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我国西南南盘江地区广泛分布着二叠系生物礁。可分为两种类型:1)堤礁;2)孤立礁。前者一般沿碳酸盐台地的边缘分布,后者发育于盆地内孤立碳酸盐台地的边缘。广南生物礁的礁后灰岩由浅灰色块状骨架岩组成。造架生物以串管海绵、纤维海绵、tabulozoans等为主,往往有蓝绿藻包覆。骨架生物之间有极为发育的纤状方解石胶结物。本文共描述了串管海绵8属12种,它们是Waagenella salinaria irregalaris Zhang,Waagenella sp., Rhabdactinita of columnaria Yabe and Sugiyama, Rhabdactinia sp., Intrasporeocoelia hubeiensis Fan and Zhang,Intrasporeocoelia sp., Uvanella guangnanensis sp. nov., Girtycoelia sp., Colospongia of dubia Laube, Colospongta sp., Verticillites sp.,Lichuanospongta typica Zhang.  相似文献   

2.
湘南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基本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学杰  陈林洲 《地质科学》1993,28(4):317-326
湘南生物礁发育于上二叠统长兴组。该礁体的岩石组合类型有:骨架岩、障积岩、粘结岩等。组成礁体的生物极为丰富,类型繁多。造架生物有:串管海绵、纤维海绵、Tabulozoan、水螅类、四射珊瑚等。粘结生物有:Archaeolithoporella、Tubiphytes、Tabulozoan及蓝绿藻。附礁生物有:腕足类、有孔虫等。礁体发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发育期、繁盛期和衰亡期。从礁体的发育关系来看,具有海侵过程中向岸推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文章描述了云南寒武纪早期澄江生物群小细丝海绵属一新种--螺旋小细丝海绵(Leptomitella spiralis sp. nov.)。新种 具有横向骨针束围绕海绵体呈螺旋状排列的典型特征,明显区别于属内其他种;此外,在外部形态和骨针类型上与属内其他种 也存在较大差异。新种的发现增加了Leptomitella种间形态结构的多样性,也为海绵动物的早期演化及寒武纪海绵动物辐射演 化研究提供新的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4.
张国成  李继亮 《地质科学》1998,33(3):257-266
新疆喀喇昆仑山东北侧的中下三叠统河尾滩群是形成于海底浊积扇中外扇环境的浊积岩,其薄层和中厚层砂岩中发育了一套半深水-深水遗迹化石,共有11属12种:Bergaueria sp.;Chondrites sp.;Cosmorhaphe lobata;Glockeria sp.;Gordia sp.;Helminthopsis sp.;Muensteria sp.;Palaeophycos striatus;P.tubularis;Spirophycos sp.;Thalassinoides sp.和简单型Zoophycos sp该遗迹群落不能简单地归入Seilacher的深海Nereites遗迹相。根据共生关系,该遗迹群落可以划分为3个组合。组合1包括Bergaueria sp.,Muensteria sp.,Palaeophycos striatusThalasinoides sp.;组合2只有Zoophycos组成;组合3由深水类型遗迹化石组成,包括Chondrites sp.,Cosmorhaphe lobata,Gordia sp.,Helminthopsis sp.,Palaeophycos tubularis,Spirophycos sp..遗迹组合的生态分析表明其形成水深在300-2000m。遗迹化石产出岩层未见浅水沉积标志支持这一推论。该套遗迹化石在青海省的果洛、玉树地区相同时代的复理石沉积中亦有产出, 表明喀喇昆仑以北在三叠纪时有一个延伸范围较大的深海盆或洋盆。  相似文献   

