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近海的主要渔业资源呈现衰退趋势,因此从2000年至今相关单位持续开展人工增殖放流以修复渔业资源。文章基于2017—2021年浙江近海鱼类增殖放流统计数据作出分析,对比放流资金、放流数量、放流物种等变化趋势得出:2017—2021年主要在浙江近海12处重要的增殖放流海域投放了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黄姑鱼(Nibea albiflora)、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等16种海洋鱼类,累计投入放流资金11 285.9万元,投放海洋鱼类苗种共计46 799.8万尾,其中标志鱼投入共330.1万元,放流苗种48.8万尾。调查和文献报道显示,增殖放流对增加浙江近海海洋鱼类生物资源量、恢复海洋鱼类群落结构、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促进海洋渔业的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根据调研情况和相关文献梳理了增殖放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以期为今后科学规范实施增殖放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韩国的渔业发展早期阶段,渔业是与农业并重的支柱产业,在出口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二十年以来,由于持续的无序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近海渔业资源萎缩,韩国的海洋渔获量明显减少.近海渔业的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比例从1980年的56.9%减少到了2005年的40.0%.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引起的捕捞区域缩小,使得韩国海洋渔业从近海捕捞转向远洋捕捞和海洋养殖,制定了渔业资源保护和增殖的政策,减少对近海渔业资源的依赖性.通过对韩国海洋渔业管理的研究,得出其对中国海洋渔业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山东海洋渔业资源问题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分析了山东海洋渔业资源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海洋渔业资源的发展对策。渔业生态环境恶化,过度捕捞,养殖种质退化,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海产品加工技术落后,缺乏高附加值产品,渔业资源利用率低。开展海洋渔业资源相关基础研究,运用海洋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重点进行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保护,发展生态渔业,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渔业资源,是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长久发展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保护渔业资源以及遏制渔业资源衰退,我国实施了一系列保护行动,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制度化、机制化的局面逐步形成。文章从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海洋牧场创建、增殖放流行动、伏季休渔以及遏制过度捕捞5个方面阐述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制度建设现状,从海洋渔业资源发展现状、发展模式、生态环境3个方面解析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制度的生态贡献,并从海洋渔业资源调查监测、评估评价、制度优化3个方面对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制度建设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助力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海洋渔业资源是保障沿海各国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福祉的重要资源。近年来,由于世界渔业资源日渐衰退,海洋捕捞产量逐步下降,世界各国纷纷转变发展理念,以养为主、以捕为辅,加快发展现代化海水养殖业。未来,随着世界各国渔业资源养护与修复措施的加强,海洋渔业捕捞产量将趋于稳定,海水养殖业将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引领下向深水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未来世界海洋渔业的发展趋势,发展可持续的捕捞渔业和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海水养殖业。  相似文献   

6.
“八五”期间,黄渤海区海洋渔业生产在渔业资源没有明显恢复的情况下,认真贯彻国家渔业发展方针,积极搞好产业结构和捕捞作业调整,使海区养殖、增殖产量不断增加,海洋捕捞尤其是近海捕捞产量的比重明显下落,围、流、钓产量有所上升。据统计,1995年黄渤海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32.4万吨,比“七  相似文献   

7.
史磊  秦宏  刘龙腾 《海洋科学》2018,42(11):126-134
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目前世界海洋捕捞业进入"零增长"的徘徊期。当前世界海洋捕捞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海洋渔业资源争夺日益激烈,海洋捕捞业管理制度日益严格,世界海洋捕捞业产业转移趋势日趋明显,海洋捕捞业技术装备要求越来越高,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面对世界海洋捕捞业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当继续发展资源养护型海洋渔业,从生态系统角度考虑海洋捕捞业管理措施,积极稳妥发展远洋渔业,参与国际渔业资源的开发,重视海洋捕捞业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更加清晰和客观地认知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情况,促进海洋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渔业经济发展,文章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背景,以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为主要内容,从供给规模、产业结构、地区分布、品种结构和生产方式5个方面,梳理我国海洋渔业的供给和结构;分析我国海洋渔业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海洋生态环境破坏和渔业资源衰退、海洋捕捞过度以及海水养殖效率、方式和品种结构不合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发展远洋渔业;转变养殖发展方式,优化养殖品种结构。  相似文献   

9.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通过人工方法直接向海洋、滩涂、江河等水域投放或移人渔业生物的受精卵、幼体或成体,以增加水体生物资源量,改善水体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从海洋渔业发展的全局作出的一项战略性调整,既是优化渔业内部结构、落实国家渔业发展方针的具体步骤,也是促进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靠途径,更是实现渔业循环经济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海洋工程开发等原因致使近海生态环境破坏、渔业资源持续衰退,严重影响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生态渔业的主要发展方式之一,海洋牧场近年来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在海洋牧场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文章从海南省建设海洋牧场具备的优势条件分析入手,分析了目前的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海南省海洋牧场的建设类型及主要建设内容,并分析了发展经营策略,以期为海南省海洋牧场建设找到一条适合的发展道路,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唐议  邹伟红 《海洋科学》2009,33(3):65-70
海洋渔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考虑生态系统的管理已经成为海洋渔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作者分析了海洋渔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包括捕捞活动对目标和非目标种产生的危害、渔业资源栖息地和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分析了国际上考虑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管理的法律框架、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的实践及其具体措施,指出了中国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科学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管理的理论研究比较缺乏;相关的法律框架不够完善等.讨论了应用生态系统方法的海洋渔业管理与传统的海洋渔业管理间的关系,指出生态系统方法在其实践中将存在各种问题,认为生态系统方法应有选择地应用.对中国海洋渔业管理如何应用生态系统方法,建议:(1)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科学研究;(2)开展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3)逐步建立相关的法律和制度框架;(4)开展广泛的多部门合作和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2.
海洋渔业在我国水产业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海洋渔业,对于安排好沿海几百万渔民的生活,使沿海人民尽快富裕起来.对于巩固海边防和解决城乡人民吃鱼难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海洋渔业的调整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当前还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近海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主要经济鱼类资源继续衰退。渤海的小黄鱼、带  相似文献   

