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关于海带所含主要化学成分的季节变化,国外自1938年以来已有若干研究报道发表,在我国近年来对于大连产及青岛产海带所含主要化学成分的季节变化也开始进行了较有系统的分析工作。这一工作,对于海带的食用、工业利用和生理生化的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我国人工培育的一年生海带,由于分苗期的不同,分夏苗和秋苗两种,在三月间,秋苗仅长50余厘米,而夏苗已长一米多,  相似文献   

2.
研究海藻所含各种化学成分的季节变化,不论对于工业利用或者生理生化现象的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国外已有不少关于褐藻化学成分季节变异方面的研究报导发表,例如Black对英国产海带类和墨角藻类,Haug等对挪威产海带类,对苏联远东沿海产海带,Hold等对南菲产褐藻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季节变异的研究工作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3.
海带在我国作为食品和药用已有悠久的历史。解放后开始有计划地进行了人工养殖,特别从1958年以来,海带产量逐年大幅度增长,现在我国从北方的辽宁省到南方的福建省都有养殖,年产已达相当数量。目前只一部分用作工业原料,而大部分用作食品。海带除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外,还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等,为广大人民所喜用的、营养价值较高的副食品。 伟大导师恩格斯指出:“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海带同陆地植物以及其他藻类一样。蛋白质的代谢对其生长、发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们对淡水单胞藻已做了大量生物化学研究工作,对于其氮代谢的途径有了较多的了解。对各种海藻的含氮化合物的研究也做了若干工作,但对海带属这样大型藻类的含氮化合物的研究做的还不多。国外过去多从阐明营养价值的角度,对海带属的一般含氮量和氨基酸进行过分析。例如Mazur等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了海带属中的几种氨基酸含量; Ericson等对糖海带(Laminaria saccharina)的水解物做过纸上层析定性; Coulson则对克氏海带(L.cloustonii)的水解物用纸上层析法进行了氨基酸定量; Ogino用纸上层析法粗略地估计了日本产海带的70%乙醇提取物中的氨基酸含量;高木用化学分析法分析了海带水解物中的个別氨基酸含量; Takagi等用柱层析法测定了海帯的75%乙醇提取物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近来,大石等着重研究了日本产海带中的含氮量和70%乙醇可溶游离氨基酸的分布对海带质量的关系。 过去,我们初步测定过我国一年生海带的含氮量季节变化。随着我国海带养殖事业莲勃发展,有必要对我国海带的化学成份,特别是游离状态的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变异进行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生产部门在探讨海带生长和品质时作参考。为此,我们较系统地硏究了我们培育的海带中所含各种形态氨基酸的季节变异。  相似文献   

4.
海藻糖类的气象色谱分析——Ⅰ.褐藻单糖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海藻资源丰富,特别是褐藻类(如海带、马尾藻)分布广、产量大。纪明侯等曾对中国沿海经济褐藻所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如褐藻酸、甘露醇、碘、钾、粗蛋白、粗纤维以及灰分等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目前,碘、甘露醇和褐藻胶等已有相当规模的工业生产,然而,至今我国还没有对海藻糖类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为促进海藻化学的发展,适  相似文献   