5.
文章描述了云南寒武纪早期澄江生物群小细丝海绵属一新种——螺旋小细丝海绵(Leptomitella spiralis sp. nov.)。新种 具有横向骨针束围绕海绵体呈螺旋状排列的典型特征,明显区别于属内其他种;此外,在外部形态和骨针类型上与属内其他种 也存在较大差异。新种的发现增加了Leptomitella种间形态结构的多样性,也为海绵动物的早期演化及寒武纪海绵动物辐射演 化研究提供新的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库尔干出露一套中生代含煤磨拉石建造,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底部砾岩中的硅岩砾石中发现大量放射虫化石,包括Albaillella paradoxa Deflandre,Albaillella sp.cf. Albaillella paradoxa Deflandre,Albaillella sp.,Latentifistula sp.,Latentifistulidae gen.et sp.indet.,Follicucullus sp.aff.Follicucullus bipartitus Caridroitet De Wever,Follicucullus sp.和Spumellaria gen.et sp.indet.等。其中至少可以划分出两个化石组合:一个是以Albaillella paradoxaAlbaillella sp.cf. Albaillella paradoxa为代表的早石炭世早期放射虫组合,另一个是以Follicucullus sp.和Follicucullus sp.aff.Follicucullus bipartitus为代表的中 晚二叠世放射虫化石组合。这说明库尔干地区的三叠系沉积有早石炭世早期和中 晚二叠世的硅岩物源,它们可能来自南天山碰撞造山带的蛇绿混杂岩。  相似文献   

7.
1991年5月笔者与邓华龙老师指导本校地质普查找矿专业学生实习过程中,在花垣县渔塘附近出露的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灰岩段第2层(q~(1-2))内,发现一批形状及构造类似盘星藻的化石,经请教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张文堂教授,他指出为海绵骨针。后由笔者鉴定,这批海绵骨针化石可归并为一新形态属、三新形态种。它们是:渔塘湖南海绵(新属新种)Hunanospongia yutangensis(gen.et sp.nov.),花垣湖  相似文献   

8.
在综合分析前人资料和野外实际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将林西组大致分为两部分:下部为一套灰色、灰紫色、黄褐色的河流相砾岩、砂砾岩组合,含Paracalamites sp.,Eichwaldia sp.,Pecopteris sp.等植物化石,分布于研究区南部的林西地区,推测为盆地的边缘相沉积,同时期盆地内部可能存在海陆交互相沉积;上部为黑、灰、绿为主色调的砂岩、板岩组合,含晚二叠世植物化石Paracalamites sp.,Pecopteris sp.,Cladophlebis sp.,Noeggerathiopsis cf. cylovaensis等及双壳类Palaeanodonta-Palaeomutela组合.在研究区广泛分布,但厚度及岩石组合特征横向变化较大,局部地区上部层位有火山岩,反映沉积环境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9.
马海丹  杨继媛  陈爱林  侯先光  唐烽 《地质学报》2019,93(11):2715-2728
本文报道澄江生物群似斜纹海绵属Paradiagoniella的两个新种:橄榄形似斜纹海绵P.oliviformis sp. nov. 和锥形似斜纹海绵P. conicasp. nov. 。两个新种具有似斜纹海绵属的基本特征:体壁薄;由排列不规则、分级的十字骨针为基底构成骨骼;除十字骨针外,还穿插排列有五射针、六射针、弯弓形和针形双尖单轴针等。然而与模式种不同,两个新种十字骨针分级不明显;同时,两个新种在外形、骨针组成、最大十字骨针射长比等方面,与本属的其他种都存在明显差异。新材料的发现增加了寒武纪早期原始海绵物种多样性,为研究海绵动物早期起源演化提供了新信息。  相似文献   

10.
钱家驹 《地质科学》1987,(2):101-112
浙江西部晚奥陶世五峰期沉积包括三种相:(一)笔石页岩相:由二部分组成,上部堰口组有笔石Diplograptus bohemicus带及三叶虫Dalmanitina sp.,下部于潜组有四个笔石带:(4)Paraorthograptus yuqianensis,(3)Climacograptus venstus,(2)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1)Pseudoclimacograptus anhutensis(二)混合相:上部为文昌组,下部为长坞组,(三)壳灰岩相:上部为文昌组,下部为三巨山组,有Toeniolites, Proheliolites等。本区的Dralmdnitina-Hrrnantio层出露清楚,且Da.和H.Diplograptus bohemicus共生,时代属晚奥陶世晚期。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和广西西北部毗邻的南盘江地区,广泛地发育着二叠系生物礁。迄今为止,在本区已发现了42个生物礁露头区。在古代生物礁的研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每个礁体中的造架生物。通过对本区15个礁体的详细研究,这些礁体中的造架生物主要是:串管海绵、纤维海绵、水螅和硬海绵类;次要生物为苔藓虫、管壳石等。在串管海绵亚目中,已发现了塞巴加斯科、瓜达卢佩科、泡腔科、隐腔科和内孢粒腔科的12个属,纤维海绵亚目中有小领针属和盔海绵属。本文中介绍3个新种、2个比较种、3个种、3个未定种。  相似文献   

