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猪草河剖面和羊儿坝剖面为例,进行硅质岩的PGE与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槽区硅质岩中的PGE异常受控于硅质岩中火山物质(蚀变成粘土矿物)的多少,PGE与Sc、Rb、Cs、Ti、Cr、Zr等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猪草河剖面远离陆源区,沉积厚度大,更靠近火山活动区域,接受火山粗碎屑物质的量多;羊儿坝剖面远离火山活动中心,主要接受了火山灰等细碎屑物质,更接近陆源区,受一定量的陆源碎屑物质影响.根据Cr/Co、Nb/Ta、Pd/Ir-Ni/Cu及Ni/Pd-Cu/Ir对岩浆性质的约束,当时岩浆性质为基性玄武岩.根据La-Y-Nb图解和Th-Hf-Ta图解的进一步约束,表明当时的火山岩浆性质为钙碱性的火山弧玄武岩.  相似文献   

2.
和平、羊儿坝和猪草河剖面是南秦岭槽区巴山组的三个典型剖面,从南向北,这三个剖面的硅质岩厚度逐渐增大。通过对三个剖面硅质岩各种地球化学特征参数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猪草河剖面最接近火山弧带,为与大陆火山岛弧相邻的弧后盆地,受火山活动的控制很强烈,热水沉积的控制占主要地位;相应的硅质岩和碳酸盐岩都具有强烈的Eu正异常,其中具有高正Eu异常的碳酸盐岩在华南下寒武统尚属首次发现。羊儿坝剖面相当于大陆边缘的深水盆地,热水与海水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和平剖面最接近大陆边缘,热水的影响很弱,以海水的正常沉积为主,陆源碎屑物质增多。三个剖面沉积相从早到晚的变化体现了南秦岭断陷海槽从拉张到闭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和平、羊儿坝和猪草河剖面是南秦岭槽区巴山组的三个典型剖面,从南向北,这三个剖面的硅质岩厚度逐渐增大.通过对三个剖面硅质岩各种地球化学特征参数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猪草河剖面最接近火山弧带,为与大陆火山岛弧相邻的弧后盆地,受火山活动的控制很强烈,热水沉积的控制占主要地位;相应的硅质岩和碳酸盐岩都具有强烈的Eu正异常,其中具有高正Eu异常的碳酸盐岩在华南下寒武统尚属首次发现.羊儿坝剖面相当于大陆边缘的深水盆地,热水与海水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和平剖面最接近大陆边缘,热水的影响很弱,以海水的正常沉积为主,陆源碎屑物质增多.三个剖面沉积相从早到晚的变化体现了南秦岭断陷海槽从拉张到闭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皖南晚震旦世硅质岩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云 《地层学杂志》1998,22(2):154-160,T001
研究区位于华南下扬子区构造活动带,地层剖面中有火山英安岩,硅质岩中含火山碎屑,它们的存在表明本区在晚震旦世曾发生火山活动并影响沉积物成份。元素分析显示本区硅质岩化学组成与火山成因硅质岩相似,高的Ba含量,具与壳型花岗岩相似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指示本区硅质岩的硅源可能来自海底火山喷发。文章同时还讨论了硅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相似文献   

