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夏季刺参大面积死亡正逐渐呈现常态化趋势,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使刺参资源严重衰退,制约了刺参产业的良性发展,其原因亟待揭示。本文从高温、低氧、低盐、硫化物、氨氮及藻类腐烂等环境因素,以及种质因素、病原因素、人为因素共四方面阐述了夏季刺参大面积死亡的原因,提出"建设工程化"、"养殖机械化"、"监测自动化"及"管理智能化"的应对理念,进而通过培育抗逆良种、调查关键指标并建立风险预警体系、构建综合养殖系统、完善应急处置方案、提高现代养殖技术等应对措施,综合应对夏季极端天气的威胁,为保证刺参健康度夏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夏季刺参大面积死亡正逐渐呈现常态化趋势,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使刺参资源严重衰退,制约了刺参产业的良性发展,其原因亟待揭示。本文从高温、低氧、低盐、硫化物、氨氮及藻类腐烂等环境因素,以及种质因素、病原因素、人为因素共四方面阐述了夏季刺参大面积死亡的原因,提出"建设工程化"、"养殖机械化"、"监测自动化"及"管理智能化"的应对理念,进而通过培育抗逆良种、调查关键指标并建立风险预警体系、构建综合养殖系统、完善应急处置方案、提高现代养殖技术等应对措施,综合应对夏季极端天气的威胁,为保证刺参健康度夏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山东荣成沿岸风电机组产生的声波范围选取其中178Hz的峰值声音,声压级控制于(85±5)d B,在实验室水槽中,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178Hz声波影响下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的行为反应、耗氧率以及体腔液抗氧化酶(CAT、SOD)浓度的变化。通过平均聚集率的变化比较,发现刺参对178Hz的声波胁迫环境的行为反应敏感;利用空瓶法测得幼参耗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测定刺参体腔液免疫活性发现在该频率声波干扰下的刺参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SOD活性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结果说明声波对刺参幼参的呼吸和免疫会产生明显影响,可为我国近海刺参养殖和风电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刺参种业态势分析与技术创新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参为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象,而种业是刺参产业链条健康发展的基础环节,但仍存在野生种质资源匮乏、良种不足及良种覆盖率低的现状。本文综述了当前我国刺参种业现状与态势,重点比较分析了“东科1号”等6个已育成良种的特点,提出了在全球气候变化现状下未来刺参种业的发展趋势,并针对刺参产业发展需求,提出了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实现性状精准高效选育等未来刺参育种技术体系创新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刺参种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牡蛎(Osteroida)在中国水产品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来,中国牡蛎产业稳定发展,但仍然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产业化水平低和"靠天吃饭"等问题,急需建立以生态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为驱动、以质量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议进一步规范生产布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完善风险保障机制,促进牡蛎产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不同换水频率对刺参养殖池塘底泥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不同换水频率对刺参养殖池塘底泥环境的影响,以期为刺参养殖技术的提高提供参考。实验于2012年4月-2013年5月在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靖海湾水产养殖基地刺参养殖池塘进行,选取3口刺参养殖池塘,设置不同的换水频率。每月采集3口池塘底泥样品,测定底泥中有机物含量、有机碳、有机氮、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总氮、硝态氮、氨氮、总磷、活性磷酸盐等指标,比较分析不同换水频率对刺参养殖池塘底泥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每月换水10d为最佳换水频率。  相似文献   

7.
刺参对不同生境中沉积物粒度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鹏  杨红生 《海洋科学》2010,34(4):11-16
2009年5月26日~6月16日采集日照前三岛海域(90.67g±23.542g)、青岛胶州湾海域(53.96g±14.742g)、烟台养殖围堰(82.99g±32.942g)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使用CILAS940L型激光粒度仪对刺参肠道内含物及自然沉积物的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野外调查中,刺参肠道内含物与表层沉积物的粒度有显著差异。刺参摄食的颗粒中,90%以上的颗粒粒径为1~80μm。刺参对沉积物颗粒粒度的选择在不同养殖系统中没有差异。正常生长阶段,刺参成体摄食的颗粒大小与刺参的体质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目前刺参养殖中存在的问题,简单明了叙述刺参无公害健康养殖一系列新技术和新方法,对推动海参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刺参应对极端高温、低氧环境的内在分子调控机制,促进刺参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刺参体腔液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了高温、低氧下miRNA的差异表达谱并分析了差异表达miRNAs的靶基因功能.研究表明:高温组中共发掘了20个差异表达miRNA,其中11个上调,9个下调;低氧组中共发掘了10个差异表达miR...  相似文献   

10.
