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通过纯培养和16S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威海海域柄海鞘共附生细菌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用2216E培养基从柄海鞘样品中分离到78株细菌,通过形态学特征和TCBS培养基选择性筛选后,选取30株具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了16SrRNA基因测序和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0株菌株分别属于细菌域的4个系统发育类群(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Firmicutes,Gro-teobacteria)的11个科,11个属。根据16SrRNA基因序列,大多数菌株与其系统发育关系最密切的模式菌株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1.82%~98.93%)。其中菌株HQW7,HQYD1,HQWD4,HQE1和HQE2与相关模式菌株的16SrRNA基因最高相似度仅分别为91.82%,92.51%,92.99%,93.52%,93.87%,这5株菌可能代表新的分类单元。威海海域柄海鞘共附生细菌存在着较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并可能存在新的物种。  相似文献   

2.
剑叶金鸡菊对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剑叶金鸡菊(Coreopsis lanceolata)原产北美,19世纪德国占领青岛时作为花卉植物带入.现在已经逸生为青岛常见外来杂草.本文调查了剑叶金鸡菊入侵地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剑叶金鸡菊与群落中其它伴生植物的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1)入侵样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随剑叶金鸡菊重要值的增加而下降;(2)7、8月份,与剑叶金鸡菊生态位重叠值较大的物种有野青茅,画眉草,鸭跖草,狗尾草,美洲商陆;(3)剑叶金鸡菊有很强的竞争生存能力,其扩散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16S rRNA序列初步探讨贻贝属的系统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贻贝属5个物种包括中国的两种贻贝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来初步确定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和了解中国沿海两种贻贝的遗传多样性情况.以Perna viridis为外群,采用NJ法和MP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系统发育分析表明,5种贻贝(Mytilus californianus, M. corcuscus, M. galloprovincialis, M. edulis, M. trossulus)在系统树上依次进行分叉,呈放射状.M. californianus最为原始,M. corcuscus次之.每一个贻贝物种都形成单系.其中,M. edulis和M. trossulus是非常相似的,M. corcuscus和M. californianus的亲缘关系近.同时发现,我国沿海分布的紫贻贝(M. galloprovincialis)和厚壳贻贝(M. corcuscus)的遗传多样性都较高,但厚壳贻贝的遗传多样性要低于紫贻贝,可能是由于厚壳贻贝过度被渔民开采等导致厚壳贻贝群体大小降低的缘故.这里系统发育分析为将来进行物种进化、迁移和育种方面的比较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藤壶是潮间带生态、幼体发育以及生物防污损研究中重要的模式生物。目前,线粒体基因组学的发展有助于从线粒体基因组水平上更好地理解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获得东方小藤壶Chthamalus challengeri完整线粒体基因组,大小为15358bp的环状分子。与藤壶亚目其它物种相比,东方小藤壶非编码区的长度较长,而基因区的长度则相近。东方小藤壶线粒体基因组A+T含量为70.5%。现有藤壶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中存在起始和终止密码子的变化。同属的东方小藤壶和触肢小藤壶C. antennus具有共同的基因排列。然而,小藤壶科中不同属之间却具有不同的基因排列,包括两个tRNA基因出现易位,一个基因块出现倒置。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藤壶亚目物种不同,小藤壶属两个物种的srRNAlrRNA基因都在重链上编码。小藤壶科中进化树的拓扑结构与基因排列证据相互支持,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小藤壶科是单系群,而藤壶科和古藤壶科则是多系群。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中国不同海域口虾蛄(Oratosqilla oratoria)群体的遗传特性, 作者对采自皮口、绥中、青岛和广州4 个海域的口虾蛄群体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 比较并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获得585bp 的口虾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 发现变异位点54 个, 占总位点数的9.2%。COI基因序列A+T 含量(64.8%)显著高于G+T 含量(35.2%), 符合节肢动物线粒体DNA 碱基组成的特点。转换与颠换的平均比值是7.84, 碱基替换未达到饱和。100 个样本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共定义35 个单倍型, 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162, 平均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203。4 个群体均具有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低的核苷酸多样性的特点, 说明4 个海域口虾蛄的遗传多样性均处于中等水平, 但广州海域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AMOVA 分析表明, 来自于群体间的遗传差异(84.53%)明显高于来自群体内的差异(15.47%)。遗传分化系数(Fst)表明皮口、绥中、青岛3 个海域间几乎没有发生分化(Fst<0), 而广州海域口虾蛄遗传分化较大。从GenBank 上下载了19 条粤东海域口虾蛄的同源序列与本实验获得序列共同构建NJ 系统发育树, 结果显示皮口、绥中、青岛聚为一支, 广州和粤东(深圳和汕尾)聚为另一支。单倍型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进化网络关系图均显示出广州海域口虾蛄群体较大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6.
