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7年降落在山东省鄄城县的陨石雨,是橄榄石-古铜辉石球粒陨石。该陨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为铁纹石和陨硫铁,其次为镍纹石,金属矿物呈填隙状分布于以橄榄石和古铜辉石为主的硅酸盐矿物粒间及球粒周围。陨石中可见由铁纹石和镍纹石组成的显微蠕虫状连晶,是陨石中金属矿物在降温冷却过程中发生固溶体分离作用而成。陨石中金属矿物的分布特征表明,金属Fe-Ni和硫化物(FeS)应该是星云凝聚不同阶段的产物。陨石中金属矿物的成分和组构特征及陨石中出现的球粒结构、橄榄石的炉条结构等特征表明,该球粒陨石是星云物质快速冷却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谢运球  刘新号 《河南地质》1995,13(2):132-138
本文论及河南省豫北和豫西缺水山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含水介质结构、构造和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划分出区内四种主要含水介质类型:泥晶灰岩和颗粒尼晶灰岩密集裂隙-溶洞型,角砾状泥灰岩密集裂隙-溶孔型、亮晶鲕粒灰岩稀疏裂隙-溶洞型和结晶白云岩裂隙-晶(溶)孔型。  相似文献   

3.
郭召杰  谢艳霞  马军 《地球科学》1999,24(4):383-386
红柳河蛇绿岩中的堆晶辉长岩层具有强烈的韧性变形现象.用 T E M 观察辉石的超显微位错组态特征,其自由位错从直线状、弓弯状、环状及具尖点、三结点结构直至漫散结构的胞结构,位错壁组态表现为由直线形和环形位错排列而成的两种类型,还可见清晰的亚颗粒构造.显微与超显微特征表明,辉石以晶内位错滑移为主导变形机制.利用动态重结晶的辉石- 斜长石矿物对讨论了糜棱岩形成的温压条件:温度大约为420 ℃,压力150 M Pa ;用动态重结晶颗粒大小对古差异应力进行估算,平均为85 .78 M Pa.认为红柳河辉长质糜棱岩是在洋盆扩张过程中,洋壳上部冷的刚性层与下伏较热的塑性层拆离,沿拆离面韧性剪切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月球、小行星等无大气行星体具有独特的反射光谱太空风化改造特征,其成因主要被归结于纳米级—亚微米级不透明颗粒等太空风化特征产物.本研究结合Apollo 返回月壤样品、普通球粒和碳质球粒陨石样品的模拟实验结果,综合分析了太空风化特征产物的来源和成因,并讨论了其可能的光谱效应.研究结果表明,np-Fe0 (纳米级单质金属铁)是铁镁硅酸盐等矿物经过微陨石轰击引起的气化沉积作用和原位还原作用形成.np-FeNi(纳米级铁镍金属)的成因主要包括FeNi金属和陨硫铁的气化沉积与冲击分散成因.np-FeNiS(纳米级铁镍金属的硫化物)和sm-FeNiS(亚微米级铁镍金属的硫化物)主要形成于陨硫铁的冲击分散过程.上述不透明颗粒是形成月球与S型小行星紫外—近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降低、特征吸收峰减弱和连续统红移等特征的主要原因.气泡结构主要形成于层状硅酸盐等矿物在微陨石轰击过程中的挥发分逃逸,推测是含水量较高的小行星(如Bennu)紫外-近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增加和连续统蓝移等特征的主要成因.实验结果预期对月球与小行星返回样品分析以及反射光谱的太空风化改造特征的解释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使用穆斯堡尔效应研究攀西基性岩中共生的陨硫铁和磁黄铁矿。陨硫铁的分子式为Fe_(1.009)S,晶胞参数a_0=5.96,c_0=11.74,根据Wuensch表示法,可以把它归结为1B,1C型。与陨硫铁共生的磁黄铁矿的分子式为Fe_(0.892)S,属于六方磁黄铁矿。本文确定了共生的陨硫铁和磁黄铁矿的穆斯堡尔参数,它们的谱分别是由一组磁六线谱和三组磁六线谱组成。比较攀西陨硫铁和人工合成陨硫铁及陨石中陨硫铁,可以得出结论,它们之间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顽火辉石球粒陨石中的大量金属硫化物形成于早期极还原的太阳星云条件。GRV13100是一块发现于南极格罗夫山的顽火辉石球粒陨石,不透明矿物包括陨硫铁、陨硫铬铁矿、陨硫镁矿、陨硫钙矿、含硅铁纹石、陨磷铁矿、硅磷镍矿等金属硫化物和磷化物,总丰度达21%,经历了一定程度的热变质。通过对其岩石学和矿物化学特征研究,并和其它顽火辉球粒陨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陨硫镁矿中FeS含量可以反映母体变质温度,GRV 13100中大部分陨硫镁矿变质温度为200℃~300℃,个别经历了400℃~800℃的高温,可能为外来吸入成因,或者代表了原始星云的凝聚或结晶温度;(2)陨硫镁矿形成于太阳星云的直接凝聚,并在橄榄石和顽火辉石冷凝结晶之后形成;(3)陨硫铁的成因分为原生和次生两种,原生的陨硫铁由太阳星云直接凝聚而成,次生的陨硫铁是在后期热变质过程中由铁镍金属经过硫化作用或者由陨硫镁矿分解而形成;(4)硅磷镍矿可能来自含硅铁纹石的出溶。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为太阳系早期高度还原星云演化及其后期热变质提供了约束。  相似文献   

