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于2019年春、夏、秋季对福建省闽西南近岸海域海水营养盐和叶绿素a等环境因子进行调查采样,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应用有机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指数法2种评价方法对该海域海水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对比,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环境因子对该海域富营养化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有机污染指数和富营养化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季节上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空间上呈各河入海口向远岸海域逐渐降低的趋势,内湾附近海域污染最严重;调查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总氮和无机氮,且与盐度、pH和溶解氧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陆源径流对该海域海水的富营养化水平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2014年山东近岸海域海水春夏秋三个航次的营养盐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指数、富营养化指数和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等3种方法分析和评价了山东近岸海域的海水营养盐含量特征和富营养化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的DIN和PO_4-P含量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站次比例分别为7.1%和0.5%,各营养盐空间分布离散程度较大,总体趋势为山东北部海域的含量高于南部。NO_3-N是DIN的主要存在形式,春夏秋三个季节DIN、PO_4-P和SiO_3-Si的含量变化基本呈春季至夏季降低、而后秋季再升高的趋势。调查海域呈富营养化(E≥1)的站次占总监测站次的14%,83.3%的站次的N/P30,氮磷营养盐结构失衡,磷限制为山东近岸海域营养盐结构的主要特征。应加强富营养化海域监测,特别关注营养盐严重失衡区域。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根据2016—2020年厦门近岸海域15个航次的监测数据,对该区域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营养盐限制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并评估各海区的富营养化状态。结果表明,空间上,营养盐的分布特征表现为从近岸向远岸逐渐下降的趋势,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DIN)平均浓度排序为:九龙江口>西海域>同安湾>南部海域>东部海域>大嶝海域,溶解无机磷(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 DIP)平均浓度排序为:同安湾>西海域>九龙江口>东部海域>南部海域>大嶝海域;时间上,营养盐浓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枯水期最高,平水期次之,丰水期最低。研究海域平均DIN/DIP摩尔比值为40,总体表现为磷限制。2016—2020年厦门近岸海域富营养化指数(E)基本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空间分布上看,九龙江口和西海域富营养化较为严重。富营养化指数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陆源输入对研究海域富营养化存在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于2018年春、夏、秋季对盐城近岸海域海水营养盐和化学需氧量等环境因子进行调查采样,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应用有机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指数法2种评价方法,对该海域的海水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海域环境因子季节变化显著,有机污染指数和富营养化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指数由高到低的季节依次为春季、秋季、夏季,空间上呈各河入海口向远岸海域逐渐降低的趋势;聚类分析将江苏近岸海域分为废黄河三角洲区域和辐射沙洲区域2个大类;盐城入海河流输入对污染物的分布有强烈影响,同时水动力情况影响环境因子分布;陆源污染和淡水输入是引起海水环境因子变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胶州湾海水营养盐的分布及潜在性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5、8、10月胶州湾海区3个航次海水营养盐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区海水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和时空变化,利用潜在富营养化评价模式评价水质营养状况。