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最短路径分析是GIS空间分析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问题,Dijkstra算法是有效解决该问题的理论基础。本文基于GIS空间分析特征,从数据存储结构、搜索技术及网络算法本身等方面对传统Dijkstra算法进行了优化与改进,并对该算法在交通导航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地统计学是进行空间变异分析的有力工具.文章说明了地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算法,并应用该算法对研究区域的草句白浆土有效磷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得出的地统计学参数说明了土壤有效磷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并生成了该养分的空间分布图.  相似文献   

3.
对于绝大多数DEM插值算法而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局部范围内采样点数据集的地形特征。因此,本文选用地表粗糙度和空间分布指标建立了局部地形特征描述模型,用以描述局部范围内采样点数据集的特征;然后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和残差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地表粗糙度指标和空间分布指标对DEM插值算法的相关关系,相应结论有助于DEM插值算法的局部地形特征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基于栅格距离变换的扩展对象空间聚类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空间聚类是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挖掘的重要方法和研究内容。在地图代数中,通过建立栅格坐标与距离平方对应的栅格平方平面!计算栅格空间的最短距离,实现栅格距离变换。以栅格空间距离变换为基础,通过提取特征等距线,揭示简单的空间点集聚类过程,并将这种算法扩展到点$线$面实体混合分布空间!以及加权距离以及障碍空间的空间聚类,算法分析表明该算法简单、合理。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有限元方法处理地图目标移位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地图目标移位产生的空间关系冲突传播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利用空间推理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维护地图目标空间关系的算法  相似文献   

6.
SAR图像配准要求提取出稳定且分布均匀的同名点,但是传统的SIFT算法没有考虑特征点的空间分布情况,提取的特征呈块状分布。针对SAR图像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控制SIFT特征均匀分布算法,利用局部纹理特征,并结合最优化筛选策略,在保证特征点稳定性和准确性的同时,自适应控制特征在不同空间的分布情况,实现SIFT特征点在图像空间和尺度空间的合理分布。最后从提取效率、匹配正确率和分布质量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验证了算法应用于SAR图像配准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禹文豪  艾廷华  刘鹏程  何亚坤 《测绘学报》2015,44(12):1378-1383
设施POI(point of interest)在城市地理空间中往往聚集分布,呈现热点特征。对该类POI分布热点的分析大多采用基于欧氏距离的空间密度估计,忽略了城市空间通达、连接是沿着街道路径的事实,从而很难准确、客观地反映城市功能的热点布局。本研究针对该缺陷,利用基于网络路径距离的核密度计算方法确定热点的区域密度,并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网络分析算法。该算法扩展二维栅格膨胀操作,以一维形态算子的连续扩展计算POI在网络单元上的密度值,通过评价试验表明,该算法比现有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可扩展性。通过实际POI数据分析发现,考虑街道网络约束的热点范围可凸显设施功能沿交通网络布局的空间特征,为区域规划、导航以及地理信息查询等应用提供有价值的空间知识与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8.
钱海忠  武芳  谢鹏  邓红艳  张钊 《测绘科学》2006,31(5):69-70,59
本文在介绍了已有的“基于Circle特征变换的点群选取算法”(测绘科学2005年第3期)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详细分析了已有算法在线化简过程中对聚类的过度依赖性和线化简过程中的逻辑不一致性等两个主要不足,对特征空间中的线化简等关键步骤进行了改进。最后就改进算法的结果与原先算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特征提取和选择是模式识别核心问题之一,它极大地影响着分类器的设计和性能,高维的特征选择更是一个NP难题。针对特征选择这一组合优化及多目标优化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的融合启发信息ACO(Antcolony optimization)特征选择的新方法,该算法比不用启发信息的ACO方法能更好地找出代表问题空间的最优特征子集,降低分类系统的搜索空间,从而提高搜索效率。以航空纹理影像的特征选择和分类问题为例,利用原始蚂蚁算法和改进的蚂蚁算法选择的特征分别进行识别,结果证明该算法不仅能够比没有改进的蚂蚁找出有效特征集、降低图像特征空间维数、减少图像分类的工作量,而且提高了分类识别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分析特征光谱的提取和匹配的基础上,提出了子空间的判断方法和判断准则。利用目标光谱与各子空间特征光谱编码范围的距离来判断目标光谱的子空间归属,同时,在求解油墨配比时,将基于特征波段和全波段的反解进行结合,并基于以上两点提出了改进的分色算法流程。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的特征光谱编码范围能够显著代表各个子空间的光谱特征,特征波段和全波段相结合的分色方法在保证了RRMS精度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色差的精度。而子空间判断算法显著地降低了分色的运算次数,避免了遍历子空间造成的极大的计算量,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文中分析了地图空间信息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属性信息,专门的管理软件管理定位信息的技术和方法,提出了扩充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地图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并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实践;最后对系统的用户界面和数据库保护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地形图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地形图是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基础资料。本文阐述了地形图上等高线、线性要素、面积要素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即除非比例尺为1∶1,否则等高线并不真正具有“等高线上点的高度相等”的意义,这一不确定性特征,这种不确定性随着比例尺、地貌类型等的变化而变化。线性要素、面积要素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问题与之类似。  相似文献   