刺参肠道及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参养殖作为北方环渤海地区新兴的经济产业,池塘养殖是其主要的养殖模式,而传统养殖模式中其生长环境易受外界影响,池塘底泥和刺参消化道中菌群的变化易引起刺参病害的发生,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不同季节刺参肠道及刺参养殖池底泥中菌系多样性及变化为深入了解刺参池塘养殖系统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提供参考。运用纯培养方法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在1年中分4次取样,从刺参肠道和刺参养殖池底泥中分离出共151株海洋菌株,其中肠道菌72株,养殖池塘底泥79株,发现新菌种5株,拮抗菌株1株,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刺参肠道及养殖环境底泥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分离的菌株分属海王星菌属(Neptuniibacter)、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迪茨氏菌属(Dietzia)、铁单胞菌属(Ferrimonas)、需盐杆菌属(Salegentibacter)等31个属;通过TCBS培养基筛选后发现弧菌属(Vibrio)在刺参肠道中有32株,底泥中28株,是刺参肠道和底泥环境中的第一大优势菌属,其数量随着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经济海藻繁育、养殖及综合利用是海洋农牧业及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在海带、紫菜、裙带菜及龙须菜的繁育、养殖关键技术等方面成功取得突破,为这些海藻的产业化提供坚实的保障,为我国成为世界海藻大国奠定了基础。海藻养殖产业为人们提供了食品、藻胶及其它丰富的产品,这包括保健品、功能食品、化妆品及药物等。海藻养殖产业也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氮和磷,为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我国海藻繁育、养殖及综合开发的历程进行简要回顾,对当前我国、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海藻研究与应用进行了总结,对海藻研究发展的未来进行了展望;适应海藻产业从量向质的方向转变,同时兼顾生态环境效益,为我国海藻研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腹壁纤毛虫是一种附着在浮游动物上的原生生物,尤其是附着在桡足类和甲壳类上的。而缘毛虫是可以以自由或寄生的形式在世界各沿海地区和港湾处被发现。本研究首次对东印度洋表层至200 m深海域的缘毛类纤毛虫以及其水平分布展开了研究。根据纤毛虫的形态、纤毛结构和茎的形态等的特征,在2014年4月10日至5月13日东印度洋航次的浮游生物拖网样品中鉴定出了五种富腹纤毛虫,海洋钟形虫Vorticella oceanica、交替聚缩虫Zoothamnium alternans、阿拉聚缩虫Zoothamnium alrasheidi、远洋聚缩虫Zoothamnium pelagicum和海洋聚缩虫Zoothamnium marinum。并通过光显微镜和扫描显微镜拍摄的照片,说明了其形态、尺寸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海洋钟形虫和远洋聚缩虫的分布与硅藻(如,密聚角毛藻Chaetoceros coarctatus)和桡足类(如,短角长腹剑水蚤Oithona brevicornis)等寄主有关,也包括甲藻(如,三角角藻Ceraitum tripose)周围的一些个体。这些附着纤毛虫的分布在东印度洋海域东南区以海洋钟形虫、远洋聚缩虫和海洋聚缩虫为主,而在孟加拉湾北部则有大量的阿拉聚缩虫。这种分布的变化可能是与寄主的分布有关,如桡足类(短角长腹剑水蚤)和硅藻(密聚角毛藻)的分布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肿瘤易感基因101(简称TSG101)对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的免疫应答作用,了解在细菌刺激下斑节对虾的机体发生的变化机制,本研究以哈维弧菌(Vibrioharvey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为实验组,以磷酸缓冲液(PBS)为对照组,通过荧光定量分析展开对斑节对虾对菌刺激的免疫应答作用。结果显示,斑节对虾的TSG101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下,斑节对虾的TSG101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呈极显著上调(P0.01),第12小时的TSG101 mRNA的表达量达到最大(为对照组的21.60倍);在鳃中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呈极显著上调(P0.01),第6小时斑节对虾TSG101的表达量达到最大值(为对照组的3.64倍)。在注射哈维弧菌第9小时,肝胰腺中的PmTSG101 mRNA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且达到最大(为对照组的2.50倍)。实验结果初步表明,斑节TSG101参与斑节对虾的先天免疫反应,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哈维弧菌的刺激的情况下,该基因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克隆获得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谷胱甘肽S-转移酶(Sc-GSTσ)和热休克蛋白90(Sc-HSP90)基因的cDNA全长,分析了它们的组织表达差异及其在氨氮胁迫下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Sc-GSTσ的全长cDNA为1 414 bp,含有639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212个氨基酸,Sc-GSTσ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GST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31.88%~43.40%;而Sc-HSP90的全长cDNA为2 752 bp,ORF为2 181 bp,编码726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HSP90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6.77%~87.05%。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Sc-GSTσ和Sc-HSP90在缢蛏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两者均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氨氮胁迫后,Sc-GSTσ和Sc-HSP90 mRNA在肝胰腺中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表明氨氮胁迫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2个基因可能参与机体解毒或防御过程。