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海岸带和滩涂资源的综合调查及开发利用,海上航运事业的不断发展,新建和扩建港口的逐渐增多,潮位的频率分布和不同重现期的极值水位等已成为港口和航道工程中十分重要的参考数据,我国已确定在港工建设中取对应保证率1%的潮位为设计高水位,对应保证率98%的潮位为设计低水位,50年一遇的高(低)水位作为校核高(低)水位,此外,乘潮水位的频率分布在航道、港工及岸边工程中也有着重要用途。按“港口  相似文献   

2.
基于沿海长期观测的历时潮位资料,提出了推求设计高(低)水位的传统最大熵分布模型。该分布能够拟合逐时潮位具有双峰的概率密度曲线,计算所得设计高(低)水位,与修改的最大熵分布高潮10%和低潮90%的水位值相比,误差较小。选型的历时潮位曲线分布为港口工程设计水位推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计算精度高,克服了手工方法推算历时潮位设计值的不足,有理论和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短期同步差比法”推算设计水位可能产生较大误差的原因,提出分别用拟建港和主港的同步高(高高)潮和同步低(低低)潮相关分析推算设计水位的方法,并用实际资料做了验证。此外,还提出用同一增、减水过程中拟建港和主港日平均潮位变差的比来订正k值,从而推算较准确的校核水位的方法。这一方法对高标高工程如核电站等的设计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非平稳序列极值理论,定量分析极端水位事件年超越概率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以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极端水位发生概率作为控制条件,构建考虑海平面上升的极值水位计算方法;结合平均海平面的长期变化过程,推算海平面上升下的极值水位。基于全球10个验潮站历史水位观测资料,验证历史平均海平面长期变化与高、低水位耿贝尔分布位置参数变化的一致性以及构建方法的合理性。结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对海平面上升的预测,推算和对比分析不同海平面上升情景下的极值水位,并评估相应极值水位在当前极值分布中的重现期。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在海港工程设计中,作为潮汐方面主要提供:设计高、低水位,校核高、低水位和乘高、低潮作业水位三种基本水位资料。另外,为确定上述水位资料的起算面,还应计算平均海平面和深度基准面。为满足工程设计要求,我们于1982年9月20日开始在仰口建站,进行历时两个月的潮位观  相似文献   

6.
山东半岛月湖的潮汐水位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11-12月和1999年8-9月在月湖用Aanderaa WLR7/8型自记式潮位仪各取得29d的潮位资料,对潮位数据进行了调和分析,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月湖潮汐类型属于以半日潮为主的混合潮,浅水分潮较为显著;冬季平均水位比夏季低0.34m,冬季水位的非潮汐组分比夏季发育,冬季主要分潮相位比夏季延迟,这些差异可能是天气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在渤海选用了82个强天气过程,利用三维模式模拟了海区的天文-风暴潮,模式经实测资料检验,获得了较满意的模拟结果。根据渤海沿岸主要验潮站观测年极值高(低)水位和年极值风增(减)水所得到的多年一遇高(低)水位和多年一遇风增(减)水,以及天文最高(最低)潮位,建立了由多年一遇风增(减)水和天文最高(最低)潮位的线性组合计算多年一遇高(低)水位的计算公式,并以此公式推算了渤海海区5个典型地区的多年一遇高(低)水位,供海洋工程设计时使用。  相似文献   