以野外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详细调查了海城河河岸带植物群落的组成,种类和外貌,应用重要值计算了海城河河岸带植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并分析了其物种的多样性差异,从而为海城河河岸带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海城河河岸带植物群落20个样方中共有23科60属80种,物种组成以菊科、禾本科、蓼科、莎草科、蔷薇科植物为主,植物种类以芦苇、朝鲜碱茅、中华结缕草、金盏银盘、抱茎苦荬菜、黄花蒿、灯心草、反枝苋、狗尾草等为主。海城河河岸带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组成较少。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从多样性指数的数量特征来看,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4.00~16.00,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52~0.93,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45~0.84,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87~2.18,Simpson优势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17~0.55。海城河河岸带受到人为活动干扰,如农业生产、挖沙等人为活动干扰降低了群落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7.
与其他钵水母相比,倒立水母具有独特行为:在生命周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它都在海底呈倒立附着、“睡眠”的状态。为探索与这一独特行为相关的遗传信息,本研究对安朵仙水母(Cassiopea andromeda)和同属于钵水母纲的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巴布亚硝水母(Mastigias papua)进行首次全基因组测序、拼接和注释,并重点分析了这3种钵水母与感觉功能、神经系统发育相关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HoxPOU基因家族的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关系。遗传分析显示,刺胞动物门中HoxPOU基因家族具有明显的物种间差异性。对Hox基因的分析首次发现钵水母及水螅(Hydra vulgaris)的“前段Hox基因”产生了部分缺失,并进一步印证了刺胞动物不存在“中段Hox基因”的假说。安朵仙水母和海蜇具有相对全面的ParaHox基因种类,即GSXXLOX/CDX基因,而巴布亚硝水母只有GSX基因。在POU基因多样性方面,安朵仙水母、海蜇、星状海葵(Nematostella vectensis)的基因组具有全部4类POU,而巴布亚硝水母、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水螅只有2类POU。在本研究分析的刺胞动物中,安朵仙水母的POU-1,-6亚型的核苷酸多态性最高;安朵仙水母与指形鹿角珊瑚(Acropora digitifera)、星状海葵的POU-2/3/5亚型的序列多样性较其他钵水母更高。另外,3种钵水母与水螅粘附蛋白的比较结果表明,安朵仙水母具有巴布亚硝水母和海蜇所不具有的粘附相关鼠李糖结合凝集素和一类抗氧化活性物质铁螯合物还原酶。综上所述,安朵仙水母具有更多POU编码基因和复杂POU亚型,以及具有粘附相关凝集素和还原酶的编码基因,可能是与安朵仙水母倒立附着生活方式相关的关键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8.
2016年4月对厦门无居民海岛猴屿开展了植被和土壤调查,采用全岛调查的方法查清全岛植物种类及生长状况,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分析比较人工恢复林和次生林物种多样性和土壤肥力特征,以期为无居民海岛生态修复提供借鉴.结果表明,全岛共有乔木5科5属6种,灌木有10科12属13种,草本植物有21科39属40种.由于被海包围、面积狭小、地形简单,物种传播速度慢,猴屿生物多样性较低,猴屿人工恢复林物种多样性与次生林差异不显著.人工恢复林土壤肥力显著低于次生林,植物生长及其产生的凋落物可以促进土壤肥力的改善.海岛普遍风大、缺水,植被恢复应选用适应海岛环境能力强的物种.猴屿植被破坏导致生态位缺失,进而造成马缨丹生物入侵,影响海岛生态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藤壶亚目是目前为止海洋生物群落中种类最丰富和最重要的类群之一,也是海洋污损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岩石潮间带栖息地、深海热液口,有的物种会附着在红树林植物、动物和人工构筑物上。文章综述了藤壶亚目的起源以及分类系统的建立和发展,认为藤壶亚目在下白垩纪从有柄目分化而来,其中篱藤壶科(小藤壶总科)是最早分化出的一支,而后逐渐分化为星板藤壶总科、厚藤壶总科、鲸藤壶总科、笠藤壶总科、小藤壶总科和藤壶总科6支;总结了国内藤壶亚目的研究进展;比较了藤壶亚目系统发育学的研究方法;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即结合形态学方法与分子系统学方法研究藤壶亚目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为今后研究藤壶亚目物种的分类及防治等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采用2216E、R2A、M1培养基,首次从俄罗斯库页岛潮间带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到82株可培养海洋细菌,经查重并菌后选取其中45株具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了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和多样性研究。结果发现,它们共分布于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4个类群(分别占45株代表菌株的42.2%、20.0%、20.0%和17.8%),代表着6个纲、27个属、44个种;同时发现其中有8个潜在新种和1个潜在新属。本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库页岛潮间带沉积物可培养细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非常高,大部分菌株与分离自日本和韩国近海的细菌物种在系统发育关系上高度同源,但也存在不少潜在的新物种。  相似文献   

11.
