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1年11月14日在新疆-青海交界地区发生了8.1级大震.震中为90.9°E,36.2°N.本文对这次大震的粗略预测作了回顾,并讨论了有关8级大震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石绍先 《地震研究》2002,25(1):93-93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2 0 0 1年 1 1月 1 4日 1 7时 2 6分 1 3秒 ,在 3 6 2°N ,90 9°E的新疆与青海交界一带发生了Ms=8 1级巨震 ,震源深度 1 5km。该巨震是 1 95 1年 1 1月 1 8日西藏当雄 (3 1 1°N ,91 4°E) 8 0级巨震后 5 0年来中国大陆发生的第一次巨震 ,同时也是欧亚带近 5 0年来发生的第一次巨震 ;此次大震后的短时间在其东北部约 40 0km的青海格尔木相继发生了 2次 5 0~ 5 7级地震 ;3年前即 1 997年 1 1月在其西部西藏玛尼 (3 5 2°N ,87 3°E)发生了 7 5级大震。此次地震发生在东西向东昆仑构造带上 ,该构造…  相似文献   

3.
1 江苏—南黄海地区中强震与台湾 7级强震的相关关系江苏—南黄海地区 ( 3 1°~ 3 5.5°N,1 1 8°~ 1 2 4 .5°E)地处扬州—铜陵地震带中东段 ,位于华北地震区与华南地震区的交接部位 ,这里是我国东部地震活动水平较高的地区 ,众所周知 ,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俯冲挤压 ,是我国大陆东部地区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源。 1 999年 9月 2 1日台湾 7.6级大震的发生 ,使得本区在 1 994~ 1 997年 4年中强震连发的形势之下又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表 1 台湾地区 7级强震与江苏—南黄海地区中强震之间相关关系序号台湾地区江苏—南黄海…  相似文献   

4.
唐山大震及其前后的地震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03时42分56秒河北省唐山市区(东经118°11′;北纬39°38′)发生7.8级地震,震中烈度达十一度。当日18时45分37秒于附近的滦县商家林(东经118°39′;北纬39°50′)又发生7.1级地震,震中烈度达九度。本文简述唐山地震参数的测定及其发震的地质背景,并对大震前本区较大范围内地震活动的某些异常特征,如围空区、密集—平静、b值下降及条带状的空间分布等进行了一些讨论。根据大震时的地面断裂走向、P波初动图解、大震前后的垂直形变以及余震位置分布等资料推测,7.8级地震可能是北东走向的断层以走滑为主的右旋滑动结果。7.1级地震可能是近南北走向的滦河断层受北东向断层牵动发生的水平左旋运动。文中还从唐山余震时空分布特点出发,讨论了震源的破裂过程及其对余震发展的影响。并指出唐山大震的发生时间可能与当天的天文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5.
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7.0级地震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1996年2月3日19时14分18.1秒,云南省丽江与中甸交界的丽江县境内(北纬27°18',东经100°13')发生7.0级强烈地震。大震发生后,云南省地震局立即按《云南省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启动一类大震对策,成立地震前后方两个指挥部,全面开展震情现场监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科学考察和宣传工作。准确地预报了2月5日6.0级、2月6日5.7级、2月7日5.4级强余震,及时科学地完成了灾情调查和震害  相似文献   

6.
郭增建  吴瑾冰 《山西地震》2003,(3):31-33,45
用"垂震底继"的准则讨论了1303年和1695年山西2次大地震的关系。指出1303年山西洪洞8级大地震与华北其他8级大震的时间间隔多为25a的倍数。讨论了1303年大震发生的构造条件是块体交界和近于35°纬带。讨论了共轭断层轮换发震观点的困难性。  相似文献   

7.
1999年震情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 ,1 999年全球发生 7级以上地震 2 1次 (表 1 ) ,最大地震为 8月 1 7日土耳其 7.8级地震 ,其次为 9月 1 6日台湾南投 7.6级和 1 0月 1日墨西哥南部沿海 7.6级地震 (图 1 )。  表 11999年全球 7级以上地震目录序号月日时 分 秒纬度经度地点     震级0 10 2 0 70 5 47 49.7 12 .1°S 16 7.0°E新赫布里底群岛北 7.20 2 0 30 82 0 2 5 48.45 2 .2°N 15 8.2°E堪察加 7.30 30 32 0 18 47 48.2 5 1.4°N 177.9°W阿留申 7.00 40 40 5 19 0 8 0 3.80 4.8°S 15 0 .7°E巴布亚几内亚 7.…  相似文献   

