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戈澍漠  郑福婉 《内陆地震》1997,11(3):193-201
强震危险区预测是当前地震预报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以预警活断层、预警活断层分段研究解决断层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为主线,配合地震活动动态分析、地震波介质特征早期信息、近场趋势性前兆异常和危险性概率预测,确定了判别几年尺度强震危险区的指标。在“八五”地震科技课题研究过程中,圈这了范围不超过10000km^2的5个强震危险区,已成功地对1993年10月2日若羌6.6级地震、1995年5月2日乌苏5.8级  相似文献   

2.
罗福忠  柏美祥 《内陆地震》1993,7(2):173-179
根据新疆天山活断层新活动特征、卫星影象显示的线性构造与地震活动显示的网络构造,确定出天山可能发生强震的警戒断层有:独山子——安集海活断层、清水河子与精河——阿什里活断层、卡克博河与特克斯河活断层、兴地活断层和北轮台活断层。综合分析判定出5个未来十年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区:沙湾西南强震危险区、乌鲁木齐西南新生强震危险区、新源西新生强震危险区、库尔勒东强震危险区和轮台北新生强震危险区。研究结果表明,天山地区全新世活断层新活动颇为强烈,某些活断层具有控震作用。预测今后十年新疆天山地区有发生多个6.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帕米尔与天山为当今大陆内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合作研究该处10年强震危险区在联合国减轻自然灾害10年活动中有重要现实意义。我们在共同编制1:500000地质图、新构造图、卫片解译图、活断层图、强震等震线图及在研究区域重力、磁场、地壳岩石圈厚度、基底等深线的基础上,圈出14个5.5级以上地震危险区。卫片显示的线性构造是基底构造在地表的反映,已切到地表的线性构造─—活断层是重要的发震构造。危险区的大小按吉萨尔-阔克萨勒等震线理论模式圈定。震级大小按活断层闭锁段的长度或4级以上地震空区的范围估算。10年内地震危险区的个数,据历史地震的活动水平判定。地震活动的时间及其顺序按强震迁移规律及危险区判据的充分程度确定。阿图什以东、乌什、吉萨尔以酉及加尔姆酉南是今后10年的主要强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4.
柏美祥伊索.  AA 《内陆地震》1995,9(3):234-241
帕米尔与天山为当今大陆内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合作研究该处10年强震危险区在联合国减轻自然灾害10年活动中有重要现实意义。我们在共同编制1:500000地质图、新构造图、卫片解译图、活断层图、强震等震线图及在研究区域重力、磁场、地壳岩石圈厚度、基底等深线的基础上,圈出14个5.5级以上地震危险区。卫片显示的线性构造是基底构造在地表的反映,已切到地表的线性构造-活断层是重要的发震构造。危险区的大小按吉  相似文献   

5.
北天山活断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北天山地区活断层的展布特征、活动时代、活动速率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描述了全新世活断层;估计了未来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区。  相似文献   