Insular marine biotas are often richer in faunal diversity than those from the open sea in the same geographical region. The existence of particular island effects were tested under polar conditions by comparing infaunal benthic assemblages on Peter I Island with those of similar latitudes in the open ocean at the Bellingshausen Sea and also from the coast of the Antarctic Peninsula. Sampling was carried out aboard the R/V Hespérides during the expedition named BENTART-2003 from 24 January to 3 March 2003. Benthic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18 stations ranging from 90 to 2 044 m depth, using an USNEL-type box corer (BC) dredge. Representatives of 32 higher taxa of invertebrates were found.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revealed various patterns in the data. Fir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olychaete abundance were detected between the stations located in the open sea and the remaining sites (island plus mainland sites). Bivalve abundances were also distinct between island and mainland sampling sites. Sediment columns taken from the island seafloor exhibited the highest rate of bioturbation by the infauna. These findings confirm the model that islands develop distinct assemblages characterized by the enhancement of the benthic communities even in cold waters. Several abiotic factors were measured simultaneously at the seafloor and along the water column to investigate faun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benthic assemblages and a combination of two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sland effect" (measured as a categorical variable) and the redox state of sediments. Richer and more complex benthic assemblages were found in Peter I Island’s sea bottom, whereas the more depauperate bottoms remained in the open sea.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为海岛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 人类活动也导致水体生态环境恶化, 如水体富营养化加剧、赤潮频发等。文章通过对珠江口东南部典型海岛——庙湾岛和外伶仃岛周边水域丰水期和枯水期现场环境数据与浮游植物分布特征的对比研究, 分析珠江径流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对河口天然海岛周边水体生态的潜在影响。枯水期外伶仃岛和庙湾岛周边水域海水分别镜检鉴定出76种和74种浮游植物, 两个海岛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分别为2.62×104个·L-1和2.08×104个·L-1; 丰水期则分别鉴定出38种和47种浮游植物, 平均细胞密度分别为52.91×104个·L-1和170.57× 104个·L-1。在外伶仃岛和庙湾岛, 丰水期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atatum)均为绝对优势种, 而枯水期两个岛的最主要优势种分别为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affinis)和新月筒柱藻(Cylindrotheca closterium), 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明显高于丰水期。两个海岛微型浮游植物相对于其他两个粒级常占据优势地位, 但在丰水期, 小型浮游植物贡献明显上升, 其中外伶仃岛相对于枯水期由16.32%升至26.75%, 庙湾岛则由12.12%升高至24.78%。两个海岛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均仅检出聚球藻(Synechococcus, Syn)和真核微微型藻类(eukaryotic, Euk)两大微微型浮游植物类群, 两者细胞密度分别为~107个·L-1及~108个·L-1量级。与环境因子的对比分析表明, 两个海岛浮游植物的区域分布与季节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 其季节性差异主要受径流影响强度、影响范围以及相应的盐度、营养盐等环境因素的季节变化所调控。丰水期岛屿屏蔽效应对浮游植物丰度的区域分布特征有显著影响, 无论小型浮游植物还是微微型浮游植物均发现存在迎流面出现丰度高值分布的现象, 但对群落结构的分布影响不明显; 在枯水期, 水体环境很可能主要受人类活动与水体垂直混合扰动的综合影响, 总体上浮游植物分布的区域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3.
海岛绿色发展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本文提出海岛绿色发展指数(IGDI)概念,从能源消耗与资源利用、环境管理与治理、环境质量与安全、经济增长质量、绿色生活水平、公众满意度等6个方面选取22个指标构建海岛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与AHP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岛绿色发展关键影响因子进行识别,并以12个海岛县(市、区)(以下简称“海岛县”)为例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1)经济聚集程度(2.15)、单位GDP能耗(2.01)指标影响度大于2,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碳排放强度、生态损害和环境污染情况、岛陆开发程度、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生活垃圾处理率等指标影响度均大于1,反映出环境管理与治理、能源消耗与资源利用、经济增长质量是决定海岛绿色发展成效的关键。(2)12个海岛县的海岛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值均值为74.37,其中嵊泗县的评价值最高(88.24),崇明区的评价值最低(65.57),反映出我国海岛绿色发展程度整体不高,海岛之间的绿色发展程度差异较大。(3)推动海岛绿色发展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海岛综合管理,推动海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实施海岛生态整治修复,提升海岛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14.
