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今年8月4日,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国家计委地区经济司、农业部渔业局、国家轻工业局盐业管理办公室根据《“九五”和2010年全国科技兴海实施纲要》的要求,在各地推荐和全国科技兴海专家咨询委员会评议的基础上,批准设立第三批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南澳县榜上有名,是11个示范基地中唯一的海水养殖和海洋生物育苗示范基地,从而为这个广东省海岛开发试验区海洋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这既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兴海的重要目标。要以高新科技为支撑,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一、海洋科技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海洋是宁波的一大特色,也是宁波的一大优势。宁波的海域面积大于陆域面积,拥有港、渔、景、涂四大海洋资源优势。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是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途径。“九五”期间是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最快时期,海洋资源开发步伐加快,科学研究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3.
在编制“十五”计划和现代化建设纲要的基础上,结合我市的资源特色和发展实际,我们初步形成了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我们认为,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内容,现阶段我市在海洋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上,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以“港、渔、油、景、涂”五大资源为出发点,尽快形成以港口海运业为先导,海洋渔业为基础,港口工业为支柱,滨海农业、滨海旅游和临港商贸为支持的完整的海洋产业体系,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和环境保护,加快实施科技兴海步伐,积极探索海洋开发的市场运行机制,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4.
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这既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兴海的重要目标。要以高新科技为支撑,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是发展宁波海洋经济的重要内容,现阶段我市在海洋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上,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以“港、渔、油、景、涂”五大资源为出发点,尽快形成以港口海运业为先导,海洋渔业为基础,港口工业为支柱,滨海农业、滨海旅游和临港商贸为支持的完整的海洋产业体系,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和环境保护,加快实施科技兴海步伐,积极探索海洋开发的市场运行机制,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推动‘科技兴海’有序、快速的发展,大力开发海洋产业,建设‘海上苏东’,日前,江苏省科委正式批准,将启东市列为江苏省科技兴海示范县。 启东市东临黄海,南靠长江,三面环水,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海洋优势。近几年来,启东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推动了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该  相似文献   

7.
叶芳 《海洋信息》2012,(3):49-54
比较分析了国内主要海洋科教基地的不同模式及海洋科教基地的特征,认为舟山群岛新区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近期应该以"舟山群岛海洋资源为依托,以集聚发展为特征并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产业型海洋科教基地"作为建设的目标模式。这是因为舟山目前缺乏建设成为一个内生型的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的条件,但却具备了产业型海洋科教基地的机遇和条件。分析了舟山海洋科技、教育发展现状以及与青岛、厦门、大连之间存在的差距与不足,设计了舟山群岛新区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的三步走战略,并就具体发展措施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2008年海洋科技工作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十一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2008年全国海洋厅局长会议精神,大力推进科技兴海工作,积极研究海洋科技发展战略,全面执行各项重点科研任务,长远谋划重大海洋科技专项,不断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为发展海洋产业、支撑海洋管理,实现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好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培育蓝色税源提升海洋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江苏省赣榆县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抓住江苏省建设“海上苏东”和建设沿海经济带的战略机遇,以建设“海洋经济强县”为目标,以培育海洋蓝色税源、促进渔(农)民增收为宗旨,强力推进“产业兴海、机制兴海、科技兴海、品牌兴海”,实施项目带动、行政推动、科技助动、品牌拉动战略,全县海洋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舟山海洋经济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多种产业和相对完整的海洋经济体系.但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发展不稳定,临港产业竞争力弱,海洋资源利用效率低,阻碍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从结构优化、科技兴海、综合管理和环境保护等四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渤、黄海海冰的变化和预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1—2000年的渤、黄海的海冰资料,用小波分析和最优气候均态法对渤、黄海的海冰冰级进行分析和预测。小波分析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渤、黄海海冰的变化规律,使对海冰的研究更符合实际情况。这必将有助于研究海冰变化的机理和不同尺度变化的相互作用。最优气候均态法较好地实现了对渤、黄海海冰的预测。此方法在海冰预报中不失为一种可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黄渤海区捕捞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10年对黄渤海沿海32个主要渔港、渔村和5家网具生产厂家的实地调查和现场测量资料,结合2009年度三省一市(河北、辽宁、山东、天津)的渔具渔法调查报告以及1983~2009年中国渔业年鉴中记载的捕捞产量分类统计资料,对黄渤海区捕捞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渤海区主要捕捞品种有30种之多,其中年渔获量超过万吨的有14种鱼类、5种甲壳类、4种头足类、2种海蜇和6种贝类.渔业资源品种的多样性决定了黄渤海区捕捞结构的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特点,现有9大类19型23式130种网型或作业方式,同时受渔业资源变动的影响,捕捞网具也在变化,不断有旧的渔具消失和新的网具出现.其中,拖网是主要作业方式,贡献率为38.47%~51.79%,且近几年还有上升的趋势;其次为刺网,贡献率从1983年最低时的7.66%逐步上升到目前的30.14%;第三为张网,贡献率从1985年最高时的34.31%下降到目前的10.49%;围网和钓具的贡献率一直较低,均不足4%,其他渔具的贡献率为5.98%~13.30%.目前黄渤海区渔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应当是减少拖网作业,控制刺网总量,限制张网、陷阱类渔具和地笼,鼓励发展钓渔业  相似文献   

