温与台风的关系每年 2月下…  相似文献   

13.
粟运华 《气象》1978,4(7):28-28
我们新安江水电厂的气象予报工作相当于县站予报,是专门为水电专业服务的。我想结合我们开展予报的实践来谈以下三个问题。 一、统计予报是今后发展方向之一 在统计予报没有引进县站予报之前,在一次予报讨论中,使用同一张曲线图,由于各人看问题的角度  相似文献   

14.
0414号台风Rananim不仅在中国沿海引起暴雨灾害,还在中国内陆产生了强烈降水,导致严重的洪水和地质灾害。基于地面、探空和卫星观测资料、NCEP 1°×1°分析资料以及日本气象厅区域谱模式同化资料(20 km×20 km格距),对台风Rananim内陆强降水过程中环流内中尺度辐合线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纬度冷空气自对流层中低层侵入台风环流,与台风偏东风暖湿气流相遇,激发了中尺度辐合线在其西北象限的生成。(2)这条中尺度辐合线存在于700 hPa以下低层,具有指向冷空气的斜升气流,并形成辐合线上的垂直环流圈。β-中尺度对流云团群在中尺度辐合线附近形成发展,最后并入台风残涡云团,生消过程约12 h。(3)中尺度辐合线上对流不稳定和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共同存在,为强对流运动提供有利环境。湿斜压性增强是中尺度辐合线斜升气流上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产生的主要原因。(4)中尺度辐合线与台风环流相互作用的诊断表明,中尺度辐合线从台风低层获得动能和垂直涡度而发展,而其发展又为台风环流提供动能和高层正涡度,减缓了台风衰减。中尺度辐合线不仅直接产生暴雨对流云团,还有利于热带气旋的维持,造成内陆持续强降水。  相似文献   

15.
郑和文  严明良 《气象科学》1996,16(2):178-183
本文在总结以往台风预报经验的基础上,应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中的PP法,建立了江苏省台风暴雨预报工具,通过利用T63模式产品的试报经验,工具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资料及规定 1.1960年—1979年5—10月份08冲绳,上海,南昌,成都700MB资料。 2.1960年—1979年5—10月份西太平洋台风进入警Ⅱ—Ⅲ线的161个台风路经图及参加分型统计的纬向时间剖面图122张,剩余39个台风由于进入警Ⅱ—Ⅲ线时已明显转向,用地区统一指标排空。 3.为了区别不同的气候背景,我们把台风分为秋前和秋后两类。凡8月20日以前的为秋前,样本78个;8月20日以后的为秋后,样本44个。  相似文献   

17.
陈锋  董美莹  冀春晓 《气象》2017,43(9):1029-1040
为定量评估地面、探空、飞机报、卫星辐射亮温、雷达反射率及径向风等不同观测资料同化对台风预报性能的影响,本文以2013年严重影响我国的登陆台风菲特为例,利用WRF模式与GSI-3DVAR同化系统开展观测系统试验(OSE)研究,探讨了不同类型资料同化对"菲特"(2013)路径、强度、形势场和降水短时预报的相对贡献及可能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资料同化对模拟结果贡献程度有明显差别,其中探空、雷达反射率和飞机报对模拟结果有较大影响,分别"拒绝"这三种资料后模式模拟的高空各要素均方根误差分别上升约54.8%~62.0%、9.2%~16.5%和6.1%~6.4%。(2)对于不同的台风预报效果评估参数,各类资料的贡献率大小排序不同。对高空场和台风路径模拟影响较大的是探空和飞机报,对台风强度模拟影响较大的依次是雷达径向风、反射率、探空和飞机报,而对降水模拟影响较大的依次是雷达反射率、探空和飞机报。(3)各类资料对降水模拟的贡献率随时间变化不同。雷达反射率资料对降水的贡献随着模式积分时间明显下降,而飞机报、探空资料等对降水的贡献在模式积分3 h之后开始出现。(4)资料同化对降水模拟的改进与其对台风路径、水物质及强度模拟改进有关,因此影响高空场、台风路径和强度较大的雷达反射率、探空和飞机报资料,也是对降水模拟贡献较大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不同强度台风相伴随的内陆台前飑线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唐明晖  姚秀萍  王强  丁小剑 《气象》2017,43(8):912-923
本文应用多种常规观测资料和非常规观测资料,以两个强度差异较大的台风(201409号台风威马逊和200606号台风派比安)在内陆造成的台前飑线为研究对象,从飑线产生的实况、大尺度环流背景及飑线不同阶段进行分析,重点以飑线初生阶段的环境条件和成熟阶段的地面中尺度特征、垂直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威马逊"飑线主要是台风倒槽和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而"派比安"飑线则是由台风倒槽、副高、西风槽相互作用引起的;两次过程副高位置的不同造成台风外围东南急流位置的差异,"派比安"飑线过程中东南急流更有利于飑线的持续。(2)飑线初生阶段,充沛的水汽来源、明显的条件不稳定、不稳定能量的积累、对流抑制能量的减小均为飑线的初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地面辐合线使得离散的对流单体组织发展成飑线;而水汽条件、地面辐合线位置的差异导致了两次飑线初生位置的不同;对流有效位能(CAPE)、对流抑制位能(CIN)差异预示着"派比安"飑线过程对流发展潜势强于"威马逊"飑线过程。(3)飑线成熟阶段:由地面温压场特征分析出"派比安"飑线冷池中心比"威马逊"飑线更明显;垂直动力结构更有利于强对流的产生和发展。(4)西风槽底部和台风倒槽顶部在湘北的结合,使得已衰减的"派比安"飑线再次增强发展形成Ⅱ阶段飑线。(5)和以往研究的西风带飑线相比,这两次飑线过程并没有分析出那么强的"雷暴高压"、正变压,但有冷池、明显的温度梯度、气压梯度,低层的垂直风切变主要是由风的方向变化所导致。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县站长期天气予报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逐步增多,使用的予报因子也越来越多,据全地区各站的不完全统计,使用因子最多达一千多个,最少也有四百个以上。如何正确地应用这些予报因子制作予报方法和工具,促使县站予报质量和服务效果不断得到提高,这是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冷夏、热夏长期预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使用1951—1978年北半球海平面气压、500毫巴、100毫巴月平均环流资料和太乎洋海水表面温度资料,讨论了形成我国东北地区冷夏、热夏的环流和海温特征及其演变,得出了一些制作长期天气予报的着眼点和予报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