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安地铁二号线沿线地裂缝未来位错量估算及工程分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裂缝在地铁设计使用期内的最大垂直位错量是西安地铁二号线穿越地裂缝结构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本文以历史水准监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西安地铁二号线沿线各地裂缝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活动特征与活动原因,对各地裂缝的未来活动趋势进行了预测。然后通过基于不同时间段地裂缝活动速率的最大垂直位错量估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地铁设计使用期内各条地裂缝与地铁交汇点处地裂缝的最大垂直位错量,并以此为依据,将西安地铁二号线沿线地裂缝分为Ⅰ、Ⅱ、Ⅲ和Ⅳ级等4个工程级别。  相似文献   

2.
一、国内外地铁发展概况地下铁道自1863年在英国伦敦问世以来,目前已有22个国家拥有地铁,许多城市的地铁已相当发达,纽约市地铁总长度为408公里;巴黎250公里;莫斯科160公里;香港26公里;我国首都北京地铁总长度为23公里。  相似文献   

3.
西安地铁二号线沿线地裂缝特征、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裂缝是西安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对该地区的各类工程建筑、交通设施、城市生命线工程及土地资源造成威胁,尤其是对拟建的西安地铁二号线的施工与安全运营影响更大。本文首先介绍了西安地裂缝的基本特征,然后阐述了西安地铁二号线穿越地裂缝的基本情况。根据实际观测数据及地表累计活动量确定了地铁二号线穿越的各条地裂缝在不同时间段的活动速率及地裂缝活动的影响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地裂缝灾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地铁二号线东昌路车站施工对跨越基坑的Φ1200mm上游原水管的信息化监测保护实例,就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对原水管一类的重要管线的监测点位布设方法,点位布设原则,监测原则,险情预报以及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地铁二号线浦东新区段杨高路车站围护结构的设计说明、施工方案及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受力特点。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地铁二号线陆家嘴车站3、4轴施工标段,南侧地下围护墙体距离延安路隧道雨水泵房仅0.8米,车站施工必须保证联道泵房的安全,同时也要保证自身施工各项参数的正确与安全,施工当中采用了信息化监测手段成功地指导了生产,监测内容包括墙体测斜、钢支撑轴力、地表沉降和收敛计等项内容,施工期间有效地控制了连续墙体和泵房钢板桩的位移。  相似文献   

7.
地层沉降属多因一果.以广州地铁二号线公园前站-海珠广场站浅埋暗挖地铁区间地层沉降监测为实例,归纳分析了地层沉降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及时加强初期支护(包括超前支护)和应用注浆等辅助施工措施控制地层沉降结论,值得探讨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铁,特别是区间隧道暗挖施工,由于从地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下面穿过,施工中的土体变形、水位下降和施工崩塌将会对其上的市政设施和建筑物造成不利甚至严重的影响。施工中进行防灾监控量测可及时发现这些不利影响,确保施工及周围环境的安全,减少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因此施工防灾监测工怍是城市地铁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广州地铁二号线海珠广场站至公园前站区间隧道,埋深16~25m,其上建筑物密集,部分十分陈旧,隧道采用矿山法暗挖通过。文章从监测的规划、项目设置、观测手段、方式方法、资料处理及成果分析等几方面进行全面详细叙述,观测项目齐全,数据连续、完整、详实、很有规律性,值得作进一步的深层分析。系统而全面的防灾监测工作,有效地保证了地铁施工的顺利完成。防灾监测工作非常成功。监测工作经验值得类似工程监测借鉴。  相似文献   

9.
朱晓亮  范建华  林小敏 《探矿工程》2014,41(1):40-43,48
地铁建设中始终面临着隧道开挖风险和毗邻建筑环境的风险,对其进行详细评价并找出主要影响风险源,对于控制工程风险、提高工程安全性和投资效益是地铁工程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应用可拓学方法,分别对南昌地铁二号线翠苑路-地铁大厦区间的隧道开挖风险和毗邻开挖区的建筑环境的风险进行评价,找出了最主要的风险影响因子,对同类工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 12月 13日 ,武汉市公布拟建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些项目主要有 :世行贷款项目 :包括内环线建设、城区路网完善工程、中环线配套工程、出入口道路建设、停车场建设工程、交管设施建设等 7部分 ,总投资 5 5亿元 ,力争 2 0 0 2年下半年启动实施。轻轨建设 :完成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区桥梁、车站土建工程 ,开工建设二期工程 ,编制轨道交通二号线 (地铁 )预可方案 ,争取项目立项 ,开工建设过江隧道 (含地铁 )工程。桥梁建设 :开工建设古田桥 (汉口古田—汉阳琴断口 ) ,总  相似文献   