13.
渤、黄、东海水温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908"专项所获取的CTD观测资料,系统地阐述了渤、黄、东海温度的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结果显示,冬季,水平方向上,水温分布呈现多舌状:外海温度多暖舌结构,近岸等温线基本平行于岸线,并出现多个指向南方的冷水舌,且暖流区与近岸冷水区间形成了较强的温度峰。夏季,三大海域底层均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冷水团和冷水块,最为典型的有"渤中冷水"、"辽东湾冷水"、黄海冷水团、青岛冷水团和东海北部底层冷水。春、秋季水温分布呈现过渡季节的特征。春季,跃层开始出现,"渤中冷水"及黄海冷水团等冷水现象开始形成。进入秋季,跃层明显下沉,直至消失,水温分布逐渐呈现垂向均匀状况。同时,分析还表明,三大海域的水温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水温分布的年变幅从北向南、从近岸向外海递减。  相似文献   

14.
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的古海洋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缘海的存在使大陆和大洋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变得相当复杂。在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升降的控制下,边缘海和大洋之间时而连通时而隔绝,各种古气候变化信号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基于近期有关西北太平洋边缘海的古海洋学研究成果,简要概述了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以及北太平洋地区自中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演化特征,并认为它们与全球其它地区一样也受控于因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率的变化,大尺度的气候变化具有与地球轨道偏心率周期相对应的100ka周期,而41ka的小尺度周期则受地球自转轴斜率变化的控制。一些突发性的气候变化则是由气候不稳定性、海峡的关闭与开启和其它一些地球气候系统的非线性活动所驱动。但同时作为中高纬度边缘海,它们的古海平面、古海水温度、古洋流等古海洋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还受到冰盖扩张和退缩、构造运动、冰川性地壳均衡补偿、东亚季风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区域特点。  相似文献   