结果表明,溶解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以及活性硅酸盐的年均含量分别为0.335、0.028和0.725 mg/L,NO3-N是DIN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溶解无机氮含量的71.6%;8月营养盐含量高于5月和10月,营养盐的空间分布从东部河口区和北部养殖区两个高含量区向湾中心和湾口呈逐步递减之势;DIN∶P,Si∶DIN和Si∶P的比值年平均分别为53.9,2.03和57.7,活性磷酸盐为限制因素,胶州湾海域处于磷中等限制-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楼山河口和李村河口为中度营养-富营养,一旦有外界磷大量输入可能发生赤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快速城镇化和人类活动导致沿海地区营养盐含量显著增加,导致海湾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了解水体营养盐含量分布特征与陆源污染之间的关系,是对海湾进行有效环境管理的前提。本研究以2010—2019年福建省厦门湾近岸海域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长期性、季节性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富营养化指数法对海湾富营养化状态进行评价,为氮、磷污染物治理提供措施建议。结果表明:厦门湾自2013年以来无机氮、无机磷含量波动降低,但同安湾无机磷含量近年来有明显增加。春季和秋季无机氮、无机磷含量明显高于夏季,不同季节氮、磷含量均呈现由湾内向湾外递减的分布趋势,反映出典型的陆源输入特征。硝酸盐氮是厦门湾无机氮的最主要成分,其与无机磷的比值普遍高于Redfield比值。无机氮、无机磷是导致九龙江口、西海域、同安湾富营养化指数较高的主要因子,受径流调控明显,无机磷在秋季还受到沿岸排污口的显著影响。厦门湾亟需加强对所有入海河流氮、磷污染的总量控制,建议强化沿岸排污口的管控。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4~2015年江苏近岸海域4个航次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探讨了该海区表层海水的溶解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和硅酸盐含量及分布特征,并对江苏近岸海域表层水质进行富营养化评价。海区全年表层DIN平均浓度均符合国家4类海水水质标准,表层活性磷酸盐平均浓度均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DIN表现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NO_3-N在4个季节均为DIN的主要存在形态,NO_2-N的比例随水温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灌河口和江苏海域南端启东嘴处为营养盐高值区,而海州湾是营养盐低值区。江苏近岸海域在夏季基本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而秋季北部海域基本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南部海域处于中度营养及富营养状态;冬季海州湾基本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其余海域处于中度营养及富营养状态,春季海区整体呈现中度营养及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辽东湾北部海域营养盐污染状况及富营养化水平,本文基于2014—2016年夏季现场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和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建立误差逆向传播算法(Back Propagation)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该海域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受2015年夏季辽宁省干旱和2016年夏季东北地区大规模降雨的影响,辽东湾北部海域营养盐、化学需氧量和叶绿素a浓度均呈现2014年较高,2015年降低,2016年又上升的趋势。调查海域营养盐结构在2014年和2015年主要表现为磷限制,2016年调查海域北部为磷限制,南部为氮限制。BP人工神经网络的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夏季富营养化水平呈现2014年较为严重,2015年降低,2016年又升高的"U"型特征。富营养化程度严重的区域主要出现在大辽河口、辽河口及其近岸海域。大辽河口富营养化程度在3年夏季均保持较高水平,其中2014年和2016年与辽河口富营养化水平相当,而2015年远高于辽东湾北部其他海域。BP人工神经网络在进行富营养化评价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各评价指标对海水富营养化的贡献率,避免对营养盐的过度依赖,同时减少评价过程中的主观误差,是一种更加客观合理的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钦州湾海域COD 时空分布及对富营养化贡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10年4月(春季)和9月(秋季)钦州湾海域现场调查资料,对表层海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评价其污染水平,分析COD对该海域富营养化的贡献,并探讨了COD的主要来源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钦州湾海域表层COD的平均浓度为(1.21±0.55)mg/L,浓度范围为0.57~2.38 mg/L,水平分布呈现由湾内向湾外逐渐递减的趋势;秋季研究海域COD污染水平高于春季;COD对富营养化的贡献范围为42.1%~64.7%,平均贡献为(50.3±6.7)%,贡献随着富营养化指数的增加而减小;COD与盐度、pH存在显著负相关,而与DIN、SiO-23Si存在显著正相关。