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述了世界大陆深钻/超深钻和深海钻探(DSDP)/大洋钻探计划(ODP)实施的简况以及取得的重要成果。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向地壳深部和深海大洋底的探索成为现实。中国第一口大陆科学深钻即将在江苏省东海县毛北地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上开钻,以期揭示变质岩石的形成和折返机理,再造大陆板块会聚边界的深部物质组成与结构。  相似文献   

2.
南海大洋钻探可望在1999年2~4月实现SOUTHCHINASEADRILLINGBECONDUCTEDDURINGFEB.~APRILOF1999由我国学者为主提出的南海大洋钻探建议“东亚季风史在南海的记录及其全球气候意义”(ODP建议第484号)...  相似文献   

3.
缺少密度或孔隙度测定数据的块体堆积速率的计算T.J.S.Sykes等块体堆积速率(MAR)计算已被应用于深海钻探计划(DSDP)和大洋钻探计划(ODP)岩心,以研究大洋盆地的沉积物演化,或把MAR数据分离成岩石学成分以决定方解石补偿深度(CCD)的历...  相似文献   

4.
15位院士的紧急建议书今年1月,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徐光炽院士将15位院士与14位海洋地质学家联名的紧急建议书送交国务院领导。这封信的题目是“关于我国参加大洋钻探国际合作计划的紧急建议”。紧急建议说,大洋钻探(ODP)及前身深海钻探(DSDP),是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深海钻探将实现“零”的突破大洋钻探(ODP)及其前身深海钻探(DSDP).是地球科学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国际合作计划,深海钻探15年(1968年—1983年),共完成96个航次,钻井取心累计98km,其研究成果为地球科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大洋钻探10年...  相似文献   

6.
辽东湾海域海水DOC,POC及间隙水中的DOC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988年7月对辽东湾海水中的DOC,POC及间隙水中的DOC进行了调查,绘制制了该海域的DOC,POC及间隙水中的DOC分布图,初步得出该海域的DOC,POC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海水中的DOC,POC及间隙水中的DOC远比远海和大洋高。  相似文献   

7.
在久效磷的毒性胁迫下,扁藻和三角褐指藻细胞的生长严重地受到了抑制(其72h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46mg/L和9.74mg/L),藻细胞内自由基产生与清除间的平衡被打破。在自由基过量产生的同时,伴随有核酸和蛋白质含量的降低;与藻细胞清除自由基有关的二种关键性酶-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也出现下降趋势,因此,作者认为自由基参加了久效磷对藻细胞的伤害。POD和SOD活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根据放射成因(Sr、Nd和Pb)同位素组分 ,大洋玄武岩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几种地幔成分。对大西洋洋中脊南部(Discovery和Shom区段)洋中脊玄武岩(MORB)的最新研究探明了具有同位素极值的地幔组分LO MU的存在 ,它具有低238U/204Pb(μ)、低206Pb/204Pb和∈ND、高 87Sr/86Sr和 207Pb/204Pb易变性的特征。科学家认为LOMU对南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地幔羽状物有影响 ,并将其归于冈瓦纳分裂之后嵌进大洋上地幔的次大陆岩石圈的残余物质。这里 ,我们报道了从南大西洋海…  相似文献   

9.
前言     
我国的海洋地质学研究至今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由于缺少深海钻探的岩芯和测井资料,对许多重大地质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定性分析和推测的水平上。与国际水平相比,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还存在着一定差距。1968年~1983年的深海钻探计划(DSDP),通过“格罗玛·挑战者”号的钻探调查,证实和发展了板块构造学理论,创立了古海洋学,极大地促进了海洋固体地质学的发展。1985年新的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付诸实施,ODP的钻探船“决心”号已完成了60多个航次的钻探作业,航迹遍及世界各大洋,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  相似文献   