11.
丁世春 《吉林地质》2015,(1):110-111,128
本文介绍了沈阳市地铁二号线会展中心站的工程概况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其工程特点、地质特征,提出其基坑降水方案和降水施工需要注意问题。按该方案顺利完成该车站的基坑降水工作。  相似文献   

12.
赖都成  张琪清 《探矿工程》2006,33(12):30-33,36
在论述隔离桩产生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上海会德丰广场与地铁二号线间深部隔离桩施工实例,介绍了隔离桩的施工难度、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地铁建设的兴起,明挖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使用。以深圳地铁二号线东沿线的一个换乘车站-景田站深基坑为工程依托,采用现场实测和软件模拟计算的方法,研究”地下连续墙+钢支撑”这一围护结构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变形规律,为深圳地区类似深基坑工程的围护结构优化设计和科学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武汉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彭友君 《岩土工程技术》2006,20(6):303-306,310
通过对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沿线区域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点的分析,说明了在不同地貌单元和不同地质条件下针对地铁施工工法、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指出了地铁勘察在场地条件、勘察要求、试验内容等方面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特点,并据此合理安排勘察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探矿工程》2008,35(3):27
地铁7号线将于2008年内开始动工修建。地铁7号线起点设在北京西站,规划线路长27.3km,设17座车站,在北京西站与9号线换乘,规划线路从北京西站出发,向东途经两广大街、牛街、菜市口、虎坊桥、珠市口、磁器口、幸福大街、广渠门、双井、四方新区等区域,终点位于原焦化厂厂区附近。从7号线线路图中可以看到,整条线路几乎沿两广大街而行,且主要服务于南城,据悉该线路将是为1号线减负运行的又一东西轨道交通大通道。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程骁在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陈华文陪同下,对明珠二期南浦大桥地铁车站自动化监测工作进行了参观和工作指导。 南浦大桥地铁车站的自动化监测为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和法国SOL DATA(ASIA)LTD公司(专注于大地、环境及结构之仪器装备和监控)、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实时监测、数据管理及自动光学监  相似文献   

17.
西安市建设的地铁二号线,为轨道交通南北方向骨干线,线路穿越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古迹明城墙和钟楼以及地面沉降区和地裂缝发育区。在工程建设和运营期,均需要进行精密水准测量。为此西安地铁公司专门建设了两座深层水准标。通过对特殊环境地质条件下深层标建设场址的选择及稳定性评价、深层标结构科学设计和精心施工,建设的深层标不仅满足特定的地铁工程建设和运营的需要,对于在复杂环境地质条件和深厚覆盖层地区建设高精度测量网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梁文灏进入铁一院工作以来,也始终奋斗在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的第一线,先后主持完成了青藏线、西康线、西南线、宝兰二线.神延线、侯月线、宝中线等几十条铁路和三峡对外交通公路等十余条公路的隧道设计工作以及上海地铁一号线延伸段、重庆地铁等地下铁道的勘测设计工作。其中天兰线电化改造甜水沟棚洞渡槽设计获甘肃省优秀设计一等奖,《单双线电化铁道隧道偏压复合衬砌》获铁道部标准设计二等奖,  相似文献   

19.
地裂缝与斜交地铁隧道动力响应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马蹄形地铁隧道与地裂缝呈60°斜交的计算模型研究地铁运行引起的地裂缝附近地层的振动响应。计算结果表明:隧道附近的土体振动较强烈,距离隧道越远,土体的加速度幅值越小;振动响应较强烈的区域,沿隧道纵向约为120 m,沿竖直方向为隧道下方15 m,与隧道纵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上为隧道左右20 m范围;振动在与隧道纵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传播时,无地裂缝地带在隧道两侧均匀衰减,地裂缝地带在有地裂缝的一侧振动衰减较快,说明地裂缝对地铁振动在地层中的传播有较强的阻隔作用;地裂缝附近隧道下方土层的振动要比上部土层强烈,传至地表的振动加速度基本衰减为零。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地铁一号线隧道变形测量及规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以上海市地铁一号线黄陂南路站近一年多种隧道变形测量采集整理分析为例,详细总结和讨论了地铁隧道变形测量的方法,对地铁一号线黄陂南路站附近上下行隧道变成进行了规律分析,同时对地铁一号线隧道运营以来整条隧道沉降变形规律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