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条斑紫菜对无机碳的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98年3月在青岛太平角采集条斑紫菜,在室内光照强度为120μE/(m~2·s)的培养架上培养,通过测定其光合作用引起密闭海水体系pH值及无机碳浓度的变化,借助于各种无机碳利用的抑制剂(Az、Van、DIDS、SITS)对其无机碳利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条斑紫菜可间接吸收HCO~(-)_(3)。胞外碳酸醉酶(CA)催化HCO~(-)_(3)水解成CO_2扩散进入胞内是条斑紫菜无机碳利用的主要形式,占全部无机碳利用的73%以上。Az是胞外CA的抑制剂,可直接检测胞外CA的存在,它不能透过细胞膜。(2)条斑紫菜可依赖于细胞膜上ATP酶对HCO~(-)_(3)直接转运。但未发现带Ⅲ蛋白(band 3 Protein)及 Na~+/HCO_(3)~(-)协同转运系统的参与。(3)条斑紫菜pH值补偿点为9.83,CO_2补偿点为0.04μmol/L。  相似文献   

2.
用磁力浮沉子密度测量装置,在15 ~25 ℃之间的三个温度下测定了珠江口20 个水样的密度。结果表明,测定值皆高于相应条件下国际标准海水状态方程的计算值,在海水盐度范围0.08~33 .446 ,密度平均偏差范围为2 .4 ~54.0 ×10 - 3kg/m3 。测定密度和计算密度的偏差随盐度的降低而增大,与盐度的变化成直线相关:与(Ca2 + )/S、SO42 - /S比和比碱度之间皆呈指数曲线相关。珠江口水样(Ca2 + )/C1 、SO42 - /C1 和比碱度平均值分别超出大洋水平均值17 .8 % 、8 .21 % 和152 % ,其余的Na + /C1、K+ /C1 和Sr2 + /C1 比值与大洋水无明显差别,基本类同。珠江口海水的高碱度、高(Ca2 + )/C1 和高SO42 - /C1 是造成其海水密度正偏差的主要因素。经计算机拟合,首次导出了珠江口海水密度的状态方程,该方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标准偏差为±2.5×10- 3kg/m3 。  相似文献   

3.
大亚湾大鹏澳养殖海区水化学指标的变化及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 1994年 7月和 10月、1995年 1月和 4月对大亚湾大鹏澳养殖海区的现场调查,统计了各水化学指标的变化范围和平均值;讨论了N/P值的季节变化;以COD、TIN、PO~3-_4-P和Chl-a为分析指标,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分析了该海区的营养状态;并用叶绿素法估算了养殖海区的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四种重金属对鮸状黄姑鱼胚胎和仔鱼的毒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吴鼎勋  洪万树 《台湾海峡》1999,18(2):186-190
本文研究了汞、铜、锌和铬四种重金属对鮸状黄姑鱼(Nibea mi- ichthioides)胚胎发育和仔鱼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胚胎发育受 阻,受精卵孵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初孵仔鱼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这些重金属对鮸 状黄姑鱼仔鱼的毒性强弱依次为Hg~2+>Cu~2+>Zn2+>Cr~6+。根据实验数据求得四种 重金属对鮸状黄姑鱼仔鱼的24、48、72和96h LC_50值及安全浓度。  相似文献   

5.
用大亚湾近岸沉积物进行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吸附研究。测得各放射性核素的吸附分配系数分别为:^85Sr,160;^134Cs,330;^60Co,6400;^141Ce,9500;^59Fe,9400;^54Mn,15000。并测得核素吸附分配系数随悬浮物浓度和示踪剂活度变化的规律。当悬浮物浓度增加时,^85Sr,^59Fe的Kd值显著降低,^141Ce,^54Mn,^60Co的Kd值稍有降低,而^13  相似文献   

