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褐毛鲿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褐毛鲿(Megalonibea fusca)繁殖生物学特性并突破全人工繁殖技术,作者介绍了1998~2002年项目实施期间,对褐毛鲿的性成熟年龄、生殖季节、产卵水温、性腺发育与性周期、产卵类型与产卵量、室内产卵池催产、海上网箱催产、亲鱼产卵率、受精率、催产激素与剂量、全人工繁殖技术等所做的研究,讨论和总结了褐毛鲿亲鱼的强化培育,人工催产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美洲鲥的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7~2009年,利用深井水及设有钢架保温大棚的土池成功进行了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的亲鱼培育与人工繁殖的研究,同时观察了美洲鲥的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2龄美洲鲥在池塘中经专池培育并采用激素+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投喂、水流刺激等培育措施使雌雄鱼的性腺成熟率达60%~80%.性腺成熟的亲鱼经生态调控促使产卵或人工催产繁殖,生态调控促使产卵中水温保持在16~23℃,池水始终保持流动状态,50对美洲鲥亲鱼自4月中下旬至5月底陆续产卵,共收集鱼卵9.0万粒,平均受精率10%,孵化率70%~80%;人工催产试验中,采用LHRH-A2+鱼类催产助剂、LHRH-A2+HCG+DOM+鱼类催产助剂和LHRH-A2+HCG+鱼类催产助剂3种催产剂配伍,背鳍基部两针注射法,催产率20%~100%,获卵10.57万粒,受精率0~21.5%,孵化率0~70%.美洲鲥受精卵呈卵圆形,卵膜径为(4.03±0.25)mm,根据胚胎的外形与内部主要特征,胚胎发育分为7个生理阶段30个具体发育时期,在水温(20±1)℃下,历时约71 h40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3.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人工苗种生产中,所使用的一般是经过人工养殖、强化促熟的亲鱼。这种亲鱼需要用外源激素进行人工催产才能产卵。然而,经催产的成熟亲鱼经常出现有时产卵率高,有时产卵率低,有时甚至因滞产而死亡等,其产卵效果很不稳定,因而不利于生产。有关外源激素剂量对大黄鱼催产效果影响的研究,目前尚未见过报道。本文主要介绍这一试验结果,并就激素含量与卵巢成熟系数之间的关系等进行探讨,旨在为今后大黄鱼及其他鱼类种苗生产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亲鱼试验用亲鱼均…  相似文献   

4.
条石鲷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全汉锋  肖治中 《台湾海峡》2007,26(2):295-300
研究了条石鲷亲鱼培育、产卵、受精卵孵化,仔稚鱼饵料系列的选择以及营养强化,并对胚胎发育进行连续性观察.根据不同海域的研究成果,完善了条石鲷人工繁育技术工艺.结果表明:22-24℃为条石鲷最佳自然产卵水温;仔稚鱼有三个明显的生长危险期;饵料营养、环境水质对仔稚鱼的成活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石鲽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石鲽鱼的生物学特性 ,对亲鱼的选择培育、人工催产、挤卵、受精孵化和仔稚鱼的培育技术 ,进行试验探索。在室内人工控制水温、光照、饵料投喂的条件下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石鲽鱼的发育和变态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 ,探索了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 ,突破了过去单纯依赖采捕自然苗进行人工养殖的方式 ,为实现室内全人工育苗及养成产业化生产 ,解决苗种来源途径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6.
红鳍笛鲷亲鱼培育及产卵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控温、营养强化的方法培育红鳍笛鲷(Lutjanuserythropterus)亲鱼 ,并结合激素诱导使其在1周年内每个月不间断产卵。实验亲鱼454尾 ,培育成活率为96% ,共采卵147150×104粒 ,平均每尾雌鱼年产卵量为541.0×104粒 ,人工催产卵的受精率为40 %~86.2 % ,自然产卵的受精率为68.3%~91.2%。  相似文献   

7.
赫氏黄盖鲽受精卵孵化与仔幼鱼培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86年,用人工受精的卵孵化或经驯养自然产卵、孵化室内饲育的方法,进行了人工培苗试验,结果表明:在繁殖期的4-5月份,捕自海内的亲鱼,经催产或驯养,均可在室内产卵孵化。在室内用硅菏、等鞭金藻、扁藻、贻贝幼体、皱褶臂尾轮虫、齿虫幼体和贝肉组成的饵料系列作饵料;受精卵和幼体在水温9.5-25℃、盐度29.2-31.6‰,pH7.88-8.17,DO8.7-60.7mg/L,NH4-N44-118μ  相似文献   

8.
石鲽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石鲽鱼的生物学特性,对亲鱼的选择培育、人工催产、挤卵、受精孵化和仔稚鱼的培育技术,进行试验探索,在室内人工控制水温、光照、饵料投喂的条件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石鲽鱼的发育和变态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探索了人育苗的关键技术,突破了过去单纯领带采捕自然苗进行人工养殖的方式,为实现室内全人工育苗及养成产业化生产,解决苗种来源途径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企鹅珍珠贝亲贝培育、人工催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内水池培育达一星期,暂养期间人工诱导不排精产卵的亲贝,移至天然海区吊养,可提高亲贝成活率,有利于性腺发育,换水或短时间露空后,投喂过量的饵料,能有效诱导企鹅珍珠贝排精产卵。  相似文献   