10.
此项研究所涉及的种主要为Noelaer habdaceae。本文采用Raffi等(1993)关于Gephyrocapsids形态特征的观点。用于分析的5个岩心取自南部大洋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区。PS2487_6岩心位于非洲角以南大陆坡DSDP360站位附近。由具泥质和超微化石互层的有孔虫软泥构成。PS2076_1岩样位于南极环极海流北部亚南极带厄加勒斯断裂带海岭脊部 ,接近于ODP1088站位 ,同位素和浮游有孔虫地层分析揭示为1—20海相同位素期(MIS)。PS2703_1、PS2708_1和PS2…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家领衔南海首次大洋钻探成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次由中国科学家担任“首席科学家”,并有9位中国学者参加的中国海区第一次大洋钻探ODP第184航次已经顺利完成,揭开了中国地球科学研究的新篇章。全球最大的科学考察船——大洋钻探船“JOIDES·决心号”经过两个月的南海钻探,于1999年4月12日停泊...  相似文献   

12.
UseofanewcloneofArtemiaparthenogenetica(OP1)toincreasegeneticvariation¥//INTRODUCTIONTherearepalthenogeneticandbiSexualrepndu...  相似文献   

13.
珠江河口水体有机物与盐度和氮,磷营养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1987年2月至1988年2月的调查资料,讨论了珠江河口水域COD与盐度和N,P营养盐间的相互关系。线性回归的结果表明,纵断面Ⅲ的丰,枯水期COD与S和N,P间相关性很好,在99%置信水平上显著,横断面Ⅰ,Ⅱ区间,COD与S呈岁相关趋势,COD与N高度显著相关,COD与P相关性次之。  相似文献   

14.
由我国汪品先院士等提出的南海大洋钻探(ODP)建议“东亚季风历史在南海的记录及其全球气候影响”(ODP第484号),在1997年全球学术排行中名列第一,将作为ODP第184航次于今年春天在南海实施。计划2月16日(农历大年初一)从澳大利亚的Frema...  相似文献   

15.
加勒比海Chicxulub火山口碰撞的报告大洋钻探计划(ODP)科学调查船《JOIDESResolution》号在圣诞节前几天离开迈阿密前往加勒比海开始为期两个月的科学考察,目的是收集有关在地球史上众所周知的最大灾变之一──65Ma以前导致恐龙类灭绝...  相似文献   

16.
寿命较短的O·-2不能用ESR直接检测到,可以DMPO先将其捕获形成自旋加合物后进行ESR分析。这种自旋加合物的ESR谱线较为复杂,且有变化。本文对DMPO—OOH谱线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且对谱线变化中出现的DMPO—OH谱线的来源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与文献报道相左的现象,据实验结果本文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关于龙门山区二叠纪灰岩飞来峰成因与时代的讨论DISCUSSIONSONORIGINANDTIMEOFPERMIANLIMESTONEKLIPPEINLONGMENMOUNTAINAREA四川龙门山地区二叠纪灰岩超覆在中晚侏罗世地层之上的事实,早在我国...  相似文献   

18.
大洋钻探与中国边缘海沉积地质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学法 《海洋科学》1996,20(3):47-50
边缘海沉积地质学研究在大洋钻探计划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我国的优势所在,应该成为我国ODP近期工作的主要内容。本文讨论了与ODP有关的几个中国边缘海沉积地质学问题:古黑潮的演变与陆海相互作用,长江、黄河入海时间及其对海洋沉积作用的影响,冲绳海槽的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古季风与海平面变化,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与解决将会为实现ODP的学术目标,为全球变化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过去21Ma以来大洋表面pH值的替代物──有孔虫中的硼同位素A.J.Spivack等在ODP803D孔(2°25.98′N,160°32.46′E;水深3410m)中分离出了孔隙水和有孔虫样品。该孔从顶部至220m处主要由99%以上的生源沉积物与碳酸...  相似文献   

20.
从1996年开始,ODP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工作,它是根据1995年ODP管理委员会所确定的长远科学目标进行的。第二阶段至1998年结束。从1999年至2003年为ODP第三阶段,仍然用JOIDESResolution船进行钻探。从2004年开始为OD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