6.
大陆强震危险区可拓方法综合预测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拓学始于研究问题的不相容性,本文将它引进地震综合预报当中。通过建立强震危险区可拓方法综合预测模型,计算各类区域指标的关联函数,对华北地区、南北地震带进行全时空、有限时空扫描的应用检验,研究孕震区地震活动图像的演化特征,探索对强震危险区进行综合预测的新途径。初步结果说明该方法在对强震危险区的综合预测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把环境应力增高,作为将要发生强震的前兆。根据陈培善导出的利用地震波资料直接计算环境剪应力τ_0值的公式,计算了1987─1991年全国范围内的环境剪应力值,并据此预测了1992年以后3年内可能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5个强震危险区。实际验证结果是:从1992年5月至今,中国境内共发生M≥6.0的地震7次,6次均落在预先划定的危险区内。根据进一步的研究,计算了1992─1993年全国环境应力值,结合1991年以前的资料,对未来1993年11月─1996年3年内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区进行了预测,提出了6个值得注意的强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8.
从断层相互作用研究华北地区未来的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应力释放角度研究断层相互作用,采用合应力描述已发震断层对相邻活断层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认为,合应力为正的地区,未来发震的可能性增大;反之,发震的可能性减小。对华北地区1966 ̄1977年发生的14次6级以上地震进行了预测效能检验。结果表明,合应力为正值的地区与后继强震的相关达75%。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华北地区给出了该地区2005年前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区,为中长期地震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将可拓学引进地震综合预报,通过建立强震危险区可拓方法综合预测模型,计算各类指标的关联函数,对南北地震带进行全时空、有限时空扫描的应用检验,研究孕震区地震活动图像演化特征,探索强震危险区综合预测新途径,初步研究结果说明该方法在地震强震危险区综合预测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试论地质学者的地震理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江娃利 《地震地质》2008,30(1):305-323
地质学者认为断层是震源在地表的表现。在这一理念的基础上,文中讨论了如何通过活断层定量研究开展强震预测。强震地点预测的依据是断层活动性调查。在这方面强调航片判读和野外断层地形学的调查,由此获取断裂带的最新活动时期。对于确认的晚第四纪以来活动的断裂带,认为其将来具有发生强震的潜势。强震的活动强度从调查活断层的长度和同震位移入手。全球大量的历史地震和现今地震表明,断层长度与地震震级之间、以及同震位移与地震震级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有关强震时间的预测,需要获知各条断裂带的强震间隔和最新活动的离逝时间。尽管通过断层的活动速率和同震位移的比值可获取断裂带的强震平均间隔,但通过探槽调查获取古地震活动的年代对分辨各条断裂带强震活动的个性特征仍十分重要。文中多处引用了日本活断层研究的资料和松田?彦教授的认识。最后简要回顾了中国活断层研究过程中的几个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1.
文彦君  郑文涛 《地震地质》2004,26(1):141-152
官厅水库所在的延怀盆地有多条活动断层分布 ,新构造运动强烈。官厅水库大坝安全与否事关首都安全。为此 ,文中采用有限元方法结合断层位移资料 ,模拟了延怀盆地的现代构造应力场 ;参照模拟的结果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对设定地震的烈度进行了拟合 ,讨论了设定地震对大坝的影响。对官厅水库大坝的地震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1)延怀盆地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80°~ 85°E ;2 )可能的发震断层为方家冲 -营门矿段断层 ;3)考虑大坝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发震断层与大坝的空间位置关系、历史大地震对大坝的影响等因素 ,则大坝的地震危险性将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四川地区强震与发震构造几何结构特征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祖智  唐荣昌 《中国地震》1995,11(2):133-139
本文通过近些年来对四川活动断裂与强震关系的研究,初步总结了四川地区强震与发震构造几何结构特征的关系。作者认为:走滑断层的斜列状结构,断层的交叉,大断裂带的末端,断裂上的枢纽、弯曲、转折部位以及断裂带上的横向隆起、拗主其交替部位都可能是发震构造的结构特征,亦是强震易于发生的部位,这对地震危险区域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及其地基预报、地震区划和工程区地震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广州市目标区内的主要活动断层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上,综合活断层探测的研究成果和资料,对于具有潜在发震可能的主要断层,基于凹凸体震源模型建模理论进行了特征计算模型的建模。根据断层地震危险性分析确定的断层发震震级和几何参数,进行了断层的宏观参数和微观参数的设定。为通过复核预测方法计算与合成近断层强地震动场和城市危害性评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城市活断层高分辩率地震勘探震源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外大量地震震例研究表明,巨大的城市地震灾害主要是由隐伏于城市之下的活动断裂上发生的地震造成的,因此,探测城市活断层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高分辩率地震勘探是目前探测城市活断层较为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它包括激发技术、接收技术、观测系统、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等。而震源是地震勘探的首要问题,城市特定的人文环境和城市活断层的特点对高分辩率地震勘探的震源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较小的断距决定了要有较宽的震源谱,城市较严重的干扰决定了震源勘探的震源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较小数点的断距决定了要有较宽的震源谱,城市较严重的干扰决定了震源要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通过在福州市跨八一水库断裂进行的可控震源、真空加速落锤、锤击震源、枪震源以及炸药震源的试验研究,利用频谱分析技术,得到了各种震源谱的特征,并给出了可控震源、真空加速落锤和锤击震源叠加时间剖面对比,探讨了各种震源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断层的大地震复发概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布朗过程时间物理模型为基础, 以地震孕育过程为研究主线, 计算了中国大陆地区主要活动断层在不同预测时段内的强震复发概率, 进而对断层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鲜水河断裂带、 阿尔金断裂带、 东昆仑断裂带、 小江断裂带这4条断层的强震复发概率值显著高于其他断裂带, 反映了这些断层所处地区的应力积累水平高于其他地区, 应属于未来可能复发强震的危险地带。  相似文献   

