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进入城市时代以来,居住环境与居民健康的联系愈发密切,尤其在“流动性"增强的大背景下,居住迁移对居民健康的影响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论文结合知识图谱分析和文献研究法,系统评述居住迁移影响居民健康问题的最新进展。研究发现:① 近15 a来,该领域的文献数量逐年增多,关注度持续上升;文献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但不同地区的研究内容存在显著差异。② 主要研究对象由“同质性群体”向“异质性群体”转变,从“一般性群体”向“特殊群体”转变;研究方法由数理统计向混合研究、综合应用转变。③ 研究视角经历“人口迁移—个体健康”“居住迁移—环境—个体健康”与“迁居轨迹—环境演变—个体健康发展”等3个演变阶段。④ 近期研究重点有:迁居行为与儿童健康,迁居时空特征与身心健康,住房生涯与身心健康,邻里环境、累积剥夺与健康发展等。结合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建议:注重“整合性”分析;关注城市内部迁居行为和多次迁居轨迹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扩大迁居引发的“环境”因素(如居住隔离、社会分异、职住空间错位等)研究;更多关注迁居对二代流动人口儿童健康的影响,侧重对非正规居住空间如“城中村”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居环境研究的总体特征及其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NKI、CSCD文献搜索引擎,以及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采用传统文献研究与知识图谱相结合的方法,对1992—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研究的总体特征与知识图谱进行了定量识别和全景式展现。结果发现:1)近25年来,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发文数量显著增长,《建筑学报》《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研究》等期刊是学者的主要科研阵地;2)研究的优势机构和团队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以及辽宁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其他建筑、规划类和师范类院校;3)研究经费多元化趋势明显,国家级基金是最主要的来源。4)在研究热点方面,人居环境、居住环境、宜居城市、人类环境、可持续发展、居住空间等是学者长期重点关注的热点词汇。5)在研究主题与知识基础方面,相关研究内容广泛,主题尚不集中,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城市、居住环境、农村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居住生活满意度、人居环境科学、人口发展是受到关注较多的8个热点主题,其知识基础建立在31篇经典文献之上。6)在具体演进轨迹方面,相关研究的知识结构呈连续发展且彼此联系紧密的态势,发展脉络较为清晰,并具有较强的问题导向性和政策导向性;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动态性,问题或政策的学科发展导向,以及学者间的合作交流、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技术方法的革新与应用等是其演进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活动视角的城市建成环境与居民健康关系研究框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曹阳  甄峰  姜玉培 《地理科学》2019,39(10):1612-1620
快速城镇化在改变城市空间形态与布局的同时也对公众健康产生了间接影响,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过程与作用模式的研究,一直是预防医学、地理学与环境科学等多学科关注的热点。以居民日常体力活动为中介变量,围绕“城市建成环境与居民健康关系”这一健康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方向,提炼了不同尺度建成环境与居民健康关系的概念模型与作用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成环境客观组织-居民主观感知-体力活动促进-健康效应产出”系统性研究框架,并从数据来源、研究方法、重点研究内容3个方面阐述了具体研究思路,认为通过居民活动识别空间利用与方案优化是未来微观尺度健康地理研究的重要结合方向,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范式借鉴,同时也为相关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市怀旧研究是认识城市空间的社会、文化和情感意义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逐渐成为国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基于地理学视角,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外城市怀旧的地理学研究进行了知识计量分析,并基于原文回溯,对该研究进行综述,发现:近年来国外城市怀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地理学者们的关注;研究热点呈现出以“怀旧”、“城市”和“记忆”为中心,向“地方”、“历史”、“地理”和“景观”等多方面拓展的趋势;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城市怀旧的构成维度与多维空间尺度、城市怀旧与记忆、身份认同及怀旧旅游的关系、城市怀旧的触发要素与影响因素、城市怀旧对地方建构的影响、城市怀旧应用研究等方面。研究方法上,国外城市怀旧研究逐渐由定量研究转向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GIS技术、认知地图和景观分析等方法对于拓展城市怀旧的研究将起着重要作用。最后,文章指出城市怀旧的本质及其所反映的城市人地关系特征研究、城市怀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城市怀旧的符号景观及空间特征研究以及城市怀旧与地方建构的关系研究是未来我国城市怀旧研究中值得深入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5.