6.
多金属结核微层中元素的富集系数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定义元素富集系数(K)为结核样品中元素的含量与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的平均值的比值,并按K值大小将元素的富集程度分成六级。本文研究表明:多金属结核壳层中元素的富集系数是波动的;K_(Mn)与K_(Fe)呈负相关性,而与K_(Ni)、K_(cu)呈正相关性;按Mn/Fe和生长速率,多金属结核CCA33、CCB29、CCC50、CCC14的壳层,分别划分为8、7、14、24个微层;微层中元素富集程度与成因相关,结核生长间断面中,锰呈弱亏损至极亏损,铁弱亏损至较富集,铜弱亏损至较亏损,镍较亏损至极亏损,而由强缺氧性成岩作用为主所形成的微层中,锰、镍呈较富集至极富集,铜极富集,而铁极亏损。  相似文献   

7.
首次用新研制的高精密磁力浮沉子密度计测定NaHCO3,KBr,KNO3和Ca(NO3)2在盐度为30.0和34.7温度为298、10K时的偏摩尔体积(即pmv)。重新测定了NaCl,KCl.Na2SO4和MgSO4在海水中的pmv,并用实验精密验证了海水中主要电解质的pmv的加和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1993年11月~1994年1月用简单的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从多管藻中分 离纯化了R-藻红蛋白和从钝顶螺旋藻中纯化了C-藻蓝蛋白,它们的纯度(指可见 光部分的最大吸收与 280nm处吸收值之比)可分别达到 6(R-藻红蛋白)和 5. 5(C- 藻蓝蛋白)。由于不同藻种的同种藻胆蛋白的摩尔消光系数不同,所以应用凯氏定 氮法并结合可见光的吸收值测定了上述两种藻胆蛋白的摩尔消光系数,钝顶螺旋 藻C-藻蓝蛋白为1.853 × 106mol-1cm-1(620nm),多管藻R-藻红蛋白为1.796 × 106mol-1cm-1(498nm),为藻胆蛋白的浓度测定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钾(KCl)、γ-氨基丁酸(GABA)和足粘液相结合对皱纹盘鲍幼虫变态的影响,从中找出皱纹盘鲍幼虫诱导变态的最佳条件,为人工育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淡水白鲳(ColossomabrachypomumCuvier)幼鱼(L=2.9cm±0.05cm)对氯化钠浓度(pH=8.21±0.07)及碱度(pH=8.85±0.18)的急性毒性试验。用概率单位法求得其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氯化钠浓度分别为12.0、11.4、10.4g·L-1;碱度分别为83.25、56.99、45.70mmol·L-1,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盐碱混合正交试验,经统计分析得出碱度致死作用显著。在此条件下24hLC50值时碱度与氯化钠浓度的关系为:Alk(mmol·L-1)=256.24-24.69Sal(g·L-1)。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冷冻脱盐的海水双级冷冻预淡化系统。该系统利用蒸发结晶器对海水进行冷冻,并通过振动分离与洗涤实现冰晶与卤水的分离,以此实现海水的初步脱盐,可作为反渗透淡化的预处理系统。同时,海水冷冻淡化过程中消耗的冷量可重新回收用于空调制冷,淡化成本得以有效降低。本文建立了海水双级冷冻预淡化系统的数学模型,获得了试验系统的关键设计参数,以此搭建了试验平台并完成了试验测试,并对海水双级冷冻预淡化系统进行了经济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海水冷冻预淡化系统,预淡化海水产量可维持在21~27 L/h之间;预淡化海水盐度可从35降低到约11;预淡化过程可回收总冷量7.91 kW;反渗透淡化总成本可降低约33%。  相似文献   

12.
温菲 《海洋科学》2021,45(1):110-119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内收录的1971—2020年海水淡化文献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对国际海水淡化研究领域的国家和研究机构、关键词、参考文献、期刊与基金等信息进行分析,提出国际海水淡化技术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以反渗透、多级闪蒸、超滤、微滤等研究为主的积累阶段;减压渗透、正渗透、纳米颗粒、石墨烯等海水淡化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快速发展阶段。同时,从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两个方面提出了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反渗透海水淡化水具有洁净、纯度高和供给稳定的特点,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文章介绍海湾国家、美国和中国反渗透海水淡化水市政应用现状以及一些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扶持和企业协调并重、推进装备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国产化以及建立健全相关标准和加强监管等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反渗透海水淡化水的大规模市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缓解淡水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并论述了国内的水资源现状、海水淡化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和各种海水淡化技术的适应范围与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实现海水淡化产业化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提出了海水淡化技术的产业化对策。  相似文献   