8.
对南北地震带15个地区1966年以来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地震熵值分析。在重点研究中段和南段发生的9次M_L≥7.0级大震前后地震活动的时、空、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对各区未来发生7级以上大震危险性提出了趋势意见。9次大震无一例外地在震前1—4年出现地震活动由无序到有序的熵值降低过程。南北带强震前这种地震活动时、空、强丛集异常持续时间较华北地区,如辽宁海城地震、唐山地震前的1—2年为长。经研究,南北地震带的宁夏宁武地区(38—40°,105—107°),中段的鲜水河—理塘地区(尤其是鲜水河断裂东端),南段洱海—怒江地区是今后1—4年内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地震的天文特征及未来两年的大震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全面分析了1900年至1996年发生于中国的7.0级以上大地震的天文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本世纪106次7.0级以上大地震71%发生于月亮轨道(白道)与赤道交角变小阶段,62%以上发生于月亮升交点黄经位于350°~210°期间.这说明月亮轨道运行至此将会是中国地震活跃期.太阳活动及地球自转均与中国大地震的发生密切相关,太阳活动谷年普遍都有大地震发生;地球自转速度加快大地震多,本世纪地球自转速度加快时段发生的大震占72%.文中最后还对未来两年大震趋势提出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0.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2 0 0 1年 1 1月 1 4日1 7时 2 6分 (北京时间 )在新疆 -青海交界一带( 3 6.2°N,90 .9°E)发生了 MS8.1大震。地震使青海震中区部分房屋倒塌 ,青藏公路 (国道1 0 9线 )多处断裂 ,昆仑山出现一条大裂缝带 ,正在施工中的青藏铁路格拉段受到破坏。我们利用 CDSN的 7个台站的数字波形资料初步反演了该地震的震源参数 ,结果如下 :最佳双力偶解 :  Strike   Dip   RakeNP1 :0° 46° 1 49°NP2 :1 1 3° 68° 49°应力轴 :  Val     Azm    PlgT:   2 .5× 1 0 2 73 3 8° 49°N:  -0 .9× 1 0 …  相似文献   

11.
研究200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前的中源地震活动特征,与唐山地震前的特征进行比较,发现:3次大地震前曾发生6或7次h≥60 km的中源地震,且"大震前中源地震活跃的时间跨度T"约5年或5年多。这是大震前中源地震活动最主要的两个特征,包含了孕育大地震的一些重要信息。其他特征还有:中源地震的活动—平静交替、临近大地震前的地震平静、呈条带分布和(或)地震空区等特征,这与大震前壳内地震活动性的一些特征类似。  相似文献   

12.
用地震电磁波法作临震预报,发现地震的发震时间是有规律性的,仪器到的辽南发生的地方震和有些大地震,就是在预测的“发震时段”里发生的。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十五”期间社会,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需求,联系工作实际进行了全面论述和分析,并对推进防震减灾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1月1日青岛崂山3.6级震群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1日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境内发生3.6级震群,震中区强烈有感,并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崂山区、青岛市区大部分区域震感明显。本文从震群监测、地震影响、地质构造、序列时空特征及趋势判定、地震应急等方面概述该震群。  相似文献   

15.
从灾害链角度讨论1920年海原8.5级地震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增建  郭安宁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6):1394-1395,1481
1920年12月16日海原发生8.5级大震。在该年前期,冀、鲁、豫、晋、陕五省大旱。与大旱有关的副高,其边缘引张环作用于旱区西边,对海原大震有中短期促发作用。临震前有西伯利亚寒潮传出的脉动触发了该大震,待寒潮大风来到震区时已在震后一天。这对灾民也是一种附加灾害。  相似文献   

16.
以物理模型为指导开展中尺度地震预测试验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震源物理的研究进展表明:地震预测工程不仅是高科技问题,更重要的是需要以正确的物理模型作为指导。地震预测试验场的研究可以从气象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山地震和瓦斯突出的研究中获得许多启示。在今后的十年中,要注意流体,特别是超临界流体在地震成因中的作用。地震试验场应有明确物理思路,形成多种物理方法的实质性格局,改变自由进出、过于分散的情况。建议除在京津、川滇等建立构造地震预测研究试验场外,还可以利用矿山、火山作为中尺度地震试验场。  相似文献   

17.
回首邢台地震现场的日日夜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地震前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地震发生后地震科技人员在地震现场工作的实践活动,总结了现场工作中提出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出了邢台地震现场工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GDP宏观易损性分析方法,是从全球尺度地震灾害损失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本文在真实震例的基础上,运用宏观易损性分析方法,分别计算科考影响场与经验影响场的震后经济损失,与实际震害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初步验证该方法在省级区域震后经济损失快速评估中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9.
海城地震预报过程的回顾及地震预报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1975年海城地震预报过程的回顾,结合国内外地震监测预报研究的进展,提出了发展我国地震预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3年6月5日青岛崂山4.1级震群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6月5日青岛崂山区发生4.1级震群。这次震群是青岛历史上少有的,青岛市普遍有感,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文章从地震影响、地质构造、历史及现代地震、序列特点及性质判定、地震应急等方面概述了本次震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