中国居民健康水平的区域差异:2003-2013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健康不公平作为影响人类发展的核心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基于变异系数、泰勒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本文探讨了2003年以来中国居民健康水平的区域差异、时空变化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旨在为政府制定全民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现:① 2003-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水平提高26.98%,西部增幅高于东、中部,但始终保持着“东—中—西”阶梯式递减态势;② 中国居民健康水平的区域差异总体呈扩大趋势,其中地带间差异趋于缩小,地带内差异趋于扩大,西部地带内差异扩大尤为显著;③ 居民健康水平的空间分布转为明显的“T”字型格局,并呈“东—中—西”阶梯式及“北—中—南”对称式递减;④ 居民健康水平的空间集聚程度趋于减小,热点区与冷点区均呈收缩态势,且西部形成规模显著的稳定性冷点,东部沿海形成规模显著的稳定性热点;⑤ 人均GDP、人均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城市化水平及环境质量等因素对居民健康水平时空变化具有显著影响,随着人均GDP与人均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增加、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及环境质量的改善,居民健康水平随之提高。未来,还需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多时域、多尺度及多影响机制等问题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深圳市出租车GPS数据为基础,运用时空拓展的轨迹数据场聚类方法提取城市交通热点区域,结合城市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和地理实况对热点区域加以理解和分析。基于复杂网络的视角,计算交互分析指标并可视化热点区域的空间交互网络,探究城市交通和居民出行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1)交通枢纽(机场、火车站和口岸)、综合性商圈、城市重要主干道周边和城市商务中心在节假日和工作日均表现为持续热点区域;2)节假日热点区域分布较“发散”,主要反映了居民个性化出行需求;3)工作日热点区域分布较“收敛”,主要表现为职住分离的通勤模式;4)不同热点区域在空间交互网络中的重要性存在明显差异,其空间交互体现了距离衰减效应和局部抱团现象,居民出行的热点区域网络本身具有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特征。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群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关注。基于文献统计分析方法,借助CiteSpace、VOSviewer等可视化工具,挖掘国内城市群研究状况,对国内城市群研究特点、核心作者、明星机构、研究热点等进行归纳和评述,旨在为我国城市群研究提供参考。结论如下:中国城市群研究前期发展缓慢,后期发展迅速;出现了大批核心作者,并形成了以这些作者为主体的合作网络;相关科研机构发文量2005年后大增,排在前列的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明星机构;国内城市群研究主题和内容不断丰富,研究方法和技术也不断完善,呈现从定性向定量模型转变的趋势,研究热点依次集中在“空间结构”、“经济联系”、“城镇化”、“引力模型”,并出现从东南沿海地区往内陆转移的趋势;最后对中国城市群研究进行回顾与评述,并对未来城市群研究内容、数据方法、实践层面等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国内外城市更新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威  王晓楠  盛科荣 《地理科学》2020,40(8):1300-1309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利用Citespace工具对国内外城市更新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从演化过程、发文期刊和研究机构的特征、研究热点等方面对比国内外城市更新研究的差异。研究表明:① 国内外城市更新研究的发文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在快速发展阶段尤为显著,每年发文量分别达到117篇和238篇;② 研究文献多集中在城市规划、区域研究、城市设计、建筑学等期刊。相对于国外,国内发文期刊更集中。国内排名前10的期刊发文量占比达46.65%,国外仅29.84%;③ 国内外的研究机构间初步形成合作网络,但网络联系与合作程度依然较低。相对于国外,国内研究机构间联系更紧密。④ 国外研究热点集中在伙伴关系与公众参与、绅士化、可持续发展、城市转型和文化创意等方面,国内研究热点体现在旧城改造与房地产开发、历史街区和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广州?深圳城市更新的探索与实践、公众参与的初步探讨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袁媛  林静  谢磊 《热带地理》2018,38(3):440-450
为了全面地分析国外居民健康的邻里影响研究新进展,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2―2016年以来613篇主题为“居民健康的邻里影响”的文献,以揭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环境因素,为中国健康城市规划提供依据。研究发现:1)近15年来国外居民健康的邻里影响研究关注度持续上升,研究主题集中,主要关注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2个方面;2)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一方面通过塑造居民交通出行方式、体育锻炼习惯、饮食习惯、生活态度以及心理状态等路径作用于居民健康,另一方面通过压力的累积、资源获取的受限等对健康产生影响;3)目前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横向研究构建健康行为、相关疾病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多元量化模型来实现,纵向研究较少。最后对中国居民健康的邻里影响研究提出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日常活动视角下居民健康影响的性别差异——以广州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城市化转型背景下,居民的公共健康成为城市地理研究的一个热点。越来越多研究关注健康的性别差异,但基于日常活动视角分析居民健康的影响因素和路径的性别差异研究较为缺乏。