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西藏亚东地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岩系59个岩石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发现,亚东岩群和聂拉木岩群不仅岩石组合特征不同,而且两者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也存在很大的差异:(1)亚东岩群过渡族元素V、Cr的含量远大于聂拉木岩群的,而亚东岩群的Rb、Sr、Ba、Mo的含量远小于聂拉木岩群的,这与上、下地壳中这些元素的平均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在亲氧元素族特征上,表现为亚东岩群的w(Th)/w(U)值远大于聂拉木岩群的。(2)在稀土元素特征上,亚东岩群和聂拉木岩群均表现为LREE富集、HREE亏损,但(La/Yb)N值和δEu值均为亚东岩群的小于聂拉木岩群的。因此,认为亚东岩群的埋深要大于聂拉木岩群,亚东岩群的变质程度和构造层次要深于聂拉木岩群,二者的原岩物源区不同或沉积区大地构造背景存在着差异,为构造地层划分提供了有力的的证据。从岩石地球化学这一角度证明了将亚东地区结晶岩系划分为亚东岩群和聂拉木岩群是合理的,它为研究喜马拉雅结晶基底的构造演化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2.
西藏定结幅前寒武系结晶基底中发现基性麻粒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工作区在构造位置上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高喜马拉雅带中段 ,聂拉木群作为喜山期抬升和剥蚀揭露的最老的结晶基底 ,是研究喜马拉雅造山隆升作用最直接的证据。笔者在 1∶ 2 5万定结幅区调工作中 ,首次在定结县聂拉木群的剖面研究中发现了基性麻粒岩 ,并在其中找到反映喜马拉雅快速隆升的降压反应结构和多期变质矿物组合 ,这对于研究该区的地壳组成和高喜马拉雅带的隆升机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聂拉木群基底变质杂岩总体上分 3个组成部分。1聂拉木群以角闪岩相为主体的变质表壳岩系 ,进一步分下部的曲乡组和上部的江东组 ,前者主要为一套片麻岩和混合岩、混合片麻岩组合。后者为一套厚层石英岩、黑云石英岩、石英片岩和黑云母片岩 ,底部夹大理岩和石墨片岩。 2灰色片麻岩(TTG?) ,主要发育在曲乡组片麻岩分布区内。 3原地—半原地花岗岩 ,岩性有片麻状混合二长花岗岩、片麻状—眼球状粗斑黑云二长花岗岩。基性麻粒岩的产状有两种 :1在江东组和曲乡组中呈透镜体产出 ,横向上断续相连 ,基本上可恢复层状产出的特征。 2在片麻状花岗岩和片麻状英云闪长岩中呈包体的形式产出 ,退变质反应结构发育 ,但仍能找到麻粒岩相的残留矿物 (紫苏辉石 )。基性麻粒...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经过 5个多月的野外工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承担的西藏地区 1∶2 5万江孜县幅、亚东县 (中国部分 )幅区调项目 ,在完成填图面积、实测剖面等大量实际工作的基础上 ,又取得一些重要成果和进展。(1)分布在亚东及帕里一带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 ,可划分为两部分 :上部主要为变质表壳岩组合 ,相当于聂拉木地区的“曲乡岩组”和“江东岩组” ;下部以各类混合岩、片麻岩为主 (作者称之为“亚东岩群”) ,其中含有不同期次、不同类型的变质变形侵入体。值得特别指出的是 ,在亚东地区首次发现了高压麻粒岩 ,这对于研究喜马拉雅造山带形成…  相似文献   