5.
白志达  张进奎  史志伟  李天元 《岩石学报》2020,36(11):3257-3264
辉腾锡勒火山群位于内蒙古中部卓资县、察哈尔右翼中旗和后旗交界处的高山草原区。处于中国东部大同-阿尔山-诺敏河第四纪火山喷发带南段。火山群坐落在太古宙变质岩系、二叠纪花岗岩和新近纪汉诺坝玄武岩之上。平面上呈低洼的菱形台地,四周为山地,总面积约260km2。因上覆在汉诺坝玄武岩台地之上,故以往将其误归为新近纪汉诺坝玄武岩。火山群内发育近百座火山,大多数火山形貌保存基本完整。火山产物主要为一套碱性橄榄玄武岩,次为不同成因的火山碎屑物(岩)。碱性玄武岩覆盖在晚更新世坡积物和黄土之上。火山活动的时代主体为晚更新世,可进一步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为裂隙-中心式喷发,火口已剥蚀殆尽;中期主要形成"地池式"和玛珥式火山,火山形貌较完整,火口呈特征的圆形或椭圆形,大部分积水成湖,当地习称"九十九眼泉"或"海子"。晚期以熔浆的溢流为主,形成结构完整的盾片状火山。火山活动经历了沿裂隙的喷溢到中心式弱爆发、溢流-射汽岩浆爆发-溢流再到溅落堆积的演化过程。辉腾锡勒火山群是在新近纪汉诺坝玄武岩台地上新解体确定的第四纪火山群,这为研究蒙古高原南部地壳深部结构及其活动性提供了又一天然窗口,对了解新构造活动、环境及灾害预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川裂谷因民期火山——岩浆活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东川裂谷因民期火山—岩浆活动强烈,也是重要的铁铜成矿期。火山活动旋回均经历爆发—喷发—喷溢—(喷流)阶段。主要发育在裂谷中心落因火山链和蓑衣坡火山盆地中。落因火山链早期形成火山—沉积角砾岩段,火山活动以喷溢的火山熔岩为主,主要有钠质基性熔岩、玄武岩、安山岩,均已蚀变,并有钠长斑岩的侵入活动。中期火山喷发形成凝灰岩类、火山碎屑岩类,发育了铁铜矿化。在蓑衣坡火山盆地中因民期火山—岩浆活动发育两次火山—沉积旋回,即两次爆发(角砾岩)—喷发(凝灰岩)—喷溢(熔岩)—喷流(硅质岩),在喷流相发育赤铁矿层和含铜硅质岩层。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藏北美多锑矿床容矿硅质岩的成因和大地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美多锑矿容矿硅质岩以致密块状硅质岩为主;主元素化学组成表明,其形成时有大量陆源火山碎屑物质的介入;稀土元素组成及配分模式与热水硅质岩不同,显示其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硅质岩和凝灰岩均呈Ba、Sr、P、Ti明显亏损和Nb弱亏损的特点,类似于成熟大陆弧花岗岩。  相似文献   

8.
湘南二叠系岩石地球化学及其物源指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南二叠系矿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和硅质岩,具有富集Sb、Mo、Cu、Pb、Zn、Ag、Bi等元素的特征,是有利赋矿层位,其沉积物源具有陆源碎屑与火山物质混合的特点,当冲组硅质岩为非正常海相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巫溪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是中国页岩气的勘探重点层系,其中发育大量硅质岩。基于对田坝剖面五峰组和龙马溪组51件硅质岩样品的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并结合岩石学、古生物等资料,对五峰组-龙马溪组硅质来源与沉积背景开展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巫溪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远离热液活动中心,整体上受陆源碎屑影响,且龙马溪组硅质岩受陆源碎屑影响大于五峰组;此外,五峰组硅质来源主要为硅质生物,局部受到热液活动影响,而龙马溪组硅质来源则受硅质生物和陆源碎屑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物源性质不同时,沉积体的类型亦有很大不同。在陆源碎屑沉积环境中,沉积体的类型最为丰富,其中规模较大从而易于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来的有冲积扇、近岸水下扇、三角洲、扇三角洲、陆坡和深海浊积扇等。在碳酸岩沉积环境中,由于陆源物质极少,故沉积体的类型亦十分贫乏,大型的沉积体主要为碳酸岩岩隆和台地边缘斜坡。此外在火山活动强烈地区还发育有各种火山喷发岩体。下面分别介绍各主要沉积体的地震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地热学研究之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墨香  邓孝 《地球科学》1995,20(4):367-372
简要回顾我国地热研究的历程,详细评述和归纳我国大地热流测试和其地抽、地球物理的函义,以及地热资料分布特点和其形成机制研究的进展,最后指出我国地热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申柯娅  王昶 《矿物学报》2000,20(4):356-362
90年代以来,我国宝石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宝石资源与宝石矿物、宝石鉴定、人工合成宝石和宝石优化处理技术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从宝石资源与宝石矿物研究、现代宝石学研究重点和未来宝石学研究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宝石学10年发展的概况。  相似文献   