5.
我国沿海野生海藻中产量最大的首推马尾藻类,而北方沿岸所产马尾藻中以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为最多,为我国北方建立褐藻胶工业的主要原料。 我国北方沿海产量较多的马尾藻中除海蒿子外,还有海黍子(S. kiellmanianum) 、鼠尾藻(S. thunbergii)等。为了扩大褐藻胶工业的原料范围,有必要对这些海藻中所含褐藻胶的质与量在全年生长期内的季节变化进行了解,以便考虑配合使用。 我国南方所产马尾藻的种类和数量都远较北方为多,据估计年产量至少比北方要多10倍,是我国南部水产资源中一项待开发的巨大财富。因此,对它们所含褐藻胶的质与量进行普遍的测定,对于这些天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不可缺少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近岸海带养殖活动对水体光学特性的影响,本文选取山东半岛黑泥湾海域为典型研究区,利用2021年4月和8月在该区的9站同步观测数据,分析其总悬浮颗粒物、藻类颗粒物、非藻类颗粒物以及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吸收特性,并计算各组分对总吸收系数的贡献率,同时采用Quasi-analytical algorithm (QAA)算法借助MODIS影像反演了水体总吸收系数,结合实测数据获得了黑泥湾水体吸收特性的季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有海带养殖季节表层水体藻类颗粒物、非藻类颗粒物、总颗粒物和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吸收系数明显大于无海带养殖季节,且春季海带养殖区水体的总吸收系数大于无海带养殖区;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造成底层吸收系数较大,而在春季成熟期的海带汇聚较大量的有机物质导致中层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相对较高;参考波长向红波移动,QAA_v5算法能够较好地估算该区表层水体吸收系数,且在海带养殖季节水体组分会影响到更长的波段特征。本研究可为深入了解海带养殖对水体各组分浓度和分布、碳循环以及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提供参照,并有助于提高近岸水体组分的遥感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7.
江蓠琼胶产率、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六十年代以前,我国主要用石花菜作琼胶原料,为弥补石花菜资源的不足,我们开展了用江蓠制造琼胶的研究,并取得了成功,使江蓠也成了制造琼胶的良好原料。但是,由于江蓠的种类、生长环境和采集季节等的不同,所含琼胶的数量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变化很大,有的产琼胶率高、质量好,有的则很差。1946年美国的DeLoach分析了江蓠(G.verrucosa)的琼胶产率和凝胶强度的季节变化。其后,John等人研究了加纳齿江蓠(G.dentata)。Hoyle研究了夏威夷的脆江蓠(G.bursapastoris)和伞房江蓠(G.coronpifolia)的琼胶产率和凝胶强度的季节变化。Oza除测定了印度的皮江蓠(G.corticata)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雌配子体和四分孢子体两种世代角叉菜卡拉胶的季节变化。不论雌配子体还是四分孢子体角叉菜,其卡拉胶的产率都是夏、秋季高,冬季低。四分孢子体卡拉胶不凝固,雌配子体卡拉胶的凝胶强度是7和12两月的较高,其凝固点没有季节性变化。四分孢子体卡拉胶的粘度在秋、冬季较高,雌配子体的粘度无季节变化。雌配子体和四分孢子体卡拉胶的3,6-AG含量都是夏、秋季较高,冬季较低。硫酸基含量都是秋季的稍高。 上述结果证明,世代是决定角叉菜卡拉胶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最主要的因素,当世代相同时,季节对所含卡拉胶的产率、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五十年代末,我们进行了海带遗传育种的研究,了解到海带某些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并培养出几个性状此较稳定的优良品种,这些品种已在生产上发挥出较大的作用。 但是,我国不是海带的原产地,海带种类相当贫乏,只有一种L.japonica,这给海带遗传育种的研究带来很大局限性。为解决原始材料不足,加快我国海带遗传育种工作的速度,在1981年4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由加拿大引进了长腿海带L.longicruris。掌状海带  相似文献   

10.
利用桑沟湾海带播苗前和成熟期的海流剖面资料,对最显著的M2分潮流椭圆四要素(最大流速、椭圆率、最大流速方向和最大流速出现时间)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筏式海带养殖对潮流垂直结构有显著影响,由海带播苗前的单一海底边界层,变为海带成熟期的海表和海底双重边界层。海带播苗前,M2分潮流椭圆要素在垂向上变化不大;而在海带成熟期,从中层向海面和海底,最大流速迅速减小、椭圆率逐渐增大、最大流速方向左偏、最大流速出现时间提前。湾口中部的最大流速方向从海带播苗前的南北方向转为海带成熟期的西北—东南方向,这是由水位梯度的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对海带综合利用生产中剩下的浓缩浸泡液所含腐植质进行了分离,并对分离出的腐植酸、富里酸和乙醇可溶物三级分做了化学表征和性质研究,包括三级分的得率、紫外和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官能团、氨基酸和总糖含量分析,分子量分布,以及它们对鱼卵生长和褐藻酸钠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海带是我国的重要经济海藻之一。它原产在北太平洋西部的冷水海区。从古代起,我国就从朝鲜进口这种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几百年来,我国市场上的海带主要来自日本。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海带养殖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1958年以后,我国海带养殖事业出现了一个飞跃发展的局面。现在我国沿海从北到南,都广泛养殖海带。  相似文献   

13.
褐藻酸降解菌引起海带病烂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多年来 ,科技工作者为解决海带 (Laminariajaponica)病烂[1]问题作了大量的工作,从中不难看出 ,海带的病烂是由多方面引起的 ,致病的原因也非常复杂 ,其中微生物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陈等1981 ,1984年通过一系列研究表明 ,褐藻酸降解菌是海带藻体上的主要附生细菌 ,而且在特定条件下参与海带的腐烂过程 ,导致烂苗或掉苗。本实验用褐藻酸降解菌对正常海带进行人为感染 ,通过组织显微切片观察 ,比较感染海带各组织内细胞结构的变化 ,以及感染菌存在的位置、菌量的多少等 ,褐藻酸降解菌对海带组织的…  相似文献   