4.
新疆若羌县黑山梁地区北山岩群地质特征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山岩群是一套经角闪岩相主期变质作用和绿帘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的强变质变形地体.据岩石组合特征可划分为4个岩组:第一岩组为斜长角闪片岩夹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变粒岩;第二岩组为片麻岩夹斜长角闪片岩、石英片岩、变粒岩;第三岩组为石英片岩夹大理岩、石英岩;第四岩组为石英岩夹石英片岩.经原岩恢复,第一岩组原岩主要为板内拉斑玄武岩,具向岛弧玄武岩过渡趋势;第二岩组原岩为快速沉积的碎屑岩和酸性火山岩;第三岩组原岩为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第四岩组原岩为成熟度较高的碎屑岩.据火山岩组合、碎屑组合岩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判断其形成年代为早元古代,构造环境为早期裂谷发育速度较快,火山活动强烈,沉积物为快速沉积的碎屑岩;后期构造趋于平缓,碎屑岩成熟度升高,并夹有厚层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5.
陕、甘、川交界处摩天岭区,主要分布有碧口群。由于该区地质构造复杂,缺少生物化石等,其层序、时代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近年来在研究碧口群层序和时代时(地质矿产部秦巴项目资助),于该区东部的勉略宁区发现有4处以小陆核状产出的晚太古代地层,为碧口群的古老基底。其中尤以陕西略阳县阁老岭—鱼洞子地区出露的面积较大,被命名为鱼洞子群(原属碧口群的一部分,称为鱼洞子组),为一套中度区域变质及部分混合岩化的变质岩系,原岩为海相火山岩—沉积岩系,含有变质磁铁石英岩型铁矿床。构造线总体呈东西向展布,本身造成一向北倾斜的复式背斜,南翼倒转。沿轴部分布有混合花岗岩。经初步划分,鱼洞子群自下而上可分为四个岩组:(1)斜长角闪岩、角闪混合岩组;(2)浅粒岩夹少量斜长角闪岩组;(3)斜长角闪岩夹浅粒岩、角闪磁铁石英岩组;(4)浅粒岩夹绢云片岩、绿泥片岩与磁铁石英岩组。  相似文献   

6.
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末期发生克拉通化,形成了现今规模的古陆,大量的太古宙岩石均经历了~2500Ma左右的区域高级变质作用(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而华北克拉通北部冀北地区出露一套中低级变质(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火山-沉积岩系,主要包括胡麻营地区红旗营子表壳岩和大阴山地区单塔子表壳岩中变质程度较低的部分。胡麻营地区红旗营子表壳岩系主要岩石组合为变基性火山岩、绿帘角闪岩、斜长角闪岩、含石榴石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石英片岩、磁铁石英岩等,SI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斜长角闪岩形成于2486±18Ma(MSWD=1.4),而黑云斜长片麻岩形成于2507±37Ma(MSWD=2.0)。大阴山地区单塔子中低级变质表壳岩系主要由浅变质火山岩、云母石英片岩、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和大理岩等组成,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浅变质火山岩中的变玄武岩形成于2490±19Ma(MSWD=2.0),而变英安岩形成于2502±8Ma(MSWD=0.83)。因此,冀北中低级变质的表壳岩系主要形成于新太古代末期,形成年龄为2507~2486Ma;结合冀东青龙地区新太古代末期(2511~2503Ma)的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青龙表壳岩),我们认为新太古代末期,中低级变质表壳岩系广泛分布于华北克拉通的核部和边缘地区,此套岩系覆盖在太古宙高级变质杂岩之上,代表华北克拉通化之后的稳定盖层,是克拉通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宁夏北部地区包括阿拉善、阿拉善北部以及鄂尔多斯西缘(贺兰山北段)三个地层分区。出露地层:太古界-混合岩、各类片麻岩,为最古老的结晶基底;前震旦系一片麻岩、大理岩、片岩,出露于巴音乌拉山及其以北;震旦系一上统为碳酸盐岩建造,下统在阿拉善区见灰白色石英岩、石英片岩、云母片岩,贺兰山区为石英砂岩夹页岩、  相似文献   

8.
桦甸市夹皮沟金矿区八家子金矿,产于太古界夹皮沟群下部四道砬河组的变质岩系与岩体的接触部位,岩体为一套基性-中性-酸性火山岩。矿体受构造控制,具有一定的成矿规律。夹皮沟群的下部岩组,由斜长角闪岩、变质安山岩、混合片麻岩夹绢云石英片岩、磁铁石英岩组成。该组是我省最大的金矿产出层位,控制着夹皮沟—板庙子等一系列大中型变质热液型金矿床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周文孝  葛梦春 《地球科学》2013,38(4):715-724
通过大比例尺填图和剖面研究, 将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的"锡林郭勒杂岩"解体分为3大部分: 一套表壳岩、晚元古代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和早古生代酸性侵入岩.在此基础上根据变质岩的岩性组合和变形变质特点, 可将其中的表壳岩化分为4个岩性段: 黑云(石榴石)斜长片麻岩, 间夹多层条纹状斜长角闪岩, 在其顶部多见薄层含磁铁石英岩; 中粗粒黑云斜长片麻岩和细粒长英质片麻岩; 混合岩化条带状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 含石榴石黑云二长片麻岩夹条纹状斜长角闪岩组合; 夕线石黑云斜长片麻岩, 条纹状黑云斜长片麻岩, 间夹含石榴石黑云母石英片岩.通过对比区域内宝音图群、艾勒格庙组、白乃庙群等古老地块的岩石组合, 发现在原岩建造、变质级别、沉积环境等特征上均有区别, 应将这套表壳岩单独厘定为锡林浩特岩群, 它们组成了锡林郭勒微陆块前寒武变质基底岩系, 其地质特征的研究对锡林郭勒微陆块基底的形成和演化及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构造关系演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早元古陆岭群变质杂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子然  魏春景 《岩石学报》1995,11(2):148-159
河南省淅川县大陡岭至西峡县田关一带分布的陡岭群变质杂岩,由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石组成,主要包括片麻岩、钙硅酸粒岩、斜长角闪岩,夹少量的大理岩、石墨片岩和极少量的石英岩。岩石地球变化特征表明:片麻岩的原岩为一套泥砂质的沉积碎屑岩,具有后太古沉积岩的组成特点,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透辉石变粒岩的原岩为钙砂质的沉积碎屑岩,但可能与片麻岩有着不同的物源区;斜长角闪岩有明显不同的两种产出状态和不同的两类稀土稀  相似文献   

