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家树  王亚秀 《地震》1994,(1):31-35
本文定义地震的时空距DST格时空转换系数C为:D^2ST=d^2+C^2(△t)^2,d为序列中连续发生的两次地震的空间距,△t为时间间隔。采用60年代来发生在我国5级以上有详细目录的地震序列23个,分别计算了主震后1天,2-3天,4-7天内C的值C1,C3,C7,计算中取DST为相应时间段内地震空间距的最大值。结果表明:(1)若C1>C3>C7,则无强余震发生;(2)若C1≌C3,或C1<C3<  相似文献   

2.
根据研究,江苏及邻区中生代含同气盆地按时序要依次划分为少相裂陷盆地(T1-T2^1)、前陆盆地(T2^2-J1+2)、陆内走滑--拉张盆地(J3-K1)、陆内抛陷盆地(K2P-2C)和陆内断陷盆地(K21-E)五类。这些盆地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在沉积充填序列、沉积-构造演化、油气储集等方面均具有不同特征,反映了它们是在不同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发生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江苏及邻区现代应力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鸣洁  周翠英 《中国地震》1996,12(4):383-388
利用1980年1月至1991年2月间江苏及邻区天然地震的P波初动符号,按不同深度分层计算平均节面解,分析江苏及邻区现代应力场空间分布特征。在不同深度上表现出中、深部层应力方向较一致。  相似文献   

4.
野外监测土壤CO2释放结果表明,土壤CO2释放量晴天高于雨天,洼地,垭口土壤CO2释放量高于坡地土壤CO2释放量,试验场土壤CO2年释放量在1057.8t(1.763kgm^-2)与552.6t(0.921kgm^-2)之间,估算值为810.0t(1.35kgm^-2)。野外溶蚀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场岩土作用过程年吸收CO2量为13.08t,岩溶系统年吸收CO2量为61.73t。土壤温室气体(CO2  相似文献   

5.
百草枯和H2O2预处理提高盐泽螺旋藻对铅的耐受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10μmol.L^-1的百草枯(Paraquat)和2mmol.L^-1的H2O2对盐泽螺旋藻(Spirulina subsalsa)作预处理,以诱导提高藻细胞内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随后用40mg.L^-1的Pb^2+进行肋迫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预处理组的藻细胞生长量和光合速率的下降幅度明显较未预处理组小;预处理组的SOD、CAT活性虽有衰减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泸沽湖,洱海^210Pbex的垂直分布受Fe,Mn循环下^210P;o和^210Pb沉积后再迁移的影响,分别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剖面分布特征,^210Pbex计年的没积物堆积速率分别为0.050-0.051g.cm^-2a^-1和0.044-0.046g.cm^-2a^-1,反映百年时间尺度上的堆积结果,泸沽湖,洱海^137Cs的垂直剖面分布虽然受分子扩散作用的影响,并没有改变其峰值位置。  相似文献   

7.
13kaBP以来滇池地区古环境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DC93-1孔孢粉组合、总有机碳(TOC)、总氮(TN)、碳氮比(C/N)、有机碳同位素δ^13Crog、磁化率(x)、频率磁化率(xfd)等资料,结合^14C、^210Pb和^137Cs测年,汗池地区13ka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历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3-10.2kaBP,气候偏凉湿,湖水深度不大;10.2-7.5kaBP,气候向暖湿过渡,湖水渐深:7.5-4.0kaBP,气候暖湿,水热条件达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基础-地基系统具有频变参数的质-弹-阻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系统的刚度K=K0-K1ω^2和阻尼系数C=C0+C1ω随系统振动频率而变化。文章以竖向振动为例,给出了用稳态激振下的动力反应测量值确定系统参数K0,K1,C0,C1的方法;讨论了基础频变刚度系统与附加质量系统的等效范围和差别。  相似文献   

9.
利用P波、SV波、SH波初动及其振幅比联合反演震源机制解的方法,计算了2009年7月9日发生在云南姚安6.0级地震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同时结合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对姚安6.0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性质和震区应力场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分析表明:(1)姚安6.0级地震发震断层为NWW—SEE向的直立右旋走滑断层,与美国哈佛大学的主震CMT解节面基本一致,也与余震优势方向分布一致,证明结果可靠;(2)震区主压应力场优势方向为NNW—SSE向,与其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NNW—SSE向一致,表明主震应力场主要受到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控制,同时还有一些小的余震与主震应力场不同,表明震区应力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3)结合本次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震源机制解特征、震区断裂构造特征综合分析,综合判定姚安6.0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属于马尾箐断裂。  相似文献   