10.
斜带髭鲷人工催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斜带髭鲷(HapalogenysnitensRichardson) ,隶属于石鲈科髭鲷属 ,系浅海中下层鱼类。由于其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 ,且市场销路好、价格高 ,近几年深受福建、广东等地广大网箱养殖户的青睐。1995年以来 ,一些单位和不少的个体育苗场相继开展了人工繁殖、育苗的研究及开发工作。但有关报道很少 ,在亲鱼培育、催产及人工育苗方面的技术尚不成熟 ,作者于1998~2000年进行了亲鱼的培育及人工促熟催产实验 ,并取得较好的结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以期为斜带髭鲷大规模的人工育苗提供有关的基础数据和…  相似文献   

11.
人工管道诱导大弹涂鱼产卵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报道了人工制作的陶瓷管道诱导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产卵的研究结果,未经激素催熟的亲鱼放入产卵池内7-12d未见产卵,经一次激素注射催熟的亲鱼放入产卵池内第3天开始酱产卵和受精,入池后5d未能产卵雌鱼的卵母细胞开始退化吸收,雌鱼不仅在管道内产卵,而且也将卵产在管道外,池底和池壁,产卵时间集中在下半夜的02:00-04:00,不同产卵池中管道的产卵率差别很大,卵子粘附在管道不同部位的数量和受精率均不相同,强迫配对的亲鱼虽有产卵,但卵子不受精。  相似文献   

12.
为查明朱旺港人工礁区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于2010年5~11月和2011年3月对该海域人工礁区和自然对照区进行逐月调查.结果表明,人工礁区游泳动物种类比对照区丰富(1.42倍);并且人工礁区的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对照区.人工礁区的CPUE也明显高于对照区,人工礁区的Al区(建于2008年)和A2区(建于2009年)分别是自然对照区CA区的1.43和1.55倍,其中经济种类日本蟳的CPUE分别达到2.69和2.97倍.初步体现人工鱼礁投放后的集鱼效果,且礁区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对虾成熟卵子的激活都是由海水引起的,海水的刺激引起成熟的卵母细胞发生皮层反应,完成减数分裂,这一过程同有无精子的作用无关(Clark et al.,1977,1980; Lynn et al.,1991; Pillai et al.,1987)。在对锐脊单肢虾(Sicyonia ingentis)的卵子激活研究中发现,其成熟卵子无论受精与否在接触海水以后均具有相同的激活过程,受精卵和未受精卵的皮层反应及减数分裂的恢复没有区别,而海水中刺激卵子发生皮层反应直接因子是Mg2+而不是Ca2+。在无Mg2+人工海水中,锐脊单肢虾的卵子不能激活;而在无Ca2+人工海水中,卵子则可正常激活(Pillai et al.,1987; Lindsay et al.,1992a)。Mg2+对锯额长臂虾(Palaemon serratus)卵子减数分裂的形响的研究表明,锯额长臂虾卵子减数分裂的恢复必须有Mg2+参与,而Ca2+则是非必须的;胞外Mg2+可以诱导卵子的皮层反应,并使卵膜外的微绒毛消失;胞外Mg2+的增加可使卵子内部游离Ca2+浓度发生变化,从而诱导卵子的激活(Goudeau et al.,1986,1991,1996)。 根据前人的报道,胰蛋白酶和胰蛋白抑制剂对对虾精子的顶体反应、卵子的激活都具有明显的影响(Lynn et al.,1987; Griffin et al.,1990; Lindsay et al.,1992b; Chen et al.,1994)。Lynn等(1987)报道褐对虾(Penaeus aztecus)的卵胶前体(jelly procusor)含有约70%-75%的蛋白质及25%-30%的多糖,胰蛋白酶对于人工分离的卵胶前体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胰蛋白酶抑制剂可以抑制卵子在海水中的激活,Griffin等(1990)的研究发现,锐脊单肢虾的卵子内含有类胰蛋白酶的物质,解剖性成熟雌虾获得的卵子置入海水摇匀,上清液-卵水(egg water)可以诱导取自雌虾纳精囊内的精子发生顶体反应,胰蛋白酶也可以诱导对虾精子的顶体反应,而胰蛋白酶抑制剂则完全可以抑制对虾精子在人工海水中发生顶体反应时顶体丝的形成。Lindsay等(1992b)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并对卵水和胰蛋白酶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下对对虾精子顶体反应的诱导作用进行比较研究。Chen等(1994)对锐脊单肢虾精子的提取物进行生化分析发现,精子内部也有类胰蛋白酶的物质,并通过免疫电镜技术将其进行定位,精子的提取物可以降解分离的卵黄膜。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在海洋动物的受精及发育生物学的研究中已有一些报道(Sardet et al.,1992; Stricker et al.,1992; Shen et al.,1993; Jaffe, et al.,1994; Malinda, et al.,1994)。而在对虾的受精及发育生物学方面应用还比较少,只有锐脊单肢虾的卵子激活及早期发育的研究上有一些报道(Hertzler et al., 1992, 1994: Lindsay et al.,1992a)。 海水中的离子成分是影响卵子激活的关键因子,而胰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对对虾受精也有着很大影响,这两方面的工作在国内、外中国对虾的受精生物学研究中均未见报道。 作者对上述两类理化因子对中国对虾卵子激活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中国对虾卵子受胰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的作用而发生的形态变化进行研究,初步分析了造成异常卵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We cloned the vitellogenin gene from the self-fertilizing fish Rivulus marmoratus, and sequenced 12,326 bp. The number of exons of R. marmoratus and rainbow trout vitellogenin genes were different, and also the splicing junctions are different throughout most of the exons and introns but the amino acid similarity of R. marmoratus vitellogenin gene to other species was rather high. In promoter region of R. marmoratus vitellogenin gene, there were several E2 binding sites and the estrogen response element (ERE). We discuss here the gene structure and expression of R. marmoratus vitellogenin gene.  相似文献   

