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北部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PAHs源解析和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于2014年和2015年对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来源和生态风险状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估。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16种PAHs的含量范围为88.5-347 ng/g,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辽东湾中部海域。对辽东湾各站位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进行中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辽东湾的采样站位可分为两类,一类站位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沉积物中部海域,另一类站位主要分布在受陆源污染较为严重的近岸海域。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来源为燃烧源和石油源的混合来源,其中燃烧源为主要来源。萘、苊、苊烯、菲、二苯并[a,h]蒽可能偶尔会引发有害生物效应;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为低致癌风险;辽东湾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生态风险和毒性污染水平高于辽东湾近岸海域。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台州湾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15种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水平,评价了表层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富集规律,探讨其可能来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浓度范围为85.4 ~ 167.6 ng/g,平均值为138.62 ng/g,总多环芳烃的最大值是椒江码头.表层沉积物中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和六环多环芳烃占总多环芳烃的百分含量平均值分别为7.8 %,42.1 %, 33.3 %, 9.6 %和 7.2 %,三环多环芳烃的含量最高;表层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富集系数为532.7 ~ 1068.9,平均值为807.5,单组分菲的富集系数最高为122.7,最小的是苯并(a)芘为2.7;台州湾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燃煤污染,部分来源于石油烃类物质的直接污染.  相似文献   

3.
江锦花 《海洋通报》2007,26(4):85-90
研究了台州湾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15种多环芳烃(PAHs) 的浓度水平,评价了表层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富集规律,探讨其可能来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 PAHs 的浓度范围为85.4~167.6 ng / g,平均值为138.62 ng/g,总多环芳烃的最大值是椒江码头.表层沉积物中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和六环多环芳烃占总多环芳烃的百分含量平均值分别为7.8 %,42.1 %,33.3 %,9.6 % 和 7.2 %,三环多环芳烃的含量最高;表层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富集系数为 532.7~1 068.9,平均值为 807.5,单组分菲的富集系数最高为 122.7,最小的是苯并(a) 芘为 2.7;台州湾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燃煤污染,部分来源于石油烃类物质的直接污染.  相似文献   

4.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三沙湾表层沉积物中多氯联苯(PCBs)、多环芳烃(PAHs)和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测定,结果表明,PCBs、PAHs和OCPs的含量均值分别为1.28、61.76和1.18ng/g。与早期研究结果相比,PCBs含量浓度明显降低,表明其污染已得到有效控制;PAHs中高分子量组分普遍存在,通过分析菲/蒽和荧蒽/芘比值,判断其主要来源为燃料的高温燃烧;HCHs和DDTs是主要的有机氯农药污染物,二者的残留特征表明其主要来源为早期历史残留,且表层沉积物受到厌氧微生物降解。总体而言,三沙湾表层沉积物中PCBs、PAHs和OCPs的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北部湾4个毗邻的油气开采平台周边海域布设26个站点,取得表层沉积物,通过分析其中多环芳烃(PAHs)的质量分数,揭示油气开采活动对其周边海域造成的环境影响.结果显示:26个站点总PAHs为19.67~6 877.68ng/g,最高值出现在40站位,最低值在80站位,PAHs的组成以五环芳香物为主;其次是四环;再次是三、六环.菲的相对浓度最高.源解析显示,大部分站位多环芳烃来源于石化产品高温不完全燃烧.风险评价显示:在靠近1、2号油气平台的40、45站位的表层沉积物五环PAHs质量分数超过ERL值,且二苯并(ah)蒽的质量分数超过ERM值,表明40、45站位沉积物具有潜在或严重的生态风险.部分站位沉积物中茚并(1,2,3-cd)芘对生物可能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油气开采活动已经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压力,但随着距离增大迅速变小.  相似文献   

6.
2013年5月采集吕泗渔场海域15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进行了测定,分析了该海域PAHs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并对其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吕泗渔场表层沉积物中优控的16种PAHs均有检出,PAHs的含量范围为31.5~109.6ng/g,平均值为54.5ng/g。PAHs的浓度整体上呈现由近岸到远海递减的趋势。与国内其他海区相比较,本研究区域的污染处于较低水平;通过特征组分比例确定吕泗渔场大部分站位表现为煤燃烧源、石油燃烧源的混合来源,LS13、LS14、LS15表现为以煤燃烧源为主的单一来源;生态风险评价显示,吕泗渔场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存在严重的生态风险的概率极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渤海湾中部海域19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检测出的13种优控多环芳烃(EPAs)进行同分异构体、甲基菲、GC—MS定量等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输入来源和污染水平,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总含量为2.1~374.8ng/g,平均值为33.1ng/g,多环芳烃总含量呈现出由近岸区向深海区递减的趋势,除最高值BG-60站位外,研究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污染水平为中—低;化合物组成上以3~4环为主,5~6环次之,从多环芳烃组成以及异构体和甲基菲比值分析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中PAHs以燃烧来源为主,石油类产品和石油化工燃料燃烧贡献最大,煤、木材燃烧贡献次之;高含量的菲和4个高成熟度异常点证实石油烃PAHs污染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8.
200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连续两天采集厦门西海域1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参照美国EPA标准方法及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6种PAHs的总含量为198.2-1061.6 ng·g-1,平均值为723.51 ng·g-1,能检出的PAHs均以2-4环的芳香物为主;10个站位中X1、X2、X3、X6及M2站位的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其他站位以石油泄漏为主要来源.对PAHs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环境毒性相对较低,说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对生物的危害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9.
据2001年7、10月2个航次对厦门西港水产养殖海区沉积物中16种优先监测的多环芳烃含量及3种多环芳烃降解菌的数量进行研究,并与厦门西港及其邦近海战非养殖区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其养殖区沉积物中能检测出的多环芳烃以4~6环的为主,并且含量明显高于非养殖区.在养殖海区的沉积物中检测出的苯并(b)焚蒽、吲哚芘和苯并(ghi)苝等没有最低安全值的高分子量多环芳烃将直接威胁养殖水质和生物的安全.3种多环芳烃(菲、焚蒽、苝)降解菌数量的最低值都出现在养殖海区,而这3种多环芳烃含量的最高值也均出现在养殖海区.在非养殖区的3个站位的沉积物中,这3种多环芳烃的含量与其降解菌数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作者针对沿芹海域水产养殖区多环芳烃污染的现状与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生物修复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亚湾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及其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1999年8月首次采集大亚湾海域14个站位的次表层水和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其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单体的含量,探讨其可能的来源,并进行典型有机污染物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海水中PAHs平均含量为10984±8461ng·L-1,变化范围为4228—29325ng·L-1;表层沉积物中PAHs平均含量为481±316ng·g-1,变化范围为115—1134ng·g-1;大亚湾海域PAHs含量比其它近岸海区相对较高。PAHs的组成在水体中以3环为主,在沉积物中以4环为主。菲/蒽和荧蒽/芘比值显示沉积物中PAHs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成岩作用的输入。PAHs在沉积物/水中的富集系数平均值为72,变化范围为9—756。大亚湾海域水体PAHs污染严重而表层沉积物污染较轻,显示尚有较大量的PAHs输入。为保持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PAHs的监测,特别是生物体中PAHs含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