因此,作者尝试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不同性别群体居民属性、建成环境、日常活动对健康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全职男性、全职女性与非全职女性的自评健康存在显著差异,得分依次降低;健康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日常活动受到更多约束,其健康更大程度受所住社区周边建成环境和日常活动的影响;女性亚群体之间的健康及影响路径也存在差异;在考虑居民健康性别差异的同时,需要重视就业状况对健康的影响。日常活动视角能揭示居民属性和建成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路径,有助于理解居民健康影响的性别差异。本文拓宽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对转型背景下改善建成环境,减少日常活动约束,关注健康的性别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不透水表面的水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快速城市化导致的生态环境变化是当前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城市化的水环境效应则是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城市化过程对水环境效应的影响机制,总结和归纳城市不透水表面的水环境效应研究的核心内容与主要方法,指出当前城市化过程的水环境效应研究所面临的诸多难点,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研究认为,城市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不透水表面的不断增加,以不透水表面指数(ISA)为表征的地表覆被参数日益受到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视,成为城市化过程水环境效应研究的热点指标。不透水表面对水文效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短时间内增大降雨的径流量,长时间内增加洪水频率和径流总量。同时,不透水表面对水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水体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依靠城市水文水质监测及模型模拟,对水环境效应的影响机制方面尚缺乏对非点源污染负荷影响机制的深入研究,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构建适用于城市地区的水文水质模型。可以预见,不透水表面指数将会是城市化过程水环境效应研究的重要参数,并将推动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环境效应研究向参数简单化与精确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成环境对公众身心健康产生复杂影响,揭示城市建成环境对公共健康的影响机制与作用路径,可为建成环境优化提供依据,降低环境污染、社会交往及体力活动缺失等引发的健康风险。西方研究起步较早,国内正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比较,有助于厘清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找出共同问题与特征,把握国内研究的提升方向。因此,文章基于WOS、CNKI数据库,筛选2000—2022年城乡规划、地理科学、健康医学、环境心理学等领域关于建成环境影响公共健康的658篇中英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其理论脉络、研究内容及前沿趋势等进行计量分析与梳理。研究发现,中西方学界在理论创新、关注群体与研究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具体地,国际研究率先提出社会福利与环境公正等理论视角,并在理论指导下挖掘建成环境对公共健康在多元群体的影响机制;而国内研究在理论创新上相对不足,侧重引入西方理论在中国展开实证应用,多关注其对老年群体与女性群体影响的传导路径,且实证以静态研究为主,缺乏动态性。  相似文献   

13.
城市湿地作为城市中的"湿岛",极易受到人类干扰,这种干扰不仅来自湿地内部,其周边的人为活动对湿地的干扰尤为严重。利用干扰邻近度的概念设计移动窗口算法,分析周边人为干扰对公园内部影响的特点。同时,计算水环境健康指数,辨识周边人为干扰对湿地公园水环境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1西溪湿地周边干扰面积占整个周边区域的37.7%,主要集中在北部周边区域,东部周边区域的干扰相对较少;2公园内64%的区域受到周边干扰的影响,且影响程度空间差异显著。由公园边缘向中心,干扰影响的强度急剧下降;3不同干扰影响程度下,水环境健康指数呈现明显差异。较强影响区域水体的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最高,且水体健康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快发展背景下,中亚地区的城镇化问题受到关注。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检索1980—2017年间中亚城镇化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中亚城镇化研究的文献分布特征与热点变化态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1)国内外期刊对中亚城镇化研究的数量均快速增加,国外期刊对中亚城镇化的研究多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和机构,国内期刊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疆的大学和科研机构;(2)国际期刊对中亚城镇化的研究热点与中亚城镇化所处阶段特征相呼应,依次关注居民生活与健康问题、资源开发与环境问题、工业发展与污染问题、国际合作与人口迁移,其中环境健康是常年关注的核心问题;(3)国内期刊对中亚城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2000—2009年间对能源合作特别关注,2010—2017年间对政治、经济、社会和交通多元合作开始全面关注,能源合作是长期关注的焦点,“一带一路”成为近期研究的重点领域;(4)综合来看,国内外对中亚城镇化问题的关注面较广,对城镇化问题的聚焦度不够,全球化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亚城镇化问题研究会成为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水体修复技术研究趋势及热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污染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水体修复成为目前相关研究领域的焦点。