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春 《地理教学》2009,(6):38-40
在近年高考中,综合题已成为地理成绩提高的瓶颈。地理高考考核目标中,也强调了对“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通过逻辑严密的综合分析,利用所学知识,用简洁而规范的语言文字解答综合题。如何规范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解答语言,从而提高综合题的得分率,成为同学们时下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描述即描写叙述,是将某种现象、过程或者结果完整的以语言文字方式叙述出来的过程。通过对近三年高考真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描述型综合题主要包括特征描述型综合题和规律描述型综合题两大类,其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XXXX特点、描述XXXX分布状况、简述  相似文献   

3.
一、高考地理综合题的特点 综合题是一种突出综合性思维的题型,它不是各种题型的简单叠加。综合题在高考地理中得以出现并不断发展,是由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地理选择题作为一种客观性题目在高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与综合题相比,地理选择题对语言表述的逻辑性和科学性的要求更为严格。为了既能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体现高考考核的能力及目标要求,保证高考试题的公平性与区分度,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命题者会充分利用教材,根据《普通高中  相似文献   

5.
高考的核心功能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高考试题分析已经成为当下教育研究的热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难点。本文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中情境活动的分层和要求,结合SOLO思维结构层次分类理论对情境活动的类型进行分类,分析2021年全国高考甲、乙卷综合题情境活动,探讨高考地理综合题的答题策略,以期更好地指导教学和备考。  相似文献   

6.
一、综合题设问模式分类 审题的基本要求要逐字逐句进行。对于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审题,都要留心说明性文字、图表中的图例、括号内的文字等。这些部分往往成为解题的线索或者提示信息。  相似文献   

7.
广东高考地理试题呈现出浓郁的地理学科特色和鲜明的广东风格,本文从命题思想与试题立意、试卷结构与考点覆盖度、材料选择与难度设计、设问角度与答题要求等角度进行示例分析,从中获得教学启示、提高高考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8.
地理的意义作用是指某事物或现象所产生的地理方面的意义和作用,通常指褒义方面的影响,在其设问中常见"意义""积极影响""有利作用"等词语。由于地理意义作用类综合题不仅关注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本身的深层次探究,而且重视它们对其他地理事物或现象产生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因此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在历年高考中考查较多。2014年各地高考卷中地理意义作用类综合题的考查形式如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9.
鲁爱华  张明 《地理教学》2009,(12):32-34
2009年的高考地理综合试题,在能力立意的基础上侧重学科核心问题的分析、理解和应用,对考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学生缺少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较深认识,答题时不能全面掌握一般性问题的分析方法,极易陷入以往经验主义的思维定势,要实现高考地理综合题思维突破,有必要对高考综合题核心问题进行归类研究,从学生答题的视角探讨出错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郭月红 《地理教学》2021,(20):43-45
辨析地理综合提设问类型是解答地理综合题的关键,而主题探究有利于辨析综合题设问类型,从而提高答题效果和质量.本文对毛乌素沙棘产业进行探究,探讨地理综合题设问类型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地理措施通常是指人类针对地理环境、人地关系中的实际问题和区域发展所采取的解决方式、途径、手段。该类试题有利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突出地理学科高考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落实地理学科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教育目标,是高考的常考题型。本文从高考试题统计、解题方法与技巧、高考真题再现、地理思维建模、实战演练五个方面,阐述地理措施类综合题的应对策略。地理措施类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以致用的考查目标。解答地理措施类综合题,要遵循标本兼治原则提出解决问题措施,遵循扬长补短原则提出优化发展措施,要结合试题的图文信息,联系所学的地理知识,从多层次、多方位、多维度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纵观历年高考,几乎年年考查气候判读问题。而在对气候类型的考查题中,对地中海气候的考查又可谓情有独钟。近五年来关于地中海气候的考查题有:1999年高考(广东)地理试题综合题第38题;1999年高考(上海)综合分析题第3题;2000年高考(广东)理综合卷第31题;2001年高考科  相似文献   

13.
姜骅 《地理教学》2011,(3):45-46
目前高考文综卷第二卷综合题地理题有两大题。总分数值达到56或60分。因此,对于高三考生来说,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掌握解答地理综合题的技巧与技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陈宣良 《地理教学》2013,(22):42-44,37
各地高考卷的地理试题中,有明显的取材偏好,如2013年重庆卷中地球上水的相关知识选择题有4题16分,综合题二个大题中只有一个小题不是水的知识外,其它48分都是对水的知识进行考查。而纵观2013年各地文综卷的地理题,取材“偏爱”大气环境知识还是非常明显的。考察这些高考试题的特点,对高三地理复习教学还是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宗录 《地理教学》2007,(12):33-36
地理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重点考察四项基本能力,“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是重点考察的能力之一。纵观历年高考试卷,该项能力的考察主要出现在非选择题的部分设问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综合性强。既有知识的要求,又有能力的要求。②能力要求高。该项能力考察建立在其他三项能力的基础之上,是对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考察。③分值高,难度大,失分率高。该类试题与“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完全相同。在试题的具体呈现上,主要用“简述”、“说明”、“分析”、“判断”、“评价”等词来表示。论证问题的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训练。  相似文献   

16.
新高考地理试题不仅承载着选拔和教育功能,也是体现立德树人、检验学生核心素养达成与否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浙江省2019年4月选考综合题29题为例,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角度进行分析,解读试题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并提出相应的复习策略,以期为地理教师指导学生高考复习提供导向。  相似文献   

17.
2022年高考地理福建卷第17题选取我国横断山区的高程图以及旱灾与环境要素关联图,依托真实的人地关系情境,问题设置方式新颖,考查学生对关键能力的掌握与必备知识的运用,落实核心价值,渗透学科素养。本文通过分析该试题,提出综合题解题思路的构建策略,以期为广大一线师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利用王宇改造过的综合难度模型,以2017年和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为研究对象,从背景材料、认知水平、设问方式、推理水平和知识含量五个因素出发,分别对两套试题进行难度分析,通过分析综合难度模型图发现:2018年的试题难度略小于2017年,影响地理试题难度的因素主要有认知水平和推理水平。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发挥高考对教学的导向功能以及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功能,本文提出了善于观察世界,注重日常积累;关注区域问题,学会分析方法;搭建知识体系,培养综合思维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欣 《地理教学》2014,(11):49-51
正通过对近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发现,高考对主干知识的考察更加细致入微,尤其在非选择题当中围绕某个主题设计新情境,依据信息迁移知识,进行梯度设问,重视思维和推理过程,同时对答案的表述要求更加精细和准确。为了能在地理高考中突破非选择题的瓶颈,取得理想成绩,笔者针对近年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微专题"复习模式,以期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20.
朱玲  殷航 《地理教学》2014,(3):46-49
正一张试卷"定终身"的总结性评价方式——高考一直倍受争议,但每年的高考试卷依然是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想要最大限度的体现现存高考选拔模式的公平性,并逐步引导高中地理教学实现课程改革的要求,出品一份高质量的高考试卷便是出卷人不懈的追求。高质量的试卷是出卷人综合课改目标、学术发展方向、社会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反复推敲后呈现出来的。每隔一段时间,高考试卷结构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折射出专家学者对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