11.
据近期成果,贺兰山—阿拉善地区出露的巨厚变质杂岩可划分为中太古界贺兰山群和叠布斯格群(其全岩Rb—Sr等时年龄为3108.3和3218.8Ma),上太古界阿拉善群和下元古界的赵池沟群、阿拉坦敖包群;它们具不同的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太古界变质岩属低压高温变质的麻粒岩相;下元古界为低—低中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的绿片岩相岩石。太古界有较强的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并蕴藏有铁、石墨、矽线石、刚玉等多种矿产。  相似文献   

12.
在川西—滇东地区,前人一直将会理群、昆阳群等作为该区所出露的最古老的地层,并认为它们代表了扬子地台的最老基底。笔者通过对该区详细的变质地质研究认为,在它们之下还存在着一套与之完全不同的层状变质岩系,我们将其称为康定群,推测其时代至少为早元古宙或晚太古宙。它与中、晚元古宙的会理群、昆阳群等共同构成了扬子地台的古老基底,为基底的两个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分别代表了本区早期地壳演化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3.
大别山产出的榴辉岩相岩石包括石榴橄榄岩、榴辉岩、榴云片岩、榴辉片麻岩、榴玉英岩和榴辉大理岩等不同系列,它们均分布于花岗质片麻岩中。矿物共生序列研究表明,榴辉岩相岩石经历了从绿帘角闪岩相、柯石英榴辉岩相、角闪榴辉岩相、绿帘角闪岩相到绿片岩相的演化过程。花岗质片麻岩及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并未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但却与榴辉岩相岩石经历了同一期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事件,证明二者在地壳范围内发生了构造合并  相似文献   

14.
色尔腾山岩群是华北克拉通中西部早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华北克拉通基底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色尔腾山岩群的形成时代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岩石学和锆石SHRIMP U-Pb定年研究,查明了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乌兰乡查干哈达地区色尔腾山岩群东五分子岩组的岩石组成和年代学特征。东五分子岩组遭受了后期岩浆和构造作用的强烈破坏,未见顶底,主要由中细粒斜长角闪岩、细粒黑云斜长片麻岩、眼球状细粒黑云斜长片麻岩、条带状细粒黑云斜长片麻岩和细粒黑云角闪片岩组成,矿物组合特征指示岩石经历了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其中,眼球状细粒黑云斜长片麻岩出露相对较厚,与细粒黑云斜长片麻岩多呈互层状产出,局部偶夹细粒黑云斜长片麻岩。本次研究选取其中新鲜的细粒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测年分析,其锆石多呈自形-半自形,发育震荡环带,主体为岩浆成因,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为(1 930.7±9.6)Ma,代表原岩(中酸性火山岩)冷凝结晶年龄,表明东五分子岩组经历变质作用的时代应晚于1 930 Ma。  相似文献   