8.
王冬  张墨起  张媛  刘雷 《海洋测绘》2013,33(1):46-48
基于余水位的配置模型,通过潮汐调和分析,利用已知长期验潮站余水位结合临近短期验潮站天文潮位来恢复短期站的实际水位,并对其进行误差分析,证明基于余水位进行推算未知验潮站潮位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为了保证验潮仪采集数据的精确度,基于日(月)平均海面在较大的空间尺度内有较强的相关性这一原理,对短期验潮站验潮仪零点漂移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9.
徐元  贾雨少 《海洋工程》2018,36(2):64-72
在总结分析现有整治水位确定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潮流界以下河段的水沙运动特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输沙能力的航道整治水位确定方法。考虑上游来水、下游潮汐为独立事件,统计潮流界以下河段上游来水、下游潮汐不同等级组合出现的频率,采用数学模型计算相应组合下河段沿程的潮位、流速过程,以流速四次方代表水流的输沙能力,统计不同潮位等级对应的综合净输沙能力,确定最大综合净输沙能力对应的水位为(最优)航道整治水位。以长江下游白茆沙水道和福姜沙水道为例,计算了所在河段的航道整治水位,并探讨了起动流速对整治水位计算的影响和最高整治水位概念对工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山东省警戒潮位核定为基础,对其沿岸验潮站的实测数据情况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别,分别采用相关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补充实测数据,获得年极值水位序列,并采用极值Ⅰ型方法计算重现期高潮位。在警戒潮位核定中建立年极值水位序列所使用方法的顺序是,有实测数据优先采用实测数据、没有实测数据利用相关关系、没有相关关系再使用数值模拟和调和分析的方法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相关关系建立年极值水位序列中,计算重现期高潮位时一定要满足潮汐性质相同、所受风暴潮过程相似等条件;在使用数值模拟建立年极值水位序列中,须与其全年天文潮最大值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三角洲的水位变化趋势及其本征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清书 《海洋科学》1998,22(1):47-51
根据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正则方程计算了高频扰动对确定海平面变化趋势的确切影响。结果表明 ,在验潮记录较短的客观条件下 ,高频扰动对趋势项的影响是显著的 ,其中影响最显著的高频带是 f≥ 0 .0 2 0 8cpm ( circle per month) ,即对应的周期 T≤ 4 a的高频扰动。探讨用最平滤波器对月均验潮序列进行低通数字滤波预消除高频扰动的影响 ,由低通序列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来估算珠江三角洲各站近 30 a来的水位变化率。应用经验正交函数( EOF)分析珠江三角洲水位变化的时空特征及计算其区域水位变化趋势 ,EOF分解表明 ,珠江三角洲水位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 ,区域水位的平均变化率为 2 .3mm/ a。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海洋潮汐动力模型的水位改正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数值模拟的天文潮位进行改正,结合残差改正获得特定站的潮位数据。结合实际资料,将基于海洋潮汐动力模型的水位改正方法与传统的水位改正方法(时差法和最小二乘潮位拟合法)进行了比较,新方法改正的精度明显高于传统方法,显示其在地形变化较为复杂海域进行水位改正的可行性与独特优势。该方法可以在海洋测绘中减少短期验潮站的布设,用于潮位序列缺失的修补。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区域大气模拟系统(RAMS)大气模式给出的30 a风场资料作为上边界风应力强迫,用普林斯顿大洋模式(POM)对渤海的潮流和潮位进行了30 a数值计算.给出了M2,S2,O1,K1四个分潮的同潮时线和等振幅线,与环渤海19个验潮站观测的调和常数对比发现,M2分潮振幅的平均误差为4.5 cm,迟角的平均误差为4.2°.分析了渤海海域环流、风海流和潮流的基本特征,并与前人的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基本一致.计算了渤海1 000多个网格点的平均海平面高度,比较结果表明,其准确度较高.最后给出了渤海各点的最高和最低天文潮位以及百年一遇极值水位,比较结果表明,虽没有进行单独的风暴潮计算,但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渤海各种水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黄志扬  徐元 《海洋工程》2017,35(3):83-88
随着航道建设规模和航道里程增加,长航道乘潮水位的计算成为航道设计遇到的新技术难题之一。针对多潮位站控制长航道乘潮水位计算问题,提出了乘潮水位计算的多站联合典型潮曲线法。通过构建典型潮曲线,使乘潮累积频率、乘潮历时、潮波传播延时和潮波变形等关键要素同时呈现。基于构建的典型潮曲线,进一步探讨了长航道全程同一乘潮水位、分段变乘潮水位,以及进港、出港等不同情况下乘潮水位的设计取值方法,并以珠江崖门航道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本方法的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15.
赵美英 《台湾海峡》1999,18(4):445-449
拟建湄洲弯25万吨级航道所处海域水下地形、水位条件等十分复杂,部分航段水深不足,如采取工程措施疏浚至设计深度要花费巨额投资。湄洲湾属于强潮海湾,利用潮位乘潮通航可大大降低工程造价。本文采用三套不同的程序计算乘潮水位并绫珞段具体情况提出乘潮最佳方案,既确保了超级油轮的航行安全,又降低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6.
乘潮作业的港口、船坞、航道,需要了解某一持续时间(例如两小时)的高潮潮位,这里以H_2表示。在工程规划设计里,要求知道H_2的累积频率,这项工作费时很多。而求取高潮位(即潮峰,以H_0表示)累积频率则是容易之事。一种节省时间的方法就是推求H_2与H_0之间的回归方程,然后,根据方程推算H_2的累积频率。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7.
鸭绿江口的潮汐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85年和1996年鸭绿江口6个站位的水位数据进行调和分析,结果显示,鸭绿江口的潮汐以半日潮为主,M2 分潮占优.此外,潮高日不等和涨落潮历时不等的现象较为显著,与实测水位结果一致;由口门向上游方向潮差逐渐减小,落潮历时增大,涨潮历时减小,且落潮历时长于涨潮历时.最下游枢岛验潮站的平均海平面为0.08 m;最上游丹东站为1.14 m(1985);从下游至上游平均海平面呈现增大趋势,主要原因是鸭绿江口为向上游迅速束窄的狭长形喇叭口,大面潮水涌入后水位被束窄抬升所致.利用调和常数计算的潮位与观测数据基本吻合,表明研究区观测期间水位主要受潮汐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水位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珠江三角洲网河区29个验潮站的实测验潮记录,应用傅氏变换与最平滤波器串联的方法来消除月均序列的周期波动对确定水位变化趋势的影响,由低通序列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各站水位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周期波动对确定海平面变化趋势的影响是显著的.应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对网河区的水位变化场进行分解,由相互独立的时间函数和空间特征函数表征网河区区域的水位变化特征;应用时间特征函数计算区域水位的平均变化率为0.02mm/a.根据验潮站的水位变化趋势,探讨网河区水位变化与河床冲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引言 我国沿海包括岛屿的高程测量,过去普遍采用海面水准法(即平均海面同步改正法),测量已知站(长期站)到未知站(临时站)的高差,这种方法求得的高程是从青岛验潮站平均海面起算的。青岛验潮站平均海面与中国沿海其它验潮站平均海面高程并不相同,有海面地形之差。人们认为青岛验潮站平均海面起算的高程称正常高h,正常高是从似大地水准面起算的,高程异常ζ就是似大地水准面高,它不具有物理意义。现在常采用的GPS测高法求得的高程(大地高H),是从大地水准面起算的,大地水准面可用重力法求得,具有物理意义,但精度不高,需要精化。似大地水准面和  相似文献   

20.
深度基准面是海图水深的起算面,其精度直接影响着真实水深的精度.《海道测量规范》中对深度基准的求解方法进行了规定,但是未对其求解精度进行要求.因此本文采用我国10个验潮站19a间水位观测数据,分析了各站点不同水位观测时长求解的平均海面精度和深度基准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港航区域重要长期验潮站,海图深度基准的设定应该采用基于多年平均海面的深度基准结果:对于短期验潮站来说,基于多年平均海面、年平均海面和转测邻近长期站平均海面三者得到的月深度基准精度大概在5-20cm,且三者之间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