12.
13.
鄂西二叠系生物礁的基本特征及其发育规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西二叠系生物礁分布于利川县境,它是由海绵、水螅等造架生物组成的典型的生物礁,其层位属晚二叠世长兴组,出露于见天坝、黄泥塘等地(图1)。此生物礁从出露之完整、化石之丰富、结构之清楚来看,是我国最发育的生物礁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世界二叠纪生物礁的基本特征及其古地理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上早二叠世生物礁分布于泛大陆的西北陆棚、乌拉尔山脉的西侧、美国的二叠盆地等地,并集中分布于前两个地区。其早期,以Palaeoaplysina礁或Palaeoaplysina和叶状藻礁占优势,而至晚期则形成以Shamovella (Tubiphytes)和苔藓虫为骨架的礁。中二叠世栖霞期的礁仅发现于北美格拉斯山脉、帕米尔和我国的阿尔格山等地。茅口期的礁是世界上最发育的生物礁之一,北美瓜德罗普山脉的二叠纪礁已成为世界上最典型的礁,其相带分异之清晰堪称为世界之最。北非突尼斯的礁也是研究程度较高的礁之一。中二叠世的礁以海绵、苔藓虫、Shamovella的大量出现为特征,古石孔藻、Shamovella和笛苔藓虫是常见的包覆生物。晚二叠世生物礁分布于欧洲镁灰岩统盆地、特提斯海西缘和最北缘的陆棚以及特提斯海域内的一些地体。我国晚二叠世礁十分发育,成为世界二叠纪礁的一个亮点。礁内的造架生物以珊瑚海绵为主,包括房室海绵和纤维海绵,古石孔藻和Shamovella (Tubiphytes)作为常见的包覆联结生物。  相似文献   

15.
东昆仑山脉西段二叠纪生物礁由早二叠世、中二叠世的栖霞期和茅口期三个层位组成,早二叠世的礁和中二叠世栖霞期的礁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填补了我国二叠纪礁的空白。早二叠世礁的时代相当于阿赛尔-萨克马尔-阿丁斯克期,主要表现为海绵礁、苔藓虫礁和Shamovella(Tubiphytes)-古石孔藻礁。但缺失由Palaeoaplysina组成的礁。中二叠世栖霞期的礁表现为海绵-苔藓虫礁、Shamovella-苔藓虫礁和叶状藻礁。中二叠世茅口期的礁与栖霞期的礁类型基本一致。阿尔格山礁是塔吉克斯坦-喀拉昆仑地体的一个部分,该地体位于南纬30°以北的东特提斯海内。此处的二叠纪礁由各种生物组成,包括珊瑚海绵、苔藓虫、Shamovella.古石孔藻、棘皮类、有孔虫、叶状藻、粗枝藻以及腹足类等,推测该礁形成于温暖和炎热气候条件下的暖水内,而非冷水礁。  相似文献   

16.
在黔南望谟县桑朗区(图1)马岭岗上二叠统剖面和水电站中上泥盆统剖面中有比较丰富的遗迹化石。根据采得的材料统计,共有7个属10个种(包括未定种),其中有两个新属和四个新种。在描述这些遗迹化石的同时,笔者还根据岩石学特征及遗迹化石的组合特征来对当时的沉积环境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钙质海绵化石主要类别的基本特征,归纳了它们在中国南方二叠纪生物礁中的分布,对于不同地区的钙质海绵动物群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古生态讨论,初步揭示了钙质海绵在生物礁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与礁体发育、消亡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贵州紫云二叠纪生物礁的基本特征及其发育规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贵州紫云二叠纪生物礁是我国二叠纪发育最好的生物礁之一。该地区生物礁包括茅口阶堤礁、吴家坪阶珊瑚层、长兴阶堤礁和点礁。本文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剖面测量,系统地研究了该地区生物樵的沉积学特征和古生物学特征,建立了成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紫云二叠纪生物礁类型较多。礁组合相带齐全,礁骨架结构极为典型,古岩溶十分发育。生物礁发育程度具有明显的旋回性,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和古气候是控制生物礁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THE FINDINGS OF THE UPPER PERMIAN IN THE CUOQIN BASIN, TIB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