10.
2009年云南姚安6.0级地震震源机制与发震构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波、SV波、SH波初动及其振幅比联合反演震源机制解的方法,计算了2009年7月9日发生在云南姚安6.0级地震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同时结合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对姚安6.0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性质和震区应力场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分析表明:(1)姚安6.0级地震发震断层为NWW—SEE向的直立右旋走滑断层,与美国哈佛大学的主震CMT解节面基本一致,也与余震优势方向分布一致,证明结果可靠;(2)震区主压应力场优势方向为NNW—SSE向,与其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NNW—SSE向一致,表明主震应力场主要受到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控制,同时还有一些小的余震与主震应力场不同,表明震区应力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3)结合本次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震源机制解特征、震区断裂构造特征综合分析,综合判定姚安6.0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属于马尾箐断裂。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可确定发震构造的产状、空间位置、运动形式及力学性质;判定区域应力场方位及应力对断层的作用方式;进而判断未来地震危险区及预测未来地震的孕育、发生、发展.震源机制法是确定区域应力场方向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地震记录的台数多,初动符号清晰且均匀分布,获取的震源机制解比较精确,那么反映应力场的方向也就比较客观.  相似文献   

12.
Featuresofisostaticgravityanomalyandseis┐micactivityintheCentralAsianregionSHENG-MINGFANG1)(方盛明)RUIFENG2)(冯锐)CHANG-ZHENGTIAN...  相似文献   

13.
金在热液中的地球化学性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百次实验研究表明,金在水热条件下地球化学行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金在氧化条件下溶解,还原条件下沉淀;金在高温下溶解,低温下沉淀;金在碱性或酸性溶液中溶解,在中性溶液中沉淀,金在低压下溶解,在高压下沉淀,随着fs2的增加,金的溶解度随之增加,金可以(Au(HS)4)^-(Au(HS)2)^-,(Au(Cl4)^-,(Au(Cl2)^-等络合物形式存在于热液中,在热液中金普遍以及Au^3+的络合物  相似文献   

14.
1992年6月28日的兰德斯地震(M7.3)有一个突发性的初动,第一个大振幅的到达时刻相对于发震时刻滞后3S,前边有一个较小尺度的滑动,另外一些大地震已经观测到了类似的突发初动,但是,兰德斯地震是附近台站上首次很好地记录到的地震之一。我们使用这些记录来研究震源和大能量释放的初动之间的空间关系,以确定3S震源形成过程的滑动函数。用大能量释放的初动之间的空源的相对定位表示它的发源地比初始震源偏北1~4  相似文献   

15.
太湖水体中碱性磷酸酶的作用阈值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高光  高锡芸  秦伯强  季江 《湖泊科学》2000,12(4):353-358
对不同PO^3-4-P浓度下,不同粒级组分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分布及其变动规律的研究表明:(1)随着水体中PO^3-4-P浓度的增加,水体中总碱性磷酸酶活性(TAPA)相应的减少(r=-0.586,n=55),水体中的TAPA增值,在PO^3-4-P浓度范围为0-0.010mg.L^-1,无显著差异;而当PO^ 3-4-P浓度〉0.010mg.L^-1时,差异极显著(P〈0.01),(2)水体中的碱  相似文献   

16.
胡东生 《湖泊科学》1995,7(4):327-333
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区外围沙下盐湖的卤水及沉积进行了综合研究。沙下盐湖卤水化学组成与地表径流和开放性盐湖卤水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高Na^++Cl^-、低Mg^2++Ca^2++SO4^2-、贫K^++CO3^2-+HCO3^-等特征。沙下盐湖析盐层位含有新生矿物并夹带碎屑矿物,其盐类矿物组合为:石盐+羟氯镁铝石+光卤石。25℃等温蒸发相图表明,其卤水演化方向往光卤石析出区迁移,在穿越上覆盖  相似文献   

17.
江西红山隐爆角砾岩—斑岩型铜矿床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山铜矿成矿流体δD在-52.7‰--87.8‰,‰δ^18OH2o在+1‰-+6‰,δ^34SH2S在0-2.5‰之间。矿石铜同位素表明铅主要来自岩浆岩,两阶段模式计算出第一阶段比值为4.21,第二阶为3.82±0.11。  相似文献   

18.
陕西地区单台Z/H地磁测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陕西地磁台网Sq资料和单台Z/H地磁测深法对陕西地区地下电导率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理想代换导体视探h约为500KM,电导率σ为0.07s/m(周期为12小时),且存在250KM和700KM深度附近的高导层,感应比例尺度实部C^1real和C^2real及内外场之比│Q^1│和│Q^2│似有11年周期变化。各台测定的结果相当接近,和其他方法测定的范围结果基本一致。用冬夏季静日均值结果较春秋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台小震综合断层面解方法,收集了长春台、丰满台、四平台、磐石台、通化台及敦化台6个台站自1990年以来所记录到的大量小震及其P波初动资料,求得了各台站所在区域范围内在该时段的区域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上述各区域普遍存在着以主压应力轴以NE-NEE向,主张力轴以NW-NNW向为特点的区域应力场。该特征与东北及华北区域地壳应力场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该局部小区域受力场受到大区域应力场的控制,并在其范畴内活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包括:(1)通过拟合区内断层错动方式确定区域边界上作用的远场构造应力;(2)根据发震前震中所在断层段要进入塑性状态,确定1911年红海湾地震前区内构造应力场.两个应力场均采用正交设计法与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快捷地得到.结果表明:该区远场最大主压应力σ3的方向为N68°W,σ3=-200MPa,最小主压应力σ1=-80MPa;算得的红海湾地震前区内应力场的特点是除滨海断裂的红海湾段已进入屈服状态外,其余断裂均处于弹性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