15.
产自黑海和挪威海的冷甲烷渗透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界将深海中发现的热液露头和在近大陆地区发现的冷渗透气液归属为上世纪最后25年中最重要的发现。这些气液含有还原化合物,后者在微生物的参与下,或者通过化学途径发生氧化作用。这些作用过程在水一海底界面上和其附近海底表面以下形成了金属和非金属矿物的堆积并发生了显微化学自养和甲烷供养的有机质生物合成作用。冷甲烷渗透场以成分类似的特殊生物种群(主要是营养共生动物)凝聚物的形态出露在海底表面。在文献中出现了以底栖动物和细菌层为标志的数十个活动性冷渗透场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黄、东海陆架海域温度垂直结构类型划分与温跃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黄、东海陆架海域1997—1999年4个季节调查的CTD资料,采用拟阶梯函数逼近法对温度垂直剖面拟合逼近,然后按拟合均方差和跃层强度对黄、东海陆架区的温度垂直结构进行类型划分,共划分为6个类型:三层结构型(T型)、主跃层上位型(U型)、主跃层下位型(L型)、多阶梯状结构型(M型)、异常结构型(A型)和垂直均匀型(H型)。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垂直结构类型在黄海区域为:春季呈L型;夏季呈U型;秋季呈T型;冬季呈H型。东海北部春季基本呈T型;夏季西部呈T型,东部呈U型;秋、冬季演变为H型;东海南部春、夏季主要呈L型;秋、冬季除近岸出现逆温类型外,大部分区域呈H型。利用风和潮的混合卷挟模式阐述了各种温度垂直结构的形成机制,最后给出了黄、东海陆架海域的主温跃层特征值的区域分布和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二维非线性潮波方程组,讨论了渤黄海主要分潮(全日潮、半日潮及浅水分潮) 数值模拟中的有关问题。数值模拟中同时考虑了4个主要分潮(M2,S2,K1,O1)和两个浅水分潮(M4,MS4)。分析表明,在渤黄海潮波系统数值模拟中,稳定后选取14 d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调和分析能够取得最佳(最合理)的调和分析结果。计算出调和常数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差的绝对平均值:M2分潮的振幅差为4cm,迟角差为3.3°,S2分潮的振幅差为2cm,迟角差为4.2°,K1 分潮的振幅差为1cm,迟角差为3.7°,O1分潮的振幅差为2 cm,迟角差为5.5°。实验结果较好地体现了渤黄海潮波系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厄尔尼诺和台风共同影响下的7月份黄、东海海温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守文  王辉  姜华  宋春阳  杜凌 《海洋学报》2017,39(12):32-41
基于历史海温数据和台风路径数据,研究了厄尔尼诺/拉尼娜(El Niño/La Niña)背景下7月份中国近海海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7月黄、东海海温异常与El Niño/La Niña有显著相关关系,OISST和GODAS海温数据与Niño3指数同步相关系数分别为-0.32和-0.45。El Niño年7月,黄、东海海表温度异常低于-0.5℃的概率超过60%;La Niña年7月,黄海海温异常高于0.5℃的概率约有60%;正常年7月,海温异常的空间分布与El Niño年相反,但量值偏低。El Niño年7月,中国近海及邻近区域大气异常能够给局地带来更多降水;同时,受El Niño背景场的影响,入侵黄、东海的台风强度更强、影响时间更长。大尺度的降水和台风活动的影响是导致黄、东海海温异常降低的重要原因。因此,分析和预测7月份中国近海海温异常,在充分考虑El Niño/La Niña背景场的基础上,需要结合局地的大尺度降水和台风的影响同时分析,这为特定背景下结合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因素共同分析中国近海海温变化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9.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Yellow Sea and East China Se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ight survey cruises in different season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the Yellow Sea (YS) and East China Sea (EC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00 to 2008.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SC) and hydrolog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during each cruise. Data analysis showed that total suspended sediment mass was approximately 0.18 × 109 tons in the surveyed area during spring and autumn seasons. Highly turbid waters were found in the shallow waters between the Subei coast,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the Zhejiang coast with seasonal variations.  相似文献   

20.
渤黄东海潮能通量与潮能耗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同化高度计资料和沿岸验潮站资料对潮汐数值模式进行同化,根据同化后的数值模式结果,对渤黄东海中的潮能通量和潮能耗散进行了研究.M2分潮从太平洋进入渤黄东海的潮能为122.499GW,占4个主要分潮进入总量的79%.黄海是半日分潮潮能耗散的主要海区.全日分潮则主要耗散在东海.全日分潮在遇到陆坡的阻挡以后有一部分潮能沿着冲绳海槽向西南传播,并有一部分潮能反射回太平洋,其中O1分潮通过C3断面反射回太平洋的潮能,约占其传入东海潮能的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