15.
吴新伟  徐仲元 《岩石学报》2016,32(9):2901-2911
色尔腾山岩群是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阴山地块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探讨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演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对营盘湾-东五分子一带的色尔腾山岩群的地质填图、剖面测量、地球化学分析和SHRIMP测年,对色尔腾山岩群的组成、原岩建造、形成环境和形成时代进行了讨论。认为色尔腾山岩群由陈三沟岩组、柳树沟岩组和东五分子岩组组成,陈三沟岩组由灰黑色细粒斜长角闪岩、浅灰色细粒黑云斜长片麻岩夹角闪斜长片麻岩组成;东五分子岩组下段由细粒含石英黑云斜长角闪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呈韵律产出,顶部为灰白色细粒黑云斜长片麻岩夹薄层磁铁黑云斜长片麻岩,上段为由细粒黑云角闪片岩与浅肉红色黑云长英片麻岩互层,顶部有薄层白色透闪石大理岩;柳树沟岩组以角闪片岩、二云母片岩、二云石英片岩、石榴黑云片岩、黑云母片岩为特征。其原岩总体构成表现为:下部以火山岩为主,上部以碎屑沉积岩和化学沉积岩为主的火山-碎屑沉积建造。火山岩明显富碱,其中酸性火山岩明显富铝、贫镁;具有较高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较低的Y和重稀土元素含量;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稀土分布形式。地球化学特征与埃达克岩类似,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下。通过对东五分子岩组上部互层产出的细粒长英片麻岩和黑云母片岩分别取样,进行锆石U-Pb SHRIMP测年,分别获得1980±9Ma、1946±16Ma的成岩年龄和1901±15Ma、1893±66Ma的变质年龄。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色尔腾山岩群的形成于1.95~1.98Ga之间,是在类似埃达克岩的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环境下沉积的,在1.9Ga左右发生碰撞造山而发生变质。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中部中元古代韧性剪切变形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内蒙古中部新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片麻状英云闪长岩(基底岩系)与白云鄂博群长城系都拉哈拉组、尖山组和渣尔泰山群长城系书记沟组、增隆昌组(盖层)之间的韧性剪切变形特征相同。糜棱面理走向近东西,总体倾向北,倾角变化较大。不同区域的糜棱面理上发育程度不同的矿物拉伸线理,其指示的运动学方向为上盘岩系向北(北西或北东)的斜落。接触带基底岩系由糜棱片岩、糜棱岩等组成;接触带盖层下部岩系由糜棱岩化石英岩、糜棱岩化灰岩、板岩等组成,盖层上部岩系书记沟组、都拉哈拉组石英岩发育掩卧褶皱,尖山组、增隆昌组板岩和灰岩发育石香肠构造和褶叠层构造。变质相由基底岩系的低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逐渐过渡为上覆盖层的低绿片岩相。沉积特征、变质变形特征、运动学特征等均显示白云鄂博群、渣尔泰山群长城系为同一被动陆缘沉积,韧性剪切变形是同一期构造作用的产物。形成机制为长城系相对于基底岩系的大规模向北(北西或北东)伸展拆离,形成于低温、低压环境,起始时间为长城纪末期(1400Ma)。内蒙古中部中元古代韧性剪切、隆升、裂谷作用是同一伸展构造作用不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柴北缘鱼卡地区达肯大坂岩群的地质特征与构造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柴达木北缘鱼卡河地区的达肯大坂岩群可划分为斜长角闪岩岩组和片岩岩组。斜长角闪岩岩组主要由变质基性火山岩和碎屑岩组成,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为岛弧环境构造;片岩岩组分布在柴达木山西南侧,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建造。该岩群遭受了三幕构造变形,前两幕褶皱变形是造山作用的产物,具有近似的北西-南东向或北北西向的褶皱枢纽,近共轴褶皱叠加的构造样式指示了北东-南西向挤压收缩的动力学背景。达肯大坂岩群遭受中压高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变质,变质程度往北东方向递减,可与其南柴达木盆地一侧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构成双变质带。结合最近从达肯大坂岩群中获得的锆石年龄,推断该岩群形成于大陆边缘的弧后盆地,时代为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是柴北缘早古生代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新疆西北部阿尔泰地区发育一套片岩、片麻岩,从境内铁列克以东的塔乌乃萨孜一带向东南延伸到蒙古阿尔泰山南坡,统称冲乎尔-青河构造建造带。该带以特殊的构造位置和复杂的变形变质特征,成为研究阿尔泰造山带发展、演化的重要热点之一。通过对新疆西北部阿尔泰地区变质岩(前寒武纪地层)的物质组成、变形变质方面的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区域地层对比等,按构造-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划分。认为该套地层经受过中深层次的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变质达角闪岩相,是阿尔泰地区前寒武系基底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古元古代克木齐岩群和中元古代苏普特岩群变形具有多期次和多层次的特征,不同构造层次的变形均保留了丰富的构造变形形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