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广文 《地理教学》2011,(17):61-61
在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位置)、地形及洋流等”这一原理后,清学生提问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由教师运用原理回答该地的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相似文献   

2.
“影响气候的因素”中的海洋、陆地表面温度升降的差异这一原理一直是气候这一章的重点。因为它既是造成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差异的重要原因,又是形成季风气候的根本因素。然而它又是难点,仅通过老师的抽象讲解,学生难以掌握。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水体、泥沙在模拟阳光照射下的升、降温差异试验,让学生直接观察其温度变化的差异现象,并分析其形成原因,从而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了海陆升、降温差异的规律及原理。  相似文献   

3.
一、气候成因的归类与比较 形成气候的因素通常要涉及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形(海拔)、海陆分布(洋流)、人类活动等(图1)。在气候形成的诸多要素中,太阳辐射与大气区即使是同一种气候,在特征相似的基础上,成因还是相差甚远。以非洲的几内亚湾沿岸、东南亚、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三个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为例,从成因上来看虽有一定的相似性表现,但差异性更是相当显著。  相似文献   

4.
林雪清 《地理教学》2004,(10):21-23
上海高中地理教材“海洋水”一节中的“洋流”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洋流的概念和分类、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些知识理论性强,学生较难理解。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学生掌握的资料不足,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得到发挥。因此,本课教学采用学生组内合作、组间竞赛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教师则借助多媒体创设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保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5.
鲁爱华 《地理教学》2012,(6):41-46,17
一、师生纠错 1.核心概念理解 下垫面是指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它包括地形、地质、土壤和植被等,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1)海陆差异的影响:①因热力性质不同,陆地比海洋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要大;②海陆位置不同的地区水热状况存在差异。(2)洋流的影响:暖流对大气底部有加热作用,  相似文献   

6.
气候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讲授和学习起来,往往既抽象又枯燥,学生很难把握。实际生活中,除了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十分密切以外,还有很多事物与气候有联系,比如说商品中的雨伞、空调和服装等等。因此,我以学生帮厂家做生意为题来设计有关气候知识的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第十四章欧洲西部这一分区的气候时,先设想有一家伞厂和一家空调厂,各有十万把雨伞和一万台空调要销往爱尔兰的瓦伦西亚和波兰的华沙,二厂欲聘人才代理欧洲市场的营销,请同学们设计两种商品的销售分配方案及理论依据,然后进行交流,从中就能知道学生对气候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孙宇 《地理教学》1999,(5):19-20
“洋流的分布”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概括起来有三个特点:一是知识的连贯性,这部分知识涉及到前面学到的近地面风带的分布状况,季风的知识,地转偏向力及海陆分布等内容,学生对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认知脱节,都将构成学习本节知识的障碍。二是知识的抽象性,因为洋流现象在学生头脑中缺乏直观感受,他们便凭惜日常经验想象海水的运动(洋流流向)应该同河水径直向前的运动具有相似性,怎么会形成“闭合曲线”呢?  相似文献   

8.
例一 1.学习内容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 阅读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对比各纬度地区洋流的流向和盛行风带的风向,寻找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有什么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胡海侠  吴祺 《地理教学》2011,(13):17-20
洋流的成因和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是历来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洋流的成因并非孤立的,而是多种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风带密切相关,其流向受地转偏向力、海陆分布及季风的影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高级地理思维水平,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0.
气候因素是沼泽湿地的发育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沼泽湿地形成、发育及不同特征差异的控制因素。作为中国主要沼泽湿地分布区和气候变化显著地区之一,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受气候和非气候因素的共同影响。非气候因素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影响强度在加大,沼泽湿地被开垦为农业用地,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导致流域水资源减少,使得该区沼泽湿地供水不足。以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利用生境分布模型,采用该区沼泽湿地分布数据、气象数据和地形数据,模拟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在气候因素变化下的演替过程,定量评估气候因素对沼泽湿地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至2010年,三江平原地区的气候呈暖干趋势,气候变化对沼泽湿地分布起正增益作用,1951~1980年期间,气候变化对沼泽湿地分布的影响程度为5.21%,1981~2010年期间,气候变化对沼泽湿地分布的影响程度为4.33%;在三江平原地区,非气候因素对沼泽湿地的影响起主导作用,不但导致该区已有湿地发生缩减、退化,还干扰新的湿地自然形成与演替。  相似文献   