但胁迫后期表达量下降推测是机体的防御能力有限,不足以完全保护宿主免受应激诱导的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抽提并结合超速离心的方法提取了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河口弧菌(V.aestuarianus)、霍乱弧菌(V.cholerae)和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4种致病性弧菌的主要外膜蛋白,通过SDS-PAGE分析比较4种弧菌主要外膜蛋白的组分。结果表明:4株弧菌的外膜蛋白电泳图谱一般可得到5~10条蛋白带,分子量多数集中在26~40 kD和48~85 kD。对所提取的4种弧菌主要外膜蛋白进行SDS-PAGE后,分别与自制的兔抗鳗弧菌血清、抗河口弧菌血清、抗副溶血弧菌血清进行Western-blotting印迹分析。结果显示每种全菌抗血清可与相应菌的外膜蛋白部分组分发生免疫反应,并与其他3种弧菌外膜蛋白的部分组分产生交叉免疫反应,这些反应条带分子量主要集中于30~48 kD之间。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致病性弧菌外膜蛋白免疫学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车轮虫是一类主要寄生于贝类和鱼类体表的缘毛类纤毛虫原生动物。本文对分别寄生于海洋贝类--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半咸水鱼类--鲻鱼Mugil cephalus和双色鳗鲡Anguilla bicolor bicolor,以及淡水鱼类--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鳃表和体表的虾夷扇贝车轮虫Trichodina pectenis,亚卓车轮虫T.jadranica,急尖车轮虫T.acuta和喙状车轮虫T.rostrata,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学研究。本文第一次报道了虾夷扇贝车轮虫的活体和蛋白银染色后特征,该虫体也是国内新记录种。其它三个车轮虫物种感染的鱼类,均属新纪录宿主。同时,也报道了这四种车轮虫对宿主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  相似文献   

17.
The depth-distribution profiles of meiofauna in four transects in the Mngazana River, Transkei were studied during summer 1980. Highest densities [±1000(100 cm3)−1] were encountered within the top 10 cm of the sediment. Nematodes dominated (80%) and the remainder was made up of ciliates, oligochaetes, gastrotrichs, and low numbers of polychaetes, copepods, kinorhynchs and various crustacean larvae. Among chemical parameters Eh correlated most consistantly with distribution, particularly at the lower tidal levels. Temperature and pH appeared to be of lesser importance. The maximum estimated depth of penetration was on average 72 cm at the HW levels; 32 at MW and 23 at LW. The mean dry biomass was estimated at 1073 mg m−2; 941 mg m−2 and 196 mg m−2 at these tidal levels respectively. The importance of preliminary studies designed to estimate the depth distribution of meiofauna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采集自中国东海和南海的4个真虾物种,经研究发现为中国海域的新记录物种,即凯氏鞭腕虾(Lysmata kempi Chace,1997),利普克鞭腕虾(Lysmata lipkei Okuno&Fiedler,2010);透明近绿虾(Chlorocurtis jactans(Nobili,1904))和黑斑活额虾(Rhynchocinetes conspiciocellus Okuno&Takeda,1992)。本文描述了这四个物种的形态特征,编制了检索表,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生物压片技术,通过形态学和解剖学方法,对采自我国沿岸海洋的仙菜科红藻(Ceramiaceae,Rhodophyta)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发现了我国仙菜科新记录属——盖氏藻属(新拟名)Gayliella T.O.Cho,L.McIvor et S.M.Boo。该属目前在我国共有5个种,即短毛盖氏藻(新拟名)Gayliella pmbriatum (Setchell et N. L. Gardner). T. O. Cho et S. M. Boo、优美盖氏藻(新拟名) Gayliella βaccidum (Kützing) T. O. Cho et L. McIvor、泰式盖氏藻(新拟名) Gayliella taylorii (E. Y. Dawson) T. O.Cho et S. M. Boo、马沙盖氏藻(新拟名) Gayliella mazoyerae T. O. Cho, Fredericq et Hommersand和横轴盖氏藻(新拟名) Gayliella transversalis (Collins et Hervey) T. O. Cho et Fredericq,其中前3个种为由仙菜属Ceramium归并的物种,后2个为我国的新记录种。本文对此2个新记录种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并讨论了它们与中国已报道的横列仙菜Ceramium gracillimum间的关系。该研究结果丰富了我国海洋仙菜科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Glycogen, a polymer of glucose,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storing energy. It is degraded by glycogen phosphorylase (GPH) and hexokinase (HK), glycogen phosphorylase, and hexokinase cDNAs (Ca-GPH andCa-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