15.
We have cloned the proto-oncogene c-fos from a self-fertilizing fish Rivulus marmoratus (Cyprinodontiformes, Rivulidae) after screening of R. marmoratus lambdaGEM-11 genomic DNA library, and sequenced over 12 kb including all exons, introns and the promoter region. The R. marmoratus c-fos gene consisted of one noncoding exon and four exons with high similarity to those of fugu and mammals. We sequenced approximately 7 kb of the R. marmoratus c-fos gene promoter region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anatomy of the immediate response of this gene upon cellular damage. In the promoter region, R. marmoratus c-fos gene has seven xenobiotic response elements (XREs) and eight metal response elements (MREs) as well as two estradiol (E2), 4 NFkappaB, 2 CarG, 2 prolactin (PRL) motifs and one pit1 site, while the 3'-UTR of this gene contains the estrogen response element (ERE). The seven XRE and eight MRE motifs raise the possibility of its regulation by 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gene structure of R. marmoratus c-fos gene and compare its promoter region with those of other organisms' c-fos genes. We propose its potential use in ecotoxicology.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氧量生物测验法对影响水库初级生产力的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氮、磷充足时,锰的限制作用较普遍,而锌、铜的抑制作用也常出现,铁、硒等其他元素在某些条件下也会起限制作用。围隔试验的结果也表明,在施氮、磷的基础上,加施锰剂后,浮游植物生物量(以活性叶绿素a表示)增高1.7倍以上,较之单纯施氮、磷肥,生物量亦增高了35%以上,高峰持续时间约10d,浮游动物生物量亦有所增加。这些结果都表明锰在提高水库鱼产力中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在大水域施肥养鱼中添加微量元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3种鲈形目鱼类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及平鲷Rhabdosargus sarba(Forskal)精子发生早期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及次级精母细胞的超显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3种鱼生精细胞形态结构及代谢活动变化主要体现在核的变化、线粒体数目与结构的变化及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的行为变化。3种鱼核的变化基本一致:细胞核由近圆形或椭圆形转变为多角形;核质逐渐浓缩;核仁从明显结构至完全消失。褐菖鲉精原细胞时期线粒体分布较多,并出现拟染色质与线粒体相粘附;而平鲷与黑鲷精原细胞时期的线粒体分布较少,无拟染色质。3种鱼高尔基体与溶酶体的变化也有相似性。黑鲷的初级精母细胞中还观察到典型的环层状的髓样小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1996年从日本引进3kg(约180万粒)红鳍东方受精卵,在福建省宁德市进行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孵出仔鱼70万尾,孵化率38.9%,培育出平均全长2.99cm的幼鱼18.5万尾,育苗成活率26.4%,并对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四倍体诱导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光控和行为学原理,控制中国对虾在适当时候产卵,在一定的时刻以温度休克和细胞松弛素的方法诱导受精卵发育成为四倍体。作者发展了对虾染色体制备技术,以中肠和触角腺、精巢为材料,从后期幼体直到8~9cm左右次成虾均获得较好的分裂中相。染色体倍性检测结果表明,最好的四倍体诱导成功率达66.7%。共获得10cm左右的实验对虾几千尾。初步观察表明,四倍体中国对虾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20.
褐菖鲉仔、稚鱼生长特性及其关键变态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1991~1994年间褐菖YouSebastiscus marmoratus人工苗种培育中仔、稚鱼生物学测定资料及其关键变态期出现时间、特征等资料,研究了日龄与褐菖You仔、稚鱼生长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褐菖You仔、稚鱼阶段的关键变态期的出现规律及其生长参数间的关系,探讨了褐褐菖You仔、稚鱼关键变态期的发生机理及其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