COD时空分布主要受陆地径流、陆源输入和水动力过程的影响,COD是影响钦州湾海域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决定性因子,富营养化程度加重时来自营养盐的贡献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湛江湾海水富营养化水平和浮游植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07年8月的水质调查数据,并结合历史调查资料,对湛江湾海水富营养化水平和浮游植物多样性以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湛江湾各站位营养状态指数(E)均>1,海水富营养化异常严重;氮磷比例严重失去平衡,北部海域氮磷污染比南部海域氮磷污染严重,北部海域赤潮控制因子为磷,南部海域赤潮控制因子为氮;近十年来,营养状态指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原因可能是湛江湾海水无机磷含量迅速上升所至,营养状态指数水平分布呈现由北向南、由湾内向湾口逐渐减少的趋势.湛江湾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45~3.4,平均值2.42±0.31,均匀度变化范围为0.48~0.89,平均值为0.67±0.02,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水平分布类似,呈现由北向南、由湾内向湾口逐渐减少的趋势,湛江湾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差异较大;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与营养状态指数的分布总体上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莱州湾海水中营养盐分布与富营养化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根据2001年5月和9月2个航次莱州湾海区海水营养盐等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海水中5项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时空变化,评价了水质的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溶解无机氮的平均浓度为9.80μmol/dm3,2个季节中溶解无机氮以NO3-N浓度为最高,平均为7.61μmol/dm3,占总无机氮的77.65%,是莱州湾海水中的无机氮主要形式;活性磷酸盐的平均浓度为0.48μmol/dm3,活性硅酸盐的平均浓度为11.31μmol/dm3。研究发现,莱州湾海水中溶解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分别是12 a前的2.03倍和3.2倍。DIN∶P,Si∶P,Si∶DIN比值分别为69.5,34.2,1.4;因此,磷酸盐为限制因素。按照营养状态指数值,莱州湾海区湾顶近岸海域划分为富营养化区,秋季一旦水文气象等条件适宜有发生赤潮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2008—2011年5—10月天津赤潮监控区水质监测资料,对氮、磷、硅营养盐污染现状、变化特征以及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分析结果表明:4年来天津赤潮监控区海水一直受到氮、磷营养盐的污染,8月呈最高值,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且氮的污染程度明显高于磷的污染程度。监控区海水中DIN一直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磷对天津赤潮监控区浮游植物的繁殖一直起着潜在限制性作用,是该海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潜在限制性营养盐。2008—2010年监控区水质属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平;2011年属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3.
南亚热带海岛周边海域富营养化评价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亚热带海岛生态特征及其地理分布,选取九个具有代表性的海岛,采用反映营养盐限制特征的海水富营养化评价模式,评价了南亚热带海岛海水富营养化水平;通过与历史资料对比,分析了富营养化水平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亚热带海岛海域浮游植物生长普遍受磷含量的限制,其中紫泥岛、内伶仃岛、桂山岛、厦门岛和特呈岛海域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平,南澳岛和上川岛处于磷限制中度营养水平,而湄洲岛和涠洲岛则尚处于贫营养水平;南亚热带海岛海域富营养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南亚热带海岛海域富营养化水平上升主要是由流域污染、城市污水和海水养殖污染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钦州湾夏季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9年8月对钦州湾海域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了钦州湾表层海水中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该湾亚硝酸盐(NO2-N),硝酸盐(NO3-N),铵盐(NH3-N),无机磷(PO4-P)和活性硅(SiO3-S)i平均含量分别为0.05 mg/L,0.46 mg/L,0.09 mg/L,0.007 mg/L和1.54 mg/L。在空间分布上,各营养盐含量均呈现出由湾内向湾外逐渐递减的变化趋势,体现出夏季陆地径流的主导控制作用。相关性分析表明,陆源水的物理混合过程是影响诸营养盐含量的主要因素,生物、化学作用次之。通过污染指数A及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的分析,整个海湾水质处于中度污染程度和富营养化状态,以无机氮为主要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15.