11.
一、网上搜集资料 在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受到时空环境的限制,无法安排学生当堂搜集、整理研究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料。因此,搜集地理信息资料及初步分析的工作必须在课前完成,否则将难以解决时间的有限性与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开放性这一对矛盾。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前奏,搜集、整理地理信息资料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表现。人教版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节,要求学生课前以学习小组为单元,上网查阅并下载洋流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实例,并从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海洋污染、航运等方面的影响,将实例进行分类整理,并力求简明扼要。  相似文献   

12.
李浩敏 《极地研究》1991,3(4):18-23
根据植物化石证据,在早第三纪早、中期,南极乔治王岛地区曾出现过温暖、潮湿的气候,作者认为,当时南半球各板块的相对位置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洋流的变化,很可能是造成这种温暖气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从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影响沿岸地区气候、对海洋生物分布(渔场)的影响、以及对航运和海洋环境的影响五个方面加以阐述。大多老师采用一些经典的案例,来创设情境。如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自然景观的差异,世界著名四大渔场的成因,哥伦布两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所用时间的比较,石油以及其它海洋污染物的扩散等组织教学。学生利用课本中的知识,很容易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教师不再进一  相似文献   

14.
拼图合作学习法是模拟拼图游戏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组织模式,实现了每个学生在合作中成长的目标,符合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转变方向.文章以"洋流"(第一课时)为例,以Earth Null School网站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洋流的概念与性质;再通过拼图合作的方式从要素、地区与时空角度依次进行探究,深化对洋流动因与洋流分布规律的认识,试图探索基于拼图合作学习法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及地理核心素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的地区差异”一节是人教版义务教材第一册第四章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讲述气候知识的关键所在,理论性、概括性较强、难度较大。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讲解图表、联系实际、巩固练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浩 《地理教学》2012,(21):28-30,27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洋流的定义,有别于海水运动的另外两种形式:波浪与潮汐;洋流按性质和成因的分类;洋流分布规律;洋流成因;洋流的地理意义。2.地位与作用海洋水是地球上的主要水体,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了解洋流的性质、分布、成因,研究洋  相似文献   

17.
在“形成气候的因素“教学中,笔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运用问题法.引导学生对地理事实材、料进行探究、归纳,收到了明显效果。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抓住适当时机,引入与教学内容有联系的历史知识,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活跃其思维,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如讲到“洋流”时,可以引入二战时诺曼底“神兵”登陆的史倒,1944年6月英美联军的潜艇在巷军的严密监视下,顺利通过英吉利海峡,在诺曼底登陆,如同“神兵”从天面降,而德军却毫无察觉,原因何在呢?原来是他们成功的利用了荚青利海蛱洋流运动的规律,借助探层洋藏的动力,关闭发动机,使潜艇避开德军的监视,胜利登陆。又如讲到“土地资源保护”时,可以讲一下古代巴比伦王国(今伊拉克)的兴废。  相似文献   

19.
朱雪梅 《地理教学》1998,(1):22-23,26
高中地理“能源和能源的利用”一章中讲到:“煤是地质史上的陆地植物在沼泽中大量沉积而成的.一般产在地质成煤时期(主要在古生代、中生代)的沉积盆地的边缘。”“石油是地质时期的低等生物大量沉积在湖泊或海洋中变成有机质.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富集起来。它多半形成在中生代、新生代的湖盆和大陆架上。”从以上阐述可以看出煤和石油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更存在有很大的差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地理课程中,季风和洋流的知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案例,让学生真正掌握季风和洋流的基本知识,学到对今后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益的地理知识,一直是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郑和船队下西洋对季风和洋流的利用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案例。本文将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为广大教师僻读郑和船队下西洋是如何利用季风洋流的知识为航海服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