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中国地热学研究之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墨香  邓孝 《地球科学》1995,20(4):367-372
简要回顾我国地热研究的历程,详细评述和归纳我国大地热流测试和其地抽、地球物理的函义,以及地热资料分布特点和其形成机制研究的进展,最后指出我国地热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申柯娅  王昶 《矿物学报》2000,20(4):356-362
90年代以来,我国宝石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宝石资源与宝石矿物、宝石鉴定、人工合成宝石和宝石优化处理技术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从宝石资源与宝石矿物研究、现代宝石学研究重点和未来宝石学研究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宝石学10年发展的概况。  相似文献   

3.
云南寻甸地区最近八千年气候环境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云南寻甸白石岩仙人洞1号石笋进行高精度TIM S-U系测年和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重建了寻甸地区中全新世8. 0ka 以来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化序列。石笋剖面的碳氧同位素记录揭示,云南寻甸地区自8. 0kaB. P.以来的气候演化可以分为三个气候期: (1) 8000~6000aB. P.为温暖湿润期,夏季风强盛,气温较高,降水丰沛,石笋的氧碳同位素偏负; ( 2) 6000~5200 a B. P.为季风气候衰退期,在这期间气温和降水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气候由温湿变为冷干,石笋氧碳同位素持续偏正; ( 3) 5200~2100aB. P.凉干气候期,这一时期气候基本稳定,东亚季风对气候影响较大,但气温和降水都低于第一个气候稳定期。   相似文献   

4.
系统介绍了近些年来国外在表生环境条件形成的石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水体组分、δD和δ18O同位素、气体成分及微生物等信息提取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进展充分表明表生环境条件形成的石盐流体包裹体是目前利用蒸发盐定量获取古气候环境(温度、湿度)参数、揭示海洋和盐湖水体地质历史时期的长期演化以及丰富和深化成盐成矿理论的良好地质载体。分析了我国目前在这一研究领域同国外相比的差距、潜在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我国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进展-1995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宗元 《物探与化探》1996,20(6):401-418
1995年是我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油气地球物理工作稳步增长。三维地震、储层描述和横向预测地球物理技术有长足进展,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等前沿技术已获应用,直接找油气地球物理技术受到进一步重视,非线性反演及粘弹性、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波传播有关问题成为研究热点。非能源矿产地球物理工作始终处于低谷,但有关技术发展并未停顿。瞬变电磁等方法已基本形成我国自己软硬件配套系统,分布式多道同步电磁采集系统及综合电法工作站等已有可喜成果。对工程和环境地球物理工作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带动了有关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但需要系统性重点研究项目的导向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论南方岩溶山区生态环境的元素有效态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0  
蒋忠诚 《中国岩溶》2000,19(2):123-128
岩溶环境的元素有效态应当考虑土壤固体、岩溶水、土壤水三种载体。岩溶区富钙偏碱的地球化学背景使土壤中的元素有效态含量较低,但相对来说,岩石背景含量高的元素,其土壤中的有效态含量也明显较高。南方岩溶区强烈的岩溶作用,不但使岩石和土壤中可溶性的Ca、Mg、Na、K大量溶解于水中,而且,某些难溶元素,如Si、Al、Fe、Mn等在岩溶水和土壤水中也有一定的离子含量,使之成为植物中元素的一部分来源。   相似文献   

7.
杜甫在四川盆地内生活了8年多,留下了许多有关环境地质及生态环境的诗篇。根据杜诗的记述,对比了四川盆地的古今环境变化,指出维护地球上生物的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的地质环境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杜甫在四川盆地内生活了8年多,留下了许多有关环境地质及生态环境的诗篇。根据杜诗的记述,对比了四川盆地的古今环境变化,指出维护地球上生物的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的地质环境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中国黄土10Be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中期,中国和瑞士科技工作者开始联合进行黄土^10Be研究。建立了黄土^10BeAMS测量的理想流程,发现了^10Be在黄土地层良好保存性等重要地球化学行为特征,确认了黄土^10Be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洛川黄土部面0.4-138m段600多个样品进行了^10Be测定,建立了2.5Ma以来大陆堆积物同位素记录曲线。  相似文献   