2001-2002年柘林湾大量营养盐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2001年5月—2002年5月在粤东大规模增养殖区柘林湾及湾外附近海域布设19个测站,对大量营养盐及相关的理化、生物因子进行每月一次的周年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大量营养盐的平面分布呈由湾内向湾外、近岸向离岸递减的基本格局,而湾内则表现为西部高于东部的趋势。与外界水体的交换能力、周边地区的陆源排污及湾内海水增养殖业的结构是决定拓林湾营养盐平面分布格局的3个主要因素。调查海域溶解性无机氮、磷、硅的年平均值分别为25.92、1.07和37.61μmool/L,与上一周年调查相比,氮的含量略有上升,而磷、硅的含量分别下降了45.1%和37.0%。调查海区无机营养盐的周年变化基本上表现为单峰型。受2001—2002年度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2002年春季海区的地表径流明显减少,盐度显著升高,由此造成了海区无机营养盐在这一期间的显著低值,这应是海区磷、硅含量比上一周年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从上一周年的氮限制转变成本周年的磷限制(85.0%),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磷含量显著下降的原因,也可能是海区富氮趋势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以珠江口海域2006-2007年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监测结果为基础,采用改良后的营养状态指数法,并结合CN/CP(物质的量比)的潜在性富营养化划分方法,对该海域在3个水期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同时对富营养化指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由营养状态指数值和CN/CP值的总体评价结果来看,珠江口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属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区;在时空分布上,珠江口海域富营养化程度呈现由湾内向湾外递减的趋势,不同水期的富营养化水平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富营养化水平的时空变化主要受地表径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灌河口北部海域氮磷营养盐分布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灌河口北部海域取样,分析讨论了灌河口北部海域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海域的富营养化水平和营养级类型。结果表明,整个调查期间,无机磷的含量相对较低,高N/P值显示磷可能成为该研究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调查海域近岸及附近海域营养指数E值大于1,处于富营养状态。营养级评价结果显示海域四个季节大多数站位处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状态。无机氮含量较高,灌河口附近海域普遍超过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中夏秋季高于春冬季,是由于夏秋季陆源输送增大所致。  相似文献   

18.
2014年3月、5月、6月、7月、8月、10月在胶州湾开展了6个航次的综合调查,研究了营养盐的时空变化特征和结构变化特征,并评价了海湾的富营养化状况.营养盐的浓度和结构变化特征表明,NH4-N和NO3-N是胶州湾海域DIN的主要存在形态.营养盐限制存在硅限制逐步转变为磷限制的趋势.富营养化研究表明,胶州湾整体处于磷限制中度营养-磷限制潜在性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9.
胶州湾海水中无机氮的分布与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根据2003年112月胶州湾海区12个航次海水无机氮等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生态环境中无机氮的分布特征及时空变化,评价了水质的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测区全年溶解无机氮的平均含量为17.70μmol/dm^3。在4个季节中,溶解无机氮以NO3-N的含量为最大,占58.2%,是氮主要存在形态,其中秋季含量最高,占溶解无机氮的64.74%。无机氮分布从东北部高含量区域向湾内及湾口方向呈逐步递减趋势。溶解无机磷的年平均含量为0.49μmol/dm^3,表层海水4个季节中N/P比平均为39.41,胶州湾海水中的磷相对于氮是匮乏的。据营养状态指数划分,胶州湾的东、北岸海域属富营养化区,夏、秋两季可能受到赤潮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3-2010年5-10月份海洋环境监测航次调查的资料,分析了烟台四十里湾海域营养盐的年际变化规律、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8年来四十里湾海域营养盐DIN、SiO3-Si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O4-P含量增加的趋势不明显。季节变化上,调查海区的夏季和秋季正处于丰水期,受降雨、陆源输入的影响,营养盐含量整体较高。调查海域Si∶N∶P的原子比8年来逐渐偏离了Redfield系数,呈不断升高的趋势;可以看出四十里湾海域正向P相对缺乏方向演变,且趋势逐年加重。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评价结果表明,2003-2006年,四十里湾调查海域处于贫营养(Ⅰ)水平,2007-2010年,处于磷限制中度营养(ⅣP)水平;调查海域从贫营养逐渐过渡到中度营养状态。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及污水处理厂等陆源输入给四十里湾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盐;湾内养殖的多种经济双壳贝类和养殖中的污损动物的排泄及其残留物对海域营养物质有着非常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