7.
缪秉魁  林杨挺  胡森  沈文杰  王葆华  冯璐  刘焘 《岩石学报》2010,26(12):3579-3588
GRV052382陨石是在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发现的强烈冲击变质的橄辉无球粒陨石。它主要由橄榄石(75%)、易变辉石(5%)、富碳填隙物(20%)和少量金属组成。橄榄石呈半自形等粒细晶结构,颗粒大小约10~20μm,细晶颗粒间有少量辉石质的熔融填隙物。根据富碳填隙物分布和颗粒间的裂隙,可以区分出原粗粒橄榄石结构的轮廓,原颗粒大小约0.5~1.5mm。这些原粗粒橄榄石具有还原边结构,即边缘的橄榄石细晶富MgO,而核部橄榄石细晶富FeO。因强烈的还原作用,这些原粗粒橄榄石的核部成分变化大(Fa12.2-21.8),因此,原橄榄石核部成分Fa应为21.8%或略高。易变辉石呈浑圆粒状,大小约0.4~0.9mm,在颗粒之间其成分基本相当(En76.4-82.6Wo4.6-9.8Fs10.9-13.8),但在颗粒内部因冲击作用,产生波浪状韵律成分变化。富碳质填隙物充填在原粗粒橄榄石颗粒之间,主要由碳质和富MgO的硅酸盐组成。碳质多型主要为石墨,呈不规则蠕虫状或网脉状,大小约0.2~0.4mm,其中包含有少量金刚石颗粒(约1~3μm)。因此,这些特征表明GRV052382具有橄辉无球粒陨石结构,为单矿岩质橄辉无球粒陨石。根据橄榄石成分,GRV 052382陨石被进一步划分为富FeO亚型(I型)。此外,强烈冲击变质特征,即:(1)橄榄石冲击细晶结构;(2)橄榄石细晶颗粒具有圆化特征,其间存在熔融填隙物;(3)易变辉石晶体具有波浪状韵律成分变化;(4)易变辉石中存在大量不规则气孔;(5)金属Fe沿裂隙或气孔充填;(6)石墨发生金刚石相变等,表明GRV052382陨石的冲击变质程度为S6。因此,GRV052382陨石可能是经受最强烈冲击变质的橄辉无球粒陨石,这不仅为橄辉无球粒陨石的冲击历史提供直接证据,而且有可能获得其母体早期经历的冲击作用信息。  相似文献   

8.
郭召杰  谢艳霞 《地球科学》1999,24(4):383-386,T001
红柳河蛇绿岩中的堆晶辉长岩层具有强烈的韧性变形现象,用TEM观察辉石的超显微位错组态特征,其自由划从直线状、弓弯状、环状及具尖点、三结点结构直至漫散结构的胸结构,位刹壁组态表现为由直线形和环形位错排列而成的两种类型,还可见清晰的亚颗粒构造。显微与超显微特征表明,辉石以晶内位错滑移为主导主形机制。利用动态重结晶的辉石-斜长石矿物对讨论了糜棱岩形成的温压条件:温度大约为420℃,压力150MPa;用动  相似文献   

9.
南海早中新世珠江期东沙台地流花生物礁- 滩组合中,具白垩状结构的灰岩属于广义的白垩状结构 灰岩。白垩状结构灰岩的主要鉴定特征是:在宏观上,岩石为白色或淡色松软、酥脆、多微孔的灰岩,其比重 较轻;在微观上,岩石组构具有低镁方解石微晶及微亮晶格架和晶间孔喉网络,其中含亮晶胶结物甚少。流花 生物礁- 滩组合的白垩状结构化主要形成于成岩早期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在成岩中-晚期中埋-深埋环境中,通 过进一步溶蚀、淋滤,产生大量溶蚀孔洞,从而形成白垩状孔隙储集层。论述了流花生物礁- 滩组合广泛发育白 垩状结构灰岩的证据、白垩状结构化产生于大气淡水成岩环境的证据及白垩状孔隙储集层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0.
热液矿床矿物微形貌与晶体生长环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高分辨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场效应扫描电镜(FEG SEM),对取自山西义兴寨金矿等4处热液矿床的黄铁矿、方铅矿、赤铁矿等矿物的表面生长微形貌进行了观察研究,并与实验合成的黄铁矿、方铅矿等矿物的微形貌特征进行对比。发现了自然矿物结晶三维成核成因的黄铁矿微球状晶,在合成和自然矿物的晶面观察到漏斗状晶和胞状结构等生长形貌。合成黄铁矿表面发育平整光滑的生长台阶,反映静态无扰动、接近平衡的晶体生长环境;而大量产于热液矿床的黄铁矿、方铅矿等晶体普遍发育胞状或拉长的胞状结构表面,并总体呈台阶状排列的表面结构,证明自然成矿热液体系的高过饱和度和流动生长环境。研究表明,热液成矿过程中矿物结晶作用有从成核、台阶状晶体生长、到形成“平衡”多面体生长的一个演化过程;形成于复杂条件的矿物晶体表面微观结构,包含丰富的成矿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地热学研究之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墨香  邓孝 《地球科学》1995,20(4):367-372
简要回顾我国地热研究的历程,详细评述和归纳我国大地热流测试和其地抽、地球物理的函义,以及地热资料分布特点和其形成机制研究的进展,最后指出我国地热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申柯娅  王昶 《矿物学报》2000,20(4):356-362
90年代以来,我国宝石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宝石资源与宝石矿物、宝石鉴定、人工合成宝石和宝石优化处理技术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从宝石资源与宝石矿物研究、现代宝石学研究重点和未来宝石学研究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宝石学10年发展的概况。  相似文献   