16.
孙丽娜  齐玉妍  金学申 《地震》2017,37(2):147-156
河北是华北地区乃至中国大陆东部地区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构造背景复杂, 断层发育。 随着全省11个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的推进, 若干科研课题的研究, 地质构造资料逐步积累, 晚更新世以来的断层资料得到进一步更新。 如何评估这些活动断层上的最大潜在地震震级及危险性是地震中长期预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本文采用闻学泽等提出的潜在地震最大震级评估模型, 对河北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断层进行断层小区划分, 建立了断层小区内最大地震震级Mmax与震级频度关系at/b值之间的经验关系, 并利用公式外推获得断层小区内的推测潜在震级上限值。 另外, 本文用强震等待时间的指数分布关系式计算了部分断层小区未来的中强地震发震概率。  相似文献   

17.
Making use of the method of obtaining regional vertical strain rate from regional preciseleveling data and gaining dynamic pattern combining with deformation data on spanningfaults, the regional vertical strain dynamic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al moderatelystrong earthquakes such as Lijiang (M_s 7.0) and Menyuan (M_s 6.4) earthquakes occurredin crustal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rea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Yunnan and Qilianshan-Hexiregion.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facts, by studying the time-space nonhomogeneity andstrain energy accumulation status, some criteria for judging the medium. and short-termstrong seismic risk regions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vertical strain rate dynamic information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8.
张世民  李发祥  李克 《中国地震》2000,16(4):352-363
基于近10年活断层研究资料和第四代全国抗震设防区划图的成果,对中国大陆有史以来6级以上强震的构造环境进行了统计研究。探讨了各地震区强震的震源区构造类型、发震构造活动方式,分析了各类地震的地表破裂带长度和极震区长轴方位特征,以及强震震源区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地球物理场(包括重力异常、壳幔高导层异常、大地热流密度)和现代地壳垂直形变场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系统收集和分析中国大陆的活动构造、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场资料的基础上,初步圈定出769个构造物理潜在震源,并对其中477个位于主要强震区、带内的潜在震源进行了空间几何定量描述和基本震源参数的系统分析,在GIS平台上开发了分析系统,逐一计算了每一潜在震源的十年发震概率,圈定了1999~2008年的强震危险区,根据发震概率的大小对危险区的危险性进行分类。近几年发生的强震与预测结果的对比检验结果表明,用构造物理模型确定的十年地震危险区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0.
The long-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 from 2021 to 2030 is carried out by researching the active tectonic block boundary zones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Based on the strong earthquake recurrence model, the cumulative probability of each target fault in the next 10 years is given by the recurrence period and elapsed time of each fault, which are adopted from relevant studies such as seismological geology, geodesy, and historical earthquake records. Based on the long-term predictions of large earthquakes throughout the world,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mprehensive judgment scheme based on the fault segments with the seismic gap, motion strongly locked, sparse small-moderate earthquakes, and apparent Coulomb stress increase.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lative risk for strong earthquakes that may occur in the coming 10 years on the major faults in the active tectonic block boundary zones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The present loading rate of each fault is first constrained by geodetic observations; the cumulative displacement of each fault is then estimated by the elapsed time since the most recent strong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