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南省2001年夏秋季对流云降水潜力数值模拟结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对流云数值模式模拟了2001年7~9月湖南省三个探空站0000和1200(世界时)462个对流云降水算例.模拟结果表明(1)其中53天的198个算例属于有利人工增雨的天气形势,133个算例的可播度大于零,54个算例的增雨率大于零;(2)7~9月天气形势有利于人工增雨日的算例,对流云平均含水量为575万吨,平均降水效率11.4%;(3)8月降水潜力大于7月,9月降水潜力最小.这表明即使大旱的2001年湖南省夏秋季对流云仍然有一定的增雨潜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基于ARPS的中尺度云系人工增雨数值模式系统,对2012年5月23日发生在青海省东部地区的一次飞机人工增雨过程进行了催化效果数值模拟试验,给出了人工播云后作业区和影响区的增雨量、平均增雨率、催化影响范围等结果。结果表明:基于ARPS的中尺度云系人工增雨数值模式对该降水天气过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模式所模拟的人工播云后作业区和影响区的增雨量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同时,对于此次增雨作业,催化作业产生的增雨效应主要出现在催化之后的5h内,在此之外,催化效果逐步消失。  相似文献   

3.
以2012年六盘水市烤烟种植面积、产生的经济效益为指标,采用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高炮人工防雹增雨作业业务规范》中的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影响区范围、人工催化后最大增雨量及有效增雨量、直接经济效益估算法作为人工增雨效果评价的方法,并以2012年5月9日和6月6日共两次人工增雨作业为例,进行实际计算。结果表明:两次人工增雨作业,共取得7 140万元最大经济效益,672万元的有效经济效益,增加有效水量约为0.224亿t,最大限度地缓解了主要烟区的旱情,为六盘水市烤烟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烤烟种植面积8 764.93 hm2,收购烟叶29.75万担,上等烟比例为44.93%,中等以上烟叶比例为92.07%,取得总产值2.99亿元的经济效益。所采用的评价方法,简单易懂,适宜基层气象部门做好人工增雨的专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相似文献   

4.
2001年至2005年青海省形成了由东部11个防雹县125门高炮组成的防雹作业网;形成了以空中飞机人工增雨为主,以高炮、火箭、燃烧炉、焰弹地面为辅的多种作业方式的人工增雨模式,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已初具规模。通过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效益进行评估分析,为今后持续科学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人工增雨天气气候背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曾光平  冯宏芳  朱鼎华 《气象》1998,24(3):28-3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卫星等探测资料分析福建省夏旱期间气候特征和人工增雨潜力,为开展人工增雨提供物理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夏旱期间内地两个旱区人工增水条件优于沿海两个旱区。  相似文献   

6.
2009年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抗春旱效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人工增雨作业效益的一种评估方法——区域雨量对比法,以及该方法在实际业务工作中的应用:统计了2009年春季四川省飞机人工增雨的作业情况,采用区域雨量对比法对每次作业进行效益计算,得出每次作业的影响面积、影响区降水、对比区降水、增雨量、增加的降水量等,根据春旱期间的降水情况与旱情缓解情况,对人工增雨抗春旱的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估,并尝试计算出缩短春旱的持续时间,给出了评估结论,并对该方法的应用进行了讨论。该评估方法对于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2009年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抗春旱效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人工增雨作业效益的一种评估方法——区域雨量对比法,以及该方法在实际业务工作中的应用:统计了2009年春季四川省飞机人工增雨的作业情况,采用区域雨量对比法对每次作业进行效益计算,得出每次作业的影响面积、影响区降水、对比区降水、增雨量、增加的降水量等,根据春旱期间的降水情况与旱情缓解情况,对人工增雨抗春旱的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估,并尝试计算出缩短春旱的持续时间,给出了评估结论,并对该方法的应用进行了讨论。该评估方法对于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区域对比的试验方法,选取1991年至1998年春、秋季试验作业区和对比区内测站逐时历史降水资料,对历史增雨作业效果进行了评估.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河南省1991年至1998年春、秋季人工增雨效果分别为20.05%、13.22%,总平均效果为16.63%.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2012年锡林郭勒盟春夏季降水分布和主要天气过程分析,结合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和降水天气系统对人工增雨作业效率的影响分析,对飞机增雨作业和火箭增雨作业情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由于2012年系统性稳定降水天气过程较多,增雨效果显著,为旱情解除发挥了重要作用;降雨天气系统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便于地面火箭增雨作业把握时机,虽然因空域管制影响了作业次数,但作业时间长,火箭发射量大,同样取得了很好的增雨效益。2012年是近年来增雨效率最高的一年。  相似文献   