15.
吸收了国际先进卧式喷淋蒸发技术的优点,采用有利于实现蒸发液在蒸发器内空间蒸发的结构和调控条件,针对渔船作业和部队海战或控制岛屿的特点,设计了机动灵活的蒸馏法海水淡化新装置,通过实验证明该空间蒸发技术在低喷淋密度和低传热温差下具有很高的传热系数。  相似文献   

16.
海陆界面水体相互作用研究是当代国际海岸带生态水文学的热点.滨海湿地的生态水文环境脆弱,浅层地下水及盐度梯度变化对其生长和发育起着控制作用.咸水冲淡驱动力主要是地下水动力作用、盐度驱动下的水化学运动作用和海洋潮汐作用的叠加效应.通过国内外学者近30年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滨海湿地咸水冲淡研究程度及进展情况,认为掌握咸水冲淡驱动...  相似文献   

17.
海水淡化排放的高盐废水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盐度是海洋环境中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每种生物各有其适宜生长盐度要求,当环境盐度超过该范围时,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都会受到影响.近10年来,随着淡水资源紧缺和海水淡化处理成本的下降,海水淡化厂数量急剧增加,大量浓盐水进入海区导致受纳海域盐度升高.高浓度盐水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有关浓盐水的海洋生态安全问题备受人们关注.在总结和分析浓盐水对海洋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甲壳类动物、鱼类和海草等影响的基础上,指出海水淡化厂排放的高盐废水对海洋生态的潜在威胁,浓盐水的排放使一些经济水产种类产量减少,给渔业资源和海洋经济带来损失.不同地域环境对海水淡化厂排放水的敏感程度不同,且潮流、海流和水团等水文因素以及海水淡化厂的日处理量和规模等因子决定了排放的高盐废水对海域生态影响的程度.为减少排放的高盐废水对出水口附近海域的影响,提出了海水淡化工程合理规划和布局的可行措施,要选择水体交换良好的海域作为海水淡化工程所在地,对排水口要进行因地制宜地设计,做好高盐废水的再利用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放的高盐废水对海区环境的负面影响.建议对海水淡化厂附近海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水质调查和监测,并做好环境风险影响的评价工作;制定及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统一的高盐废水排放标准,而该标准则要以排放的高盐废水对当地海洋生态不造成较大的影响为依据,使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8.
刘睿贤  田红  窦斌 《海洋科学》2020,44(1):46-51
为了解海南地区利用地热能进行海水淡化的可行性,阐述了海南缺水情况以及地热资源分布,并对使用地热能进行海水淡化作了技术和经济探讨,结果表明海南缺水地区可以从当地可用的地热资源中获益。同时,指出基于地热能的海水淡化仍面临一些问题,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和科研投入,并试行推广积极的产业扶持政策,从而促进海南地热能海水淡化的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淡化速度和幅度对凡纳对虾幼体存活和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淡化速度、幅度对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每36h和24h降低盐度2~3的两种淡化速度,对虾苗存活率较高,分别为86.7%和83.3%;淡化时间分别为396h和264h。每12h降低盐度2~3的淡化速度,从盐度29.7降至16.3,存活率为90.0%;从盐度16.3降至0,成活率为60.3%。每次降幅为1.3~1.4和2.6~2.7时,最终存活率较高,最终淡化到纯淡水中的存活率分别为83.3%和80.0%。每次降幅度为5.3~5.4时,在降到19.0以前,存活率都还较高,但此后的效果不佳,淡化至淡水时,成活率仅为53.3%。  相似文献   

20.
运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研究了电化学脱盐处理对钢样-砂浆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电化学脱盐处理后,钢样-砂浆界面的微观形貌特征与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