海岛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正因为其独立性,一旦遭到自然灾害的袭击,海岛生态系统的景观结构就会发生改变,使得景观不稳定。而景观稳定性又表现为景观的抗性和恢复力。那么海岛景观受到破坏后恢复到稳定状态的恢复力就与海岛受自然灾害潜在风险程度有关。景观越稳定,那么其受自然灾害潜在风险程度就越小,反之,景观越不稳定,其受自然灾害潜在风险程度就越大。文中分析了景观稳定性与景观异质性、景观破碎度和景观镶嵌度的关系,以及与人工景观面积大小的关系。指出了海岛景观格局与海岛风险程度的关系,提出了基于景观格局的海岛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并基于景观异质性指数、景观破碎化指数、景观镶嵌度指数和人工景观面积比等指数建立了海岛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模型。以长岛南五岛中的大黑山岛、北长山岛和南长山岛为研究区域,对文中提出的相对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应用,评价结果与传统的评价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5.
海岛是维护生态平衡、推进海洋经济的重要依托。但海岛生态系统脆弱,人类活动会对海岛尤其是无居民海岛的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为了研究如何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科学地保护海岛,选取渤海区进行旅游娱乐开发的典型无居民海岛--菩提岛为研究区域,分别解译了2003年、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5年共5期菩提岛的遥感影像,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通过景观格局指数、转移矩阵、变化速率来分析菩提岛自旅游开发以来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5个时期研究区域的景观格局指数显示:单个斑块面积减小,斑块的复杂性有所增加,斑块类型趋于分散,斑块类型的邻接度变化较大,香农多样性指数增大,景观多样性增加。综合景观时空变化与景观指数进行分析,人为干扰对研究区域的影响在2003-2010年期间持续增长,景观破碎化明显,2010年之后人为扰动逐渐减弱,进入海岛自然景观恢复时期,景观破碎有所改善。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活动是导致菩提岛近年来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应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功能定位,按照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来科学开展。  相似文献   

16.
植被是海岛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海岛陆地环境与大陆的差异性,现有的陆域植被调查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于海岛植被。亟须结合现有成熟的陆地植被调查方法,选取不同类型的海岛,对调查方法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实地测试,积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到适用于海岛特殊地理环境海岛植被调查技术方法。文章针对植被调查中的样线法,以北长山岛两种不同面积的调查区域为例,对比分析不同样线设置方法,明确在该岛屿何种坡向、坡位,何种类型植物群落中设置样线,以及设置多长的样线才能够较为完整地代表该调查区域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同时降低大量的调查时间,最终确定最优的海岛样线设置原则,为海岛植被群落调查中样线的有效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晓敏  马毅  张杰  吕喜玺 《海洋通报》2020,39(6):717-729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已成为有效监测海岛动态变化的主要手段。本文以西沙群岛社区驻地海岛、领海基点所在海岛和自然保护区所在海岛为研究对象,利用 2005 年以来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分析了各类海岛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社区驻地海岛变化普遍较大,特别是永兴岛、赵述岛、筐仔沙洲和银屿,主要都是由于吹沙填岛和岛上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多造成的,变化主要发生在 2012 年三沙市成立之后;领海基点所在海岛和自然保护区所在海岛相对较稳定,岛上地形、地貌及植被等基本保持原有的自然状态,变化区域主要分布在各个海岛的端头,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导致的。海滩岩对海岛起到了极大的保护作用,海滩岩发育好的海岛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而没有海滩岩发育或海滩岩被破坏的海岛则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8.
The South African coastline has been invaded by numerous alien species. Rare pre-invasion (1980) and post-invasion datasets (2001 and 2012) exist for Marcus Island, a small land-tied island in Saldanha Bay, South Africa. These snapshot datasets of the island’s intertidal invertebrate community were complemented with monitoring across seasons, from 2014 to 2016. 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summers of 1980, 2001, 2012, 2014, 2015 and 2016 to assess interannual differences, while invertebrates and algae were monitored quarter-annually to assess seasonal changes. In addition,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he alien mussel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were monitored. Differences in 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between consecutive summers were significant but much smaller than changes induced by the arrival of alien species. Invertebrate and seaweed communities differed among years and shore zones but not among seasons, whereas species diversity differed among years, seasons and shore zones, with zones having the strongest influence. The invasion by M. galloprovincialis, and ensu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in its recruitment, emerg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community composition, overshadowing interannual and seasonal changes. This work highlights that the impacts of alien species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natural variability by combining long-term monitoring with surveys at finer temporal scales. This is an important step in extend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s of marine alien species.  相似文献   

19.
海岛生态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彬  俞炜炜 《台湾海峡》2006,25(4):566-571
从海岛生态状态及生态服务功能两个方面,探讨了海岛生态综合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其中海岛生态状态评价从海岛景观和生态系统两个层次进行分析.前者主要利用3S技术所获取的信息,从宏观角度定量分析海岛景观格局变化;后者从海岛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采用与历史资料及相关环境质量标准对比的方法,分析海岛岛陆、潮间带及近海海域生态系统现状.海岛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则从海岛物质生产、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及社会文化功能4个方面,分析海岛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文中提出的海岛生态综合评价的框架、方法,可为海岛生态系统综合评价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