14.
云南寻甸地区最近八千年气候环境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云南寻甸白石岩仙人洞1号石笋进行高精度TIM S-U系测年和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重建了寻甸地区中全新世8. 0ka 以来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化序列。石笋剖面的碳氧同位素记录揭示,云南寻甸地区自8. 0kaB. P.以来的气候演化可以分为三个气候期: (1) 8000~6000aB. P.为温暖湿润期,夏季风强盛,气温较高,降水丰沛,石笋的氧碳同位素偏负; ( 2) 6000~5200 a B. P.为季风气候衰退期,在这期间气温和降水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气候由温湿变为冷干,石笋氧碳同位素持续偏正; ( 3) 5200~2100aB. P.凉干气候期,这一时期气候基本稳定,东亚季风对气候影响较大,但气温和降水都低于第一个气候稳定期。   相似文献   

15.
系统介绍了近些年来国外在表生环境条件形成的石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水体组分、δD和δ18O同位素、气体成分及微生物等信息提取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进展充分表明表生环境条件形成的石盐流体包裹体是目前利用蒸发盐定量获取古气候环境(温度、湿度)参数、揭示海洋和盐湖水体地质历史时期的长期演化以及丰富和深化成盐成矿理论的良好地质载体。分析了我国目前在这一研究领域同国外相比的差距、潜在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进展-1995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宗元 《物探与化探》1996,20(6):401-418
1995年是我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油气地球物理工作稳步增长。三维地震、储层描述和横向预测地球物理技术有长足进展,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等前沿技术已获应用,直接找油气地球物理技术受到进一步重视,非线性反演及粘弹性、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波传播有关问题成为研究热点。非能源矿产地球物理工作始终处于低谷,但有关技术发展并未停顿。瞬变电磁等方法已基本形成我国自己软硬件配套系统,分布式多道同步电磁采集系统及综合电法工作站等已有可喜成果。对工程和环境地球物理工作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带动了有关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但需要系统性重点研究项目的导向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杜甫在四川盆地内生活了8年多,留下了许多有关环境地质及生态环境的诗篇。根据杜诗的记述,对比了四川盆地的古今环境变化,指出维护地球上生物的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的地质环境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论南方岩溶山区生态环境的元素有效态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0  
蒋忠诚 《中国岩溶》2000,19(2):123-128
岩溶环境的元素有效态应当考虑土壤固体、岩溶水、土壤水三种载体。岩溶区富钙偏碱的地球化学背景使土壤中的元素有效态含量较低,但相对来说,岩石背景含量高的元素,其土壤中的有效态含量也明显较高。南方岩溶区强烈的岩溶作用,不但使岩石和土壤中可溶性的Ca、Mg、Na、K大量溶解于水中,而且,某些难溶元素,如Si、Al、Fe、Mn等在岩溶水和土壤水中也有一定的离子含量,使之成为植物中元素的一部分来源。   相似文献   

19.
煤中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面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煤中氟的含量、分布规律、赋存状态以及燃烧释放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我国煤中氟的研究总体上说滞后于煤中其它某些微量元素(如砷、硒、汞等)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煤中氟+K313的分布规律、赋存状态、来源及迁移转化规律,是今后煤中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进展─1994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升 《物探与化探》1995,19(6):401-414
1994年,我国固体矿产地球物理工作仍不景气,水文、工程、环境地球物理市场平稳,油气地球物理工作持续增长.陆上三维地震年工作量首次超过一万平方公里.高山、大沙漠地区三维地震采集创造成功经验,地震数据全三维处理、解释技术和软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取得显着进展.航空地球物理工作量略有回升.总体上1994年我国各类勘查地球物理方法在“硬件”(仪器设备)方面的新进展相对较少,而在“软件”(方法技术特别是数据处理、解释技术)的研究、应用方面则取得较多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