10.
我国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进展─1994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升 《物探与化探》1995,19(6):401-414
1994年,我国固体矿产地球物理工作仍不景气,水文、工程、环境地球物理市场平稳,油气地球物理工作持续增长.陆上三维地震年工作量首次超过一万平方公里.高山、大沙漠地区三维地震采集创造成功经验,地震数据全三维处理、解释技术和软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取得显着进展.航空地球物理工作量略有回升.总体上1994年我国各类勘查地球物理方法在“硬件”(仪器设备)方面的新进展相对较少,而在“软件”(方法技术特别是数据处理、解释技术)的研究、应用方面则取得较多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1.
12.
论我国矿业权市场主体缺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地勘企业在矿业权市场中应占有绝对主体地位,应该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实际工作中国有地勘企业并没有真正进入矿业权市场中占有主体位置.造成矿业权市场主体缺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国有地勘企业体制问题,国家政策问题以及矿业权市场和国有地勘企业本身的问题.文章通过对矿业权市场主体缺位表现、原因和危害的分析,提出适合国有地勘企业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IN MEMORIAM     
《Sedimentology》1974,21(3):489-489
  相似文献   

14.
IN MEMORIAM     
《Sedimentology》1963,2(4):293-293
  相似文献   

15.
河北南堡凹陷老爷庙油田构造活动与油气富集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河北南堡凹陷老爷庙油田的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 3个方面 :(1)东营组时期同沉积断陷活动强烈 ,形成了庙北滚动背斜和庙南斜坡的两个构造单元 ;(2 )东营组一段和明化镇组时期 ,走滑作用加剧了断层发育 ,形成了平面上雁行状排列、剖面上似花状组合的断裂系统 ;(3)明化镇组晚期反转构造形成了众多的小背斜。研究区上、下第三系两套断裂系统贯通性良好 ;多幕式构造活动使断层开启与封闭交替进行 ;明化镇组时期断裂的强烈活动与主排烃期一致 ;反转挤压限止了油气的漏失。因此 ,构造活动不仅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圈闭构造 ,提供了有利的油气运移通道和保存条件 ,而且直接导致了研究区多层系高产油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米市盆地地层中古生物的分布层位、产出状况及组合面貌,新建了10个生物地层单位(7个组合带、1个延限带、2个顶峰带)。  相似文献   

17.
1994年,我国固体矿产地球物理工作仍不景气,水文、工程、环境地球物理市场平稳,油气地球物理工作持续增长。陆上三维地震年工作量首次超过一万平方公里。高山、大沙漠地区三维地震采集创造成功经验,地震数据全三维处理、解释技术和软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取得显著进展。航空地球物理工作量略有回升。总体上1994年我国各类勘查地球物理方法在“硬件”(仪器设备)方面的新进展相对较少,而在“软件”(方法技术特别是数据处理、解释技术)的研究、应用方面则取得较多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8.
非洲西北部的InOuzzal麻粒岩带是太古宙地体,以构造窗形式出现在新元古代的泛非造山带中。基底岩石主要是2.7Ga前的TTG岩套以及后来的侵入体,表壳岩有绿岩带和变质沉积岩,在20Ga的比里姆(Biriman)期发生了极高温的变质作用(P≈12×108Pa,T≈1100℃),具有顺时针的PTt轨迹。在后来的泛非期,该带两侧叠加了糜棱岩化作用,形成了热液型的世界级金矿床。大部分研究者认为该地体是地壳深处岩石的地表露头,对研究地壳的形成、演化及相应的大陆裂解和碰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雪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章从雪盖与气候系统、雪盖的物理特性及其与生态学的关系、雪化学过程与养分循环、冰雪微生物、雪盖与小型动物、雪盖和植被等 6个方面综述了当前世界雪生态学研究进展,并对雪生态学近期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总体来看,当前国际雪生态学研究存在如下发展趋势:①强调全球气候变化对雪盖的影响及其反馈作用;②注重雪和雪盖的物理特性及其生态功能;③对雪盖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过程的研究报道增加;④冰雪微生物的超微结构、生理学、生理生态学、生态学、生命史、生物化学的研究得到了较快发展;⑤雪盖小型哺乳动物的生理、生态、形态适应性研究得到更多重视;⑥有关极端环境下的植物生理生态适应性及其与雪环境梯度变化关系的研究兴趣增加;⑦过程研究、定量研究、数值模拟研究在各个方面都更加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伸展地区变换构造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回顾变换构造研究历程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国内外中存在的概念混乱、术语不统一,分类繁杂等问题,辨析并厘定了变换构造的较为明确且较为流行的以几何学特征为基础的非成因分类,结合国内外变换构造研究实例,对变换构造的类型及变换构造带的概念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