13.
几种舌鳎的形态和生长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倪海儿  郑忠明 《海洋科学》2002,26(12):61-64
由于我国近海传统经济鱼类资源的衰退,渔业资源的增殖和经济品种的养殖已成为海洋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养殖品种中 ,经济价值高、生长快、对环境耐受力强的品种自然成为首选的对象。舌鳎属(Cynoglossus)鱼类广布在我国近海的底层水域,该属鱼活动范围小、洄游距离短、围捕率高 ,它们食谱广、生长迅速、初次性成熟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作为近海海湾的增养殖对象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作者等自1985年起对舌鳎属的半滑舌鳎、宽体舌鳎和短吻舌鳎的生物学进行了究 [1~6],本文进一步对半滑舌鳎((Cynoglos…  相似文献   

14.
研究渔业资源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不但可以了解资源的状况和变动趋势,为渔业生产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而且对渔业资源的人工增殖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渔业资源的人工增殖一般是,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而且通常是在已经衰退的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进行渔业资源的人工增殖,就不能不了解资源的历史和现状、变动趋势和衰退的原因。此外,对于已经衰退的渔业资源在进行人工增殖之后,尚需对其效果做出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海渔业资源结构特点及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业资源是一种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生物资源,如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可望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及永续利用的目的。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的开发和利用,加之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使得许多渔业资源遭到破坏而严重衰退。近十多年来我国渔业与世界渔业发展的总趋势相似,随着捕捞强度的盲目增加,使得许多传统渔业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捕捞对象替代频繁,其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总趋势是:经济价值高的、个体大的、年龄结构复杂的和在生态系统中营养层次高的类群逐渐被经济价值低的、个体小的、年龄结构简单的和营养层次低的类群所替代;底层鱼类所占比例日益减少,中、上层鱼类及虾、蟹类比例逐年增加。 对渔业资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许多国家为了保护其近海渔业资源和本国的渔业权益,纷纷宣布建立渔业保护区和专属经济区,并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因此近年特别着重研究建立保护区后的渔业资源结构的变化( Gunnar,1989; Megrey and Wespestaa,1990; Pinhorn and Halliday,1990)。我国学者也有许多渔业资源方面的研究报告(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编写组,1990;邓景耀等,1991;孙宗烨等,1987;宋海棠等,1990;罗秉征等,1992;1993)。本文探讨了近40年来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结构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及趋势,并对我国不同海区渔业资源的演变进行了比较,进而分析了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变化的原因,旨在为更加合理地利用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并为其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袁旸  线薇薇  张辉 《海洋科学》2022,46(7):105-119
随着人类活动对于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渔业资源的衰退趋势愈发显著。因此,渔业资源亟待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来保护和利用有限的渔业资源。Ecopath生态通道模型是一种研究生态系统特征与变化的经典模型,除了可用于分析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以及评估生态系统的成熟稳定程度外,该模型还可以评估物种的生态容量,为增殖放流活动等渔业资源提供保护措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渔业资源生态容量研究。本文综述了生态容量的概念以及目前国内研究生态容量的常见方法,对Ecopath模型的发展历史做了简要概述,介绍了模型的原理、建立、调试方法以及使用Ecopath模型评估物种生态容量的操作方法,随后对模型中的各项参数指标做了详细的介绍。本文根据Ecopath模型在我国渔业资源研究中的应用方向进行了分类讨论,并对我国当前基于Ecopath的水域生态容量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总,对比了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之间生态特征参数的异同,重点归纳了不同水域生态系统下的物种生态容量评估研究,最后提出了模型的限制性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的猎捕型渔业走向现代的增殖型渔业,是世界渔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亦是世界渔业生产方式的一场革命。增殖型渔业作为先进渔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剖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近海传统渔业资源持续衰退,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生效实施后,山东省传统作业渔场又将缩减约三分二一,因而,大力发展渔业资源增殖,努力增加近海渔业资源量,将是山东省实施海洋农牧化建设工程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出路。 山东省渔业资源增殖已有近20年的历史,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积累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论福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当前福建海洋开发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对海洋开发的统一规划与管理,开发利用盲目性较大;近海捕捞过度,渔业资源衰退;技术水平较低,综合开发不够;环保重视不够,局部质量较差。要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海洋意识;加强宏观调控,统筹规划管理;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完善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管海;依靠科技兴海,提高开发水平;开发保护并重,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前言山东省海洋渔业自然资源调查开始于1951年。在当时华东水产管理局的组织领导下,由中央水产实验所(黄海水产研究所前身)负责业务技术工作。华东沿海的滩涂、浅海、近海的渔业自然条件、渔业资源和捕捞、养殖事业都作过为时两年的普查,结束后写成了书面报告。1953~1955年,当时的中水所和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等单位合作,开创了我国首次系  相似文献   

20.
海洋饵料生物培养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严 《海洋科学》1977,1(2):55-60
世界各国为了确保人类对蛋白质的需求,采用了各种手段以加强对海洋水产资源的利用,其中包括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也包括浅海港湾渔业的养殖和增殖。最近几年,世界各国的养殖事业,日趋发展。日本浅海养殖发展较快;西班牙是贝类养殖较为发展的国家。法国、美国也在进行贝类养殖的研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沿海各有关水产科研单位大都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