为了客观地掌握国内外水体修复领域的研究现状,明确当前的研究前沿与热点技术,在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中,选用高级检索方式,检索1900~2012年期间有关水体修复的文献;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水体修复研究始于19世纪60年代对生态塘的研究,水体修复技术由单一的物理化学技术向复杂的生态组合工艺发展;在近十多年发表的水体修复技术研究论文中,美国的论文发布量占绝对优势,中国紧随其后,但每篇平均被引次数不及美国的1/3;与国际上相比,中国水体修复技术的研究与进展整体落后约13 a;国际上,在该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美国和德国,如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美国农业部等,在中国,中国科学院在水体修复领域的研究较为深入;在众多水体修复技术中,人工湿地、生态浮岛等生态组合工艺是水体修复技术的研究热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6.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交通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本文采用知识图谱分析和传统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公共自行车出行的文献信息进行了分析,对该领域内高被引文献、热点关键词、热点期刊、热点研究区域、热点作者进行了梳理。主要结论为:①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日趋多元化。研究主题聚焦于公共自行车用户及出行特征,公共自行车出行的影响因素,公共自行车对其他交通方式以及健康、环境的影响。②不同地区公共自行车用户社会经济属性和出行特征存在差异。出行目的与公共自行车出行时空规律相关。③影响公共自行车出行的因素主要有用户感知、气象特征和建成环境。公共自行车出行对交通系统、城市环境及居民健康产生了积极影响。④中国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实践需要从经营运作、规划管理、系统服务、宣传推广4个方面进行提升。  相似文献   

17.
袁媛  陈玉洁  刘晔  丁凯丽 《地理学报》2021,76(8):1965-1975
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有益于居民的健康福祉。至今鲜有研究阐明绿化环境对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的心理—社会—行为机制。本文运用广州调查问卷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和百度街景数据,提取多种社区绿化指标,并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分析技术,阐明社区绿化环境影响居民自评健康的路径和机制,定量测度社区绿化环境的健康效应在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差异。研究发现:① 社区绿化水平与居民的自评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关联;② 社区绿化通过缓解心理压力提升居民的自评健康水平;③ 社区绿化的健康效应在不同收入群体和不同性别群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社区绿化水平与健身时长和心理压力的关系,中低收入群体强于高收入群体,女性群体强于男性群体。本文以期丰富健康地理学视角下的绿化环境与公共健康的实证研究,并为健康社区建设和人居环境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蓝绿空间暴露对老年人健康的邻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洁  袁媛  周钰荃  刘晔 《地理科学》2020,40(10):1679-1687
利用2018年广州社区问卷数据、遥感影像、城市街景、环境污染等多元数据,提取多种蓝绿空间指标,并使用多层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倾向值匹配法,探讨中国城市背景下蓝绿空间暴露影响老年人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邻里影响路径和机制,以及对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差异。研究发现,社区层面的蓝绿空间暴露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均存在显著相关;周围蓝绿空间程度通过促进体育锻炼、缓解压力提升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可达性通过促进社会交往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蓝绿空间暴露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在不同阶层间存在差异。为健康老龄化、健康城市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化工产业布局演变与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辉  段学军 《地理科学》2020,40(10):1646-1653
基于2003—2013年的企业数据,研究了中国化工产业及其行业空间布局演化、影响因素及机理。结果表明:① 化工企业呈现沿海?陇海线?沿长江的“π”字型分布格局,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长株潭等4个热点区,天津?淄博、上海?南京、广州?茂名等化工集聚区的双核结构凸显,布局演变呈分散化趋势;② 整体上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基础化工行业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反之相对精细高端的行业集中在沿海地区或在沿海地区内部转移;③ 整体上港口条件、市场需求、地理区位、环境规制的影响贡献呈现下降趋势,而资源条件、外商投资、科技投入等要素的贡献上升,不同行业影响程度和趋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休闲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生活方式,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以近20年来中外休闲研究的核心文献为基础,定量分析了中外休闲研究概况、休闲研究的热点及趋势。总体而言,从研究实力上来看,国外的休闲研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和研究力量,而我国的休闲研究历史较短,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外的休闲研究视角多元,研究内容广泛,研究热点层出不穷,主要集中在休闲参与、休闲认知、健康、种族、女性、休闲制约、深度休闲等方面,研究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强调休闲的公平与正义。而我国的休闲研究视角比较狭窄,研究热点较少,主要集中休闲产业、休闲经济、休闲体育、休闲旅游、休闲教育等宏观性命题上,更加强调休闲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意义。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国外的休闲研究方法更加系统,而国内休闲研究还主要以定性的分析描述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