14.
云南寻甸地区最近八千年气候环境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云南寻甸白石岩仙人洞1号石笋进行高精度TIM S-U系测年和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重建了寻甸地区中全新世8. 0ka 以来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化序列。石笋剖面的碳氧同位素记录揭示,云南寻甸地区自8. 0kaB. P.以来的气候演化可以分为三个气候期: (1) 8000~6000aB. P.为温暖湿润期,夏季风强盛,气温较高,降水丰沛,石笋的氧碳同位素偏负; ( 2) 6000~5200 a B. P.为季风气候衰退期,在这期间气温和降水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气候由温湿变为冷干,石笋氧碳同位素持续偏正; ( 3) 5200~2100aB. P.凉干气候期,这一时期气候基本稳定,东亚季风对气候影响较大,但气温和降水都低于第一个气候稳定期。   相似文献   

15.
系统介绍了近些年来国外在表生环境条件形成的石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水体组分、δD和δ18O同位素、气体成分及微生物等信息提取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进展充分表明表生环境条件形成的石盐流体包裹体是目前利用蒸发盐定量获取古气候环境(温度、湿度)参数、揭示海洋和盐湖水体地质历史时期的长期演化以及丰富和深化成盐成矿理论的良好地质载体。分析了我国目前在这一研究领域同国外相比的差距、潜在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进展-1995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宗元 《物探与化探》1996,20(6):401-418
1995年是我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油气地球物理工作稳步增长。三维地震、储层描述和横向预测地球物理技术有长足进展,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等前沿技术已获应用,直接找油气地球物理技术受到进一步重视,非线性反演及粘弹性、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波传播有关问题成为研究热点。非能源矿产地球物理工作始终处于低谷,但有关技术发展并未停顿。瞬变电磁等方法已基本形成我国自己软硬件配套系统,分布式多道同步电磁采集系统及综合电法工作站等已有可喜成果。对工程和环境地球物理工作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带动了有关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但需要系统性重点研究项目的导向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杜甫在四川盆地内生活了8年多,留下了许多有关环境地质及生态环境的诗篇。根据杜诗的记述,对比了四川盆地的古今环境变化,指出维护地球上生物的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的地质环境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煤中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面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煤中氟的含量、分布规律、赋存状态以及燃烧释放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我国煤中氟的研究总体上说滞后于煤中其它某些微量元素(如砷、硒、汞等)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煤中氟+K313的分布规律、赋存状态、来源及迁移转化规律,是今后煤中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湿地生态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2  
湿地生态过程的研究是湿地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其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过程与湿地功能的关系。介绍湿地生态过程的概念,并对湿地生态过程的三个方面即有机物的生产过程(生物过程)、营养物质循环(化学过程)和能量流动及其水文过程(物理过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并对生物过程、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剖析,同时对生态过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进展─1994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升 《物探与化探》1995,19(6):401-414
1994年,我国固体矿产地球物理工作仍不景气,水文、工程、环境地球物理市场平稳,油气地球物理工作持续增长.陆上三维地震年工作量首次超过一万平方公里.高山、大沙漠地区三维地震采集创造成功经验,地震数据全三维处理、解释技术和软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取得显着进展.航空地球物理工作量略有回升.总体上1994年我国各类勘查地球物理方法在“硬件”(仪器设备)方面的新进展相对较少,而在“软件”(方法技术特别是数据处理、解释技术)的研究、应用方面则取得较多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