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在水电隧洞工程地质灾害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剑  白宜诚 《矿产与地质》2006,20(4):560-563
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对构造、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勘测,具有勘探深度大与分辨率高的特点,从而为水电隧洞工程勘察和评价提供了有效手段及依据。通过在吉沙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勘测中对地质灾害准确预报的实例说明,该系统是在特殊景观条件下先进的工程地质勘探手段。  相似文献   

2.
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对构造、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勘测,具有勘探深铑度大与分辨率高的特点,从而为水电隧洞工程勘察和评价提供了有效手段及依据.通过在吉沙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勘测中对地质灾害准确预报的实例说明,该系统是在特殊景观条件下先进的工程地质勘探手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天然气管道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定向钻穿越工程的施工工艺情况,结合江西天然气定向穿越成功工程实例,分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导向孔钻进、钻具选配、泥浆配比方案等风险的防范,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由于地质条件的多样性,分布有松散破碎地层、高应力地层、断层破碎带等复杂地层,在地质钻探中经常遇到塌孔、漏浆、缩径、卡钻、埋钻等问题。同时配套使用的冲洗液形成的泥皮质量差、胶结能力较差、携岩粉能力较弱等不足。冲洗液的性能是实现复杂地层顺利钻进的关键。结合青藏高原复杂地层的地质特点,研发了低固相聚合物新型冲洗液,该冲洗液以钠质膨润土和微泡剂等外加剂为基础,具有流动性好、胶结性强、降失水量适中的特点,适宜在青藏高原复杂地层地质钻探中使用。  相似文献   

5.
格尔木拉萨成品油管线穿越青藏高原腹地多年冻土区,沿线气候严寒、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几十年来,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已经对管道沿线的冻土环境产生了显著影响.总结了自运营以来格拉管道出现的冻土工程问题及管道沿线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就各种问题给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同时,提出了该区管道建设和寒区环境研究的方向应包括加强管道内外检测、对管道进行风险评价、提高管道自动化管理水平、建立冻土长期监测体系以及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东缘,地貌类型多样,地质条件复杂,国家重大战略的顺利实施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推进面临着严峻的地质安全风险,因此亟需解决各种地质作用对人居环境与工程活动带来的地质安全问题。本文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以圈层相互作用、内外动力耦合、人地协调互馈为理论核心,聚焦国土空间地质安全、重大工程地质安全、城市建设地质安全、生态环境地质安全及资源开发地质安全等方面,分析国家战略发展面临的重大地质安全挑战,剖析地质安全牵引出的系列前沿科学问题,勾画出地质安全主要研究方向。地质安全是保障人民高质量生活、推动社会经济绿色发展、构建宜居地球的重要前提,对于解决当前和今后发展面临的重大工程建设、重大灾害防控、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地和谐安居等相关地质安全问题,推进科技进步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永鹏 《浙江地质》2002,18(1):58-63
桔桐坑小流域水电梯级开发,为三级开发方案,以沙铺砻水电站为枢纽,结合开发贵庄口水电站,金坑口水电站工程,本从工程地质角度出发,利用三个水电站工程,对梧桐坑流域进行地质条件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有志  常晓莉  王效平 《岩土力学》2006,27(Z1):769-773
复杂地质条件下特大桥梁基础工程中的钻孔灌注桩施工具有典型的高风险性。充分了解风险源,开展风险评估与分析,及时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以富春江特大桥工程建设为研究案例,从承包商的立场出发,分析了复杂地质下特大跨江桥梁工程基础施工中特有的风险,从工程管理的具体操作层面详细探讨了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存在的影响工程进度、质量及成本的风险因素,建立了桥梁工程风险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期达到有利于施工管理、提高施工效益和促进工程风险管理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煤层气整体构造复杂且有诸多地质相似性,随着近年来逐步向中深部、超低渗、构造复杂区域迈进,总结探索一套复杂区域高效开发手段对盘活国内大批煤层气资源意义重大。以早期低产且地质相对复杂的郑庄区块的成功实践为例,针对区块高阶煤断裂构造复杂、非均质性强、渗透率低、早期工程技术匹配欠缺、早期达产率不足30%等不利因素和问题,通过深化煤层气地质富集规律研究和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形成了甜点区优选和高效开发理论,应用二开全通径水平井优快钻井、疏导式增产改造、定量化疏导排采控制等系列技术,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方案达产率由最初的29.3%提升至98.5%。实践研究认为:(1)及时有效的开发方案调整能够实现复杂低渗的高阶煤煤层气高效开发,为技术持续升级提供了空间与平台。(2)丛式井组滚动运行方式可有效降低产建风险,使整体方案达产率提高20%以上。(3)水平井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的持续创新,是实现达产率整体提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岩体强度和地应力之间的矛盾导致的应力型破坏在我国西部水电开发过程中比较普遍地出现,岩体强度参数取值因此成为西部水电工程实践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针对我国水电行业岩体取值方法所考察因素与Hoek-Brown方法的差异,本文在论述岩性、围压条件、岩块破损对岩体强度参数取值影响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水电经验取值方法与Hoek-Brown经验取值方法的差异及其在西部复杂条件下的适用性。结论如下:(1)岩性、围压水平和破损特性对强度参数的影响不容忽视;(2)水电经验取值方法适用于低围压条件,在西部水电工程中适用性相对较差;(3)Hoek-Brown经验取值方法同时考虑了岩石材质、围压效应和破损效应的影响,既能实现中东部地区水电工程岩体力学参数取值经验的延续,也适用于西部水电工程的高应力环境和复杂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西南地区水电开发工程地质问题及其研究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我国西南地区水能资源及其开发状况作了一个概要的描述。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这一地区水电开发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结合这些问题,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西南地区水电开发的地质适宜性问题,认为在解决工程的具体实际问题的同时,应该把西南乃至整个西部地区与水能资源开发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放在一个大的、与区域地质条件成生背景相联系的环境系统中,深入研究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基础问题,以求获得对这些带有普遍性问题的科学认识,从而为解决工程具体问题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最后,针对地质适宜性评价问题,提出了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2.
岩体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三维可视化研究是当前数学地质、石油物探、化探、水电勘察、地质灾害勘察与治理等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也是快速、及时地再现地质体三维信息及综合分析的有效途径。三维可视化模型技术在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和软件开发程度不一,岩土工程领域岩体结构三维软件的开发和利用水平远低于石油地质和石油物探,在国内开发大型岩体结构三维可视化和分析软件系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地质工程自动监测软件系统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地质工程自动监测系统由于其监测对象的复杂多变性 ,同一般自动监测系统相比 ,有着显著的差别。其软件系统必须具备与地质体稳定性评价、分析和预测及实时安全预警等相适应的功能。此外 ,为了适应现代化工程建设的要求 ,还应具备先进的智能化和网络化等功能。为此 ,本文通过对地质工程自动监测系统的功能和组成、当前的发展趋势、所涉及到一些关键软件技术问题等的讨论 ,着重总结了作者有关地质工程自动监测软件系统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最后对作者在大量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和地质工程变形与破坏特征研究的基础上 ,所开发的大型水电边坡工程自动监测软件系统的功能和特色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内容提要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青藏高原东南缘第四纪工程地质问题和相关研究方法的专著。作者根据当前青藏高原东南缘重大工程建设需求和工程地质学发展趋势,提出加强第四纪地质与工程地质的高层次交叉研究是当代工程地质学的重要发展方向。结合野外地质经验和亲身体会,简明扼要地阐述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域地质背景、与工程地质研究密切  相似文献   