14.
M_2分潮的季节变化对沿海的海洋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增强调和分析(EHA)既可以提取主要分潮时变的振幅和迟角,同时可以得到其他分潮不随时间变化的振幅和迟角。本文利用EHA分析渤海湾两个站点的水位数据,研究了渤海湾M_2分潮的季节变化。为了评估EHA方法的准确性,在理想实验中设计了人造"水位数据"。利用EHA分析得到的M_2分潮时变振幅和迟角以及S_2、K_1、O_1分潮不随时间变化的振幅和迟角均比其他方法得到的结果更接近给定值,表明了EHA的有效性和可用性。当使用EHA分析渤海湾实际海平面观测数据时,得到的M_2分潮振幅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较大,冬季较小。敏感性实验表明,分析所得渤海湾M_2分潮振幅的季节变化趋势不受实验设置的影响,是鲁棒的,能够反映该海域真实的M_2分潮季节变化。此外,渤海湾M_2分潮振幅的季节变化可能是东亚季风通过影响平均海平面、层化和涡动黏性系数的季节变化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了解海带病烂的发生机制,针对褐藻酸降解菌埃氏交替单胞菌(Altermonas espejiana)菌株A1的生长及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用不同浓度的菌液对健康海带进行了感染试验,测定了其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生长和产酶的最适条件为:20℃,0.5%~0.6%褐藻酸钠,pH=7,5,氮源为(NH4)2S04,培养时间72h。此外,感染菌株A1后,海带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增加,且随着感染菌液浓度的升高,海带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而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16.
褐藻胶是组成褐藻胶细胞壁的一种重要成分。虽然它在藻体内的存在形式至今尚不很清楚,但由藻体的化学成分分析大致可以确定,大部分褐藻胶是与钙离子粘合成水不溶性盐类,或者在生长的藻体中与钙、铁的股体化合物桔合着,而不是以游离的褐藻酸状态存在。 褐藻胶的含量随着藻体的生长季节不同而有显著的变异,一般说来,在春季快速生长期间褐藻胶积累量较多;但这些报导中都没谈到揭藻胶在质上(即粘度)的变化。而关于马尾藻类在不同季节中的褐藻胶质与量的同时比较研究的文献,至今我们还未见到。 1953年以来,我俩在进行海蒿子褐藻胶提取方法的实验过程中,察觉到海蒿子所含褐藻胶的质和量都有季节性的变化。为了给我国褐藻胶工业的建立提供可靠的基本资料, 1954年起我们连续地每月测定了海蒿子中褐藻胶的含量和粘度。  相似文献   

17.
海带是我国海水养殖主要品种之一,其综合应用价值较高[1].20世纪90年代末期,海带配子体克隆在海带苗种繁育中的应用,为海带育苗生产开辟了新途径[2].主要运用生长发育调控技术实现海带配子体克隆细胞大量扩增和同步成熟来繁育海带优良苗种,这样可大幅度降低育苗成本,缩短育苗周期,该项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海带配子体克隆育苗技术尚未在海带育苗生产中得到规模化应用,其作为一项高新技术,部分关键技术仍有待进一步解决.在与有关生产单位进行海带配子体克隆育苗实验的工作中,笔者认为克隆细胞的附着是影响海带商品苗质量(出苗密度及出苗均匀程度)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采用植物单细胞和原生质体游离的方法,研究了5株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海带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褐藻酸的变化。结果表明,海带在5株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初期(前3 d),褐藻酸酶对其单细胞和原生质体的游离率均显著降低,而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游离率的下降越加明显。3 d过后,随着感染的继续进行,单细胞和原生质体的游离率变化不再明显。表明海带细胞壁组成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发生了响应性变化,而这种变化仅仅发生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早期阶段。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海带细胞壁组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褐藻酸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19.
基于声学方法的南黄海浮游动物垂直迁移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南黄海浮游动物垂直迁移的季节变化, 分析了2006 年至2007 年4 个季节布放潜标中声学测流仪的观测数据。结果是: 声学测流仪测量的后向散射强度呈现显著的日变化特征, 这是由浮游动物垂直迁移造成的; 在4 个季节中都出现这一凌晨向下、黄昏向上的垂直迁移, 但是垂直迁移发生的时间有季节变化。利用南黄海辐射通量的直接观测数据, 讨论了垂直迁移发生时间与光照的关系,结果表明垂直迁移的季节变化主要受光照的影响。这对于研究浮游动物垂直迁移机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海带叶片长度遗传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养殖的主要问题在于产量和貭量的提高。影响海带产量和质量的因素很多,有环境的因素,又有遗传的因素。如何区别环境和遗传的影响,如何控制环境和遗传,以提高海带的产量和貭量,是海带养殖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农作物产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叶片总面积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