10.
陕西飞机人工增雨效果统计检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玲  郭强  李燕 《气象科学》2010,30(3):378-381
应用针对陕西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特点设计的区域回归统计方案,对2002、2003、2006年春、秋季飞机增雨分别进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春季11架次08?20时平均增雨量1.6 mm,作业后3 h平均增雨量0.3 mm;秋季13架次08?20时平均增雨量3.6 mm,作业后3 h平均增雨量1.3 mm;通过成对试验符号秩和检验,显著性水平均优于5%,表明作业效果显著;分析结果说明了统计方案的可行性。基于该区域回归统计方案开发的飞机增雨效果评估系统,实现对增雨效果的及时、客观、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福建省周宁水库开展的地面烟炉暖云人工增雨试验资料,结合区域对比试验方法对每次暖云人工增雨作业进行效果评估,探讨暖云人工增雨的作业效果。结果表明:周宁水库开展地面暖云人工增雨作业的平均增雨量为51 mm;在西南暖湿气流影响下的暖云增雨效果最明显;采用多点及多时次暖云人工增雨作业方式,有利于提高人工增雨的作业效果。通过作业效果分析,地面烟炉暖云人工增雨技术适合于南方山区。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秋季飞机人工增雨天气系统分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甘肃秋季人工增雨天气系统的影响特征,利用甘肃省1991-2002年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资料,对秋季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按照甘肃省秋季天气系统特征,利用探空资料,建立了甘肃省秋季天气系统自动化“判别模型”,得出甘肃秋季降水的高空环流可分为三种类型:平直多波动型、西南气流型和西北气流型,其中降水类型以平直多波动型为主。通过“判别模型”对飞机人工增雨天气系统的分型,结果表明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天气类型为西南气流型和平直多波动型。可为人工增雨作业区域选择和航线设计提供天气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13.
低槽冷锋天气系统为中国中部区域春秋季主要的人工增雨作业天气类型,根据地面冷空气活动路径及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具体分为低槽西路冷锋型、低槽东路转西路冷锋型和副高西伸型3种类型,其中低槽西路冷锋型占比最多。选取2012年11月24日中部区域一次典型低槽西路冷锋降水个例,首先利用多种资料进行增雨潜力区初判,再利用WRF模式模拟结果,综合给出增雨潜力区位置。结果表明:本次过程降水主要出现在500 hPa和700 hPa槽前及地面冷锋后部区域,过程典型时刻2012年11月3日14时初判人工增雨潜力区位于河南东北部、山东西南部、湖北东部和安徽大部分地区,模式模拟的过冷水分布区域与其基本一致。综合分析得到此次中部区域典型低槽西路冷锋天气过程人工增雨潜力区位于500 hPa和700 hPa低槽前部、700 hPa急流左侧且更靠近急流轴一侧、地面冷锋后部及锋线附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四川省人工增雨的潜力,概述四川省飞机人工增雨的效益,并通过对效果检验方法的分析,对四川省1998年飞机人工增雨效果的计算得出增雨率,并对如何更准确评价增雨效果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飞机人工增雨试验效果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区域对比的试验方法,选取1991年至1998年春、秋季试验作业区和对比区内测站逐时历史降水资料,对历史增雨作业效果进行了评估。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河南省1991年至1998年春、秋季人工增雨效果分别为20.05%、13.22%,总平均效果为16.63%。  相似文献   

16.
张磊  宋哲  徐铖  黄旋旋 《干旱气象》2022,(5):888-896
为指导地市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基于2018—2020年夏秋季浙江人工增雨作业记录、多普勒雷达数据、MICAPS数据、自动站小时雨量及探空数据,在对增雨作业效果分析后利用逆推法对浙江省夏秋季人工增雨作业雷达指标进行研究。浙江有利于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系统主要有切变线、高空槽和台风,占比分别为28.6%、21.4%和21.4%。根据雷达回波和降水特征,作业云系可分为层状云、积状云、层状云为主和积状云为主的混合云,其中混合云是最常见的作业云系,占比高达82.5%。在日常增雨作业中,增雨效果明显的作业比例较低,占比仅13.4%。回波强度、回波顶高、负温层厚度、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为增雨作业条件判别的有效指标,不同季节和不同云系对应的雷达指标有所不同。统计发现未能合理开展作业是无法获取正增雨效果的主要原因,占比高达49.2%,其他常见原因还包括作业时机不合适、作业部位不合适和作业对象不合适。本文所建立的雷达指标在临近作业指挥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003年7月8日吉林省一次典型的中尺度对流云雨带进行了人工增雨作业、综合探测及分析。利用天气、卫星、雷达和机载PMS及GPS等综合资料,首次给出了吉林省典型的中尺度对流云雨带的宏、微观探测结果,进一步探讨了降水机制及人工增雨潜力,给出了作业前后云团微物理变化范围,为人工增雨的效果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飞机人工增雨效果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升 《四川气象》2004,24(4):33-35
本文分析了四川省人工增雨的潜力,概述四川省飞机人工增雨的效益,并通过对效果检验方法的分析.对四川省1998年飞机人工增雨效果的计算得出增雨率.并对如何更准确评价增雨效果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高原气象》2021,40(4):866-874
为改善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生态水文环境,2010年开始气象部门在该流域的人工增雨作业点从22个增加到71个,并大幅度增加了作业量。为评估作业点和作业量增加后的人工增雨效果,本文采用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推荐的统计检验方法,对2010-2019年期间的降雨量进行了统计检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作业区平均相对人工增雨效果为17.5%,通过了0.1的显著性检验,在作业区每年可增加降水33.7 mm,增加径流量0.34×10~8m~3。同时,通过对作业效果的评估,对最佳作业季节有了新的认识,发现春秋季节的人工增雨效果较好。石羊河流域人工增雨作业期间的径流量增加了3.7%,而对比区径流量则呈下降趋势。通过人工增雨和自然降水的共同作用,2010年以后石羊河流域植被状况改善更为明显,初步结果显示人工增雨对改善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常规天气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西安新一代天气雷达(C INRAD/CB)产品,结合地面降水,对渭南今年初夏一次人工增雨作业,以及雷达回波图上目标云系作业前后反射率因子、垂直累计液水含量、回波顶高等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增雨效果明显。因此,用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指挥人工增雨作业是有效的,回波要素变化为人工增雨效果评估提供了直接物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