15.
内容提要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青藏高原东南缘第四纪工程地质问题和相关研究方法的专著。作者根据当前青藏高原东南缘重大工程建设需求和工程地质学发展趋势,提出加强第四纪地质与工程地质的高层次交叉研究是当代工程地质学的重要发展方向。结合野外地质经验和亲身体会,简明扼要地阐述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域地质背景、与工程地质研究密切  相似文献   

16.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是全球构造活动最强烈、地质环境最复杂、地质灾害最频发的地区之一, 工程规划建设面临板块构造带的构造错断、深埋工程灾变、松动山体失稳、流域性地质灾害链等灾难性地质安全风险。如何在活动构造带内选择相对稳定与安全的场址, 实现工程规划建设与运营的地质安全风险最小化, 是当前工程地质领域的重要课题。文章系统梳理了东构造结地区重大地质安全问题, 发现传统的工程选址理论已无法满足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工程选址的要求, 工程选址面临地质演化过程与工程区地质建造不清、构造活动性与强震灾害风险突出、深部构造应力场与灾变研究薄弱、超高位超远程地质灾害链形势严峻等重大地质安全挑战。为此, 文章从"区域地质演化与工程地质问题" "活动断裂及工程安全风险" "复杂地应力场及工程灾变风险" "流域性地质灾害链工程风险" "东构造结工程选址理论方法"共5个方面提出工程选址主要研究方向, 为完善工程选址风险评价与防控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天然气管道在穿越赣江复杂地质条件下定向钻穿越工程的施工工艺情况,结合施工过程前后对该工程的简要分析、研究,确定施工思路:导向孔对接钻进、双向岩石预扩孔、钻具选配等方案的遴选及风险的防范,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北京山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或潜在着诸多风险,能否全面查清山区工程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认清风险影响因素,对工程建设的安全至关重要。识别风险源,有助于提高对勘察风险的理解和掌握。本文试对北京山区岩土勘察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防范措施,希望能为北京山区工程建设安全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上海市浅部和中部地下空间资源的不断消耗,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将向深层发展和延伸。本文在对上海中心城区已有地质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条件,开展了工程地质条件分区,评价了开发利用中所面临的重大地质问题,最后分别针对深基坑工程和隧道工程进行了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上海深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深基坑工程和深部隧道工程建设适宜性为基本适宜至适宜性差。该成果为深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瓦拉亚窟”洞穴系统地处怒江峡谷,岩溶发育动力条件优越,在滇西北及青藏高原南延区域约4 km2的狭小范围发育了垂向分布超过五、六百米,洞系总长达27 km以上,洞体巨大,岩溶发育演化地史形迹丰富,是滇西北及青藏高原南延区域规模巨大的迷宫式溶洞系统。具有空间上分层、分支及形变复杂多样,溶蚀、沉淀、侵蚀、搬运、沉积形态和物质丰富多彩的景源特征,对“三江并流”区喜山运动以来的地质演化、岩溶作用与水文地质研究等皆有重要的价值。笔者根据前人探洞考察资料,结合新的区域地质、环境地质和旅游地质调查等资料,以及现状考察了解获得的信息,以地质学、自然资源学和美学理论为指导,对“瓦拉亚窟”洞穴系统的形成条件、结构体系和景观、形成及演化历史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述,评价了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提出了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