13.
对扫描地图地名注记的自动提取进行了研究,针对复杂背景扫描地图设计了一种新的地名注记提取方法。首先,运用先验统计知识对地名注记所在要素层进行分割;然后,将文字线组合方法与数学形态学膨胀算法结合实现了地名注记的高效提取。通过大量实验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克服了复杂背景下地名注记提取的困难,简单、快速且正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在充分分析地图注记特点的基础上,设计针对小间距地图注记的智能识别系统,提出分析投影积分高坡值个数的文本图像倾斜校正方法,并且,基于地图注记为印刷稿字体,其相同字号字体占位一致的特点,提出基于间距积分分割文本行图像的方法,最后利用现有小型OCR系统常用的基于结构化和统计信息相结合的特征提取方法构建特征字库,基于此特征数据库对提取的地图注记字符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15.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的战略要求,为保证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精准落地,本文在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的基础上,开展边界优化校核研究,在整合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地形图数据、土地利用调查数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林业小班数据等多源数据的基础上,对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校核内容进行创新性的分级分类,提出了对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6.
不同约束条件下地图符号的数学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图符号qgf(x)是制图对象x在f、g、q三重拓扑映射下的象.根据制图对象在现实中存在与否,定义了模拟与虚拟地图符号;根据地图符号与地图比例尺相关、无关或半相关,定义了依比例符号、不依比例符号和半依比例符号;根据地图符号定位部的几何特征,定义了点、线、面地图符号.  相似文献   

17.
点线面状地图符号定义的简化与统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黄鹄  钟业勋 《测绘科学》2005,30(6):69-70
从制图物体到地球椭面的映射f,椭球面到主体认识结构的映射g和主体认识结构到二维平面的映射q三重拓朴映射的存在性入手,推导了地图符号的一般表达式。再从点状、线状和面状地图符号均以图的某一部分为定位依据的共同特征,推导了简化的点状、线状和面状地图符号的数学定义,从而使这三类地图符号获得了简化和统一。  相似文献   

18.
基于特征的等高线数据聚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林  吴纪桃  柳重堪 《测绘学报》2005,34(2):138-141
针对地理线要素具有的分形特征,将小波分解算法和数值统计算法结合起来,提出并证明等高线小波分解后各层细节分量与复杂度之间具有对数线性的关系,从而计算出等高线的复杂度.再结合等高线自身的位置关系,给出等高线的分类标准,将等高线进行聚类,从而降低图形处理时等高线图形的密度和所需要的等高线的数据量,减少等高线相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断面图是线路工程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绘制断面图是线路工程中的主要工作,然而现行CASS绘制的地形断面图是采用断面方向上相同间隔的高程点绘制的,因此,不能详细地表现地形起伏变化。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距离加权内插高程点非等间隔距离绘制断面图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生成不等间隔断面,提高了测点的利用率,更加准确地反映了断面的实况,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坡度设计、土石方计算等更加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The article is composed of two sections. In the first section, the authors describe the application of minimum line dimensions which are dependent on line shape, width and the operational scale of the map. The proposed solutions are based on the Euclidean metric space, for which the minimum dimensions of Saliszczew’s elementary triangle (Elementary triangle – is the term pertaining to model, standard triangle of least dimensions securing recognizability of a line. Its dimensions depend on scale of the map and width of the line representing it. The use of a triangle in the simplification process is as follows: triangles with sides (sections) on an arbitrary line and bases (completing the sides) are compared with lengths of the shorter side and the base of the elementary triangle.) were adapted. The second part of the article describes an application of minimum line dimensions for verifying and assessing generalized data. The authors also propose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rawing line resolution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algorithm simplification.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well-known simplification algorithms were compared on the basis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oreover, corresponding with the methods of simplified data accuracy assessment the authors have extended these solutions with the rejected data. This procedure has allow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map areas where graphic conflicts occur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